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皇帝道:“好,朕不问。你将当时谈话给朕重复一遍。” 不能问,还不能猜吗? 太子想了一下当日的事,觉得没什么不可说的,便重复了一遍,然后骄傲道:“太学之事,儿子怎么都想不明白,还是大哥厉害。” 皇帝心中幽幽一叹,越发觉得可惜。 他家永康从小就聪慧过人,如今更是。而这么优秀的儿子,居然不能继承他的皇位,实在是太过悲伤。 若是永康继承皇位,想来昱朝一定会在他手中发展成比汉朝更厉害的盛世吧。 宿谊:……老实说,我觉得会灭国。 皇帝将愁绪搁置一边,思考着宿谊的谈话。 他和慕晏一样,一听“科举制”就想到了“察举制”,明白宿谊口中“科举制”应该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但这“科举制”,就是何方式? 皇帝不想为难宿谊,但是他可以为难慕晏啊。皇帝了解慕晏,以慕晏性子,一定会继续询问。 慕晏道:“宿天师道,若科举制从他口中而出,他恐成世家眼中钉,rou中刺。微臣就不敢多问了。” 皇帝点头:“果然如此。河清对这科举制有何想法。” 慕晏道:“说道‘科举’,顾名思义,自然是分科举荐的意思,但至于怎么分科,怎么举荐,微臣一头雾水。” 皇帝叹气。 他也想不出来。 他不愿为难宿谊,但又直觉这件事十分重要。实在不成,大概也只能委屈宿谊了。 不过他得想出完全的法子,既问道“科举”的意思,又不会给宿谊招来灾祸。 第47章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宿谊和慕晏、太子的谈话他们能保证不传出去, 皇帝和慕晏的谈话能保证不传出去。但若是皇帝出宫, 那就不一定了。 皇宫这么大,皇帝不可能将宫中每个人都握在手中。若是皇帝出宫,这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其他人耳中。 就算皇帝和宿谊说的话没人听见,但只要知道皇帝在和宿谊见面之后,才传出这一条很“奇怪”的政令,谁都会想是不是和宿谊有关系。 最终, 皇帝还是决定, 不亲自去询问这件事,而是让慕晏去。 慕晏苦笑。 他虽对慕家没有好感, 也对其他世族的繁荣与否并无所谓。但好歹他的友人都是世家圈子的人,他本身在外人面前也是大世家的家主。现在做这种事,他觉得心中有一点别扭。 从宿谊当时那句“世家会视我为眼中钉rou中刺”, 宿谊就知道,科举制对士族门阀的打击有多大。 他若支持这件事, 宛若世族之中害群之马, 恐怕会被人唾骂痛恨, 甚于发起此事的宿谊吧。 不过慕晏还是毫不犹豫的接下了此事。 人之一世,总是有抱负的。而才华越高的人,抱负就越大。 慕晏在皇帝的劝说下,接下了他深深痛恨的慕家的家主之位, 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并不专修儒学,却深深认可儒学“平天下”的理想,盼望实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最终目标。 虽然作为世族, 但是慕晏知道世族盘踞,政令不达地方,许多豪族聚集的地方,与割据无异。这对国家明显有害无益。 所以,慕晏接下这副重担,即使知道他将遭到多么大的攻击,仍然无怨无悔。 见慕晏丝毫没有迟疑的接下此事,皇帝心中叹息。 若朝中多些如慕晏之人,他盼望的太平盛世是否会早点到来? 皇帝笑着摇摇头。他不能太过贪心。他已经有了慕晏,长子也学成归来,幼子也恢复神智。作为帝王、作为父亲,他已经足够幸运了。 不过慕晏做出如此牺牲,皇帝自然要保护他。 慕晏只会起个传话的作用,至于后续事情,还是另找他人来做吧。 慕晏,还是跟着世族一起,表示他激烈反对的态度才好。 慕晏回到家中之后,找到宿谊,然后对着宿谊深深一鞠躬。 宿谊嘴角一抽。 他和慕晏也算熟悉了。慕晏平时吊儿郎当的,一旦他认真严肃起来,绝对没好事。 而现在慕晏所求,大概就是他所说漏嘴的“科举制”了吧。 宿谊叹气:“河清,这对你而言,有害无益。” 慕晏微笑不语。 宿谊突然感觉心中一阵酸涩。 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友人。 宿谊作为二世祖,身边友人大多都是和他同一个圈子,而且也有许多有成就的人,并非和他一样都是米虫。 在宿谊的友人中,为了实现抱负舍弃家业,甚至危害家业的,都曾有过。 他曾经见过自己一个友人,亲手将疼爱自己的父亲送入监狱,家中事业也毁于一旦。而后他一夜白头,晚上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宿谊曾经问过他是否后悔,他已经形容枯槁,却道并不后悔。 他的家庭美满,但有多少家庭因为他的家庭而破碎。或许他会终日悔恨,不可解脱,但再来一次,仍旧会这样做。 宿谊敬仰那些大义灭亲的人,他扪心自问,自己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宿谊看着慕晏,就想起了自己的朋友。 慕晏理应代表世族的利益,他本人、慕家本身,也在目前世族占据优势的社会中获益良多。甚至一些地方,慕家的话比皇帝还管用。 可他自己居然要出手,改变这种状况。 世族式微,慕家也逃不开。慕晏会愧对自己的亲人吗? 就像是皇帝总希望自己子子孙孙都当皇帝,每个家族的开创之人也是披荆斩棘,尝尽千辛万苦,只希望自己家族能够永远成为人上人。 宿谊揉了揉太阳xue,道:“既然河清都如此说了,那我就……告诉你吧。” “谢康乐。”慕晏再次深深作揖。 宿谊又揉了揉太阳xue,道:“坐下慢慢说吧。” “我曾经说过,每个世界都有许多分支,因为永无交际,所以称之为平行世界。而每个平行世界的时间线是不同的。” “现在虽然我道行已经消失,但是在曾经,我也曾经观察过世界长河。之前我说过许多在其他世界的人的诗词歌赋。河清可能怀疑过,那些人和我们这里的人很相似,其诗词歌赋就像是我们世界一样。” “其实本来就是同样的世界,不过是在最初产生了分支,而且时间线不同而已。”宿谊抿了一口白水,如愿以偿看到了慕晏晕乎乎的表情。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之后,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宿谊见慕晏提起了精神,坏心眼的扔下一颗大炸弹,“科举制,的确就是用力抑制士族门阀的。” 虽然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慕晏还是忍不住脸色一变:“那……他们成功了吗?” 宿谊笑道:“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河清也不用太过担心,你是看不到那一天的。” 慕晏不由无奈道:“我是不是该说一句,这样我就放心了?” 宿谊道:“科举制的推行,河清大概已经猜到了。就是打断世族垄断举荐人才这个局面。有许多非世族的人获益。而这些人并非靠世族进入仕途,那么就不一定会依附世族。毕竟,能考上官员的人,都可谓天之骄子,都是有脾气的,大多都不会习惯世族的高傲。” 慕晏抓住了关键词:“考?” 宿谊点头:“科举制,分科取士,就是考。考上了才能做官。” 慕晏道:“如何考?” 宿谊道:“做题啊。” 慕晏问:“题?” 宿谊道:“科举分很多级考试。最开始考中称秀才……嗯,和前朝秀才不一样,这是最下等的功名。然后是举人。举人就可做官,但是只能外放地方,从一县之主做起。而且举人很多,要做官也得参加考核。然后就是进士。” 宿谊不太清楚进士是怎么考的。在电视上,那些状元榜眼探花之类,好像是在宫中做题之后,皇帝钦点的。但皇宫不可能容纳天下举人进来,所以……应该是考两次吧? 宿谊道:“举人要考上进士,需要靠两次。一次是所有举人考试,选中者再去宫中,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并且分等排序。” “取中者,称天子门生。” 慕晏呐呐道:“天子门生……天子门生啊……最终的决定权,在陛下手中。” 宿谊继续道:“不过官宦子弟也是有特权的。以太学举例。太学结业者,可跳过前两次考试,直接考取进士;也可直接授官。” “太学毕业者,和举人一同授官,但免去了一些考核。若家中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直接在京中任官也是可以的。”宿谊摇摇头,道,“不过,与天下读书人拼杀胜出的进士,靠家中荫蔽的太学学生,河清觉得,哪种人地位更高一些?” 慕晏道:“恐怕,后者刚开始会地位高,但后来,庶族肯定不会甘心。” 宿谊道:“不仅仅是庶族不甘心。世族教育比庶族优秀的多,教导出来的子弟优秀之人也众多。凡是优秀之人,必定有傲气。科举取士,是天下读书人一同竞争的盛会。难道他们不想比一比吗?” “特别是世族资源大多倾向于嫡长子。而次子甚至庶子,往往领些闲职悠闲度日。等有了科举取士,别说他们自己,难道世族不会想让家中资源不够的子孙,去拼一个前程吗?” “同样是世族,与天下读书人拼杀得胜的世族子弟,和依靠家族连科举都不敢参加的世族子弟,谁的地位更高一些?” 慕晏点头:“的确如此。若非我已做官,遇上这等读书人的盛会,我也定会下场一试。若不得中,恐怕家中想让我做官,我都无颜接受。这样看来,进士刚出现,地位就不会低。那康乐可知进士考些什么?” 宿谊道:“贫道那时乃方外之人,哪会深究进士考什么?不过既然是做官,那肯定是靠做官吧。取秀才,考经义等读书人必备的知识。举人的时候,除了更深一点诗赋之类,就要涉及律令等做官的知识了。等到了考进士,就主要考策论。” “策论,即国策相关的事。无论是从经义中取材,还是从历史中取材,最终达到议论当今国策的目的。皇帝最后排定进士位次时,便是皇帝亲自出题,向读书人问国策。”宿谊心中不确定,但说的非常有底气,好像真的是那么一回事。 慕晏心生向往。 对于天下读书人而言,只要考试就能面圣,还能亲自在皇帝面前献策,那将是不可想象的荣耀。 即使是世族子弟,也不是想面圣就能面圣,更不是想献策就能献策的。 慕晏不知道,宿谊口中内容,有多少胡扯。 他所说的科举,大多是电视上看来的。先别说电视上的科举融合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而且,其中内容也为剧情服务,多有更改。 比如,唐宋重诗赋,明清重经义,这策论,虽然要考,但重要性并不高。因为那些读书人不敢乱说。要是不符合考官和皇帝的想法,那不是太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