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梳头娘子在线阅读 - 第118节

第118节

    李穆一向是个机敏的,自那日郭霞和梁冰冰吵架和好后,他就敏锐地发觉了阿愁的变化。之前阿愁在他面前,总叫他能够感觉得到她的不自信,可自那天以后,渐渐的,阿愁身上竟透出一股不一样的气息。似乎是她于突然间想通了什么,面对他时,也变得坦荡了许多。

    那坦荡的眼神,于阿愁来说许是件好事,可却勾起了李穆不太好的回忆。

    那样的坦荡,李穆记得他见过。在秋阳下定决心提出离婚的要求之后,她看向他的那个眼神里,便有这样的坦荡。

    一种她已经不再需要他的坦荡……

    那一刻,不得不说,李穆的心肝有点发颤。他担心阿愁也许是知道了什么才会突然起了这样的变化。那一刻,他甚至想要抓过阿愁来问个究竟……却到底没敢造次。

    看着那兴致勃勃贴着车窗看街景的阿愁,李穆张了张嘴,却是头一次发现,原来他也有懦弱的时候。

    阿愁生辰这天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并不是什么节庆之时,所以报恩寺里的香客并不多。

    不愿意接受李穆那些锦衣的阿愁,只穿着自己的粗布衣裳走在前面。那不愿意显得跟她不一样而特意也换了身粗布衣裳的李穆则像个体贴的大哥哥一样护在她的身后。再后面,才是扮作一般人家的仆丛的狸奴以及李穆的一应侍从。

    一行人进了大雄宝殿,上完香,阿愁便照着莫娘子的习惯,又转去几处偏殿去给其他几尊菩萨各自都敬了香,出来时,见李穆正跟几个和尚说着话,便凑了过去。

    等得知李穆这是要替她捐些香油钱,阿愁立时一把从那和尚手里抢过功德簿,道:“我有钱的,我自己来。”说着,便为自己、莫娘子、阿季叔,甚至是冬哥都各捐了一盏油灯。回头看看眉头略蹙的李穆,她想了想,到底在下面又写了个李穆的名字。

    李穆见了,那微拧着的眉头顿时松开,眼尾则是微微向上勾起,却是愈发显得像只狐狸的眼了。

    做完了功德,李穆便建议道:“一会儿我们从后山下山吧,听说后山的枫叶都红了。”

    阿愁听了,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于是一行人便从报国寺的后门出去,沿着那山径往山下去。

    果然,这会儿那后山的枫叶都已经红了。站在山阶上往四周看去,就只见那山峦间一片层林尽染,却是从泛着金的红,到泛着黄的青,竟跟一时打乱了调色盘一般。

    阿愁和李穆正并肩站在一处开阔地上看着对面的秋景,忽然听得身后有个熟悉的声音叫着:“阿愁?”

    阿愁回头看去,就只见从山下上来两个灰衣尼姑,却是一高一矮。那高个子的尼姑年纪约在双十左右,矮个子的则和阿愁差不多的年纪。

    见阿愁回头,那高个儿尼姑扭头对矮个儿的尼姑咧嘴一笑,道了句:“看吧,就说我没看错!”说着,便伸手按住头上的僧帽,就那么活泼非常地跑了过来。

    阿愁定睛一看,却也吓了一跳。

    来的不是别人,恰正是广陵城圣莲庵里那个活泼开朗的净明小师傅。她身后那个缩着脖子躲闪着眼眸不敢跟人对眼的,则是那守菜园子的净心小师傅了。

    “怎么是你们?!”阿愁立时也高兴地迎了上去。

    和修着闭口禅的净心不同,净明一向是个话多的,便高兴地握住阿愁的手,转眼就把她们的来历透露了个干净:

    “再没想到能在京城遇到你!”净明握着阿愁的手摇着,“你是什么进京的?我们竟都不知道。我们是跟着我圆一师叔进的京,这才刚到没两天呢……”

    第一百四十一章·后路

    那净明小师傅一向是个活泼的, 不待阿愁相问, 她便把她和净心如何跟着那圆一师太进京的过程全都向阿愁交待了一遍,又道:“师叔见到你一定会很高兴的。”

    阿愁不由就是一眨巴眼。不得不说, 因她刚穿越过来那天,圆一师太那张“我心安处即故乡”的纸条,叫她对这位仿佛世外高人般的老尼姑本能地抱着一份戒惧。因此, 一听净明这明显透着相邀之意的话, 她立时接话道:“倒是不好扰了圆一师傅的清修……”

    偏那原本在一旁默默旁听着的李穆忽然插话进来道:“这也算得是他乡遇故知了。反正这会儿天色还早,不如我们一同去探望一下圆一师傅吧。”

    阿愁不由惊奇地看了一眼李穆。之前李穆还在跟她建议着下山后要一起去这里去那里, 却不想如今忽然就改了主意……

    李穆倒也直言不讳, 笑盈盈地对那净明又道:“你说你们如今是在阆林庵里挂单。听说那地方的斋菜十分不错,只是一向不接待外客。我在京城这几年, 竟是一次都没能去过, 如今倒正好沾着两位小师傅的光了。”

    他都那么说了,净明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便也笑盈盈地回了李穆一个合十礼,又借着和阿愁在前头带路的机会,悄声问着阿愁道:“这位小郎是……”

    阿愁便也悄声将李穆的身份给她说了一遍——虽然尼姑庵里并不拒绝男香客, 可一般来说,会去尼姑庵上香的都是以女施主为主, 何况李穆本身并不信神佛,所以他在广陵城时,竟是一次也没去过圣莲庵。所以那净明才不认得他。

    一听李穆的身份来历,那净明和净心不由全都回头看了一眼李穆。

    那净明一向是个活泼的, 便是知道了李穆的身份,也不过是略有些不自在罢了,而净心则似乎是被李穆的身份给吓着了,那原本就有些苍白的脸色,这会儿竟透着股死灰之色一般。

    于是,阿愁忽然就记起来,当年净心可是由王府送去圣莲庵的。而且,她正是为了替她们身后这位小郎祈祷才出的家……

    难怪从刚才起,那净心就一直以一种奇怪的眼神在悄悄打量着李穆了。如今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她这脸色如此难看自是不难理解了——怎么说,出家人的生活也都是清苦的,何况她未必是自愿出家……

    所谓“有寺必有庵”,那阆林庵原属报国寺的附属庵堂。就如李穆所说的那样,这座庵堂属清修庵堂,一般不对外接受布施,所以,虽然京城知道这座庵堂的人挺多,但知道其具体方位的人却并不多。

    阿愁一行人跟着净明和净心两位小师傅于报国寺的后山上一阵左弯右绕,直到走了约两柱香的时间,才远远看到一座隐于一片山林中的小小庵堂。

    圆一师太看到阿愁和李穆时,似乎一点儿也不吃惊,只从容淡定地拿眼看了看他二人,便又继续敲着她的木鱼默念起经文来。

    如果李穆是什么“访友”为借口,阿愁还能靠着圆一师太是修闭口禅的,他俩便是“访”也“访”不出个名堂为由来推拒。偏偏李穆是以“斋饭”为由过来的。恰这又正是用午膳的辰光,他们这一来,正赶上庵堂里的饭点,于是李穆便果然心满意足地品尝到了传闻里闻名的阆林庵的斋菜。

    菜足饭饱后,李穆和阿愁都不耐烦继续听那圆一师太敲木鱼,便很快告辞走人了。

    临走时,阿愁心头毛毛地又回头看了圆一师太一眼,恰正和睁开眼的圆一师太又对了个眼。

    圆一师太那似明悟世事轮回般的眼,无来由又令阿愁默默打了个寒战,心里暗骂自己一声“做贼心虚”,便和李穆双双出门走了。

    直等净明将他们一行人重新送回山道上,阿愁才发现,自他们进了阆林庵的山门后,那净心就似失踪了一般再没露过面。于是阿愁便猜着,只怕当年那孩子出家,就算是自愿的,也是“被”自愿的。

    看看那显然对净心的来历一无所知的李穆,再回头看看隐于一片山林中的阆林庵,虽然明知道这件事不是李穆的错,阿愁心里依旧一阵不好受。

    想着净心的遭遇,头一次,阿愁对自己的未来心生了忧虑。

    其实,她一直都知道,她之所以能够过得这般顺风顺水,不过是因为她顶着李穆的名头,借了李穆的荫蔽而已。而若是有一天,李穆不愿意再荫蔽于她了,她大概很快就会成为第二个净心。

    何况,他还说着什么喜欢不喜欢的……

    虽然现在的他看似无所作为,就像那天她对郭霞说的那样,难免将来他不会要求她的回报……而她,又能给他什么回报呢?!

    将自己回报给他?!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头一次,阿愁意识到,心里一直暗暗标榜着自己终于能够独立的她,原来始终活在别人的庇佑之下……

    于是乎,生辰后的第二天,已经有一阵子没登过安国公府大门的阿愁,突然出现在郭霞和梁冰冰的面前。

    三人一阵嘀嘀咕咕后,便各自行动了起来。等李穆从耳目那里得知阿愁背着他实施的那些计划打算时,她的计划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铺展开来……

    *·*·*

    当阿愁带着一脸微笑回到西三院,一抬头,就只见香草和兰儿站在正屋门前,悄悄向她打着某种带有忧虑的眼风。

    阿愁只眨了眨眼,便猜到,很可能是东窗事发了。

    所以,当李穆黑着一张脸,亲手撩开正屋门上新挂起的锦帘,冲她摆头示意她跟他进屋后,她学着圆一师太的高深莫测,以一种看淡世间一切般的从容淡定对着李穆微微一笑,便这么跟着他进了屋。

    不得不说,这样的微笑很刺激人。就像阿愁总被圆一师太这样的微笑刺激得背后生寒一般,李穆也被她这样的微笑刺激得一阵紧咬牙关。

    他背对着阿愁默默磨了一会儿牙,欲放下门帘时,恰又看到那一左一右守在门边的香草和兰儿相互交换着为阿愁担忧的眼神。顿时,他更怒了——这两个丫头,到底站在哪一边的?!

    见李穆那带着阴森的眼扫来,原正相互打着眼风的香草和兰儿立时乖顺地垂下头去,假装她俩只是那不带耳朵不带眼的守门石狮子。

    李穆恶狠狠地来回扫了两个大丫鬟一眼,这才愤愤地甩了门帘,回头瞪向阿愁。

    “这些天你都在忙什么?!”他语气不善道。

    那口吻,简直像一个丈夫在质问一个彻夜不归的妻子一般……

    这样的联想,顿时叫阿愁后背寒了寒。

    不过,在她行动之前,她就早已经想好了,她要做的事,能瞒着就瞒着,实在瞒不过,她坦言相告也没什么——不管怎么说,即便外头都传说她是他的供奉,他是她的家主,可他俩谁也没签什么字据不是?她依旧还是自由之身,要做什么,他还管不着的。

    于是她笑意盈盈地答道:“因我替安宁小郡主布置的那个‘衣屋’叫许多人看中了,我觉得这是一条生财之道,就和小郡主、忠顺郡王府的大娘子、敦化大将军府的三娘子,还有……”她报了一串平常跟郭霞比较投缘的京城名媛们的名号,“我们几个商量着,要开这么个专门替人做‘衣屋’的商铺。”

    她一边说,一边悄悄打量着李穆的脸色。

    显然,李穆也早打听清楚了她现在正在做的事,所以对她的话倒是一点都不惊奇,只问着她道:“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于是阿愁便侃侃而谈起来。从她想到这个生财的主意后,怎么说服贪玩的郭霞也参与其中,到因郭霞的一时炫耀如何引来她那帮同样闲极无聊的贵女朋友,再到她们这些人是如何分工,如何合作等等等等,竟是毫无保留地都说了。

    阿愁一边说,心里一边感慨着——人,果然是需要被逼的。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阿愁的个性里都有着一些得过且过的懒散。前世时是有秦川护着她,这一世,虽然明着没有人护她,可她到底还是于暗处得了李穆的庇佑。便是她拥有一半的花间集,那也是因为有李穆在前面开路,她只需要负责幕后的事情便好。所以,她对自己的定位,可以说,一直都只是个“技术人员”。

    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自己是个不擅长面对人群的,以为自己不够有才能,也没那个能力去独立筹划完成一件事。直到净心的事提醒她,如今她的一切几乎都掌控在李穆的手中,万一将来两人翻脸,她将全无保障……

    这样的事实,逼得阿愁不得不去想,她要如何才能避开李穆为自己的未来铺设一条后路。而当她有了主意后,她便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面对那些之前她总下意识逃避的事。比如,怎么跟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怎么劝服别人听从她的计划……

    虽然如今“衣屋”的事依旧还在筹划中,阿愁却是头一次发现,原来她比她自己想像的要能干得多。许多之前她以为自己肯定做不来的事,如今真正做起来,其实远没以之前她以为的那般困难。

    于是,阿愁便发现,原来一个人的弱点不是不能克服的,关键只在于她是不是被逼到了那个点上……

    好吧,阿愁再次确定,人,果然是贱的!

    当她那般对着自己侃侃而谈时,阿愁自己并不知道,她的眼里是如何闪着一种叫作“自信”的光芒。

    看着这样陌生的阿愁,李穆心里不禁一阵五味杂陈。这一刻,他既体会到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般的欣慰,可与此同时又有些深深的失落。因为,她的这一变化,不仅跟他无关,且她还刻意把他排除在外了。

    于是他怅然道:“你为什么去找郭霞?我也可以帮你的。”

    阿愁默默看他一眼,却是按下心里的真实想法,只笑道:“原是小郡主抱怨月钱不够用,我才随口跟她提了一提这个生财的主意,事先倒没想到她会真感兴趣,也没想到她会拉上其他几位小娘。如今事情变成这样,倒不好再拉小郎进来了。”

    李穆知道的原委自是比阿愁告诉他的这一部分要多,所以他自然也知道这是阿愁的托词,便深深看了阿愁一眼,倒也没有揭穿她,只道:“那些都是贵人府上的小娘,你跟她们合伙,只怕得不到什么好。”

    确实,阿愁在“衣屋”上面得到的份额并不多。不过,她原看中的就不是那点分红,她要的,不过是除了李穆之外的一条后路而已。

    于是她弯眼一笑,道:“说起来,我也不过是出了点主意,画了点图样罢了,给我的那点分成也算是合理了。再者,怎么说我都是个梳头娘,给人梳头才是我的主业,这些都只是不务正业的事。倒是借着这件事,叫我和那些平常见不着的贵人们结了个善缘,等将来回到广陵城,也算是给了我一些吹嘘的本钱呢。”

    她笑得眼儿弯弯,只避口不提她心里的顾忌,仿佛她那么做,只是因为她想要攀高附贵一般。

    李穆不禁一阵皱眉。眼前的阿愁,叫他感觉有些陌生。而,虽然感觉陌生,眼前之人到底是阿愁。于是李穆不免照着旧时的习惯,拐弯抹角地明里暗里表示着,想要阿愁“带他一起玩”。

    直到阿愁一脸无奈地道:“小郎别逼我,您逼我也没用。一来,我在这里面原就不占多少份额,说话也没个份量;二来,几位小娘原说是替自己挣点脂粉钱的,小郎若掺和进来,被人知道反倒不好了。”

    这个“逼”字,顿时叫李穆浑身汗毛一竖。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不知不觉间,他竟又用了前世的手法来对付阿愁了——原来,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便是他一直说着要改了前世的恶习,不想原来一直没有改掉。原来他明里暗里一直还在以前世的方式在对待着阿愁的……

    这么想着,李穆不禁一阵无力,只得挥了挥手,让阿愁退了出去。他则以手支着下巴,默默陷入了沉思。

    退出正屋后,阿愁冲那向她递来询问眼色的香草和兰儿各还了一个微笑,又轻轻呼出一口一直憋在胸口的气息,然后便带着难得的孩子气,蹦跳着下了门前的台阶。

    虽然只是抗住了李穆的软磨硬泡,阿愁却觉得,自己似乎像是连上辈子的秦川也抵御住了一般。

    之后,李穆便再没对阿愁提过这件事了。

    而,就在阿愁信心满满地准备“自行创业”时,她忽然收到了一封求助的信——正确说来,这信求助的对象不是她,而是二十七郎李穆。

    等李穆带着阿愁来到京郊报国寺后山的阆林庵,只见一向神态安详的圆一师太也难得地面露焦灼之态。

    因着戒律,她自是不能开口的,于是便由净明开了口。

    却原来,几天前,那净心跟着几位师傅去后山林子里捡柴时,不知怎么就没了踪迹。众人原当她是在山林里迷了路,正着急着,忽然就听说最近附近村子里常有丢小孩和女子的事。众人赶紧将此事报到官府,不想官府派人来看了一遍后,转眼给出的结论竟说净心是跟人私奔了。

    净明红着眼眶对李穆道:“净心在京城连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她万没个可能做出那等丑事来。我只担心她是遇到了坏人,被拍花子绑走了。偏我们只是出家人,想找人也没个门路,如今是万不得已,才求到小郎门下。求小郎想法子帮我们找一找人。”

    顿时,李穆便看了阿愁一眼,点头应下了此事。

    然而,没几天,官府就抓到了那几个拐带小孩女子的人贩子。只是,在被解救的人当中,却并没有找到净心。直到时节进入了腊月,净心依旧没有一点消息,倒仿佛她真跟人私奔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