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第136节

第136节

    不管他们是特意来卖惨还是怎么样,反正总算有搞事的借口了。

    很多宗室过得不怎么样其实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件事,但是私底下的默契是一回事,等到真正揭露出来了,放在台面上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宗室们屁颠屁颠地跑过来祭祖可不是真对开国太祖有什么无限的怀念之情,最主要的还是利益动人心。

    朱常洛这个皇帝已经松了口,主要和宗室们争斗的是朝中的大臣。

    听着他们一群人在那里左一句“太祖祖制不可违”,右一句“莫非太祖狠心至此,连一条生路都不愿给后辈子孙留?还是说,汝等曲解太祖圣意,凌迫宗室?”,只当作看猴戏的话,倒是挺有意思的。

    原本就有给宗室们留下制约想法,而且不独独要让朱明这一家吞下好处的朱常洛,趁机开始和稀泥,最后出台的“武事诏”和最初他的想法比还是有所不同的。

    诏发之日,彻查全国各军,有吃空饷、虚报名额者,尽皆黜落,凡有志者,皆可参军,以军功召封。

    今爵分五品,公、侯、伯、子、男,斩首满百,可封三等男。

    凡有爵者,则可裂土分疆,占地满三日,报奏京师,则其土悉赐之。

    非有爵者不可裂土,有爵,裂土多寡,悉由自便。

    不可倾占他人所得,违者,斩;宗室有违者,则黜落爵位,另寻他人承继。

    随诏所附的,还有一部分万国坤舆全图上的内容。

    这个时代,地图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但是朱常洛就这么让人将大明其他的邻国乃至于更偏远的国家画了上去。

    随着武事诏传开的,还有那个荒诞古怪的遥远的黄金之国的谣言。

    当年的马可·波罗用东方遍地是黄金引燃了西方人的热情,朱常洛表示其实他也能反过来这么做不是?

    汉朝的时候,促使张骞打通丝绸之路的动力是什么来着?

    西域诸国那梦幻般的黄金遍地的景象?还是已经被汉人打服的匈奴人依然日复一日将西域诸国作为奶牛,用其产出补充自身?

    不管怎么样,那种人力稀少,千人便敢称国的国家,无论在哪个好战的大国看来,都是能轻而易举收入囊中的东西吧。

    至于所谓建州女真,实际上有多少人,朱常洛真的是想想都要笑了。

    不算被俘或者依附的汉人、蒙古人以及其他的民族,正统的“满人”——当然,现在黄台吉都没能登上汗位,将建州女真正式定名为“满洲”的事情当然还没发生,不过朱常洛是后世的人,就直接这么称呼了——一直到顺治朝的时候也才五万多,这是所有旗人里满军旗的人口数量,蒙军旗的人先不说,汉军旗的人数最多,几乎是满军旗的四倍。

    其实也可以推断一下,所谓的女真,连游牧民族蒙古都比不上,他们大概属于渔猎民族,和历史上金国的女真族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借了个名头罢了。

    努尔哈赤凭借父祖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虽然他手下的人肯定不只十三个,而是起家之初太过寒酸,能用上铠甲的就这么几个人,但是总体人数一定不会太多。

    当然了,杀良冒功这种事,若是不严令禁止,详细查探,肯定会有人去做的。

    不过朱常洛相信,凭借锦衣卫和东厂的鼎鼎大名,以及某些时候甚至会“钓鱼执法”的严苛手段,还有那些犯错的人的凄惨下场,一定会让这类现象少之又少的。

    既然人都聚在南京城,那自然是要把事情先给办好。

    浙江科举舞弊案导致朝中文官被牵扯了许多注意力进去,再加上武事诏已经被通过、颁行天下了,文官们的阻拦力度也越来越弱。

    事实上,在不溺于党争的时候,文官们都还是挺靠谱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朝中有爵位的勋贵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虽然辽东那边裂土分疆的前提是军功封爵,但是他们这种依靠先辈的军功传承下来的爵位也能作数,所以朝中有不少勋贵家族的子弟也都在蠢蠢欲动。

    文官们表示自己的心里很苦,内部出问题了不算,边上的武官猪队友还在搞事。

    对于朱常洛来说,发布了命令之后,能有成效是最好的,不过他也没想到武事诏发出去之后,这么快就出了结果。

    建州女真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蒙古,蒙古帝国倒是现在还有汗位在代代传承,为了抵抗建州女真的攻势,现任大汗已经不惜和他们的世代之仇大明联手抗清。

    讲道理,大明这边是因为内忧外患,蒙古其实也差不多,这么多的部族,所谓的大汗到底还剩多少威慑力,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武事诏发出后,很快就有一批人赶赴了边境。

    藩王之流想要自己组织队伍,又不想被人抓住把柄,自然大方得很,而且各地的藩王集结的都是所谓的乡勇,是他们的宗藩所在地的青壮,这样一来,人口压力最起码减轻了不少,为了多拉拢些人,就连福王都出台了一些减免地方上对王府所要担负的粮、炭、薪柴等的税赋的政策,简直让朱常洛大跌眼镜。

    这真的是他那个刮地三尺、满脑肥肠的好弟弟朱常洵吗?

    因为武事诏最初是给宗室发放的,在某些方面也给宗室开了绿灯,比如那种只剩最后的爵位,或者干脆只留下一个国姓,其他什么都没有的倒霉蛋,只要他们能建功,到时候恢复爵位也只是朱常洛动动笔的事情。

    听说最近到处都有豪商想要重演当年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旧事,有一些没落宗室子弟被人借了个名头就带到辽东去了,朱常洛自己是没有意见的,这种也算互惠互利嘛,总比他们想不开去投资建州女真来得好。

    女真的人可以说是凶猛,他们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也和明军的战斗力受到各种情况拖累,大炮等超威力火器又不能随便移动有关。

    而且一旦他们使用倒卷珠帘之类的战法,将明军溃兵或者普通百姓驱赶向前阵,让他们做替死鬼,很大程度上,明军会束手束脚。

    但是呢,被武事诏上的许诺,以及朱常洛附在其后的万国坤舆图给吸引了目光——而朱常洛让他们不要仅仅着眼于辽东一地的意思应当也很明显了——再加上宗藩大军虽然数量不少,但都是各自为战,而且很不要脸地采取了小范围蚕食的方法——至于被他们吃下来的地盘,女真想让他们再吐出来?无论是藩王,勋贵,还是用无数军功堆积出爵位的明军新贵,都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建州女真的溃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依照现在的情况看,要是辽东顶不住被大明收回来的话,建州女真有可能会逃往高丽或者蒙古,到时候,大明还能捞个乘胜追击的好名头,至于趁人之危什么的?这种名头,是不可能出现的!

    作者有话要说:  大概再有两章这一卷的正文就结束了,番外的话,蠢作者想写后面十几年后的西方,吹吹洛洛同学。

    第188章 西洋

    泰昌二年六月, 辽东大捷。

    说实话, 短短数月辽东的失地就已经全部夺回来了, 虽然辽东的地界上也因此多出了上百家的藩王、诸侯、新贵,但是朱常洛依然很惊讶。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就和突然地崛起一样, 建州女真在还未彻底展露头角之前就被朱明给打压了下去,未来的辉煌自然也成了一片虚影,不值一提。

    □□哈赤运道不太好, 在带着一众儿孙往草原上跑之前就被火炮打死了。

    他死了之后,几个儿子们分别往蒙古草原上投奔各自母族去了。

    朱常洛摸着自己的胸脯,一点心虚的感觉都没有,让东厂和锦衣卫派人暗地里去“投奔英主”, 然后扶持了□□哈赤的几个儿子,让其相斗, 尤其是现在还没有倒霉、作为□□哈赤的嫡次子、有很大的可能是继承人的代善以及胸怀大志的皇太极、还有如今最受宠的大妃阿巴亥及其三个儿子所代表的势力, 最后把他们弄得在□□哈赤死后只能分道扬镳,朱常洛觉得这还是很正常的。

    □□哈赤不是成吉思汗,他的基业尚未稳固,在继承人尚未完全确定的如今, 无论是他已经被圈禁的嫡长子褚英, 还是嫡次子代善,以及其他的成年儿子,都认为自己有继承权, 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很可怕的。

    正因为基业还不够大,他的儿子们在继承的时候就更想把所有的都握在自己的手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更不好。

    就像一个山珍海味的贵族,和一个饥寒度日的乞丐,当他们同时面对两块白馒头的时候,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贵族可能会不屑一顾,或者因为没有兴趣而让别人享用,但是乞丐会将两块都死死地抓牢,不让别人有一丝一毫抢夺的可能。

    □□哈赤死后,他的子嗣和妻妾,在继承权方面,爆发的争斗就像无数个被饿怕了的乞丐在抢数量有限的馒头,在知道自己不可能独吞的情况下,他们更加在意的是自己得到手的部分,剩下的剧情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要知道,他们现在是丧家之犬,是败亡的一方,而且□□哈赤死了,他们兄弟几个自然也就要分家了,这种时候,不为自己多添加一些筹码,还想着什么兄弟齐心之类的,根本就不是建州女真这些尚未完全受到汉文化熏陶的人能做出的决定。

    他们更倾向于不服就干,分家散伙。

    □□哈赤和他的儿子们同蒙古的许多部族有所联姻,更何况辽东的地盘没了,要躲回建州老家迟早被人瓮中捉鳖,还不如往草原上跑,草原上最重要的是人力,即使是去投奔自己的母族妻族,也要有自己的势力,否则就容易被人看不起,这些人做出瓜分□□哈赤留下的人马,分散逃跑的决定是很正常的。

    当然了,他们虽然是瓜分了老爹的遗产,但是暂时没有完全分开,相互之间还是有所策应的。

    毕竟草原上的那些人是蒙古族,他们是女真,自家兄弟虽然不能完全信任,但是好歹比外人还一些。

    如果真的要在草原上抢下地盘来的话,兄弟齐心还是比较可信的。

    不管怎么说,□□哈赤的儿孙和部下们都已经狼狈地逃往了草原,就和当年的元廷逃往草原变成北元一样,这个新生的势力也走到了这一步。

    朱常洛对建州女真之后的发展已经没有兴趣了。

    用着永除后患的名头,迟早会有人对逃往草原上的建州女真动手,而且蒙古大汗也不会眼看着他们在草原上坐大。

    到时候,到底是怎么发展的,也就用不着朱常洛太过关心了。

    恰恰相反,他还要推动这个进程。

    辽东毕竟离京师太近了,虽然现在那边的势力鱼龙混杂,每一家都只占了部分地盘,导致没有哪一家有威胁到京师的能力,但是谁都保不准他们哪家突然犯病要挥师南下。

    让他们将重心转移到近东、中东地区——这种地盘的分法是以后世的欧洲为基本点划分的,事实上,大明离欧洲极远,差不多是所谓的远东地区的区域所在——离大明远一些,顺带帮着大明牵制那些欧洲国家,这是朱常洛对于辽东下一步的规划。

    至于科技方面的发展,除了大明一贯对于火器的研发制作外,朱常洛还得到了工部新研制的类水泥配方。

    水泥的原料是比较好找的,就算朱常洛没有刻意地去记过水泥、玻璃之类的配方也能想起来,至于该怎么让原料变成水泥,将大致的用途告诉工部之后,这么多人,总能有人找出正确的配方,至于原料和价格问题就更不用担心了,作为六部之一,又是受皇帝的命令去研发一种用途广泛、利国利民的东西,工部不差人也不差钱,底气足得很。

    在没有外敌作乱的情况下,国内有什么事情朱常洛大可以慢慢来,不着急。

    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发展,那朱常洛日后的生涯可以说是平静无波,枯燥如死水一般了。

    而泰昌二年发生的荷兰舰队侵占澎湖事件,在令人讶异与不快之余,不得不说,也给大明带来了新的改变。

    明初郑和下西洋,如此庞大的船队,比之麦哲伦、哥伦布等人环游世界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单纯的是比较船队的话,那么哥伦布等人的船队是绝对不可能与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宝船相比的。

    事实上,宝船虽然是木船,但是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其他的方面,都和后世科技进步后的钢铁大船有得一拼,即使是后世的科技,在没有突破性技艺的存在时,也不一定能制造出承载量如此可怕、又能安然地做长时间航行的宝船。

    再加上大明和满清不一样,多年和倭寇作战,以及官方与洋人的贸易行为——是的,虽然说不准私人下海,而且倭寇横行之后,为了安全,也没有多少家底不厚实又没经验的人敢贸然行动,但是官方就不一样了——都给大明的海军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再加上荷兰舰队在万历年间就已经占过一次澎湖,被大明打退了,这一回也算是一回生两回熟。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随着荷兰占澎湖的消息同时传来的,是大明海军战败的战报。

    虽然说仓促之下,由立功心切的中层将领带领发起的反击似乎是不太靠谱的样子,但是大明做了这么多年的□□上国,即使不是明军的全部战力,也不是让人来打脸的。

    而且失败的战报送过来之后,也不知哪几位阁老被走通了关系,居然还拿着朱常洛之前下发武事诏,导致有许多人跑到辽东边境去的事情做借口,说许多人被转调到边境去了,新兵们落得这么个结果也是情有可原的。

    朱常洛:excuse me?所以说这一切反而成了我的锅了?谁想给我扣的锅?给我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他!

    一切能依靠人数碾压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再加上朱常洛对这件事超乎寻常的关注度,很快,荷兰的主事人就全都被俘虏,并且献到了京师。

    他们并不是那种荷兰政府官员,虽然某些人身上也有爵位,但是主体上他们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人,用的虽然是军舰,但是如今在海上称王称霸的海上马车夫能调动的舰船本来就不少——不过既然他们用的是木舰,朱常洛也就能放心地让大明用技术碾压一切了——有爵位的人,本身也是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公司”,有军舰就更不稀奇了。

    大明,或者说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荷兰人选中了澎湖以及之后在历史上被其占据的台湾,也是因为地理优势,其地能作为荷兰对大明、日本以及其他的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把控点。

    朱常洛不关心荷兰人占澎湖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商业贸易以及利益,但是他关心欧洲的局势。

    能在大明混出头的传教士,最起码离他们的家乡也已经数年了,有些人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回到欧洲看一眼。

    这个时期的欧洲处于什么时期,朱常洛还是记得很清楚的,很可能短短十几年就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既然出现了荷兰人,他自然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和欧洲有关的最新消息。

    这或许对辽东那些人的西进目标有什么帮助,要是欧洲现在乱得很的话,穿过草原就能与其接触,辽东那些诸侯王、贵族对草原之地没兴趣,那对更远的肥沃土地呢,也没兴趣?而且

    那还是有了确切资料的地方。

    询问情报其实是最基本的工作,既然朱常洛对西洋有兴趣,大臣们也不吝于让人把这些洋人的嘴撬得更开。

    在这群荷兰人的口中,朱常洛知晓,欧洲如今正爆发着一场战争,以德意志新教诸侯、法国的波旁王朝以及荷兰等国家为代表的新教势力——当然,波旁王朝实际上是信仰天主教的,至于为什么和另一边的天主教势力进行战争嘛,那就只能说权力是人类最好的春药了——和哈布斯堡王朝进行着大战,既然是战争,那就是有消耗的,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土地面积和其他国家比也不算大,那能来钱的就是现在东印度公司干的这种活了。

    要不是大明的国力强盛,他们可不会仅仅用现在的方法占地盘,所以在得到足够的消息之后,朱常洛一点都不关心那些人的下场,虽然没让人把他们弄死,但是关进天牢是肯定的。

    当着满朝的大臣的面问出了自己想要的消息之后,朱常洛让人取出了一幅加大版本的万国坤舆全图,足有几张床那么大。

    他走下御座,慢慢地从大明所在地开始走起,然后将西洋诸国都笼罩在身体的阴影之下。

    “诸卿,朕目之所及,步之所踏之处,可为皇土否?”

    “然!”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有点烂尾,但是这一卷的正文确实完结了。

    下面预计两章番外,然后这本书就完结了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