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肇事者和首富是亲戚
楚辞对肇事者是否被抓住并不上心。 自她醒来后,一切都太顺了,即便会与同学起些摩擦,可对她而言,那些小摩擦不是麻烦,反而给无聊的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 不过老徐应该很在意吧? 楚辞回忆起那天早上老徐的脸色。 她不知道老徐猜到了什么,又想到了哪里去,但显然,楚辞因车祸丧生,身体被鸠占鹊巢这个解释,对老徐来说是最合理的。 即便如今都说无神论,可真正相信无神的现代人也没几个。 如果老徐真这么想,找到肇事者,恐怕已经成他的执念了。 楚辞神情复杂地赶回了家,进家门时,屋里除了老徐,沙发上还坐着两个穿着制服的男人。 见老徐神情复杂,楚辞只觉不妙,坐下听了两个警察的描述,才知道实情。 肇事者确实找到了,但是棘手的是,这个肇事者竟是之前逃狱的杀人犯,肇事车辆也是他随便在路上找的,这也是警察追踪了这么久都没追到人的原因。 楚辞了然,怪不得有何导施压,进度还这么慢。 “那现在人抓住了吗?” “抓是抓住了……” 那警察看了一眼老徐,老徐才解释道:“你也知道那人是杀人犯,当初被关的时候就没个亲人,房产早在他第一次犯罪的时候就充公拍卖了,如今他身无分文,也没法赔偿……” …… 一个瘦高的警察环视了一下老徐的家,心里也多了些体谅。 他安慰道:“老叔你放心,这个人肯定有别的亲人在,不过是关系太远联系不上。我们会尽力帮你找的……” 老徐叹了口气,无奈地点点头。 其实他心里清楚,即使能找到这人的远方亲戚又如何?关系那么远,人家也没义务帮着赔偿,要是运气好点,碰到个好心人,或许还能看着给个几万块。要是运气不好,只怕自己还会被当做碰瓷的无赖被人人唾骂 送走了两个警察,楚辞上前安慰老徐:“怎么还纠结赔偿金的事?我不是说了之后会好好挣钱的嘛?” 老徐叹一口气:“你才十几岁,就要想着挣钱,我……是我对不住你。” 这便是老徐的心结,楚辞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开解,只能推说:“我确实喜欢演戏,赚钱不过是顺便嘛……” 两人在屋子里东一句西一句地扯了许久,都刻意绕开了那个肇事的逃犯。 因为他们都清楚,如今赔偿金已指望不上了,之后能指望的,只有自己。 只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天,昨天那个瘦高警察竟又找上了门,还带来了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我们联系上了那个肇事者的表哥!” 表哥?听着关系很近,但是难不成只要是近亲就能让他赔偿损失? 楚辞疑惑,这个时代的法度她还没有完全搞懂呢。 那瘦高警察先解开了楚辞的疑惑:“我们局里在系统中查出了该肇事者的亲属名单,发现咱们省的首富戚志军竟然是他的表哥。” 老徐听到戚志军的名字,纠结起来:“不可能吧?戚老板竟然……竟然会有个杀人犯亲戚?” 要是真的,本省的人不可能没有听过啊…… 瘦高警察笑着说:“当然是真的,不过戚老板之前确实也不知道他有这么个表弟在的。” 原来戚志军的母亲跟那逃犯的母亲是表姐妹,本就不亲,走动不频繁,等戚志军当上省首富,更是不联系了。也因此,要不是警察联系戚志军,他还不知道自己竟能跟逃犯扯上关系。 “不过……”老徐皱了皱眉,“这关系也挺远的,人家会愿意帮忙吗?” 瘦高警察忙笑道:“我问过了,戚老板确实对这个表弟一点印象都没有,但是他听说了你们的家庭状况,尤其是听说了你家闺女的学习成绩,恐怕是起了恻隐之心,所以决定全额帮肇事者赔偿,并且还会补偿之前你们治疗的医疗费。” 楚辞尴尬一笑。 她倒没工夫去想什么赔偿,“戚志军”这个名字一出来,她便觉得不对劲了。 一个戚雪松,一个戚同光,现在又来一个戚志军。 难不成这个时代戚是大姓,随处可见? 又或者,真这么巧? 不是吧…… 这位戚志军同志听着像是个大善人,应该养不出那么恶劣的儿子吧…… 对了,之前张老师形容戚同光的爸爸时怎么形容的?什么“咱们省最大的……什么商”? 楚辞只觉浑身一个激灵。 她虽没想出那个全名,可心里已有了猜测。 或许,真的就这么巧也说不定呢…… 楚辞不自在地咽了口唾沫。 老徐正要请这瘦高的警察进屋坐会。原来他昨天看到老徐家的情况,就对这事上了心,这才下了班匆匆赶来报信,连警服也没穿。 “大概过两天局里就会有人来联系你们商量赔偿事宜了,可能到时候还需要你们去跟戚董事长见面交流一下。” “是是是!需要见一下,我们得当面感谢人家一下呢!” 老徐心里明白,戚志军说是为了他表弟才代付赔偿金的,可是实则就是想资助楚辞上学。 不然为了一个从小就没见过的表弟,谁乐意花这冤枉钱? 人家警官也说得明明白白的:“听说楚辞成绩好。”这不就是明摆着的资助吗? 老徐觉得高兴,楚辞可不这么认为。 不说这戚志军的身份,即便他跟戚同光非亲非故,自己如今明明已经能够自己赚钱,为何还要找别人去资助? “倒像乞讨一样。” 老徐横了她一眼:“别瞎说,人家戚老板也说了是帮他表弟赔偿嘛……” “你信?”楚辞没好气地呛一句,径直回了自己的房间。 活了这么多年,楚辞还从未接受过别人的施舍,如今施舍也不过是换了个“资助”之名,对楚辞而言,还不如先前光明正大。 老徐知道楚辞难受,可是依他看来,接受戚志军的资助都比楚辞亲自去拍戏要强得多。 两代人观念不同,有分歧也在所难免,只是不知这分歧何时才能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