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鉴宝名媛有妖气在线阅读 - 第92节

第92节

    这可不行:“我有爱人。我要活下去。不能这么轻易地就把生命献出来。”

    “那,我们来比试比试,怎么样?”童宾把碗拿了过来:“你是窑工,我也是窑工。咱们都是一行上的人。不如互相比一下技术。假如你的技术比我高超,那我可以把灵力给你。假如你比不过我,对不起,我要拿走你的灵力。”

    她没那个底气。童宾绰号“风火仙师”。还是御窑厂出来的。肯定很厉害:“对不起,我死的时候才十五岁。技术不到家。”

    “我死的时候二十五岁,半途出家学的烧窑。”童宾不甘示弱。

    说完了。顿时,周围灰暗的家什,全部消失不见了。白汐看到,蓝天白云,一人高的窑子。各色釉料,白嫩嫩的高岭土,手工拉胚机。还有刻刀,贴花纸……一个完全仿古的,烧窑现场。她蹲下身,捏起一点钴土。是石子青钴料。

    童宾,这是赶鸭子上架。真的要用烧窑技术,来决定谁生存呢!

    作者有话要说:  鉴宝小常识

    说一下常见的青花瓷钴料

    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又称苏尼勃青,苏勃尼青。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绘制花卉枝叶,明成化以后,渐被回青等代替浙料浙江所产青料,也称“浙青”。国产料中,此料为上乘,重则浓红,軽则淡翠。浙料又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种,其中以元子为最佳。浙料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明代万历中期以后至清前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均采用浙料。

    回青

    进口青颜料的一种。因明朝时从西域进口,故而得名。回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运用,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见于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瓷器。回青中之最珍贵者,在某一时期,其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回青产于云南,可作烧制瓷器原料。明正德时已出现,嘉靖时成为当时青花的标志。

    佛头青

    回青颜料中色泽最美的一种。旧传因其用在佛像头上染色,故名。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

    石子青

    国产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瑞洲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明嘉靖时烧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则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称石青。有人认为石子青即“无名子”。

    画烧青

    亦称“无名子”。一种江西钴土矿。经粉碎、磨细、掺水调匀,制成青料。于生胚上绘画,施釉后花纹被罩不显颜色,入窑烧出成兰色,故称画烧青。与“无名异”“石子青”为同一种物质。

    陂塘青

    国产青料名。又名平等青。产江西乐平县。明成化时用以描绘瓷器,呈色淡雅青亮。与明初永乐,宣德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成为一时期青花瓷的特色。

    珠明料

    国产青料名。产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成份不一,以宣威所产较好。含钴量最高。外观呈灰黑色块状。经选洗、煅烧,然后粉碎,磨细,加水调匀,即成青花料供绘瓷用,约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而后逐渐成为主要青料。现代景德镇生产青花瓷也有使用。

    叫珠

    国产青料之一。也称土料。产江西赣州,呈黑色硬块状。粉碎磨细后,加水和匀即可用,一般用于青花粗器,因其中的钴含量低(约1.35% )锰含量高(20%)景德镇现用以配置紫色釉。

    第113章 比试

    白汐根本不想和童宾比试烧窑技术。

    钧窑的窑工,一辈子烧的是钧窑。雕刻的手法好虽好,但远远比不上明代御窑厂。所以,真的比试起来,她也只有在单色釉这一块方面,有把握取胜。万一人家烧的是青花瓷,斗彩,粉彩,黄地绿彩等等不同的釉色。她就没辙了。

    “你是不敢应战?”童宾已经在选石,她还在发呆。

    “不,我……”她抿了抿唇,沉默了一会儿:“我必须和你比试吗?”

    童宾说:“这是我的地盘。”言外之意,不比试一把。不会放她走的。这比赶鸭子上架还过分。简直是霸王条约!

    难道真的和他比试烧窑吗?拜托,童宾是万历年间的人。而她是北宋人。万历!距离北宋五百多年了!瓷器的技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怎么相比?再说了,她虽然知道明清瓷器的烧制原理。但没实际cao作过。怎么有这个信心取胜呢?!

    别急。白汐对自己说,一定有办法的。

    那边,童宾已经选好了材料。进入了“练泥”这一道工序:他将瓷石经水碓舂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土里面的渣质。再反复翻扑或敲打踏练,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使泥中的水分均匀、组织细密。这样,就得到了上好的“胎泥”。

    “你怎么不开工?”童宾催她了。

    白汐闭上眼——她也想清楚了。假如没办法回避这一场比试。只有,另辟蹊径了:“等等。不如咱们三局两胜。比试三种不同的瓷器烧制,如何?”

    童宾停下了手:“三局两胜?”

    “不错。你做青花瓷,我做青白瓷。这样,瓷器的类型都不一样,如何相比?!”她走到轱辘车前面:“不如,咱们比试三场。第一场,单色釉瓷。第二场,釉上彩绘瓷。第三场,青瓷。胜出两场,就算赢了。赢的人,拿走对方的灵力。怎么样?”

    童宾答应了。他觉得这话十分有道理。

    于是,第一场比试,是做单色釉瓷。这个难不倒白汐。

    所谓“单色釉”。也称一色釉或一道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在瓷器的坯体上施釉后经窑火烧,呈现出美丽的色泽,即成单色釉瓷器。单色釉的种类,约有 16 种:即白釉、红釉、蓝釉、黄釉、酱釉、青釉、仿龙泉釉、影青釉、孔雀蓝釉、孔雀绿釉、青金蓝(洒蓝)、茄皮紫、回青、瓜皮绿、仿哥釉、仿汝釉等。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的单色釉,无论是民窑,还是御窑厂,都效仿宋代五大窑系。

    后代人仿老祖宗的,当然是因为老祖宗的东西好。白汐就是老祖宗,她开始采土,练泥。将过滤好的胎泥,置于辘轳车的转盘中心,一边摇动转盘。一边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修坯完毕之后,将成形的胚体,放在木架上晾干。

    这一次,她要做的是钧窑中十分罕见的一种单色釉——月白釉鼓钉三足洗。鼓钉洗,是仿造的青铜器样式的一种笔洗。是钧窑中常见的样式。但正宗的钧窑月白釉,十分罕见。史料形容为“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

    那边,童宾的瓷器已经进了窑子。她也手握锥子,进行修饰。鼓钉洗的造型制成好了之后,就浇上特殊调制的釉料,放进窑炉中焙烧。期间,火候的控制,还有烧窑的时间长短,也十分重要。等了一昼夜,才可开窑。

    童宾和她,几乎是同时开的窑。她看到,童宾做得是一件孔雀绿的单色釉碗。碗壁上,孔雀绿的绿,相当的晶莹欲滴。而碗的内壁及圈足内施青白色釉。近足处暗划仰莲瓣纹。器足内施淡青白釉,这是典型的正德宫碗式造型。

    但,她的月白鼓钉洗,也毫不相让。

    两样东西都摆在了桌子上。她先看童宾的孔雀绿碗。明代中早期,技术不发达。碗底常有塌,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但是童宾的瓷器,这些瑕疵都没有。而且胎细腻,釉色正宗。雕刻的莲瓣纹,刀法熟稔。显然是大家手笔。

    拿在阳光下,看胎的厚度——几乎是半透明状。说明碗壁极薄。欣赏完了。白汐不得不赞叹一句:“很完美。”

    童宾也拿起她的鼓钉洗看。敛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云头足。外口沿棱纹两道,其间环列二十枚鼓钉纹一周,近足处亦环列小鼓钉纹一圈十七枚。通体釉呈月白色,边棱处呈酱色。笔洗中心,散落蚯蚓走泥纹。品相十分完美。

    老祖宗的东西,老祖宗的手艺!童宾都爱不释手这只鼓钉洗了!

    看完了外形,看底足——底施黄褐色薄釉并露部分灰胎。一共有二十三枚支钉痕迹。说明是采用了钧窑的古法——支架烧制而成。

    最后看碗壁的厚度——童宾也举起东西,对准阳光。顿时,他惊呆了——碗壁居然折射出淡淡的霞光!这霞光似霰非霰,雪霁云消一般的美丽。

    放下碗,童宾承认了:“我输了。”

    霞光是什么?是窑变。白汐烧出了窑变,也隐藏了窑变。当然技高一筹。

    第二轮比拼,是釉上彩绘瓷器。

    釉上彩是古代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指的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形成的彩瓷。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在北宋,釉上彩瓷器是磁州窑一家独大。她看过釉上彩,但没怎么亲手做过。

    白汐选择做一件宋磁州窑白地黑花云凤纹四系瓶。她画法不如刀法,但注重布局。在瓶身外围,加上一层提纯细练的化妆土。再进行绘画。花卉纹行笔舒畅流利,花形描绘普遍肥大饱满,活泼多姿。将整个瓶身装饰的满满当当。

    进窑。烧制,又是一天一夜。

    她托腮,沉思。知道这一轮是比不过童宾的,拿下第三轮,才可以取胜。至于第三轮,虽然心中有数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烧制成功。

    不知不觉,日光西斜了。她忽然想起一件事。立即站了起来:“童宾,外面的时间,和我们里面的时间。也是相对的吗?!”

    “不错。”童宾正在喝酒,这酒不知道哪里来的。他喝的津津有味:“我常常,就在这里消磨时间。有的时候,两三年都不出去。”有看她的样子,笑了:“你也别着急。打败我,我就放你出去。输了,我把你留在这里,就是了。”

    白汐无语,这里就是窑子,瓷土,钴料,铜矿……难道,和这些东西为伍吗?!

    不是每个人,都爱烧窑子为命的。起码,她爱谢文湛胜过爱烧窑子。

    大概看出她的不耐烦。童宾笑了:“这里还有酒,还有房子,是我生前……住的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亏待不了你的。”

    她要哭了:“可是我的丈夫会着急的。”

    “呦?你还嫁人了啊?”

    白汐点了点头,然后不再说话了。

    火焰越烧越旺,她的心,却渐渐冰冷起来。童宾还笑话她:“别这样,哭丧一张脸做什么?来,喝酒。大不了我拿走你的灵力,你再修炼个几百年。也就能有形体了。”说完,哼起小曲儿:“肆中听得语吟吟,薄酒名醴厚酒醇……”

    半日过后。彼此的瓷器,都出窑了。她的白底黑花梅瓶,中规中矩。而童宾烧制的“斗彩鸡缸杯”。一出窑子,就令人耳目一新。

    白汐上手之后。先看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小杯胎体之薄几同蝉翼,可映见手指。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再看釉色斗彩:鲜红色艳如血。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色彩皆透明。孔雀绿则是浅翠欲滴。

    至于其他的装饰色彩——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略略透明。油红色重艳而有光……一片姹紫嫣红,简直美不胜收。

    这种釉色的呈现,很明显是成化斗彩的特征。白汐不禁赞叹道:“难怪成化无大器。成化的斗彩若是染在大器上,只怕是神仙用的东西了。”

    “见笑。”童宾的心情很不错:“明代成化一朝无大器,不是御窑厂偷懒,不肯做大的陶瓷上贡。而是成化帝不喜欢刚硬、阔大的东西。他本人宽仁雅逸,擅长丹青。所以喜欢那些秀巧淡雅,精致玲珑的小件器物。所以,才有成化一朝大器的没落。相反的,青花瓷,斗彩瓷的小件器物,从此繁荣了起来。”

    “难怪。”白汐放下这只碗:“这一局,是我输了。”输给了最灿烂的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

    第三轮。青瓷。

    白汐一边跃跃欲试,一边也担心起来。

    之所以拿青瓷比拼,是因为唐宋年间,许多窑口都是青瓷系。比如:唐代越窑、宋代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等。而瓷器界至高无上的两种瓷器——秘色瓷,五代柴窑瓷。都是青瓷出生。别看青就单一颜色,要烧好,也十分不易。

    白汐赌的东西,是童宾,从没见过的东西。

    这东西的烧制的手法,也不同于唐宋元明清以来的所有窑口出产的青瓷。

    一般,青瓷是用铁矿石做青釉的染色剂。但她不用铁矿石,而是取了一串青金石老珠项链。压碎,加水,经反复碾磨成浆汁。然后选用黄土胚泥加银反复揉压,并擀成薄片叠压搓揉,搓成细条。再用细银丝扁形条编织成经纬状,盘成器型后,埋于胎土中。

    接下来,就是准备烧造的窑子——瓷窑中间顶部开口,上面用铁皮漏斗倒扣在上面。这样是方便通风,保持煤炭红旺旺地闷烧。不至于冒出火苗。

    把瓷土阴干后,白汐再将之前准备好的青金石釉浆,涂抹在胎体里外。涂抹均匀之后,才将泥胚放入窑中。采用针钉支烧。一边烧,一边将银粉慢慢融入胎土中,直到与胎土完全融为一体。然后,她用扇子朝着通风口扇风,保持火温闷烧一昼夜。

    流水般的手法,不同于以往的烧窑方法。还有漫长的烧窑时间——白汐不疾不徐,等待日落日升。越发气定神闲起来了。

    童宾的东西已经烧好了,凑过来看她烧窑。却是摸着下巴,不解道:“你这么低的温度烧,瓷器不会开裂吗?这是什么烧窑办法?”

    “低温釉。”她想了一想,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只能道:“这是我第一次……烧这种瓷器。之前,还没怎么接触过。”

    “烧的什么瓷器?”童宾望了一眼铁矿石,开始猜测起来了:“是唐代越窑吗?”

    “不是。”

    童宾再问:“北方青瓷系的,还是南方青瓷系?”

    她扇了一扇子,抹了一把汗:“北方的。”

    童宾站了起来,却是好奇地转来转去。他从未看过,有人在窑子上扣一个铁皮漏斗的。

    北方的青瓷系?北方的青瓷系,不是向来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吗?

    但是看她,也没用铁矿石做釉料呀!

    一天过去了。白汐的窑子终于烧好了。当她打开窑子的时候,童宾几乎跳了起来——只见徐徐熄灭的窑火之中,有一盏美丽绝伦的青瓷百合花盏。这青,不是越窑的千峰翠色,不是汝窑仿造的玉器之青。而是天空般的颜色——

    是雨霁之后,蔚蓝与月白交替变换,莫测而又神秘的那种青色。是浩淼,广大,天街银汉,令人感觉如梦似幻的一种青色。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童宾几乎叫了起来:“这是柴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