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八十年代翻身记在线阅读 - 第102节

第102节

    两口子搂着腻歪好半晌,赵向东又催促媳妇儿躺下,姜宁摇摇头,“我躺得骨头都疼了,下地走走吧。”

    有大夫说过的话在前头,赵向东从善如流,拿了厚衣厚裤给她穿上,又压了压帽子,才扶起她起来。

    姜宁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微笑亲了丈夫侧脸一记,以作鼓励。

    赵向东嫌弃这奖励太轻了点,得自己索要个满意的。

    好几分钟后,姜宁才开始正式遛弯,她侧耳听着外面的鞭炮声,笑道:“快过年了。”

    今天除夕过年,她都得待在屋里坐月子,团圆饭吃不了了,而且还得继续吃月子餐加哺乳餐。

    遗憾倒没啥遗憾,反正一家人都住一起,而且预产期在年末,姜宁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她笑道:“咱儿子没等到过年才出生,就很不错了,不然呀,咱一家子现在还待在医院。”

    赵向东探头看看呼呼大睡的儿子,笑着点头,“是呀,咱安安真会挑时候。”

    安安出生时天气也好,不像现在又是风又是雪的。

    姜宁唯一惋惜的,就是丈夫的假期已经过去一小半,他很快就得上学去了。

    今天是安安出生的第五天,赵向东的假期也过了五天,等到年初五,他就得销假返校了。

    还有十天,她挺舍不得的。

    不过既然无法改变,还是不要提起来破坏气氛了。

    姜宁按下不提,搂着丈夫胳膊继续遛着圈儿,不过没等走几圈,她却想起另外一事儿。

    “哎!东哥,安安出生你告诉爸妈没有?!”这里的爸妈,指的是赵父赵母。

    其实姜宁这几天,一直隐觉自己有啥事还没做。但生产时的筋疲力尽,新生儿子的嗷嗷待哺,哺乳,还有伤口的疼痛,让她没心思静下来细想。

    她一拍脑门,生个孩子,还得一回健忘症了,自己以前可没这毛病。

    赵向东握住她的手,亲了亲,“安安出生第二天,我就给爸妈打了电话回去了,你别慌。”

    姜宁近日受的罪,他看得真真的,赵向东并没有认为媳妇儿有啥不对,这活不是应该他来干的吗?

    他细心安慰媳妇,“爸妈很高兴,让我好好照顾你和安安。”

    事实上,赵父赵母还对亲家连连表示了歉意。毕竟林县这片地方,儿媳妇坐月子,伺候的都是婆婆。

    现在赵向东两口子距离远,赵母不但得照顾生意,她闺女也快生了,实在是没办法走开,于是只能拜托亲家。

    哪怕知道姜父姜母肯定很乐意照顾闺女,但一码归一码,赵家不占理,态度还是得摆端正的。

    “没事,这大冷天的,还好几百里地,还是别让爸妈折腾了。”

    婆婆出来伺候她坐月子,肯定没亲妈照顾的舒坦,况且带着婆婆住娘家也不合适,姜宁是不是还得回小洋楼住?

    还是算了吧,赵母留着照应赵玉燕得了。

    说起这个,姜宁好奇问:“东哥,燕子生了吗?”

    这小姑子几乎和同时她怀孕,预产期也差不多,安安刚进入预产期没几天就出生了,那赵玉燕呢?

    她对赵玉燕没啥好感,平时自然不会特地惦记着,儿子出生后占据了她全部心神,倒是忘了这茬子事了。

    “我给爸妈打电话的时候,燕子还没生,不过也快了,她预产期还比你早几天。”

    赵向东问得很详细,“妈说燕子怀相不错,卢家看着也还成,吃的喝的一点不缺,现在就等着孩子出来了。”

    事实上,既然都娶进门了,看在孙子份上,卢母也不会亏待赵玉燕的,她没咋亲自伺候,但不是有保姆吗?

    赵向东对卢家没好感,也不愿意多提对方,扶着媳妇儿回到床边,“燕子一生了孩子,爸妈就会给咱们来信,你别着急。”

    他打电话回家是在医院,现在出院了,赵父赵母要通知儿子儿媳,只能寄信。

    姜宁其实不急,不过吧,事情往往经不起念叨,没说之前一点消息没有,一说起这事儿,当天中午,赵家的信就到了。

    姜红兵隔着窗户问了小妹外甥,再让赵向东去外间开条窗缝,他把信塞进来。

    今年过年大概没啥好天气,这两天又是雨又是雪的,还刮大风,他可不敢进屋,只找了个较为避风的窗户,敲了敲。

    赵向东推开一点窗缝,姜红兵麻利把信塞进去,立即把窗掩上。

    他刚转身回了里屋,就听见安安“咿呀”一声哭了,心一紧,他匆匆将信往媳妇跟前一递,抹了抹手,赶紧上前抱起儿子。

    安安这是尿了,赵向东动作熟练,麻利给擦屁屁换了尿布。

    安安是个乖孩子,舒坦了就不哭了,姜宁放了心,瞅了瞅手里的信,拆了开来。

    信纸有两张,她展开,垂目一瞥,挑了挑了眉。

    赵玉燕生了,在安安出生后的第二天晚上生的,生了个闺女,母女平安。

    第109章

    “母女平安就好。”

    meimei平安生产, 赵向东心也就放下了,他一边和媳妇说话,一边给儿子盖好小被子。

    他搂着媳妇儿坐下, 笑道:“他俩表兄妹刚好就差一天, 也是很有缘分的。”

    “都能当表兄妹了,能不有缘分吗?”

    姜宁轻笑, 她信才刚看了个开头, 干脆往丈夫一塞, 自己趴着他胳膊, 两口子头挨着头一起看。

    她男人她知道, 赵向东是真心觉得闺女好,儿子也不错的人, 在这年头算是思想比较进步的那一拨。

    姜宁怀孕时,两口子当然兴致勃勃猜测过孩子的性别。她曾半开玩笑说,要是宝宝是女孩子, 计划生育又严格起来了,不许再生,那咋办?

    计划生育一直都有, 只是现在还不是硬性规定, 在她记忆中, 大概是82年末,还是83年,才写入宪.法的。

    如果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想再怀一胎也来得及, 不过姜宁却不希望自己是为了追儿子的。

    在她眼里,儿子闺女没啥区别,孩子健健康康就好,她希望她的丈夫也一样。

    事实上,赵向东没有让她失望,他十分坦然地道,那就好好养着闺女呗,国策当然得遵从的。

    他确实觉得有两三个孩子的话,小家会热闹点,但这并不局限于男孩女孩,要是国家不许生了,那只能这样了。

    其实这一两年来,确实有些风声说计划生育要收紧的。他也曾听说过。

    赵向东甚至怕媳妇嫌弃闺女,还连声说,闺女好,闺女贴心。他以前的老首长李政委,家里也是就养了一个闺女的,那小姑娘可好了,又聪明又孝顺又乖巧,儿子都不换。

    姜宁又好气又好笑,她咋能嫌弃自己身上掉下的rou,疼都来不及呢!

    不过她当时,却佯装思索一番,逗得赵向东一脸紧张,才表示了赞同。

    这个男人的好,只有她知道,姜宁歪在他怀里,仰脸亲了亲他的下巴。

    刚接过信纸的赵向东不禁一笑,“宁宁这是咋啦?”

    黏糊得人心软软的,他眉目柔和:“别乱动,伤口不疼了么?”

    姜宁诚实回答:“还有些疼,不过好多了。”

    “那就甭乱动。”

    “嗯。”

    姜宁甜甜应了一声,赵向东紧了紧胳膊,两口子注意力重新回到信纸上。

    姜宁随口说道:“燕子生了闺女,可能卢家不大乐意吧?”

    其实她这话已经相当含蓄,卢家乐不乐意她不确定,她倒知道赵母很失望,这字里行间难掩惋惜遗憾,欢喜之情倒没能察觉多少。

    赵向东当然也发现了,看了两行,浓眉就蹙了起来。

    姜宁只得揉了揉他的眉心,安慰一句,“先开花后结果也是好的,你写信回去劝劝妈?”

    这卢家看来很重男轻女啊,不然,他家要是很欢喜,赵母绝对不会这个态度的。

    那个小女婴也是挺委屈的,就是不知道,在计划生育彻底落实前,赵玉燕能不能生个儿子。

    卢家混公职,卢修文还是独子。

    *

    相同的一句话,赵母也和赵玉燕说过,“先开花后结果,后头再生个男娃,不就得了。”

    她劝是这么劝着,心里却憋着一口气,实在是外孙女生下来前后,这亲家母的态度差得也太远了。

    当初赵玉燕进门虽不光彩,但好歹面子上也圆了过去,不看僧面看佛面,卢母压下不满,待儿媳妇还算和气,吃的穿的用的,一点儿也不短。

    她不乐意伺候赵玉燕,但家里还有个小保姆,大家长态度在那儿,那小保姆勤快着呢。

    赵玉燕过上了出生以来最好的一段日子。刚开始她心里忐忑不敢开口,但摸清公婆态度以后,要求的逐渐多起来,鸡rou蛋菜,红糖麦乳精甚至奶粉,好料子好衣服,吃喝穿用,都捡好的来。

    由俭入奢易,那小日子美得她呀,对当初父兄打胎另嫁的说法嗤之以鼻不说,还十分庆幸自己的坚持。

    这种做法真眼皮子浅得可以,甚至她的好友兼小姑子卢芳芳都为之侧目,两人关系早不如以前好了,不过赵玉燕也不甚在意。

    卢母自然是看不上的,她敲打了好几回,但顾忌孙子到底力道太轻,赵玉燕低调没几天又死灰复燃了。

    卢母咬牙切齿又鄙夷,暗地里骂了儿子不知多少遍,但赵玉燕月份渐大,她只好压下火气,保持平和。

    这小蹄子最好给老娘生个孙子,不然啊,哼哼!

    卢母说是这样说,但其实心里还是希望能生个孙子的。可惜,她最终还是失望了。

    她的耐性早就被折腾没了,一听大夫说生的是闺女,当即撂了脸子。

    可把赵玉燕给气的。

    “以后归以后,现在归现在,闺女难道就不是她卢家的娃吗?!”

    赵玉燕确实很愤懑,她生下闺女才半天功夫,这卢家人一个都没在跟前了。

    卢父工作忙,他正处于往县上努力的阶段,不要说孙女了,就算这回真添了孙子,他也不可能撂下工作的。

    再说他一个公公,请假陪着刚生产的儿媳妇也不合适,这不是还有一大家子人吗?

    可惜卢母也上班去了,她工作倒是不忙,本来也打算请假照顾孙子的,可惜赵玉燕生的闺女,她就没耐性伺候了,家里不是有保姆吗?

    照顾赵玉燕的确实也只有小保姆,卢芳芳早就和她闹掰了,谁家小姑子不娇贵?就没有伺候人的说法。

    最该出现的人是卢修文,可惜他昨晚没陪床,回家睡觉后,早上也没见再回来。

    知子莫若母,卢母当初说得没错,她儿子就不是个长情的,时间久离得远,很快就会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