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梳头娘子在线阅读 - 第54节

第54节

    阿愁再次回头看向身后。

    身后,李程不解恨地又往那丫鬟身上踹了两脚。阿愁则忍不住看向那个指使丫鬟的主谋。

    就只见那位小娘子装着一脸惊诧状看着地上的丫鬟,似整件事都是那丫鬟自作主张一般。那丫鬟则瑟缩着蜷着身体,连求饶都不敢的模样。

    顿时,阿愁心底升起一股兔死狐悲之感——这就是地位之差别。虽说她只是进府学手艺的,可于这些贵人眼里,她跟地上那个丫鬟,又有何区别……

    忽然,李穆仍握在她手腕上的手用力一收,阿愁便再一次被他拽得撞进了他的怀里。

    抬头看去时,就只见李穆的眼又一次凝在了她的脸上,那眼神,专注而奇怪。

    虽然没能看懂他眼神里的含义,那种仿佛被什么怪物盯上般的感觉,不由就令阿愁的胳膊上炸起一片鸡皮疙瘩。她眨了眨眼,回过神来,赶紧往四下里看了一圈——亏得这会儿众人的注意力都被暴怒的二十六郎给吸引了过去——她用力一阵挣扎,却愤怒地发现,她的力气跟李穆相比,简直是蚂蚁撼大树一般。顿时,她真恼了,抬头不服地冲着李穆一阵瞪眼。

    虽然眼前并不是那张记忆里最为熟悉的面庞,那沉默倔强的眼神却是一如往昔。这眼神,不由令李穆心头郁积着的怒气渐渐平息了下去。半晌,他对着自己叹了口气,缓缓松开了手。

    前世时,李穆就习惯于把一切他认为可能会威胁到他的不安定因素全都掌控在手心里,所以他才借着“伴读”的名义,特意把周昌给收揽在身边。今儿之所以放任阿愁跟周昌接近,也是他想看看,阿愁到底还会不会认错人……好吧,至少从阿愁对周昌的态度上来看,她应该并没有把周昌当作秦川。可当看到她伸手去护周昌时,他还是忍不住吃醋了……

    直到李穆松开手,阿愁才终于得以自由退开。虽然不敢明着对李穆表现出什么不满,她依旧暗暗冲那“熊孩子”翻了个白眼儿。

    对于李穆推出周昌拎过她的举止,阿愁还真没往歪处想。一来,她自认为她年纪还小,不可能叫人生出什么邪念来;二来,在她和李穆的身边,可还站着个漂亮乖巧的林巧儿呢!只要李穆没瞎,想调戏人什么的,肯定也不可能找上她。之所以一把将她拎了过去……

    阿愁觉得,那熊孩子不定原是想着把她和周昌两个都拉开的,不过因为周昌生得比他还高,叫他一时没能拉得动,他才改拉为推,把周昌给推了出去。至于她,“身娇体软易推倒”的她,则悲催地跟只破麻袋般,就这么直接飞进了人家的怀里……

    他会以那种叫人毛骨悚然的眼神瞪她,不定是觉得,她吃了他的豆腐,偏他还不好跟她计较,所以才那么不爽的……

    阿愁默默脑补着李穆的行为动机时,李穆已经转过眼去,冷冷看着站在一边装无辜的赵帘青。

    至于那暴跳如雷的二十六郎,此时早已经叫二十三郎给喝止了暴行。

    一般有身份的人,都自恃身份不肯“恃强凌弱”的,便是要惩罚下人,也多的是人手,哪用得亲自动手。认为李程举止有*份的李和摆着个兄长的姿态,很是不客气地把二十六郎给教训了一顿。

    一旁,假装被自己丫鬟的举动给惊呆了的赵帘青,此时则惊呼着扑向李穆,“表哥……”

    这一声“表哥”,叫她喊得九曲十八弯,里面充满了委屈、愧疚、不安,还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情意缠绵。

    “表哥,你得信我……”

    她扑过去欲拉李穆的衣袖,却叫她堂姐赵帘秀忽地赶上一步,将李穆拦在了身后。

    赵帘青的眼眸里闪过一道寒光,只作伤心欲绝状,举着双手捂住脸,一边跺脚大哭道:“这事跟我无关,我也不知道我那丫头发了什么疯,呜……”

    赵帘秀冷笑一声,抢在众人头里开口道:“你不知道吗?才刚我可听到你在后面骂了声‘好狗不挡道’的。”

    赵帘青的哭声一顿,却是抽噎两声,蜷起十根手指遮在脸旁,跟个赌气的小孩般,冲着赵帘秀噘嘴道:“你们就把我一个人丢在后头,我心里生气,就骂了这丫头一句,可我没让我那丫鬟去撞她们,肯定是我那丫鬟忠心太过了,自个儿想着那么做的。表哥……”

    她一回头,再次把一声“表哥”叫得那般荡气回肠,伸手又欲去拉李穆的衣袖,扭着个身子作小女儿状,抽噎道:“表哥,二十六哥,你们不要生我的气,都是我的错……”

    这一回,却是另一个女孩突然横出一步,挡住了赵帘青要去拉李穆衣袖的手。

    “青儿meimei可真是,”赵帘珠皮笑rou不笑道:“御下不严,可就是你的错了。周小郎是廿七弟弟的伴读,身份原在那里,又岂是你那丫鬟能够冲撞的?更别说二十六郎君了,他原是府里的贵客,便是你不懂得怎么帮姑姑招待贵客,好歹也不能这般丢了姑姑的脸面才是。”

    “就是就是……”

    四周,那些莺莺燕燕们全都围上来一阵棒打落水狗。话里话外,不是拿宜嘉夫人说事,就是拿二十七郎说事。

    看着那几位小娘子们时不时瞟向二十七郎,那仿佛情根深种一般的眼。阿愁不由就被雷了个外焦里嫩。

    这些围着李穆争风吃醋的女孩,年纪最大的看上去也不过才十三四岁而已,最小的,便是指使丫鬟打人的那个,也不过才七八岁年纪。更别说,那被“争”的对象,还是个年后才刚十一岁的小正太……

    想着前世时十五岁才“开窍”的自己,阿愁忽然觉得很冤枉——真该叫她奶奶来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早恋”!

    第六十六章·陪读

    直到宜嘉夫人那里派人来招呼二十七郎带着他两个兄长过去用晚膳,李穆才让珑珠把阿愁和林巧儿送了回去。

    她俩回去时,原本在院子里练着规矩的小徒弟们都已经歇下了,不过红衣并没有离开,她正等着她们。

    见她俩回来,红衣沉着脸道:“玩乐归玩乐,你俩耽误的功课还得做完。”

    说着,命阿愁和林巧儿各拿着一块青砖继续练着那“端盘子功”,又叫余小仙在一旁监督着,命令她俩不站满一个时辰不许休息,她这才转身离开。

    红衣前脚才走,后脚林巧儿就抽噎开了。

    余小仙不耐烦道:“哭什么哭?!有那力气,好好站着。”

    林巧儿恼道:“又不是我叫两个小郎把我叫开的,凭什么罚我们。”

    阿愁叹了口气,道:“这不是罚我们,这是叫我俩补上功课。”

    “你!”林巧儿瞪她一眼,怒道:“你到底站在哪一边的?!”

    阿愁笑了起来,道:“站在有道理的一边。”又叹着气道,“要怪,也该怪那两个心血来潮的小郎君。把我们叫去,什么事都没有,白叫我们在一旁站着。站也就站了,只当是做功课了,偏回来还得再补上一份。”

    林巧儿默了默,忽然笑了,扭头对她道:“我还真当你心里没怨气呢。”

    阿愁看看她,立时便明白了,巧儿大概是误会她不敢在余小仙的面前说红衣的不是,才借着两位小郎说事的。于是她笑道:“我对红衣可没怨气,我是真对那二位有怨气。”

    顿了一顿,看看那些聚在廊下看着她俩热闹的小徒弟们,阿愁压低声音对林巧儿道:“他俩那样不过是随心所欲,我俩可就难做了。”

    那余小仙见她俩挨了罚居然还在交头接耳地说小话,不由被气笑了,回手就从院门旁的竹子上掰下一根竹枝,往她俩身上各敲了一记,喝道:“你俩当我是死人呢!”

    她们这十个小徒弟里,就数余小仙的性情最为死板,所以红衣才会把看管“犯人”的差事交给她来做。阿愁深知她的禀性,立时识时务地闭了嘴,只端端正正地捧着那块青砖站着不动了。林巧儿则委屈地扁着嘴,以可怜兮兮的眼神看了看余小仙,见她不像是会心软的模样,她这才不情愿地收起委屈,也学着阿愁的模样挺直了腰肢。

    那廊下,却是忽然有一个女孩出声笑道:“余jiejie可真是,你还真打呀!她俩可是小郎君眼里的红人儿,你当心她俩去小郎君面前哭诉,那你可就得倒霉了呢。”

    这泛着酸味的话,立时引来几个女孩的低声窃笑。

    阿愁抬眼看去,便只见说话的是跟王小妹交好的一个女孩。跟着笑的,是跟那女孩同屋的另外几个女孩。至于王小妹本人,却是在阿愁看过来时,早装着个无事人儿的模样,从那几人身边走开了。

    阿愁不由默了默。

    这王小妹,人品堪忧啊!

    显然她是怕直接跟她俩冲突起来,会真个儿得罪了她俩那所谓的后台,这才挑着别人出头的。偏就有这样的傻子,任她当枪使着!

    阿愁以悲天悯人的眼看看廊下那几个傻女孩,心里一阵默默叹息,却是并没有搭腔。

    一旁,林巧儿则是又被那几个女孩儿的怪话给刺激得一阵眼泪汪汪。她看向阿愁时,显然是指望着阿愁能替她俩出头的。可见阿愁似乎不打算开口反击的模样,她委屈地扁了扁嘴,只好也不吱声儿了。

    廊上那几个女孩见她俩都不出声,也不知道是怕她俩真个儿会去小郎君面前“哭诉”,还是因为王小妹走开,没人添油加醋提供动力,几人在廊上无趣地看了一会儿,也就各自散了。

    一个时辰后,在夜风里被吹得一身冰凉的阿愁和林巧儿才被严厉的余小仙给放回屋去。

    此时,岳菱儿早已经睡下了,不过还没睡着。见她们三人进来,她便从被子里探出头来,问着林巧儿和阿愁道:“两位小郎叫你俩过去干嘛了?”

    “能干嘛?”被冻得阵阵发着抖的阿愁一阵咬牙切齿,“他们坐着我们站着,他们吃着我们看着!”

    越想越不忿,她忍不住在心里默默骂了句脏话。

    岳菱儿看看她,再看看同样被冻得脸色发白的林巧儿,抬头对阿愁笑道:“有句话,我说了你可别生气。”

    不待她说完,阿愁就翻着眼道:“你不说我也能猜到。巧儿也就罢了,生得好看,得小郎青眼是正常,我凭什么也被拖着?!我也奇怪着呢!”她打着哆嗦抱怨道:“得多瞎眼才会挑上我呀!”

    那岳菱儿和余小仙忍不住发笑时,那瞎了眼挑上她的李穆,却是不知怎么就打了个喷嚏。

    “怎么了?”被他的体弱多病给吓破了胆的田奶娘,立时警惕地将一双粗糙的老手覆上他的额头,一边吩咐着珑珠,“给小郎熬碗姜汤来。”

    李穆于王府他的屋里,跟他奶娘争辩着“不过是一个喷嚏”时,宜嘉夫人则在起居室里跟英太太学着对弈。

    “看看吧,”宜嘉夫人一边研究着棋局一边缓声道:“若是知道本分的,既然廿七愿意,留下也没个什么。可若是不懂事的……”

    她往棋盘上落了一子,顿时,原本混沌着的棋局变得清明起来。

    英太太看了看棋盘,笑着赞道:“夫人的棋艺可是大有进步。”

    宜嘉夫人却摇头笑道:“我这算得什么,廿七的进步才叫大,一年前还不会呢,如今我竟赢不过他……”

    *·*·*

    第二天,阿愁提心吊胆了一天,生怕那两位闲着无聊的小郎又找上她俩。

    幸运的是,直到她们结束了一天的训练,那二位也没出现。

    不幸的是,吃晚饭后,珑珠还是来了。带着那两位小郎召见的指令。

    直到这时,阿愁才知道,未来的几年里,李穆兄弟三人都要在宜嘉夫人府上寄宿的……

    却原来,虽说以李穆兄弟的身份,完全可以请个先生到王府里去坐馆教学,可他们所拜的永昌先生是个名声在外的大儒,便是王府再有权势,宜嘉夫人再有本事,也终究请不到这尊大神,只能由那三位小郎君上门听教了。

    所以,如今李穆兄弟三人都在永昌先生的私人书院,那梅花书院里就读。

    以书院里的规矩,学生都是要住在书院里的——所以在他们刚入学的那头五天里,阿愁才没看到他们——可宜嘉夫人到底心疼李穆,怕他在书院里受委屈,便给梅花书院里捐了一大笔钱,给李穆争取了个“走读”的名额。

    又因梅花书院就坐落于崇文坊里,和宜嘉夫人的府邸毗邻,王府却是位于城北,宜嘉夫人便又跟陆王妃一阵商量,只说留三个小郎平常都在她的府上住着,等休沐时再回王府去向王妃请安点卯。

    其下有什么利益交换,阿愁不得而知,最终的结果则是——王妃允了宜嘉夫人之请。

    李穆在宜嘉夫人府里原就有一套他专属的院落的,如今兄弟三人也不分开,都住在李穆的那个院子里。

    阿愁和林巧儿被珑珠带进李穆专属的那个院落时,阿愁不由就是一阵咋舌——这哪里是一“个”院落,明明是一套院落!

    从一道月亮门进去,迎面是个一明两暗的敞厅。敞厅后面是个穿堂。过了穿堂,第二进是三间两厢的正房。正房后面还有两进客院,据说如今二进里住着二十六郎李程,三进里住着二十三郎李和。

    至于正房,自然是李穆住着的。

    阿愁和林巧儿被领过来时,那兄弟三人都在书房里做着功课。见她俩过来,李程立时丢了笔墨便要去拉阿愁。

    李穆一皱眉,问着他道:“二十六哥,功课做完了?”

    李程冲他狠狠一瞪眼,道:“没做完又怎的?我原也没想进学,是你硬拖着我的……”

    他话还没说完,一旁临着贴的二十三郎李和就斯斯文文地叫了声:“二十六弟。”

    顿时,李程不开口了,却是冲着那一兄一弟一阵咬牙切齿,到底拿他俩无可奈何,便气呼呼地招呼着阿愁道:“过来,替我磨墨。”

    李穆抬眉看看他,叫着林巧儿道:“巧儿,你去给他磨墨。”又叫过阿愁,“你过来,给我磨墨。”

    “诶?!”李程又不满跳脚了。

    他一句“为什么”还没问出口,李穆已经一本正经地堵着他道:“巧儿老实,不会由着你胡闹。阿愁怕我,不会勾着我胡闹。各得其所。”

    阿愁:“……”——勾你个妹!

    她愤怒抬眼瞪向李穆时,就只见李穆正从眉下看着她,那眼神虽淡淡的,可眼眸里隐隐的威压,却是不由就叫她的心尖儿颤了一颤,识时务地垂眼避开了他的视线。

    见她跟前世一样不经吓,李穆感觉好笑的同时,心头又升起一股酸涩来。他忽然发现,似乎除了吓唬她之外,他竟都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跟她相处了……

    二十六郎仍喋喋不休地抱怨着,二十三郎看看他,再看看已经埋头临帖的李穆,笑道:“快些吧,有这抱怨的功夫,早写好半张纸了。”

    他这才闷闷地拿起笔来。

    而,就如李穆所说的那样,那坐不住的李程有心想要勾着林巧儿跟他说话,巧儿只胆怯地看看二十七郎,再看看二十三郎,竟是不敢搭他的腔,搞得李程一阵无趣,只能埋头做起功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