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在线阅读 - 第66节

第66节

    不得不说做了太上皇的四哥,确实是挺清闲的,清闲到亲自来圆明园门口接他。

    穿了一身常服的四哥,胡子已经剃掉了,露出光洁的下巴,难得的,面部的肌肤是一个颜色,原本长胡子的地方并没有过分白出来。

    胤祯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了一番,“还是清闲下来好,四哥看着都比以往年轻,我也过来陪四哥一块年轻年轻,咱们哥俩争取活他个一百八十岁。”

    这种有吃有喝有闲有钱的日子,别说一百八十岁,就是一千八百岁,他也不过瘾。

    四爷笑着轻踢了一脚过去,“青天白日的,这说的是什么话,咱们哥俩加起来要是能活个一百八十岁,那都值得史书上记一笔了。”

    若是两个人加起来活个一百八十岁,那平均下来,每个人都能活到九十岁,这样算的话,倒是还有四十个年头可活呢,民间都不一定能寻得到这样的长寿之人。

    第94章 一更

    忙久了的人,是很难闲得下来的,比如四爷。

    胤祯想象当中的养老生活,应该是打打养生拳,钓钓鱼,饭后出去溜达一圈,午后的时间,舒舒服服的躺在太师椅上,听说书先生来几段,傍晚时分,再出去遛遛狗,晚上待在亭子里乘凉,看星星看月亮……

    总归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但四哥的养老生活,还是挺与众不同的,每天至少要写三十张大字,而且又重新研究起了史书经册,默读、朗读、抄写、做文章。

    还真有几分埋头做学问的意思。

    胤祯是完全在书房里呆不住的,就算是待在书房里陪四哥,那也是各干各的,四哥练字读书的时候,他就在一旁作画、写信。

    等到他要去钓鱼、遛弯、划船、看月亮、看星星的时候,也会拉着四哥一块儿,这几乎已经成了兄弟俩必备的日程,还有遛狗。

    胤祯养孩子上瘾,但却几乎没有什么养狗的经验,不像四哥,从小的时候就喜欢狗,如今这园子里更是热闹,大大小小的狗养了足足有六条。

    胤祯也分不出什么品种来,不过都挺好看的就是了,尤其是在四哥照料下,这几只狗都毛色光亮,而且摸起来都颇为顺滑,尤其是小型犬,合身的小衣服穿上,看起来呆萌的不得了。

    胤祯都有几分感慨四哥对于狗狗的耐心了,之前还只是亲自设计小衣服,现在连给狗狗洗澡这样的事儿,都是四哥亲自动手了。

    那可是六只狗,就算狗不能跟人一样频繁洗澡,但这个劳动量也挺大的,尤其是狗狗洗澡的时候很容易甩水,身体动一动,毛发上的水珠四溅,帮着洗澡的人肯定难以被幸免。

    胤祯只在给狗狗擦干毛发的时候,才会上前去帮忙,洗澡的时候是万万不行的,可能是心理原因,狗狗毛发上的水甩到他身上,总觉得浑身都痒痒,可身上连个红点都没有,并非是对动物的毛发过敏。

    胤祯上辈子见过不少拿宠物当孩子养的,但这辈子也就只见过四哥这么一个了。

    圆明园的生活实在平静,颇有几分岁月静好的意思,胤祯在秋日的正午里,躺在躺椅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旁边站着的是说书先生,距离不远不近,声音不至于嘈杂,也能够让他听得甚是清楚。

    这样!样的消遣活动,对于胤祯来说很是轻松,不用动手,不用动脚,连眼睛都不用睁,在一旁听着就行了。

    关键这说书的内容都是他感兴趣的,颇有意思,不像戏曲,他虽然能听得懂,但至今也咂摸不出什么味儿来。

    弘晖早就已经稳住了朝堂,四哥这边对圆明园的把控已经不那么严了,虽然还是不允许朝臣进来探望,但是家里人已经可以了,已经做了皇帝的弘晖可以进来,兄弟们和侄子们也可以进来。

    胤祯这边也可以时常见到自家福晋和儿子,还有都已经在读书的孙女和孙子。

    孙女已经在皇家女子学院就读了,但是小孙子年龄还不够,在府里头有几位教书先生帮着启蒙。

    胤祯不关心这些,他都已经是做了祖父的‘老人家’,陪孙女孙子们玩玩,关心一下日常的生活,学业自然有做父母的严加管教。

    四哥应该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对几个侄子虽然关心,但是对侄孙就不怎么管了,到圆明园来了,自然是好吃好喝好招待,有时候还会带着他们一块儿在园子里边遛狗,但甚少关心学业。

    这样的态度可谓是家族传承了,最早的老师是皇祖母,皇祖母就不爱管事儿,尤其是不爱管小辈儿之间的事儿,额娘学了皇祖母这法子,到了他和四哥这儿,也跟着学了。

    人跟人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四爷大大方方的退了位,明明身子骨还健壮的很,就把手头的权利都移交给了儿子,不过半年的时间,比四爷小了整整十岁的勤亲王,也跟着告老致仕。

    老一辈儿的人,新皇的叔叔伯伯们,不少也跟着蠢蠢欲动。

    作为大清最注重养生的一代人,他们的身子骨都不错,就算是天生有足疾的老七,身子骨那也是壮实的很,再干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可坐拥万里河山的人,都已经干脆利落的去养老了,年岁尚轻的人,放权放的也相当干脆利落。

    他们有些人的爵位已经升无可升了,铁帽子王那基本上不用想,这玩意儿少得稀罕,非得立过大功劳,还得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到位才行。

    再干上个十年八年,其实也就这样了,都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该带的新人也都已经带出来了,足能够独当一面,与其继续殚精竭虑,那还不如把位置让给后辈!呢,也该让这些人撑撑场子。

    九爷敏亲王是头一个想通的,他早些年就已经上奏朝廷,立了嫡子为世子,弘暲虽然是做技术的,但管理能力并不弱,十四在退出工部之后,统领工部的人就变成了弘暲和十三的弘昌。

    可以说他在不在朝堂上,对于弘暲,已经是无所谓的事儿了,帮助不大。

    至于几个庶子,他并非不在意,就算是偏心眼儿,但也没偏到把心都长歪了,只不过‘杀鸡焉用宰牛刀’,弘暲能解决的事儿,压根儿就不需要他这个做阿玛的撑腰,如此还能促进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他虽然没有十四的本事,但却是长了脑子的,该不该做,自己用脑子分析就是了。

    九爷在写告老折子之前,先去给十弟和五哥通了气儿,十弟就不说了,甭管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他一般都会拉着十弟一块,他们哥俩向来都是同甘共苦的。

    五哥年岁可比他大,只比四哥小了一岁,四哥都在养老了,五哥的面容看起来比四哥还要老上几分,趁早也歇了吧。

    要么说是会做生意的人呢,口才那不是一般的好,三个人的告老折子是一块呈上去的,走完固有的推让流程,批下来也是一块批的。

    尤其是对这三位亲王手底下的人,朝堂上的位置向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萝卜把位置空出来了,一连串儿的萝卜都能跟着换地方。

    能不能抢到好位置,那可是至关重要的事儿。

    三根‘老萝卜’,可没打算去圆明园养老,人家是亲哥俩,愿意凑到一块去,他们仨就不行了,谁乐意养老的时候,还愿意跟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住在一块。

    太妃们不想在宫里头住着,都愿意搬出宫来跟儿子一块住,一则是出于亲情,二则不还是不太乐意瞧人家的脸色。

    恒亲王照旧是住在府里头,敏亲王和敦亲王则是去了自家园子,自个儿去的,既没有带儿孙,也没有带福晋,前者要办差的办差,要读书的读书,后者人家有!自个儿的事儿要做。

    这些个亲王福晋们,兜里就没有一个差银子的,若是比资产,好几个亲王加在一块都未必比得过一个福晋。

    越有钱的人就越想着赚钱,想着赚天下所有人的钱,不光是大清之地,车马航船能到的地方,就都是能做生意的地方。

    而且这几位是一点儿想要退休养老的念头都没有,这一点就比不上太上皇,人家坐拥万水千山的人,都能利利索索的放手,几个做生意的福晋,反倒是舍不得不做生意。

    敏亲王和敦亲王这哥俩只能是相互作伴了,在园子里把之前没精力做的事情都做了,没时间玩的东西都玩儿了,甚至把戏班子都请到园子里去了,时不时的听个曲儿,也是享受。

    敏亲王是出了名的能赚也能花,花起银钱来,都不带眨眼睛的,所以他的养老生活质量相当之高,都是花银子堆出来的。

    后边的都跟着告老了,前边的哥哥们自然也呆不住,诚亲王和淳郡王告老也就是前后脚的事儿。

    唯独众兄弟当中最为年长的理亲王,还坚持着,他跟其他兄弟不一样,他的差事原本就不在朝堂上,而是在朝堂之外的皇家学院,这差事对他来说轻松,而且他一旦退下来,很难再找到比他更合适的院长了。

    这也不难理解,十三哥跟四哥很像,都是闲不住的人,能干得动的时候,就不想歇下来,而且是把能办的差事都给办了,有点儿完美主义,还喜欢往自己身上揽差事,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十二哥可能还想再拼一把吧,之前办错了事儿,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只是个贝子,就算是为了儿女,十二哥应该也不愿意就只是一个贝子的爵位,尤其还是在兄弟们好多都做了亲王的情况下。

    胤祯虽然能理解,但却并不会去同情十二哥,当年十二哥下手想着乱搅和的时候,就应该想过会有比今日更为惨烈的下场。

    经历过了康熙年间的夺嫡之争,还能出手搅和几个皇子,不得不说,实在是自私到了极点,也难怪四哥会一直压着十二哥的爵位。

    第95章 二更

    叔叔伯伯们大都从朝廷告老,只担着爵位,而不再去掺和朝政,对于已经稳住了朝堂的新帝来说,利大于弊。

    对于胤祯而言,也是好事儿。

    四哥的自我圈禁终于结束,不过只是不再拒绝别人的探望,但本人还是不爱出去的,每个月进宫去看一次额娘,还是兄弟俩搭伴一块儿去。

    也是,园子里边要什么有什么,也不缺少景致,更重要的是四哥认真做起了学问,也像养孩子一样养着六条狗狗,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出不出去的也就不重要了。

    四哥不出去,他平日里就变成了两头跑,在圆明园这边住上一段时间,再回自家府上住一段时间。

    不过兄弟们相聚大都是在圆明园,谁让这地方大呢,四哥虽然不是乐于应酬的人,但也要看对象是谁,自家兄弟们过来没那么多麻烦的事儿,既不会讨论朝堂上的事儿,也不会为子孙谋差事。

    聚在一块儿不是聊聊最近的养生心得,就是……一块读书。

    四爷把最近读的文章拿出来,与兄弟们共享,还真别说,经历丰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多,四爷之所以这般乐此不疲的分享文章,就是因为他的这些兄弟们,都能在一些不太常见的角度,找到一些很是新鲜的见解。

    尤以十四为最,十四是想法最为跳脱的一个,提出来的一些观点何止是新奇,应当是大胆才对,不过仔细想想,又并非是天马行空,道理还是能说得通的。

    四爷一开始与众人讨论,不过是新奇,后来想法慢慢就变了,这些个见解,虽然难以分得出对错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得到验证的,但就只有他们兄弟几个人知道,未免有些糟蹋了。

    倒不如记载下来,供当世之人品读,若是后人也觉得有价值,那就可以流传到后世去了,也不失为一件美谈。

    太上皇跟亲王、郡王之间的谈话,整理材料的人是铁帽子王,亲自编写的人是太上皇,第一波的读者里头,除了这些共同参与的人,就是皇上、郡王、贝勒、贝子,还有各府的世子们。

    这本书从开始筹备到整理成册,历时两年,两年的时间在他们这些养老的人身上,变化是不太大的,但是放到小辈们身上,两年就已经很久了。

    久到弘晖现在是越来越有做皇帝的气势了,跟从前的四哥愈发相像,不过跟四哥那会儿做皇帝的时候还不一样的是,弘晖能用的兄弟不多,大都是堂兄弟。

    不得不说,老爷子子嗣繁多,在当年或许不能算是好事儿,但是这些年下来,老爷子还是做了大贡献的。

    元靖六年,太皇太后病逝,享年八十岁,这一年四爷已经六十一岁了,胤祯也已经五十一了,都已经不年轻了。

    老一辈的人里,太皇太后是最后一个走的,能够活到八十岁,而且生前也没有受过多少疾病的折磨,已经可以说是喜丧了。

    后辈们虽然伤心,但却还不至于悲痛过度。

    太皇太后去世,仿佛只是一个开头,次年理亲王去世,隔了一个月,理亲王福晋瓜尔佳氏去世。

    宁楚格顺理成章地成为理郡王,阿玛还活着的时候,她是郡主,阿玛死后,她就是郡王了,也是大清第一个女郡王。

    亲王的嫡女,在大清可被封为郡主,也就是和硕格格。

    别看郡主和郡王都带了一个‘郡’字,可实际上的待遇却差的多着呢,郡王下边是贝勒、贝子,贝子下边才是公,郡主的品级可还在‘公’之下呢。

    郡王的女儿可以被封为县主,儿子更是可以继承爵位。

    但是郡主的儿女可就没有什么了,儿子没有爵位可以继承,女儿也是被统一称之为宗女。

    因此,她还是很感激阿玛和额娘的,额娘为她筹谋,阿玛则是最终拍板定下来,向朝廷请封她为世女的。

    一直到做了郡王,她想想那个时候,也都觉得有几分不可思议。

    阿玛当初还是太子的时候,她们一家人住在毓庆宫,她虽然是嫡女,可是待遇却比不过弘晳,阿妈当时最看重的孩子就是弘晳了,皇祖父当时也是。

    侧福晋就是因为有弘晳,!,所以很多事情上才敢对额娘阳奉阴违,甚至出言顶撞。

    如果阿玛的太子之位没有被废,那弘晳母子还真有可能反过来凌驾在她们母女俩之上,现在想想,阿玛被废了太子之位,对她和额娘来说,反倒是好事情,熬过了那几年之后,就是一片的坦途了。

    额娘在她被封为郡主的时候,就已经在为她筹谋这一切了,额娘没有瞒着她,那会儿不管是她,还是额娘,都觉得这事儿十分之冒险,成功的可能性不高,但也都硬着头皮去做了。

    比如招婿进门,她若是嫁出去了,那理亲王府的一切就跟她没什么关系了,所以要么是她不嫁人,要么就是得她娶别人,而不是别人娶她。

    一个出身尚可,能力一般,但是品性极好,而且性子有几分谦让的男子。

    宁楚格感激的人除了阿玛和额娘,就是太上皇和姑母温宪公主了,如果不是前者,她不可能在阿玛还被圈禁的时候,就已经出来跟着姑母办事了,如果太上皇当初没有点头,阿玛再怎么坚持,她都不可能被列为世女的。

    后者不光是她的姑母,也是她的老师,更是她的引路人。

    少了这四个人当中的任何一个,她都不可能有今天。

    女子的地位在这几十年里,得以不断的提高,但大环境终究不是几十年就可以改变的,有嫡子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让嫡女继承家业,甚至有些人宁可让庶子继承家业,也不愿意让嫡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