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替嫁宠妃(替嫁后夫君篡位了)在线阅读 - 第44节

第44节

    她将男人的身姿赶出脑海,手里轻握着玉笔,慢慢在纸上勾画。直到院里传来仆妇问候的声音,夹杂熟悉的低醇嗓音——

    “王妃呢?”

    “用过晌午饭后就在屋里独自坐着,也不让人进去打搅。近来天寒地冻,王妃素来畏冷,又身子弱懒得动弹,已好些天没出屋子走动了。”卢嬷嬷在甬道旁屈膝,恭敬回禀道。

    其实她知道阿嫣在置气,但不敢明说。

    怕夫妻俩闹得更僵。

    谢珽颔首,让她们仍在外面候着,自掀起帘帐进了屋,就见阿嫣盈盈站在书案后面,正拿空纸遮盖案上的东西。

    屋里炭盆熏得极暖,她身上穿得也不厚,挑了件半旧的织锦长裙,腰肢轻束,勾勒得身姿纤袅。因是闭门不出,也没梳发髻,满头青丝随意拿珠钗松散挽着,衬得脸颊柔白。

    四目相对,她下意识瞥了眼窗外,声音淡淡,“殿下怎么来了?”

    “报喜。”谢珽道。

    这意思是……

    阿嫣愣了一瞬,眼底迅速浮起明媚喜悦,低笑问道:“殿下已经捉到了?是谁?”

    “小锦。先前你猜得没错。”

    谢珽缓步上前,瞧见她遮盖住的似是张画,随手掀开一角道:“怕人瞧见?”

    “卢嬷嬷和玉露她们都以为我在赌气,哪能让人瞧见这闲情逸致。”阿嫣暗自松了口气,想着玉泉不久即可回到身边,她也无需在最亲近的人跟前装样子,愈发浑身轻松,说话间斟茶递给谢珽,问道:“倒是那个小锦,瞧着那样瘦弱,怎会是个jian细?”

    谢珽没瞒她,将昨晚的事大略说了。

    ——当然,乔怀远的事是绝口不能提的。只说小锦是吉甫的眼线,如今行迹毕露,既有潜伏内宅刺探消息的罪行,又有暗中投毒挑拨内宅的恶念,已交到了谢瑁手里,任其责罚。

    阿嫣对此并无异议。

    “那玉泉呢,何时回来?”

    “晚些时候就送来。这件事只有你、我和母亲知晓,为方便盯梢,也知会了田嬷嬷,她大约猜到了几分。舍此而外,旁人一概不知,玉泉那边我照旧派了人审问。”

    “殿下放心,我心里有数了。”少女笑生双靥,那双清澈水灵的眸中焕出神采,于慵懒之外别添清丽。

    谢珽的目光在她眉眼间流连片刻,又瞧向那幅画,“这是在画西禺山?那边有远山梅林,底下像是……射箭场?”

    “是啊。”

    “怎么想起画这个?”

    “徐秉均不是画了幅行宴图么,我瞧他们那日射箭玩得挺高兴,想着把这事补上,往后拿出来瞧瞧也挺有意思。”

    “那你呢?”谢珽语气淡淡,微抬眼皮觑向她,“玩得不高兴吗?”

    他问得似十分随意。

    阿嫣没太留意他若有所指的语气,只笑吟吟道:“我自然也高兴。”

    有白雪红梅可赏,有二三好友为伴,有婆母准备的生日小宴、汤滑香暖的温泉,还有山间清风苍穹皓月,能不高兴吗?

    谢珽闻言,心中甚慰。

    ……

    是夜,玉泉果然被人送回春波苑。

    好些天没见,她憔悴了不少。

    送她回来的嬷嬷也极客气,朝阿嫣恭敬施礼,又道:“先前奴婢遭人蒙蔽,险些错怪了玉泉姑娘,令她受了许多委屈。如今事情已然查明,奴婢特将玉泉姑娘送回,后头那两箱是王爷赏的锦缎金银,权作弥补。奴婢失职之处,还请王妃责罚。”

    阿嫣亲手将她扶起。

    “背后情由王爷已同我说过。误会既已解开,玉泉又安然无恙的回来,就算揭过去了,往后嬷嬷当差时更谨慎些就是。”

    “谢王妃宽宏大量。”

    嬷嬷将千恩万谢,留了赏赐恭敬离开。

    旁人瞧着耀目金银,鲜丽锦缎,一时间反倒有点羡慕起玉泉来了。

    当日夫妻争执的事似乎就此揭过去,玉泉歇了半日,仍如常在阿嫣跟前当差。因谢珽亲自赏赐弥补,嬷嬷又专程送回请罪,也没人敢拿这事来说嘴。至于悄然消失的小锦,自然是那个让玉泉无端受委屈,以至夫妻争执不和的,想必已被处置了。

    她原就不甚起眼,没两日就被抛之脑后。

    春波苑里重归平静。

    阿嫣却发觉谢珽最近有点奇怪。

    临近腊月,衙署忙着给手头的事收尾,军中仿佛也无甚大事,他近来在府里待得踏实,甚少离开魏州。每日傍晚时分,太阳才刚落山时,就能踏着晚风来春波苑用饭歇息。饭后若无事,还能颇有兴致的看她逗小兔子、拨弄箜篌,甚至还会看她作画,夸赞几句。

    这便罢了,夫妻俩住在同一屋檐下,总得有些话说,消磨闲暇时光。

    但他最近沐浴过后老敞着寝衣,将水珠未干的胸膛袒露在外是怎么回事?

    嫌屋里太热吗?

    第38章 挫败   嫁来未久,还是个小傻子。……

    腊月岁尾, 正是一年里最冷的时节。

    阿嫣素来畏寒,加之魏州地气比京城湿冷些,入冬后就靠着炭盆吊命, 熏得满室温暖如春。这晚用了饭后见谢珽迟迟不至, 以为他不会回来了,遂去沐浴盥洗。

    温暖香汤泡得人昏昏欲睡, 里头的药汤却有调理身体之效,她只等水快温了, 才擦身穿衣。

    出了浴房, 就见谢珽在桌边摆弄竹篾灯。

    ——那是徐秉均让卢嬷嬷捎来的, 细长的竹篾编织成贝壳的形状, 外头糊了层薄薄的晕染彩纱。里头有小吊钩,将蜡烛点亮了放进去, 暖昏昏的光芒照出来,衬着彩纱晕染出的色泽,浓淡深浅交错, 瞧着十分漂亮。

    男人身姿修长,脸上被灯笼镀了柔和光芒。

    阿嫣拿栉巾揉擦半干的头发, 莞尔道:“还以为殿下今晚忙碌, 要歇在外头。要准备点夜宵么?”

    “不用, 吃过饭了。”谢珽手指轻拨竹篾灯, 漫不经心般道:“这灯笼哪里买的?”

    “徐秉均给的。”

    阿嫣随口说着, 将栉巾搭在手臂, 斟茶来喝。

    才刚出浴的小美人, 身上擦了香膏,头发沐过花露,浑身都似染了温软香气, 在凑近时断续送到鼻端。她的身量窜得快,嫁来不过半年,寝衣下的弧线都比从前显眼了。这会儿脸颊潮润,半湿的头发松散搭在肩头,衬得锁骨秀致,青丝雪肤极为分明。

    谢珽目光逡巡,淡淡“哦”了声。

    这个徐秉均,当真无孔不入。

    腹中暗诽,神情倒也不见异样,只将那竹篾灯笼丢开,自去盥洗沐浴。

    一炷香的功夫后出来,果见寝衣松散。

    阿嫣正跟玉露描绣帕上的花样,听着动静一扭头,就见谢珽头发湿散着走出来,脸上水珠都没擦净。那身茶色的寝衣原就做得宽敞,他懒得系上胸前盘扣,只将腰间斜衽处的系了,胸前水渍未干,烛光下只觉身线劲拔,胸前颇有常年习武练就的沟壑。

    她赶紧收回视线。

    非礼勿视。

    造为海棠式样的烛台静照,轻微的噼啪一声,爆了个灯花。

    谢珽走到跟前,躬身凑过来看。

    屋里原就熏得十分暖和,他刚出了浴桶,身上犹带着温热。俯身凑近时将一只手撑在桌上,几乎成了将阿嫣困在臂弯的姿势,男人雄健的气息当头笼罩过来,阿嫣只消稍挪目光,便可瞧见他腰腹的劲瘦轮廓,在深夜床榻畔平添暧昧。

    风光半掩,属实令人不敢多看。

    玉露虽还未出阁,却已被卢嬷嬷提点了好多次,瞧出谢珽的不对劲,寻个找东西的由头就行礼退出了帘帐。

    阿嫣微顿,觉得她大抵误会了。

    若是寻常夫妻,新婚夜既未洞房花烛,彼此间又日益熟稔起来,男人露出这般姿态,大约是有些暗示的意思。

    但谢珽显然不是寻常的夫君。

    以他对皇家的芥蒂,能善待她已是难得了,既没打算过得长久,以他的心高气傲和挑剔眼光,更不会有生米煮成熟饭的打算。毕竟当时他也说了,少女的身段与他所求相去甚远,对目下并不丰腴的她想必无甚兴趣。

    穿成这样,大约是他觉得寝衣束紧了累赘,袒胸露腹能自在些。仗着两人日益熟稔,不再装模作样了。

    没想到这位汾阳王人前端贵威仪,私下里竟也如此不羁。

    阿嫣暗哂,却觉得这样不大好。

    毕竟她又不是瞎子,成日看他这样晃来晃去,心里总要起些波澜的,还容易被不知就里的卢嬷嬷她们暧昧催问。

    注定要分道扬镳的夫妻,还是得划出泾渭。

    她埋首慢慢描画,连头都没抬,只状若无事的道:“我素来畏寒,屋里炭盆笼得比别处暖和些。殿下若嫌燥热,我明日减去些炭吧?或者箱柜里有薄软些的寝衣,待会我另挑一件给殿下换上。”

    谢珽鼻端嗅到淡香,原本正觑着她柔弱无骨描画的那只手,闻言微愕。

    “换什么寝衣?”

    “殿下不是觉得热吗?”阿嫣抬起头,身体微微后仰,似是要避开男人半敞胸膛的冲击,眼底也清澈得没半丝儿波澜,只藏了些许疑惑,颇体贴的道:“敞着衣裳容易着凉,换件薄些的就好了。”

    男人闻言微怔,没能从她眼角眉梢寻到半点期待的东西,心底无端觉出些挫败。

    脸上倒是冷硬如常,更不动半分声色。

    “换件绸的,棉的穿了也热,倒不必减炭盆。”他眸色清冷的直起身,随口说了句花样描得不错,便往梢间里去寻书卷。

    阿嫣遂为他寻寝衣,搁在枕畔。

    等她去厢房消磨了好半晌,检看过给谢珽洗熨的衣裳,再回屋时,就见他长腿一曲一伸,坐在榻上静静翻书。

    寝衣严整,玉冠束发,姿态岿然而清冷。

    瞧着顺眼多了。

    ……

    首战失利之后,谢珽安分了好几日。

    阿嫣倒是渐渐的忙碌了起来。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在汾阳王府这样的门第愈发如此,更别说年节诸事之外还掺杂了老太妃的生辰。

    因着年中时谢珽奉旨娶亲,府中大cao大办了一场,几乎惊动整个河东地界的文武众官,后来又有演武之事,更添舟车劳顿的往来。是以这次寿辰,老太妃无意大cao大办,只是在家里关着门摆个小小的家宴,赶着年前阖府热闹一回便罢。

    饶是如此,亲友中提前来道贺的也络绎不绝。

    寻常人家自可由嬷嬷应对,但像老太妃的娘家人这样的贺客,总归是要请到府里来,到照月堂多坐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