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长嫂如母在线阅读 - 第66节

第66节

    ☆、第120章 120

    父母俱都满意,男女双方都同意,花大娘选了个吉利日子,九月十二这天,特意请了县城里名声最为响亮的媒婆,拎着厚礼,前往女方余家提亲。

    消息是由季歌提前告诉余氏,这日余氏歇了摊,就在家里等着媒婆上门,秀秀也在家中,并没有去锦绣阁做事。

    秀秀和花长山以前也见过几面,浅浅的交谈过两句,只是那会并不知道,不久的将来,他俩会结为夫妻。这会见着,秀秀露出了羞赧神态,白净的小脸,似上了层胭脂般,甚是好看娇美。

    余氏不着痕迹的瞅了瞅花长山,见他眼里隐现欢喜痴迷,心里狠狠的松了口气,俩口子贴心,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啊。

    纳采只是走个形式,男女双方早就同意议婚。接着便是问名,男方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这事不是一天就能成的,须得个三五天左右。

    九月十五花家将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又言,下个月十八是个好日子,到时以雁为礼前往余家定聘,俗称定婚。

    测了吉凶,这桩婚事就算是定下来了,倘若没有意外,明年花余两家就会张罗喜事。自这日开始,花家该着手准备聘礼,余家也要花心思备着嫁妆,连秀秀都要忙着给自己绣件漂亮的嫁衣。

    大郎和季歌向来是把花伯花大娘当成长辈对待,一直以来花家对刘家也是帮助良多,花长山的喜事,他们这边合该好好的琢磨琢磨,到时送什么礼合适,再者,刘家和余家关系也好着,这礼得比普通人家还要厚上两分才行。

    不过,这事暂时不着急,也就是先想想,好心里有个底,平日里遇着了价格合适的好物儿,可以趁机先买下来搁着,待明年喜事将近,也就不用慌慌忙忙的想着法子寻礼。

    通过这事,季歌想起另一件事。“大郎啊,咱们家,二朵阿桃年岁将近,三朵说是小,日子过的快,也是眨眼的事,如今手里宽松些,是不是该慢慢的给她们仨攒点嫁妆?”二郎是男孩,聘礼一事他自个能撑住。

    “我听说,一般人家,都是从小开始给闺女攒嫁妆,一点点慢慢攒着,待出嫁的时候,也就攒的差不多了。”大郎想着,又说。“你说的也对,眼下手里宽松些,看着合适的可以慢慢攒着,这样一来花钱也不太显,要真到婚事有了眉目才准备,一时间说不得钱财得紧张了。”

    “媳妇。”大郎把媳妇搂在怀里,亲了亲她的额头。“她们三个姑娘的嫁妆,就备一百两的样子吧,后面生活好过些了,压箱钱多给点也是差不多的。”

    二朵和阿桃年岁近,大约四五年左右就会出嫁。一百两银子办嫁妆,再加上压箱钱,算是很不错了。三朵要远点,那时候,也不知刘家是个什么光景。那时候……大郎想着三朵,那时候的三郎说不得能考取功名,三朵的婚事,就是另一个模样了。

    季歌听着大郎没分彼此的话,心里特别的高兴,甜滋滋的。“嗯。都听你的。”

    “不对。媳妇我刚想了想。”大郎犹豫了下,还是和媳妇说了。“等着三朵到年岁时,三郎该有出息了,那时候怕会有些不太一样,三朵的嫁妆先缓缓吧,没的到时用不上。”

    季歌想了想,也对,好像心急了些,少说也得有八|九年呢。“也对。你不说这岔,我都给忘了。”

    九月下旬,天气不太好,断断续续的一直在下着雨,整整一旬,都笼在阴沉沉的天气里,没见半点阳光,屋里屋外都显的格外潮湿。别说早晚,便是白日里,那炭盆也不能熄,大人还好,主要是把俩个孩子受不住,冻着了可怎么是好?

    清岩洞今年有不少人家烧窖炭,运到县城来买,清岩洞四面环山,别的不多,树木管够,当然也不是胡砍乱伐,是有一定规矩的,这事村长和里正管的相当严厉。知道刘家有俩嫩娃娃,家里炭木需量大,清岩洞那边特意给他们运了好几车过来,价格比市面要便宜两文一斤,很是实惠。

    十月初,难得的没有下雨,阴沉沉的天,刮着寒风。

    天冷寒气重,怕冻着安安和康康,俩个孩子穿的厚实,笨重的跟只小包子似的,都不能愉快的随意翻滚玩耍,康康还好,安安就显的有些蔫。好在,花莹带着亮亮回娘家,下午就过来了桂花巷,有了伴,安安总算欢喜些了。

    大人们在花厅里围着炭盆,边嚼着零嘴边说话,三个小娃娃就窝在舒服的竹榻里咿咿啊啊的嚷嚷着,气氛正好时,噼哩啪啦的敲门声,很是响亮刺耳,洪婆子匆匆忙忙的起身出了花厅。

    一会的功夫,就见一朵踉跄着跑了进来,脸色煞白,眼底堆满了慌乱和无措,刚踏进花厅,像抓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似的,抓住了季歌的手臂。“阿杏,咱爹出事了,出事了,这会被送去了普济堂。”

    “洪大娘端杯温开水给我大嫂。”吩咐了句,季歌握紧了一朵冰冷的双手,沉着声音安抚着。“大嫂你莫慌,慢慢说,到底出什么事了?”

    待洪婆子端了杯温开水过来,季歌接过温开水,又吩咐着。“你拿些银子赶紧去趟普济堂,等情况稳定了你再过来。”说着,冲着小妹喊。“阿桃,取了我的钥匙去拿些银子给洪大娘,快,你也跟着一并去。”

    她倒是想去,可是家里还有俩个嫩娃呢,再者,一朵的状态也不好,还得先安抚她,再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花莹母子也在这里,桩桩件件的下来,只能让洪婆子带阿桃先去普济堂。

    “好。姐放心,普济堂那边有我和洪大娘呢。”阿桃接过钥匙,脆生生的应了句,三步并两步出了花厅。拿了钱,把钥匙还给了姐,和洪婆子迅速出了宅子。三朵想了想,腿都伸出去了又缩回来了,她还得呆在家里吧,她得顾着大嫂和两个侄子。

    屋里摆了炭盆,很是暖和,一朵喝了几口温开水,整个人慢慢缓过劲来。“爹午间回家吃饭,走在田埂小道上,脚打了滑,摔进了旁边的沟渠里,脑袋磕在了石头上,身上还骨折了好几处。”

    说着说着,一朵慢慢的哽咽了起来,眼泪哗啦啦的掉着。“爹是累坏了,要是搁平日里,他定能反应过来,不至于摔的这么狠,这回是被累狠了。地里的活,都是爹和大仓在忙活着,二弟心里积了股怨,整天儿的不见人,我得带着两个孩子,娘张罗着家里还要管着二弟妹,三弟四弟整日的就知道玩。”

    “爹这么一摔,马上就要忙秋收了,全部的活都得落在大仓身上,上个月雨水太多,大仓夜里都睡不踏实,时常得起来去田里看看,爹摔的这么重,掏空了家里还不知道能不能够呢,今年光景不太好,佃来的田收成不行,这个年都不知道能不能过着。”一朵心里压了太多的事,一个没留意,顺嘴就全说出来了,实在是太苦了。

    “大妞上个月底就不太舒服,一直在咳嗽,吃了好几个土方子,好是好一点了,可夜里睡着,还会时不时的咳着,整个都瘦了一圈,没半点精神,我心里慌的不行,就怕出什么事,抱着她去镇里看了大夫,这都吃四天苦药了,也没见有个好转。”一朵说着直抹泪。“我怕染给二妞,就央了娘带着二妞睡,可是二妞还小,夜里闹腾,娘年岁大了点,有些经不住,后来娘说由他们带着大妞,可是昨个儿,我听见娘也咳起来了,我慌的不行,就想着今天过来县城一趟,没想到,爹会出事。”

    “娘和大妞过来没?大嫂你该早点带大妞来县城的。”季歌听着心提到了嗓子眼。

    一朵摇着头。“没来,娘在家里带着大妞和二妞,还有二弟妹呢。”

    “这不行!”季歌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得让大郎把娘和大妞接来县城,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让二嫂先回娘家住几天,至于三弟四弟,把他们一并带来县城,不管怎么说,先紧着娘和大妞,还有爹的伤。”季有粮管他是死是活。

    “我带亮亮先回天青巷,然后我去趟仓桥直街,让大郎回家一趟。”一旁花莹突然出了声。

    这时季歌也没多客气。“好,麻烦莹姐了,我这边还真腾不出手来。”

    “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甚麻不麻烦的,我先过去了。”花莹抱起亮亮风风火火的出了花厅。

    三朵见安安和点不开心,忙凑到了竹榻里,逗着安安康康玩。

    很快大郎关了铺门回来了,季歌简短的把事说了说,大郎二话没说,应着稍稍拾掇番就租了辆马车出了城。

    大郎前脚刚走,后脚洪婆子就回来了,边喘着粗气边说话。“夫人,老太爷那边情况还算好,出不了什么大问题,就是得好生养着,年纪大了比不得小伙子。”顿了顿,又说。“我买了筒子骨,这会就去炖着,多喝几天汤汤水水的,会好点。”

    季歌连连点头,心想还好家里雇了个婆子。“洪大娘你炖好骨头汤,让三朵看着点火候,你先去把厢房收拾出来,一会我娘他们会过来,还得让你带着我娘和大妞去趟普济堂。”

    “嗳,好。”洪婆子应了声,和三朵去了厨房。

    ☆、第121章 121

    当天下午大郎把季母大妞二妞接到县城,当即送着季母和大妞去了普济堂,大夫仔细把了脉,检查了番,各开了四包药,每日两次,三碗水熬成半碗趁热喝下。四天后,季母和大妞都止了咳嗽,人也精神了不少,尤其是大妞,小孩子恢复快,生龙活虎劲头十足,家里的大人,悬在嗓子眼的心可算有着落了。

    四天的时间,季父那边情况不是特别好,毕竟年岁大了,身子骨弱了些,暂时只能呆在医馆里,还不能挪动,大夫说,依这情况来看,须得在医馆精心养上十日方能挪移。

    原先是大仓和一朵轮流守着,后来季母精神好些了,便是三人换着来。中间季歌去看过两回,大郎早晚都会去看看。费用方面,季家暂时能撑住,只是真的将家底都给拿出来了,甚至是棺材本也掏出来了。

    在季母眼里,钱财没什么,只要人好好的就行。大半辈子都过来了,别临了到老,却余了她一个人过,便是守着再多的钱财,都是空的。她这回是吓坏了,时不时的会骂二儿子,大抵意思就是,往后老二是死是活都不管他了,这是造的什么孽,生了这么个寒心窝的儿子,白费了这么多年的粮食。

    整整十天,直到季父能挪动,没什么大碍,季母收拾收拾准备归家时,季有粮都没有出现过,一直没有出现过。季母骂骂咧咧的好几日,后来她就没有再骂,那是,打心眼里对这二儿子死了心,这回真的是伤透了。

    “娘再住个两日吧,稳妥些。”听说娘准备回家,季歌让阿桃三朵看着孩子,连忙跑去了厢房。“家里有大哥大嫂在,定会拾掇的妥当,用不着你cao心。再说,大夫说了,爹这身子骨得细养着,在家里不比在这里方便,多住两日稳妥些。”

    家里伙食确实没有这边好,季母听着有点心动,钱都花光了,回家后,得勒紧裤腰带过,就是想把伙食搞好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在女婿家好吃好喝唠扰了整十天,她这里着实有点不是滋味,特不自在,老脸有些臊的慌。唉,家丑都扬到女婿家来了。

    “那我带着两个小的,就在这边再唠扰两日。”思来想去季母到底是没有拒绝,都到这地步了,索性就不要这张老脸了,总得把老伴顾好了,别落了病根。

    大郎夫妻俩在县城呆了五天,眼看地里积了一堆活,没得法子,他俩只好回家紧着农活。老三老四也给带上了,季母放了狠话,这俩要是再偷懒耍jian,就甭给他们吃饭,让他们饿着,什么时候懂事了什么时候再给吃的。

    老三老四平日里躲懒惯了,听了这话千万个不愿意,可季母下了决心要整顿两个儿子,就怕他们越长越歪学了老二的坏。知道大儿木讷镇不住两个调皮的儿子,还特意跟一朵说,让她别顾及自个,放手管教着两小叔子,来狠点,她不说半句。

    夜里大郎回家时,发现丈母娘对自己越来越和蔼,说话的时候,眼里的笑跟春风拂面似的透着暖意。他稍稍一琢磨便知是怎么回事,心里有些暗暗欣喜,忙里忙外的张罗,总算是换来了一份温情,想来媳妇也会很开心。

    “媳妇,你发现没,娘现在看我,比待大仓还要热情两分。”大郎躺在床上,搂住媳妇软软的身子,心里滋生一股久违的满足感。

    这两天不知怎么回事,安安和康康忽的又愿意睡婴儿床,可把大郎高兴坏了。

    季歌眼角眉梢都透着笑,理所当然的答着。“那是自然的,出了事,是你这个当女婿的在撑着,比儿子顶事多了。”难免露了些得意神态。

    大郎见媳妇欢喜了,他心里美的有些找不着北。“我看娘对大妞二妞也上心了些。”

    “应该是看开了点。”季歌想了想应着,又说。“大郎我心里有个想法。”语言间带着犹豫。

    大郎亲了亲媳妇的下巴。“媳妇想说什么便说,我都无妨的。”在他心里,最最重要的便是媳妇了。

    “经了这事,季家算是掏空了,爹往后也不能太劳累,二哥又是那般模样,三弟四弟能不能掰过来还是未知数,家里算是要靠着大哥大嫂撑着,那么大一家子,他俩肯定吃不消。”季歌边想边说着。

    “确实是这么回事。”大郎接了话,认真道。“媳妇我跟你说,这两天我也在琢磨这事,你有什么好法子没?”

    季歌想来想去,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这样吧,跟清岩洞那边说一声,做果酱的法子,我要教给娘家。”清岩洞那边对刘家很上心,来往甚是密切,情分这东西越深越得注意点,通知一声,好让那边心里有个底。

    “这法子不错,就是成本可能要高点。”家里没有果树,得对各种果子做果酱,利润相对的就小了些。大郎想,有总比没有好。

    “还有呢。”季歌也想到了这点。“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种两棵杏或梨或柿子,到了季节,这几样果子会很便宜,勤快一些,也能挣些钱财。”说着,停了会,才继续道。“第二呢,我想着,咱们先借点银子给季家,佃田总归不是长久的,不如自己买些良田,加上果酱的收入,只要吃的苦,慢慢的日子也就好起来了。”

    大郎有点意外,媳妇竟然想到了这份上,心里头高兴极了,抱住媳妇胡乱的亲了两口,喘着粗气说。“行,就按媳妇说的,这法子特别好。”

    一激动,兴致就上来了,没的心情说这些琐碎事,美滋滋的享受春风一度。

    又过了两日,气温是愈来愈寒冷,才十月中旬,就有种随时会飘雪的错觉。今年的冬好像来的格外早呢。

    季歌思索着,明儿娘又该说起回家的事,趁着这会空闲,屋里只有她们娘俩,便说起了那夜和大郎说的话。

    三朵和阿桃带着大妞二妞在厢房里和安安康康玩,多了两个小伙伴,安安康康可开心了,那笑声,就算在花厅里都听的清清楚楚,听着心情格外的舒坦愉悦。

    见季母久久不语,季歌迟疑了下。“娘,这事我和大郎都商量好了,眼下家里宽松,总不能看着你们过的紧巴艰难,担子都压在大郎和一朵身上,他们还年轻着呢,别早早的就累垮了。”

    “这事啊,我得跟你爹说说。”季母眼睛发涩,喉咙里如同卡了个根鱼刺般。她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家里最艰难的时候,竟然会是出嫁的大闺女伸手帮衬着。她是从来没有想过嘴里口口声声的赔钱货,有一天比儿子还要可靠,一时间,千百种滋味涌上心头。

    “嗳。我就是跟娘说说我们俩口子的想法。”顿了顿,季歌把有些话又吞回了肚中,要说出来的话,总有种说不出的别扭感,还是别说了罢。

    季母模模糊糊的嗯了声,没了旁的话,匆匆忙忙的跑出了花厅。

    季歌却是清清楚楚的看见,季母盛满泪水的眼睛,那是哭了麽?瞬间,鼻子有些酸酸的。唉!

    最终,季父季母接受了大郎和季歌的心意,借了十五两银子,很是认真的让三郎写了个借据。关于果酱的法子,季母也承诺着,除了大儿一家,绝对不会让旁人知晓,她还正儿百经的写了个契书。

    季父季母带着大妞二妞离开的那天,是十月二十,待到了晚间即将响更那会,这天呐,竟然飘起了鹅毛大雪,刹那间,安静的胡同,一下就热闹起来了,闹闹哄哄的,透着股人心慌慌。

    尚未立冬,就飘起了鹅毛大雪!这个年,要难过了。

    隔日一早,洪婆子买完菜回来,边搓着冻僵的手边哆嗦着说。“夫人,菜都涨价了,那木炭涨的飞快,幸好家里存了一冬的炭。”她家托东家的福,也早早的就存了两车炭,在清岩洞铺子里买的,也是比市面少了两文一斤的实惠价。

    “这雪不知什么时候才停,估摸着菜价还得涨,洪大娘这会有点空闲,你要不要回家一趟?”季歌善意的问了句。好在家里的后花园栽种了些菜,便是菜价涨的再高,也影响不了多少。

    洪大娘确实忧心着家里,听着这话,连连点头,也没多推脱。“多谢夫人,我且回家看看,午时前定会赶过来。”

    飘了一夜的大雪,这会是辰时末,那雪厚的,都有一指深了。

    这样的天气,铺子里没什么生意,傍晚大郎早早的就关了店门,回家守着炭盆陪着媳妇儿子嘻闹。

    “家里的炭也够了,柴木却不足,看这情况,得再备些柴木。”季歌一整天都在想着这事,今年这天太反常了,别成了雪灾,该准备的还是早点准备着,就算是想多了,也好过真到了紧张的时候,再要准备就更难了。

    这事啊,大郎心里有底。“柴木的事,明天我上午出趟城,去旁边的村里买两车回来。粮食的事,回来的时候,我去清岩洞的铺子里说了声,会留些粮食给咱们,还有各种干货,等这雪停了,就拉过来。”

    “下这么大的雪,山里都封了,等铺子里的存货卖完了,就让他们来咱们家住一段,等山里通了再回家。”

    “我都跟他们说了。”应在是在花厅里说话,一家子都在呢,大郎克制着没把话说的太过rou麻。

    自己想的丈夫都想到了,并且办的妥妥当当,季歌心里甚是欢喜,这桩心事落了,又想起另一事。“这样的天,二郎他们还在外面呢,也不知是个什么情形。”这才是最最要命的。

    ☆、第122章 122

    大郎沉默的怔怔看着窗户发呆,厚厚的窗纸,朦胧了视线,只能依稀的瞅见一片白色,可见那雪有多大。他脑海里闪现一个模糊的想法,待二弟他们归家后,便和他们商量一二,他心里清楚,八成是说了等于白说,纵是这般,他还是要开口。

    “说不定明天就雪停了,眼见今年冷的早,商队应该会早早返程,他们走南闯北的成了习惯,面对意外,应也有相应的对策。”见丈夫久久不语,季歌心知他这会怕不太好受,柔声说着宽心的话。

    大郎把目光落到了竹榻里,竹榻里垫了厚实的毯子,又搁了个暖和的褥子,安安和康康就睡在里头,俩孩子睡的相当好,胖嘟嘟的小脸白里透红,更添几分可爱。他痴痴的看着儿子,思绪有些飘,似是在喃喃自语的道。“大抵是有了两个孩子,忽的就少了股闯劲,瞧着外面的大雪,就想着等二弟他们这趟回来,好好的商量,往后莫跟着商队跑货,把铺子改了,做点别的营生,少挣点钱没事,只要一家子都在,平安健康就好。”

    “现在的日子挺好过,把铺子改别的营生也行。”季歌打心眼里就比较偏向大郎的想法,跟着商队跑货,一走就是半年,让人怪不踏实的,眼下生活稳定,改做点别的营生也好。“其实我那糕点还是挺挣钱的。”只是,铺子是合三人的力买下的,倘若做糕点生意,有点不太妥当。

    大郎想的是另一桩。“用心经营咱们做的不错,在县城里也积了点名声,认真拾掇着,也可以整成一只队伍,就跟佑哥那队似的,初期艰难些,有了一定的规模,接的都是大活,相对来说还算轻松,就是人手要仔细拢着,各方面的工匠都得有,到时挣的钱财,虽没有跑商多,也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