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在线阅读 - 第182节

第182节

    第147章

    “……不能多看哦。”

    “哦————”

    十四叔怀疑自己耳朵挺岔了, 满脸的不敢相信。

    但是弘晙阿哥懂事体贴, 耐心地等候十四叔回神。

    多么善良乖巧的小娃娃, 带点儿小调皮的小尾音这多么的和谐美好,十四叔呆呆地看着小侄子软乎乎的小模样,嗯,多么可人疼的小娃娃……

    “十四叔?十四叔?”

    小娃娃发现他十四叔一直愣住, 还难得地,从他那瞧着就想躺好不动弹的“小渔网”里, 侧过小身子, 给他十四叔一个挥挥手。

    十四叔感觉自己“魂不附体”“不知今夕何夕”。

    十四叔觉得自己太不容易了。

    他为何要拒绝自家福晋前来南边的提议?

    不对,他还是应该拒绝,他家福晋,那可不是四嫂的稳重性子。

    十四叔想起他这“素”了大半年的日子, 特心疼自个儿。

    “十四叔谢谢弘晙。”

    “弘晙心疼十四叔。”

    …………

    十四叔的表情那叫“一言难尽”,弘晙阿哥的小眼神那叫真挚感人, 十四叔悲愤莫名,低头狠狠地吸一口椰子汁……

    外表通体黄色的圆金椰,跟青椰长老后的枯黄色有很大不同,味道也不同。汁水香甜, 椰味浓郁,美味可口。还有椰rou很厚,色白如玉,芳香脆滑。

    十四叔心生一点儿勇气面对“素素”的人生,懒懒地躺回躺椅上, 一声长叹。

    “弘晙啊,你说这汉家女子裹脚的风气到底是怎么起来的?明明这南方的南方,女子都要养家,采茶,做事,可那所谓的大家女子,她也裹脚。”

    “弘晙你不知道,本来三大汉族民系本来受到当地风俗影响不裹脚,可现在,凡是自称大家里的姑娘都裹脚,就连那其他民族,壮族,瑶族、黎族……居然也有女子裹脚。”

    弘晙正要继续他的“冥想”,咳咳,犯懒,猛然听到他十四叔的“哭诉”,很是惊讶地瞪大眼睛。

    三大汉族民系主要有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乃是有两晋、两宋、明末的三次移民高潮形成,北方的汉人南下,与岭南当地人长期融合,但各自保持其生活习俗、文化意识和性格特征。大家女子不用干活裹脚,弘晙并不怎么惊讶,但是……

    “壮族,瑶族、黎族……他们的女子也裹脚是为何?十四叔,额涅还说,少数民族的女子天足,能干,勤快,要从她们那里招女工。”

    十四叔也是痛苦。

    “因为……汉家的文人喜欢,天天写诗作赋地歌颂小脚。”那些男子还说什么“男降女不降”,简直无耻至极,“要十四叔说,谁歌颂裹脚,就给谁裹脚,看他们哪个还有心情吟诗作赋。”

    谁歌颂裹脚,就给谁裹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十四叔一句莫名其妙的吐糟,弘晙阿哥上了心。

    “十四叔的主意好。”

    “大巴图鲁就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怎么能让家里的女子变成‘残疾’。”

    残疾?

    十四叔的脑袋里瞬间想起的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人,不过,这好像也差不多?

    十四叔轻轻咳嗽一声,发现小侄子“义愤填膺”的样子,心里一突,“弘晙啊,那什么,十四叔就是那么一说,不当真啊。”

    “为何不当真啊十四叔?”弘晙阿哥看向十四叔的眼神儿满是疑惑不解,明明十四叔的主意很好。

    十四叔楞眼。

    弘晙阿哥纳闷眼。

    四目相对,十四叔败下阵来,真要哭了。

    你说爱新觉罗家的儿郎,基本上都是细长的丹凤眼,还是单眼皮,但他的小侄子,偏偏就有一双,清透且明亮,清澈得能看到自己的小人影儿,但不见底的大眼睛。

    “十四叔和弘晙说一个故事,弘晙能把这个事儿忘了不?”

    故事?

    弘晙阿哥心动,但是,有很多jiejiemeimei在受苦,弘晙阿哥要坚持。

    “十四叔,额涅说,有的女子喜欢裹脚,那是她们的自由。也是女子的隐私,除了她们的父母、夫婿谁都不能妄加议论。那些文人写诗作赋是不对的,这是言论绑架,他们让其他不喜欢裹脚的女子也去裹脚,都是坏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有文人要女子裹脚,还写诗作赋的歌功颂德,那他们更应该裹脚。”

    十四叔……

    可了不得,他小侄子还知道“言论绑架”,还背出来《论语十则》之一。

    十四叔深刻认同他小侄子天赋过人,聪明。

    十四叔非常、非常后悔,他为何要和小侄子吐糟这个事儿。

    虽然一眼看中的姑娘长着一双小脚打破了他的“期待”和“幻想”,他很伤心,很难过,但是……那也不应该。

    十四叔生怕小侄子真的去让皇上下令,那什么“谁歌颂裹脚,就给谁裹脚……”怕他会给汉家男子生吞活剥了,直接转移话题。

    “广西出大事了弘晙知道吗?”

    “广西米价昂贵,缺米,布政使黄国材主持开捐之事,一两一钱银子为一石米,共计获得130万两银子,本应拿银子去外地买米。可他和四个亲信知府一起贪污82万两,剩下的银子,各地知县层层贪污,所剩无多,有人告状,各个应急备灾的库藏一粒米也没有。”

    弘晙的眼睛越瞪越大,真得惊到了。

    刷地从他的“小渔网”里坐起来。

    “十四叔,银子追回来了吗?”这是弘晙阿哥的第一反应,杀气腾腾。

    十四叔……重重地咳嗽一声。

    这真不愧是他的小侄子,深得他四哥的真传。

    十四叔一抹脸,又吸溜一口椰子汁。

    “还没查,总要先查实。”

    弘晙……生气。

    “这一听就是十有八九是真的啊十四叔。”

    “直接去抄家啊十四叔。”

    既然已经事发,直接抄家拿人,找回来银子去买粮食,赶时间让广西的米价降下来,积粮备灾,这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

    弘晙阿哥非常不理解,非常生气。然而他十四叔再次受到惊吓,差点儿让一口椰子汁呛住。

    “这个事情,说来话长,处理起来也不好处理。”

    弘晙阿哥竖起小耳朵,一副静心倾听的模样。

    十四叔……猛然意识到,他好像,又找了一个不应该说的话题。

    十四叔心惊胆战,声音里都带着小心翼翼。

    “开捐之事,本为好事。国家物资不够,大家富户出钱出粮食,朝廷给予虚官或者嘉奖,尤其是遇到大天灾的时候,大事情的时候,比如攻打三藩的八年中,‘开捐’就为国家争取到很到物资资助。”

    弘晙……听得眼睛一眨不眨的,直勾勾地看着他十四叔。

    十四叔……真心扛不住,干脆破罐子破摔。

    “本来是捐到京城户部,户部统一收取发放,去年为了缓解广东地区的米价腾贵问题,朝廷采取截留漕米、停征钱粮等紧急措施保证广东的粮食供应,还因为广东情况紧急,为了当地地方官行事便利特许地方上自行捐纳。”

    “广东开了先例,广西这次奏上来,皇上就同意了”

    弘晙……彻底傻了。

    “十四叔,你们都没有劝着玛法?捐纳,又叫赀选、开纳、捐输、捐例,也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卖官鬻爵。”

    “最早有秦汉时期开始,朝廷还条订事例,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成为制度,这就是所谓的捐纳制度。是可以缓解一时急用,但是它有很多弊端,财政上饮鸩止渴、后患无穷,吏治上斯文扫地、贪污腐败……十四叔,现在为何不去追缴捐款?”

    这样的事情,非常容易丧失民心,国家内部蛀虫辈出,遗患无穷,更是需要警惕。弘晙一字一句地说出来,越说越是生气,着急。

    发现十四叔皱眉思索,一下从他的“小渔网”里蹦下来,准确地落在渔网下面的小地毯上,自己穿上小鞋子,那模样,一看就要去找他玛法。

    十四叔一看,赶紧放下手里的椰子,拦着小侄子。

    “就因为这件事情牵扯到朝廷名誉,牵扯太大,才不能闹开。”

    “现在告状的人也是偷偷告状,你玛法和你阿玛已经吩咐人过去了,这事儿……只能暗地里处理。弘晙可不能和你玛法说,是十四叔告诉弘晙的啊。”

    弘晙……听着他十四叔半真半假的话,那个憋屈。

    一口气憋在胸口,那个难受。

    琼州岛的风景也无法安抚他的气闷。

    琼州岛的椰子也无法消去他的焦躁。

    捐纳制度,始于秦汉时期,每逢军兴、河工或灾荒,朝廷每多举卖官爵,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比如有一次因为蝗灾,秦始皇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西汉文帝从晁错之言,令民纳粟边陲,可得上造、五大夫等爵位。汉武帝时,令“吏得入谷补官”,“令民得入粟补吏。”

    东汉末年,汉灵帝为了积财,“聚为私钱”,大举卖官,上自三公,下至羽林郎,均可以钱购买,公、卿、吏各有定例。

    后面的朝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干戈,军饷奇绌,各朝无不“鬻官为市”;待天下甫定,新朝甫立,又因仓廪虚罄,率行开捐。以后的历代封建政权也无不开办捐例,大清朝也是。

    可是,大清朝捐纳制度对国家的重要性,明显的高于其他朝代。

    弘晙心里着急上火,午休起来,用完晚膳和小系统查完资料,小跑到他玛法面前,拉着他玛法进来里间,梗着小脖子就是一通车轱辘话。

    “……它和科举制度互相补充,一部分人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一部分人通过捐纳做官,还有一些其他途径。”

    “始于顺治朝,康熙朝五十多年来逐渐完备,与科举、荫袭、保举同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三个重大途径,对于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亲玛法正要出门,还以为乖孙孙要单独给他“小惊喜”,哪知道听到这番话,登时生气。

    但是弘晙不怕他玛法的生气。

    “军需,打仗需要;河工,河决口,治河;赈灾,闹大的灾荒;营田开荒,开垦;海防。按规定,只有这五项可以开捐纳。有户部的捐纳局主管。钱粮统一入库,一部分入户部国库,一部分分到省里边用。

    “统一政策,吏部官不可以捐,因为吏部是管官员的。礼部的官不能捐,因为礼部是管教化礼仪,管科举考试。京官里面,尚书、侍郎这一级不能捐,郎中以下可以捐;地方官员里面,总督、巡抚、布政使这些不能捐,道员、知府、知县以下可以捐……”

    皇上气得来,瞧着小孩儿一脸“直言进谏”的模样,气笑了。

    “还有什么?”

    皇上问得那个“咬牙切齿”,大有要发火的架势。但是弘晙丝毫不惧,还真继续说了。

    “统一资证,捐纳人也要有资格,乡邻要出具担保,当地要给他开籍贯和清白册。比如其人是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要出印鉴的证明,也就是资格的审查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