第144页
对于这一点,阿娇不是不羡慕的。 李隆基和刘彻,一生经历颇有相似之处,幼时都经历过几场夺嫡之争,少年登极,励精图治,晚年却又变得昏聩,在后宫和储位的事情上,更是恣意妄为,给朝堂留下不少烂摊子。 不同的是,杨玉环得到了李隆基毫无保留的宠爱,而她只得到了一个虚有其名的后位……且只有十年。 偏偏在刘彻身边,也有个与杨玉环像极了的女人。 卫子夫。 她得到了刘彻毫无保留的爱,甚至阿娇自己心里也揣测过,当初刘彻执意废后,究竟有几分是因为自己在宫中行巫蛊之事,又有几分是为了将后位腾出来,留给他心爱的女人? 从宠妃而一跃为皇后,这是杨玉环都未曾得到的殊荣。 史书上只会写她骄横、妒忌,却没人记得,仅仅在她成为皇后的第二年,卫子夫就入宫承宠,夺走了刘彻所有的注意力。 是,在那之前,他身边没有别的女人。但这是因为对她的爱重吗?不,这只是对长公主,对堂邑侯府的这个他强大助力表示诚意的方式。 那时祖母还在,一心属意梁王叔继位,甚至还为此与皇帝舅舅有过争执。如果没有她嫁给刘彻,如果不是父亲和母亲一直站在她这一边,刘彻最终不会那样轻易登上皇位。 只是现在想来,能够轻易左右君王废立的力量,又怎么可能见容于年轻的帝王? 刘彻登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斩掉窦氏在朝中所有的力量,将权力紧紧抓在自己手中。也是自那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得到过他的关注了,甚至如果不是宫中还有种种大典,她这个皇后都难得见他一面。 在“独得宠爱”的那几年里,她始终没有怀上过孩子。刘彻也总是安慰她,他们年纪还小,可以再等几年,不着急。 然而现在想来,或许从一开始,他就根本不想要一个由她生出来的孩子。 而无子,最终又成了她身上最大的罪名,也是她骄横妒忌的有力证据,让她千百年后仍旧背着这样的罪名。 可是天地良心,她将一颗心捧给刘彻,在他面前又如何能骄纵? 一开始,她甚至都不敢恨他,只迁怒于盛宠之中的卫子夫,以为是这个女人夺走了他。是后来,在孤寂无垠的冷宫,她才渐渐想明白,就算卫子夫有心,若刘彻没有动摇,她又如何能得逞呢? 只是终究还是看不惯。 这种厌憎不喜深埋在她心中,直到遇到杨玉环,才爆发出来。 想到这里,阿娇不由心下惭愧,其实最开始,她对杨玉环的印象很好,甚至隐隐羡慕她能那样肆无忌惮,不像她,即使已经离开了那个世界,自幼所学的一切仍旧烙印在骨子里,无法变通。 可是后来见她行事轻浮,又为了一部戏自贬身段,无端地就厌烦了起来。 其实只是迁怒。因为卫子夫就是那样一个能降下身段的女子。 她出身低微,原本只是平阳公主家中的讴者,倡优之流。但也正因为这样,她才总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低头。阿娇看过几次她跟刘彻相处的情景,的确是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温柔娇羞。 想到这里,阿娇心下若有明悟。 也许刘彻喜欢的,就是那种温柔恭顺的样子呢? 阿娇自己是长公主的女儿,依例本来该封翁主,只是后来定下与刘彻的婚事,这才免了。但她在宫中始终地位超然,窦太后和景帝都对她宠爱非常,不要说宫里的公主们,就是太子刘荣,在她面前也要客套三分。 说来,母亲一开始是想让自己嫁给刘荣的。可惜栗姬不肯向她低头,反而被抓住过错废去,刘荣也失了太子之位。而后正是在母亲的帮助下,刘彻才被立为太子。 因为这个,刘彻面对她的时候,总是格外忍让纵容。她那时以为是出于爱,其实只是因为敬畏,所以把她高高低捧起来。 她自以为在刘彻面前已经表现得十分卑微,也许看在刘彻眼中,并非如此呢? 骄纵二字,或许自己得来不冤。 可惜她竟然直到今日才彻底明了。这样想着,阿娇不由苦笑,到现在自己其实也没有半点长进。她与刘彻之间注定只会有这样一个结果,这是因为她的出身,就算没有卫子夫,也会有别的什么人。 看看后来的历史,卫子夫当上皇后,盛宠多年,儿子也被立为太子,又如何?后来还不是有了李夫人,钩弋夫人,许多数不出名字的女人,一个接着一个…… 仔细想想,这些女人大都是鲜花般娇艳的品格,可见刘彻数十年如一日审美统一。 这也可见,她其实并没有错。 皇后就是皇后,与嫔妃终究是不同的,她学过的“礼”,没教她对丈夫弯下脊梁。 卫子夫做了皇后,便渐渐脱去了原本那种娇柔之态,所以不复宠爱;杨玉环终身都只是贵妃,却反而独得宠爱,若不是时势变了,也许她会有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而她,做不成卫子夫,也做不成杨玉环,只能是陈阿娇。 命运早有分定,每个人都在自己应该在的位置。惟其如此,她对杨玉环的迁怒,才显得万分可笑,终究不过是因为……放不下。 杨玉环的性格太像她了,又恰好成为了她最羡慕的那种存在,以致阿娇心中不由自主地关注她,但又因为彼此立场不同而本能地排斥她,最后就变成了那种矛盾的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