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替嫁宠妃(替嫁后夫君篡位了)在线阅读 - 第107节

第107节

    谢珽随手捻开,冷沉的目光又投向长案。

    长剑扫过,案底皆被削去。

    此起彼伏的响动里,封口伪装的薄木板陆续跌落,露出底下粗糙挖出的小坑和药丸。

    零散错落的,竟有十来颗!

    第83章 查明   这一去,郑家几乎炸开了锅。……

    在场众人都被那堆药丸吓得不轻。

    阿嫣纵然猜过书房有猫腻, 真瞧见那些小坑时仍觉心惊rou跳,腹中打结般难受起来,脸上亦迅速泛白。

    小书房修得宽敞雅致, 窗外又有竹丛、芭蕉掩映, 推窗时有凉风徐徐送来,视野也极好, 是她最爱来的地方。嫁进王府后,她消磨在这里的时光仅次于睡觉用的床榻, 无论练字、作画还是看账, 都离不开此处。

    冬日清闲时, 她能缩在圈椅里看整天的闲书。

    难怪玉露伤损得比玉泉厉害。

    因这书房里都是玉露伺候笔墨, 整理书柜杂物!且多半人家里,都会将贵重书画、要紧书信和账本等物放在书房, 若非亲信不可随意踏入。将东西藏在此处,绝不会误伤旁人,露出马脚。

    那投药之人当真是算得清清楚楚!

    阿嫣看着那堆表皮已然斑驳的药丸, 眸底迅速笼起怒气,掺杂几分惊惧。

    谢珽的脸色比她更为难看。

    见阿嫣小脸泛白, 显然气得不轻, 又知这药丸居心歹毒, 便迅速将其拾起来, 让田嬷嬷拿到外头封存。旋即起身沉声道:“先封起来, 不许人窥探踏足。”说罢, 揽了阿嫣的肩离开书房, 到侧间里坐下,命人取热茶糕点给她压惊。

    而后,牵住了她的手。

    秋日里天气渐寒, 她掌心里却捏出了腻腻的汗。

    谢珽心疼极了,惯常冷硬的脸上亦积蓄了浓烈怒意,几乎想立刻提剑出去,将文叙捉到的郑家狗腿提到暗牢,严刑审讯。但他竭力忍住了,因放心不下阿嫣——她元就是玲珑剔透、安静乖巧的性子,碰到这般歹毒的人心,可想而知有多害怕。

    茶汤端过来,食盒里还有昨晚就炖上去的羊rou汤,刚热好的牛乳,才出笼屉的灌汤包。

    食物是最能压惊的了。

    谢珽取牛乳过来,见阿嫣没什么胃口,又盛了半碗羊rou汤,拿汤匙喂给她喝。

    这羊rou汤是精心烹调的,将羊骨头和新鲜羊rou煮了整晚,熬成鲜美雪白的浓汤,再撒上切碎的葱花,端到跟前香气四溢,亦色泽诱人。阿嫣虽受了惊,却也没到呆怔的地步,闻着送到鼻端的香味儿,到底是张口尝了一勺。

    滋味极好,被谢珽吹凉后也不觉得烫。

    谢珽瞧她愿意喝,又喂了两勺。

    热乎乎的rou汤在舌尖化暖,落入腹中时暖意犹在,令腹中的不适都缓和了不少。

    她勉强朝谢珽笑了笑,自捧汤碗来喝。

    谢珽则取个灌汤包倒放在小碟里,撕开条小口子晾着,免得待会吃急了烫嘴。等阿嫣喝完羊rou汤后递过去,稍微吹两下,便可吸着汤汁儿品尝美味。

    如是照料着吃了点东西,她的脸上终于恢复血色,拿锦帕擦了擦掌心的汗渍,低声道:“投药的人居心歹毒,未必只放了这一处。既是细犬来了,不若将各处再细闻闻,心里也踏实些。”

    “好。”谢珽颔首,怕她仍陷在惊惧里,先带她到厢房歇息,让田嬷嬷和卢嬷嬷细细搜查。

    外头伺候的仆妇丫鬟都已被支出去,只剩心腹的玉露她们候命。

    阿嫣缓了缓,觑向谢珽。

    他的神色极为阴沉,甚于腊月寒冰。

    这张脸原就生得轮廓冷硬,在数年杀伐后,已然淬炼出满身的决断狠厉,慑人威仪。先前夫妻俩感情渐浓,谢珽有意在她跟前收敛锋芒,亦渐而温柔流露,体贴照拂。她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的谢珽了,冷沉的脸色如黑云压城,似极力克制怒气,稍有不慎便要夺人性命。

    她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袖,“东西既寻到了,夫君打算怎么办?”

    “严审。”谢珽沉声。

    事实上,昨日晚间回到外书房后他已抽空召见过文叙,将查探的经过详细问明。郑家固然也是一方豪强,比起王府的手段却逊色许多。尾巴收得不算干净,挑的人手也跟死士差之千里,但凡用刑严审,必定能挖尽底细,连根拔起。

    这对他和朱九来说轻而易举。

    谢珽先前瞧着小姑娘病弱的模样,推想幕后黑手的险恶居心,已是怒极。今日瞧见那些药丸,更是怒不可遏,几令想此刻就去暗牢,问出凶手后手刃主使,抚慰阿嫣受的种种苦楚,亦正律法震慑宵小。

    阿嫣却已从惊愕中缓了过来。

    细白的手指握住谢珽,她仰起头,眸底亦藏了淡淡怒意。

    “夫君也说了,甘郎中的事情上郑家嫌疑最重,也牵扯了祖母的人。这是魏州城里仅次于王府的门第,不好用太强硬的手段。两边都有了线索,深查下去,凶手是跑不掉的,只差早晚而已。既要问罪,最好让人心服口服。”

    “还是请母亲过来,商议着办吧?”

    这般提议,自然是想力求稳妥,将如山铁证尽数摆明,不给黑手半点狡辩推诿的余地。

    倒符合她一贯的谨慎周全。

    谢珽自是以她为重,颔首道:“好。”

    ……

    武氏很快就过来了。

    她的想法与阿嫣不谋而合。

    “你祖母是什么性子,你也都知道,这辈子除了疼惜儿孙,最上心的就是娘家人。你瞧她这些年,最疼的自然是念月,其次就是郑吟秋,比对淑儿还好。如今她上了年纪,又颇信重郑家祖孙俩,若是严刑审讯逼出了郑家,哪怕证据确凿,她心里也会犯嘀咕。”

    “如今正逢多事之秋,咱们才将念月外嫁,再强审出郑家的阴私,她若不肯,到底是个麻烦。”

    “何况郑家树大根深,咱们若要处置,对外总得有无可辩驳的交代。若关乎大局,军政的事上自可事从权急,万般手段都用得。但关乎内宅的事上动用重刑,旁人听闻之后,于你和阿嫣无益。为那种人给你们添不自在,不值当的。”

    武氏瞧着谢珽,神色郑重。

    其实还有一重顾虑,她没好挑得太明。

    若这事当真是老太妃鬼迷心窍,不愿让谢氏儿孙跟皇家的人有瓜葛,借着娘家跑腿,用了这般见不得人的手段,揭发时更须证据确凿,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若不然,往后但凡有人拿着酷刑审讯说事,都是个后患。

    既然出手了,自然要一击必中。

    干净利落地照着律法办事,不给对方任何逃脱辩白的余地。

    武氏瞧罢谢珽,又握住了阿嫣的手,“这件事上,你媳妇想得更周全。”她说着话,轻拍了拍阿嫣的手,没多说安慰的言辞,也不必说什么疏于防范之类的客套话,那坚毅而柔韧的目光望过来,除了鼓励赞赏,便只透露出一个意思——

    别怕,婆母给你撑腰。

    这般坚决强硬的维护姿态,比家中的偏心的母亲好了数倍。

    阿嫣心里好受了许多。

    知道持家不易,她当然不会怪到武氏的头上,便颔首认真道:“母亲这些话,正是我想说的。黑手就在那里,再给她十天半个月也跑不掉,咱们就当寻常案子来办,有理有据的查明白,拿出证据,足够让对方无话可说。”

    “外头是命案,衙门本就该按律法查。里头的事咱们自己来,总能水落石出。”

    她的姿态虽柔和,却同样沉着。

    既是如此,婆媳俩都是一个主意且言之有理,谢珽自无不从。

    武氏旋即叫来田嬷嬷,让她去寻册子。

    ……

    修缮王府并非小事,诸般细节都已造册。

    除了材料开支,每日来的工匠也都有人查验身份,进来和离去时也都登记了名字,摁着手印。这事是田嬷嬷亲自盯着办的,做不得假。且她办事极为细致,除了出入春波苑的登记,连哪位工匠在哪里逗留多久,都单独让人记录了。

    反正府里人手多,笔墨管够。

    这些功夫都在暗处,或许一辈子都用不着,但真出了事,却也能有奇效。

    譬如这次。

    给春波苑的家具都是武氏挑了,让田嬷嬷亲自掌眼的,搬来之前在库房晾过半年,并非仓促新造。这药丸必定是在春波苑摆好后,才被塞进去的。

    田嬷嬷对着册子,细查每个人的踪迹。

    最后,盯上了个花匠。

    春波苑里各处皆栽植草木花卉,屋中也养着盆景,且有不少是名品。那花匠是王府里用了许多年的人,两位太妃身边的花草也常召他去侍弄。

    修缮春波苑时,花木皆由他带着徒弟负责。

    偏巧那阵子他家里老娘生病,武氏待人宽厚,便许他白日里侍弄汤药,等后晌有人替换,再来府里上值。他也做事勤恳,后晌来府里,一直带徒弟忙到半夜才回。

    彼时小丫鬟如实登记,没觉得怎样。

    如今再瞧就觉出端倪来了——

    他每尝进了春波苑,先给徒弟分派院里的差事,而后会巡查养在屋里的名品,从枝叶到花瓣,细细检查。

    每回进主屋都能待两三炷香的功夫。

    彼时暮色四合,旁人多已收工,小丫鬟要换班用饭,偶尔跟过去瞧一眼,多半时候都在外头边做事边留意。

    等整个工期结束时,他总共在正屋单独逗留了四个多时辰。

    相较之下,在厢房逗留不及四中之一。

    最可气的是正屋养的盆景后来长势都不怎么样,实在不像费心养出来的,田嬷嬷还曾私下抱怨过花匠不用心。后来春波苑的草木花树之事,也都交给了旁人打理。而今看来,却是另有缘故。

    武氏立时命人将他召来。

    那花匠听闻太妃召见,忙背上箱子随仆妇进府。到了中途,见走的不是去碧风堂的路,而是朝着春波苑走,立时有点犯嘀咕。待得进了春波苑,瞧见谢珽坐在上首森冷威仪,太妃和王妃亦神情冰寒,旁边还摆着劈碎的木屑和药丸,脸色微变。

    这般反应,实在昭然若揭。

    谢珽亲自审问,几乎无需用什么酷烈手段,便迫得对方惊惧叩首,求饶不迭,“小人身份低微,怎么敢谋害王妃。实在是有人拿老娘的性命逼迫,迫不得已才听了吩咐,做出这样糊涂的事!求王爷饶恕小人性命!”

    武氏当然不信只是威逼而已。

    不过他既认了,事情就能好办许多。

    她一面让田嬷嬷审问,将前后经过仔细摸清,一面派人去查花匠家底,果然他家去年忽然多了田产屋舍,显然是威逼利诱,为这巨额银钱铤而走险。这些线索皆可用来顺蔓摸瓜,田契房契甩到面前,花匠亦无话可说,尽数招认后,在口供上签字画押。

    旋即,谢珽将甘郎中的命案移至衙署。

    武氏顺着田产屋舍接着查,又亲自到照月堂走了一趟,将扣押周林的事情透露出去,只说园中花木出了岔子。

    老太妃神情平淡,觉得小题大做。

    郑吟秋却有点坐不住了,见武氏商量中秋家宴,坐着不肯走,向来端庄的脸上隐露焦灼,忍不住寻个由头抽身。

    才刚出了花厅,就被阿嫣迎面撞见,说她和武氏准备了皮影戏,想在中秋夜宴上给老太妃助兴,因郑吟秋最知老人家的喜好脾气,欲请她过去参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