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回九五年在线阅读 - 第95节

第95节

    是因为上辈子,她无意中了解到一个很惨烈的新闻,是从前,她跟外婆,还有几个村里的乡亲,一起到集市来的时候,一个乡亲和外婆说起的。

    那乡亲告诉外婆,就在前不久,集市里有一家卖古董的店,被坏人烧了,死了十个人。他还说,是社团火拼之后,新的社团要收保护费,那古董店的老板不愿意给,当天晚上,全家就被烧死了。

    当时,那人还把那片烧的黑黑的店门,指给外婆和王宛童看过,王宛童当时很内向,见了这被烧死人的地方,吓得整个人脸色都白了。

    事情已经过去许久了,王宛童模糊有些印象,这辈子回忆起来,大概能推算出来时间,就是最近了。

    而王宛童刚才,给周彪的叔叔周小叔打了电话,周小叔是县城通,王宛童及时问到了最近有没有社团火拼。

    周小叔立刻给了王宛童答案。

    是以,王宛童更加有把握,彭老板出事,就在这几天了。

    当然,王宛童之所以笃定是今天,她在走进这条街的时候,就和一些小动物们询问了一些情况。

    比如,时常在集市里转悠的混混们是谁,最近换了谁守这片区域,那些混混,有没有什么故事。

    集市里的动物们平时都闲的没事干,只能关注人类的八卦,一旦和王宛童聊起天来,收都收不住。

    所以,王宛童才能了解到,a背着女朋友找了b在追的女人ooxx,而b带了绿帽子,还把a当成是大哥,结果c才是王者,直接绿了a。

    像这种年度狗血大剧,如果不是王宛童去问动物,光是问人,哪能一下子问出来啊。

    ……

    响县。

    王宛童和彭老板告辞,她从九合古玩店出来以后,她找了一辆蓬蓬车。

    这种小型电动车,是九十年代的特色,有顶棚,大一点的能做的下好几个人。有时候大家会一起拼车,有时候,也会拉客。

    乘坐这种车,一次的车费,大概五角钱。

    这种车在二十一世纪,基本上就被淘汰掉了,主要是走的路程不能太远,计程车开始横扫国内,渐渐取代了蓬蓬车。

    王宛童摸出了五角钱,坐上了蓬蓬车。

    她乘车,和师傅说了地址,她先是去医院看了古御。

    古御和没事人一样,正在打吊针,他对王宛童说:“你要是有事,就先去忙,我爸在别人家做工,我打针打完了,就去找我爸。”

    王宛童说:“医药费交了吗?”

    “没交。”

    “你怎么这么笨!”王宛童心说,华夏国有些医院,要求先缴费后治疗,因此,耽误了很多病人的及时治疗,没想到,倒是遇到了有良心的医院了,她说,“哦,也对,我真傻,这是存折啊,你就算知道密码,你在打针,也没办法取钱啊。”

    于是,王宛童从古御手里拿了存折,她在附近的银行取了钱,顺便给古御买了中饭。之后,她回到了医院,给古御交了医药费后,这才准备离开。

    古御说:“你今晚回八角村吗?”

    王宛童说:“回啊。”

    “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回去?”

    王宛童说:“不了,有人送我回去的。明天,咱们学校见,再见。”

    “你……嗯,再见。”

    ……

    王宛童从医院里出来,她再次坐了蓬蓬车,来到县法院机关的附近。

    在法院旁边200米处的门店,开着一家古玩店。

    这家古玩店的装修很简陋,乍眼看过去,简直就是毛胚房。

    不过,古玩店门头上悬挂的牌匾,倒是十分醒目,用的是上好的古木雕刻而成,上面刻着几个大字:立里古玩。

    这块招牌,是癞子张师傅亲手制作的,当然,也有她一半的汗水在其中。当时她打磨着这块牌匾,就像是在打磨着一件稀世珍宝。

    这块牌匾,意味着,她和常在的合作,即将开始,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总之,她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王宛童还记得,那次捡漏捡来的古董,拜托常在出售,卖了五万多一点。

    其中,常在替王宛童购置了新衣服、bp机。

    五万块的现金和一万块的存折,常在全都拿给了王宛童。

    之后,王宛童让凤曜泽把五万块钱带给常在,并且指定了古玩店的选址。

    凤曜泽协助常在,做了简单的装修和设施购置,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而王宛童最近做了一个梦,梦见凤曜泽说受了伤,需要静养一段时间,等到伤势恢复了,自然会来见王宛童。

    王宛童心中略微有些担心凤曜泽,可是对方既然还能施法托梦,应该没有伤重到快死的地步吧。

    王宛童这样回忆至此,这就是这家立里古玩的起始点。

    这辈子,她对自己说过,要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而钱,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了钱,她才能够让她想要保护的人,生活有保障,也只有有了钱,她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当然,这个世界,光是有钱,还不够。

    立里古玩,是她征程的起点,如果想让立里古玩有更好的长足的发展,她还要很长的路要走。王宛童这样想着,她走进了立里古玩店。

    立里古玩店比九合古玩要大得多,使用面积大概有200多平米左右。当时买下这家门面,花费不足八万,原来的主人,急需资金套现。

    很多人不喜欢在法院门口做生意,自古衙门门口是非多,做生意最忌讳的就是是非,能够顺顺利利的做成买卖,是每个商人所求。

    所以,这间门面很难脱手,这正好让王宛童捡了个便宜。

    王宛童站在门口,她今儿穿的是牛仔裤,她双手插袋,看向店内,这是她最喜欢的装修风格,没有之一,loft风格,最省钱,也永远不会落伍的风格。

    九十年代中期的工匠并不懂得什么是loft,好在王宛童手绘设计图的功夫还没丢,她把设计图丢给了凤曜泽,让凤曜泽找工人按照图纸来做。

    好在,工人们完成度还不错。

    王宛童准备走进古玩店,可是,她想起来,早在古御受伤的时候,她就把自己的衬衣的袖子扯烂了,给古御包扎伤口去了,现在另外一只袖子还在,太奇怪了,她干脆,扯掉了另外一只袖子。

    王宛童拉了拉衣服,嗯,准备好了。

    她走进了立里古玩。

    ☆、第158章:店内面试

    第158章:店内面试

    她才刚走进去,一个风度翩翩的帅叔叔,朝着她走过来。

    那人国字脸,下巴上有一颗黑色的小黑色,他走到了王宛童的跟前,说:“你好,小朋友,这里是立里古玩店,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王宛童说:“嗯,温先生,请你转告常先生,我来了。”

    温良看向眼前的小姑娘,这个穿着白色衬衣背心、牛仔裤的小姑娘,看起来大概只有七八岁左右,她留着齐耳的短发,显得干净利落。

    温良说:“请问,是王小姐吗?”

    王宛童的嘴角勾了勾,看来,常在先生,已经和温良说过她了,也好,省得麻烦,她说:“嗯,是我。”

    温良得知对方就是王宛童,他原本只是不冷不淡的态度,一瞬间,他的态度一下子热情起来,他说:“快,这边请,王总。”

    王宛童的眉毛弯了弯,究竟是谁教温良这样喊她的?

    她说:“你还是叫我,王小姐吧。”

    温良说:“嗯,私下里,我这么喊吧,只是现在,你就是我的老板啊。”

    王宛童倒也不计较了,她跟着温良,来到常在的办公室。

    常在的办公室门口,挂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总经理办公室。

    王宛童透过落地的玻璃门,能够从外面看到常在正在做什么,他现在正坐在办公桌前看书,十分认真仔细,书旁放着一个小本子,他偶尔拿起笔,做一些批注和笔记。

    温良敲了敲门。

    常在并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说:“进来。”

    温良推开门,让王宛童先进去,然后,他转身沏茶去了。

    王宛童走进办公室。

    她慢慢地靠近常在的办公桌,她说:“常先生,是我。”

    常在听到了王宛童的声音,他抬起头来,他的嘴角浮起了笑意,他站了起来,说:“来啦,到沙发这里坐吧。”

    办公室里有一处l型沙发,灰色亚麻的沙发布,显得格外的新潮。

    在九十年代中期人们的眼中,灰色是脏脏的颜色,而在二十一世纪,反而变成了装修的潮流色。

    常在和王宛童坐在沙发上。

    常在说:“快到吃中饭的时间了,王总,等会子和我们一起吃饭吧。”

    “倒是可以一起吃饭,只是,你怎么也叫我王总?”

    常在说:“现在公司成立了,古玩店也开起来了,你是我的老板,我自然是要叫你王总的。”

    王宛童说:“嗯,这样,以后私下里,不要喊王总了,太生分。私下里,你以前叫我王小姐,现在这么叫也可以,或者,直接叫我的名字,这样,我听的舒服一些。”

    她上辈子本就是一个建筑师,没有端过老板的架子,这辈子,她首次当老板,她年纪这么小,被人这么喊,总觉得很奇怪呢。

    “好的,王小姐,这是今天下午的面试,有十个人,他们的简历,我已经准备好了,先拿给你看看。”常在说。

    王宛童摆摆手,说:“不用看了,等到面试,就能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常在虽然从前没有做过生意,都是靠自己一个人做口碑买卖,但是他一开始,还是在很多公司里工作过,经历过不少面试,面试基本的招聘程序,他还是知道的,更何况还有个曾经的高管温良,温良对于面试,比他要熟练的多了。用人单位了解一个面试者,最初的印象,就是简历,可是王宛童根本就不看简历。

    果然,王小姐,不走寻常路啊,这种做法,就和当初王小姐根本就不考虑其他的选址,毅然决然买下了这间门店一样。他想,王小姐每做一个决定,看起来是乱来,其实,都是有背后的深意的吧。

    只是,他现在还不是很了解王小姐,所以,没办法想明白王小姐心里究竟在琢磨什么。

    常在说:“嗯,不看简历也罢,他们基本上都是新人,没什么突出的成就,看不看,都一样的。”

    此时。

    温良端着泡好的乌龙茶,走进来,说:“王小姐,请。”

    王宛童端过茶杯,茶水还很烫,她把茶杯放在茶几上,说:“以常先生的经验来说,用新人,总是要耗费许多力气来培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