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
刚好撞进一双黝黑的眸子中,高煦面色淡淡,未见喜怒,眸色幽深似海,冷冷盯了他一眼,不动声色移开视线。 陈王脑中警铃大作。 他立觉不好,心念急转之下,立即将视线投向玉阶之上。 陈王欲让皇帝打断李伯钦,可惜后者并没有留意他,昌平帝也被吸引了注意力,正浓眉微蹙看着那边。 他这是心里有点虚。 只因当年北方战役刚刚打响时,皇帝忌惮北方军区太过团结,示意穆怀善等心腹伺机分化一下。 作为一个帝皇,他只想适当打压一下而已,真没打算给自己大肆放血的。毕竟能征善战大将折损好些,兵马也死伤严重,伤害的到底统治者的根基。 昌平帝不英明,但真没愚蠢到这个地步。 谁能料想,穆怀善刚好还是皇后的胞弟,趁机策划出这么一场大乱子。 事后,穆怀善说自己只是小小安排一下,谁知鞑靼攻势这么凶猛,导致后果这么严重。 昌平帝捶足顿胸,调查一番,认为穆怀善所言属实,于是只得示意赶紧扫尾了,以免被人察觉。 几方人马一起扫尾,又有皇帝纵容,所以痕迹才能打扫得这般干净。 现在,昌平帝还以为自己露馅了,正暗忖着若真万不得已,只好把战死的穆怀善拉出来背锅了,反正死无对证。 他哪里有心思看陈王,孙进忠倒是瞟到了,不过他非但没有提醒皇帝,反而移开目光装作没看见。 高煦成竹在胸,陈王心焦如焚,然而就在这么短短的一瞬间,李伯钦已小心翼翼取出两封信。 他肃容,打开封皮,将信笺取出抖开,竖着举到胸前,好让满朝文武都看清楚。 “当年有人私通外敌!” 李伯钦猛地转身,眸光如利箭一般,狠狠射向纪后一党魁首的陈王及临江侯,他切齿痛恨。 “通敌者正是坤宁宫纪皇后,还有国舅纪宗文!这二人欲谋取嫡位,蓄意加害皇太子心腹,大将楚立嵩,以及坚决不愿同流合污的大将纪宗庆。” “为了削弱东宫势力,为了一己之私,这二人私通鞑靼当年的大王子,如今被擒的鞑靼可汗。先猛攻宣府、松堡,再埋伏阻截楚立嵩援军,一次不成,遂抽掉围困宣府兵力,将松堡守军援军百姓一举全灭!” 李伯钦虽是太子心腹,但他真是一个忠直的人,他对通敌者恨之入骨,恨不能饮其血啖其rou,死死瞪了面色大变的陈王纪宗文一眼,他“砰”地一声,重重跪在大殿上。 “陛下!” 他高高举着两纸信笺,泣泪疾呼:“请陛下为松堡战死军民作主!请陛下还松堡战死军民一个公道!” 微有泛黄的信笺上,分别有皇后临江侯兄妹的署名,还有各有一个殷红的落印。 其中一个,是临江侯印信,而另一个赫然是皇后金宝! 笔迹清晰,落印明白,满朝哗然,震惊的朝臣顾不上规矩,纷纷围拢在李伯钦身前,仔细察看信笺。 “是真的!竟是真的!!” 纵使大家不知二人笔迹,但皇后金宝假冒不得,最先几个围过来的大臣一看清楚,立时惊呼出声。 李伯钦那两封信笺没能举多久,就被疾奔过来的王瑞珩小心抢过。这位颤颤巍巍的老首辅,爆发出惊人的行动力,他奋力挤进去,取了信笺定睛一看。 “可怜我大周二十万余军民啊!!” 王瑞珩痛哭失声,泪流满面,老迈的身躯筛糠般抖着,高煦见了,不禁微微蹙眉,“王首辅请保重。” 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他还是很敬重的,可没打算让对方惊痛之下折进去。 “太子殿下请放心,老臣无事。” 事实证明,这位历经数十载风吹雨打的首辅,有着过人的承受能力,他即便悲痛万分,反应也一样敏捷,话罢已“噗通”一声,在李伯钦旁边重重跪下,拱手肃然道:“通敌卖国,其罪当诛!” “请陛下重重发落,以慰二十万军民在天英灵!” “噗通”、“噗通”,满朝文武如下饺子一般,纷纷跪倒在地,悲愤朝玉阶之上齐声呐喊:“请陛下重重发落,以慰二十万军民在天英灵!” 在陈王临江侯手足冰凉,脑子一片空白这当口,孙进忠已经下了玉阶,小心翼翼接过那两封信笺,急步折返,递到皇帝手里。 昌平帝定睛一看,一字字一句句,印鉴殷红清晰,果然不假。 他脑子也是嗡嗡作响,手已不受控制地颤抖了起来,“好一个母仪天下的中宫皇后!好一个国舅临江侯纪宗文!” 昌平帝在松堡之役有损失吗? 答案是有的,而且还很重要。 他这人眼神不好,发展出来的心腹大都不怎么样,不过人数渐多的情况下,总还有一两个能干且忠君的。 可惜都在松堡之役折损了,也不知穆怀善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这两个青年将军在四年前都牺牲了。 当时昌平帝底气足足的,痛惜一番,事后也就撩开手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保皇党自有主张,他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当年那两个青年将军就显得尤为珍贵。 这二人能耐不比穆怀善小,成长起来绝对不容小觑,若还在,昌平帝如今何至于陷入这般窘迫的地步。 这一刻,皇帝双眼瞪大,面色涨红,气得浑身哆嗦,哽了好半响,才厉声道:“皇后通敌卖国,朕即日黜其后位,打入冷宫听候发落!” “还有这临江侯府,即日黜其官爵,灭其九族!……” 疯涨的怒意,让昌平帝暂时忘却了昨日的协议,陈王的惊呼提醒他也没能听见,因为话说了一半,人竟晃了晃,“咚”一声从龙椅倒下滚落在地。 “陛下!” “陛下!” …… 大殿立即慌乱一片,在群臣惊呼声中,霍川气沉丹田,大吼道:“陛下!即便罪人当千刀万剐!您也不能气伤了龙体!” “对!”“对对!” 文武朝臣齐齐往玉阶那边赶,阶上阶下兵荒马乱,高煦提气沉声道:“孙进忠!赶紧将陛下抬回去!” “来人!立即去请御医!” 接乱两声大喝,让慌乱的人群立即找到了主心骨,孙敬忠招呼两个御前太监,跟他一起把皇帝搀扶上,急急离去。 另有数个御前太监已如离弦的箭一般,瞬间奔出大殿,以最快速度往太医署冲去。 上至皇太子,下至文武百官,立即紧跟皇帝往乾清宫转移。 高煦神色焦急,上了廊道后,却不动声色往混在随侍太监中的林阳使了个眼色。 这意思是盯着陈王及英国公。 高煦昨夜已吩咐过,皇帝怒意当头,很可能处置了皇后临江侯就触发药效了,必须盯住暂时被忽略的陈王英国公。 前者是皇子好歹有号召力,后者手里还掌着近十万京营兵马。 不能让这二人趁乱混出京,横生枝节,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林阳心领神会,立即悄悄退下。 第一百三十八章 昌平帝被抬回乾清宫, 孙进忠亲自把人扶到龙榻上,借着身体的遮挡, 悄悄将手里一粒药丸子塞进主子嘴里。 这药丸子是昨夜一起送过来的,放在装药粉的小瓷瓶里, 一张小小的纸张包裹住这颗药丸,纸张里面写了蝇头小楷, 上面说明, 皇帝昏阙后,御医诊脉前, 务必给服下去。 药丸子是上佳之物,入口即融,塞进去不必再理会。 有句老话说得好, 隔墙有耳以防万一, 某些事不能宣之于口。 孙进忠心跳急促,手也是微微颤抖的, 但好歹大事小事经历过不少, 还是十分利落地办成了, 不露丝毫破绽。 他也不知这药丸子什么功效,只能心下惴惴伺候昌平帝脱鞋躺好, 扯了锦被盖上。 皇太子以及好些文武重臣入内候着, 其余人只能等在殿外的广场上。 三名御医以最快速度赶到,其中御医之首是被御前太监背着狂奔过来的,他年纪大了跑不了,落地后一把老骨头也顾不上歇, 扶了扶帽子,连爬带滚进去了。 老御医姓金,一把脉就是一惊,“陛下脉象洪大弦硬,又紧又急,这是急怒攻心引发的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即是高血压,严重者可当场毙命。昌平帝这二年已隐隐有这方面的症状,并被御医告诫过多次要保持心境平和。 三名御医都知悉情况,因此没人诧异,按规矩另两人赶紧上前轮流探脉。 真是这样吗? 其实并不然,此次皇帝固然暴怒,但远没有御医把脉出来那般严重,这源于那颗药丸子的伪装。 没错,就是伪装。 高煦了解过昌平帝这情况,命人专门研制出这种针对性的伪装药物。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刘太医表示,要想不被诊断出痕迹来,选用的药物只能无毒无害,并且效果维持很短暂。 这就可以了,毕竟除了帝位,高煦并没打算对他这位父皇做什么,完事就让对方颐养天年吧。 伪装成功后,下一步计划他另外安排。 安排了什么呢? 下一步安排就是这位金御医。 等那三位御医,以及后面赶到的太医们轮流诊脉,快速确认情况属实无误后,金御医作为御医之首,当即就对高煦道:“殿下,陛下病情颇为严重,须立即施针,晚了就来不及了。” 其余御医太医深以为然,纷纷附议。 高煦颔首,“立即施针,不得延误。” 负责施针的人,医术最高明的金御医当仁不让,不过皇帝这次情况显然有些严重,他沟壑纵横的老脸十分严肃,“禀殿下,这内室人颇多,恐怕……” 话未说完,但大家都懂,施针现场当然必须保持安静,闲杂人等能少就少。 “金御医选人协助,乾清宫再留下两人伺候,其余诸位随孤一同退出去。” 高煦干脆利落,领着王瑞珩霍川等人出了内室,等在外面。 金御医选了自己的药童当助手,乾清宫这边留下来的人,则是孙进忠与他的徒弟,名为伺候实则监督。 为了不受影响,内室的隔扇门被掩上,双方不禁对视了一眼。 彼此虽不了解对方,但能最后留下来的,大家心里都有数的。 金御医有一套祖传金针刺xue法,十分精妙,治病救人相当了得。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这套针法还一小部分不是救人用的。 救人与害人,往往只在医者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