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纪氏拿眼冷冷一扫,道:“合着你们都是姓秦的,就我一个外人,是吧?” 秦莞讪笑道:“婶儿,您真误会我了,就算我要牵线搭桥,那也得先紧着二哥哥,您说是不是?” “可拉倒吧,谁不知道你跟大房那个好得像一个肚皮里爬出来的!” ——得,这是真气狠了,连秦耀的名字都不肯叫了。 秦莞求助般看向秦三叔。 秦三叔怂兮兮地缩了缩肩膀。 秦莞又看向秦修。 秦修指了指自己红肿的脑门,头发上还挂着几根鸡毛。 秦莞悄悄地离鸡毛掸子远了些,自力更生,“那个,婶儿呀,您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就想不通,倘若我真知道宋jiejie喜欢大哥哥,不早就让大伯就提亲了吗,怎么会……” 说到一半,卡住了。 “怎么会轮到我,是吧?”纪氏没好气地白了她一眼。 彼此心里都明白,纪氏没拿秦莞当外人,这才不管不顾地冲着她抢白了两句,说出来也就好了。 秦莞嘿嘿一笑,十分狗腿地凑过去,抱着她的手臂撒娇:“亲婶娘,好婶娘,您先消消气,咱们得合计合计,千万不能让这事传出去。” 纪氏冷哼:“传就传,我怕他?” 秦莞温声劝:“您心思坦荡,自然不在乎,若是让那些心黑的一念叨,兴许就成了咱们秦家两兄弟共争一妻,叫大哥、二哥怎么出门见人?” “那就不要出门了,一个两个连媳妇都娶不上,出什么门,见什么人!”纪氏却是越说越伤心,“因着我出身不好,多少人瞧不起二郎、三郎,明明是侯府嫡子,却被人挑来捡去……” 这是纪氏心头的一道疤,什么时候碰到了什么时候疼。 尤其这次还牵扯到了秦耀——秦耀和秦修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秦耀有个名声显达的外祖父。 秦修缩在墙角叽叽咕咕:“都说了我和宋小娘子一看就做不成夫妻,您非得……” 秦莞连忙给他使眼色。 然而,却晚了。 纪氏把鸡毛掸子一扔,大骂道:“你当我这是为了谁!我堂堂侯府大娘子,上赶着巴结他一个芝麻大的小京官,我为的是茅坑里的耗子、河沟里的泥鳅!” 秦修、秦莞两兄妹出身显贵,何曾听过这等乡野间骂人的俚语,一时间目瞪口呆。 秦三叔抖着肩膀闷闷地笑——好多年不见媳妇这么痛快的骂人了,真……怀念呀! *** 纪氏骂了一气,又哭了一通,情绪终于渐渐平复下来。 其实,她之所以会有这么大反应,不是怪宋家,更不是怪秦耀,而怪自己。每次谈及儿女婚事,都会触碰到她心底的那根敏感的弦。 秦莞知道,她这个三婶其实是最正直、最善良的人。 她留下来陪着纪氏说话,秦三叔和秦二郎父子两个趁机溜了出去。 秦修跑到秦耀的书房,开门见山地说:“大哥,宋家小娘子看上你了,趁闲话还没传开,快求伯父去宋家提亲!” 三房院里的事,早有人告诉了秦耀。因此,听了秦修的话,他的反应十分平静,“不必了。放心,若有人传闲话,我会挡下来。” 秦修简直无语了,“我的亲哥哥,重点是闲话吗?是小娘子呀!这可是唯一一个主动喜欢上你的小娘子,倘若错过了,你这辈子也再难碰见这么好的了。” 秦耀捏着兵书的手紧了紧,貌似平静地问:“你呢?” “我?我如此玉树临风、才华满腹,怎么可能娶不上贤妻?”秦修自恋地顺了顺头发,不期然撸下来两根鸡毛,连忙藏进袖子里。 秦耀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他。 秦修清了清嗓子,道:“放心吧,我怎么也比你小两岁,暂时不用发愁。再说了,我又不像你长着一张木头脸,谁见了谁怕。别说,你这模样跟那个汴京府尹还真有点像,怪不得宋小娘子能看上你……” 秦耀越听脸越黑,冷冷道:“出去。” 秦修笑嘻嘻:“生气啦?我竟然不知道,大哥你也有在意容貌的时候。” “丢出去。” “得令!”翠柏活动了下手腕,冲着秦修嘿嘿一笑,“来吧,二郎君。” “暴力,真真是暴力!”秦修抖着手指着他,暗搓搓往后退,直到退到门边,拔腿就跑。 翠柏容他先跑了百余步,继而一个大跳,轻轻巧巧地追了上去。 秦修大哭——母亲骂我,兄长赶我,明明是好心好意,却弄得里外不是人,我容易吗我! 屋内只剩下秦耀和青松。 青松面无表情地问:“属下觉得二郎君说得有道理,要不要请侯爷出面?” 秦耀同样面无表情:“不可,且不说出了这么大的岔子,秦、宋两家理应远着些。就算宋家允了,将来宋家娘子嫁进来,面对三婶,面对我与二郎,面对无孔不入的流言,如何自处?” 青松沉默了片刻,还是忍不住道:“属下觉得那宋小娘子挺好的,您真不喜欢?” 秦耀抿了抿唇——就是因为喜欢,才要为她考虑。 就在秦二郎被翠柏追得满府乱蹿的时候,秦三叔正在定远侯的书房里,悠悠闲闲地喝着茶。 别说,老子的段位可比儿子高明多了。 定远侯刚从朝中回来,家里的事还没人向他禀报,秦三叔趁着这个当口把他截住了。 “大兄,弟弟我给您道喜了。” 定远侯一愣,“何喜之有?” 秦三叔转了转眼珠,故作神秘地说:“我方才去相国寺接琳儿,听到一个消息……” 纪氏的闺名叫“纪琳”,秦三叔天天腻腻歪歪地叫,饶是定远侯听过无数次,都不由地回回绷起脸,“说重点!” 秦三叔故意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慢悠悠地盖上杯盖,慢悠悠地放下茶杯,不等他慢悠悠地开口,定远侯的手就摸到那个砸人很疼,而且砸过秦三叔许多次的青铜镇纸上。 秦三叔浑身的皮瞬间绷紧,用生平最快的语速说:“我听说宋廉家的女儿瞧上了咱家大郎,宋家大娘子却要把她许给旁人,事不宜迟,大兄,咱们快备些好礼上门求亲吧!” 倘若说秦修的婚事是扎在纪氏心头的一根刺,秦耀的婚事就是杵在定远侯脑门上的定海神针——在他看来秦耀毛病一大堆,根本就是娶不上媳妇的那种。 听说有人瞧上了秦耀,他满心惊喜:“当真?那个小娘子许的哪家?” “唉呀,别管哪家,当务之急咱们得赶紧去,千万别耽误了大郎的好姻缘!” 定远侯狐疑地看着他,刚才还不急,这时候怎么像火烧屁股似的? 秦三叔从小在大哥的棍棒下长大,早就练得一身好演技,“我真不知道!本就是妇人偷听来的闲话,只知道宋小娘子哭哭涕涕地说‘早有了心上人,是莞姐儿的兄长,从前一道骑过马,还见过他划龙舟’……” ——编得要多真有多真。 想到秦莞和宋丹青的关系,定远侯立即深信不疑。 大概考虑了两个呼吸了时间,他便下定决心,“兵贵神速,走!” 就这样,定远侯连官服都没脱,点了十几个家丁,抬着七八箱登门礼去了汴京府衙。 宋廉人如其名,为官数载,两袖清风,在京中连个私宅都没有,一家四口就住在官衙后面的小院里。 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宋家,又是一出大热闹。 后面的事是彩练讲给秦莞听的。 彩练就跟说书的似的,一会儿学宋府尹说话,一会儿学宋丹青说话,听得秦莞一愣一愣的。 总结下来就是,宋府尹起初拒绝了定远侯,并非常生气地说:“我家女儿嫁不出去了吗,非得嫁进你家?” 定远侯无比耿直地追问缘由,宋府尹更加耿直地告诉了他事情的来龙去脉——定远侯差点当着汴京父母官的面把糟心弟弟给打死。 眼瞅着这桩婚事就要彻底告吹,宋丹青突然从屏风后冲了出来,对宋府尹说自己要嫁。 宋丹青向来端庄、孝顺、会做人,是京中贵女的楷模。她从不会忤逆父母,也不肯做错一点事,让别人说半句闲话。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大胆,如此不顾礼义,为的是倾心的郎君和自己后半生的幸福。 向来乖巧的女儿做出这样的惊人之举,宋府尹气了个半死,扬言要把她关起来,好好管教一番。 就在这时,事情又出现了反转。宋大娘子出面收下了秦耀的庚帖,并把宋丹青的换给了定远侯。 不等宋府尹反对,秦三叔便强硬地放下登门礼,拉着定远侯就跑。 宋府尹骂完宋丹青母女,转头又追了出来,殷殷切切地向定远侯解释,说自家女儿平日里性子十分稳重,读过书,女红也好,总之就是厚着脸皮一通夸。 说到底,还是担心她被夫家瞧不起,将来的日子难过。 定远侯难得露出个笑模样,说:“宋大人不必介怀,我家还有个更大胆的,不仅不惹人嫌,还是我们全家的掌上明珠。” 想到坊间关于秦莞的种种传言,宋府尹立即放下心。 不管怎么说,秦耀终于终于终于说上媳妇了,这对于整个定远侯府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 秦耀听说宋丹青冲进前厅、大胆示爱的举动之后,不仅没觉得她举止轻浮,反而对她更为爱重。 这是值得他敬重一生、爱护一生的女子,可稳重持家,亦能勇敢表达。她不愿做盲目的娇花,也不会是男人的应声虫。只有这样的女子才当得起侯府大娘子的位置,他才放心把这个家交给她。 秦耀无比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自大和武断而错过她——实际上,赶走秦修的那一刻他心里狠狠地痛了一下,只是拼命忍下了。 秦耀默默地告诫自己,如今宋丹青主动迈出了这一步,往后余生,剩下的许多步便由他来。 定远侯也十分舒畅,木头儿子终于“送”出去了,“送”的还是刚正不阿的文官清流,当摆一桌硬菜,开十坛好酒! 不光是他,阖府上下都在欢呼雀跃。 除了纪氏。 不用问,纪氏就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也知道是谁的主意。因此秦三叔刚一进门,等来的就是一顿棒揍。 只是,挨了没两下秦耀便挡在了前面。 “此事皆因耀一人所起,耀自知伤了三婶的心,您若想出气,便打我吧!”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事让三叔三婶伤了和气,更不希望纪氏因此而记恨宋丹青。 纪氏看到他,眼里氲着火光:“你以为我在气什么?气你抢了二郎的媳妇,还是气你得了个好姻缘?” “三婶若是这样的人,耀今日便不会跪在这里了——端和元年,母亲去世,耀高烧不退,是二婶与三婶轮流照料,数个日夜不眠不休;端和十年,二婶难产,是三婶仿了她的针线做成冬衣送至边关,为的就是不让耀分心;端和十五年,也就是现在,三婶给二弟相了一个宋家,却给耀相了没有十家也有八家……”秦耀不会说奉承话,只把自己记得的事一样样说出来。 他跪在那里,腰身笔挺,眼中一派赤诚。 纪氏捂着嘴,泪珠止不住地往下落。 她不曾想过,她做的一切秦耀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