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重生第一权臣在线阅读 - 第52节

第52节

    李景若看见高展明回来,居然连个招呼都没跟他打,嘴里嘀嘀咕咕不知在说什么,不由觉得好笑,凝神听了听,高展明嘴里念叨的居然是:“银子……银子……银子……”

    李景若被他逗笑了,跟在他身后,等他进了屋,跟了进去,把门关上,走上前轻轻在他脑门上弹了一下:“你这是想钱想疯了吧!”

    高展明转身看着他。

    李景若道:“你要是真这么缺钱,卖身换银也不是不行。”

    高展明不屑地嗤笑,找了张椅子坐下:“你又要提那四十两银子?”他指着自己的鼻子,“爷我就值四十两?你看我像是为了区区四十两就把自己给卖了的?”

    李景若若有所思道:“你是嫌价低了?那你开个价?”

    高展明撇嘴:“就怕你出不起。”

    李景若不语,只拿一双眼滴溜溜瞅着他瞧。

    高展明道:“得了,少拿我消遣,我跟你说,我想出了几个赚钱的法子,你要听听么?”

    李景若虽然油滑了些,可正经事却是从来不耽误的,高展明这么一说,他就搬了张凳子过来在高展明身边坐下。

    高展明理了理思路,道:“现在是官府缺钱,官府的收入来源主要就是民间的税收,想要充盈官府,就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提高民间的生产力,每年粮食的产量上去了,按比例抽税,官府的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这第二条,生产力上不去,老百姓只能种出那么些稻谷,官府要多收钱,就是四个字——与民争利。”

    李景若点头:“不错。如今你建造水利设施,设立农政专署官员,修建道路,就是为了这第一条。事成之后,就能提高每亩地的产量,减少人力,加快物资运输。”之前高展明和李景若出游了半个月,考察了蜀地的不少蜀地。蜀地风景美,多山多水,但是对于百姓而言,这些未必是好处。山势险峻,路就难走,路难走,地方难以与外界交流沟通,除非土肥水美,能够自给自足,不然就要难免要落得贫困的境地。因此修路也是高展明和李景若急于要办的大计之一,只是官府实在拿不出更多银子了,朝廷也不可能给太多资助,此事只能暂且押后,等赚够了钱再说。

    高展明道:“是,可是此一条,见效太慢。就说我造水车,没有一年半载都造不成,又要调用无数工匠。造完之后,水车投入使用,兴许过个一两年两三年才能看出成效来。至于要收回本,又得花上七八年也未定。”

    李景若温声道:“这是大计,自然急不来。”

    高展明道:“我现在造车造路需要很多钱,不能不急。”

    李景若挑眉:“所以你在想,怎么与民争利?”

    高展明颔首:“对。最简单粗暴的法子,就是加税。不过蜀地刚刚经历了蝗灾,现在是修生养息的时候,此时增加苛捐杂税,百姓恐有怨声,再弄出几桩造反的案子来,我们这些官员也不用当了。”

    李景若饶有兴致地一只手托着腮,道:“那你想出什么好主意了?”

    高展明道:“法子确实想了几个。不过嘛……”

    李景若道:“不过要我帮你?所以你才跟我说?”

    高展明故作景仰地向李景若抱拳:“李都督果然聪慧,无人能及!”

    李景若圈起手指往他脑门上敲了一下:“得了吧,还学会花言巧语了。有话直说。”

    高展明肃颜,道:“把话在说白点,与民争利,那就是抢钱。穷人家的钱不能抢,抢的名不正言不顺,会遭人诟病。但是咱们可以抢富人的。要抢富人的,名头可就多了去了。”

    李景若用手指轻叩着桌面,露出了狡猾的笑容:“嗯,说来听听。”

    高展明道:“譬如盐业,酒业,矿业,因为利润高,物资少,朝廷不允许私营,由天家专门指派人经营,每年赚的盆满钵满,成为国库收入的一大支柱。说白了,这也是与民争利,此事若是放开了让百姓去做,多少百姓能够因此发家?不过这也是必须之举,有了钱,政府才能做更多造福百姓之事。我想,在这嘉州府里找几件赚钱的营生,不许百姓私营,必须由官府cao纵,如此一来,收入也就多了。不过如此一来,那些商贾自然会有意见,也顾不得他们了。”

    李景若想了想,道:“趁着你开了医馆,可以讲行医……”

    “这不成。”高展明打断:“这项举措原本是为民谋利来着,若是提价,老百姓生了病治不起,岂不是死路一条?何况行医能赚多少钱!”

    “嗯。”李景若问道,“要说这嘉州府有什么全民都要用的,好像也只有马吊了。你打算让官府卖马吊牌吗?还是经营马吊馆?”

    高展明:“……”

    李景若哈哈大笑:“说正经的,那你有什么主意?”

    高展明道:“我刚出去逛了一圈,还真想出了一条——官府放贷。”

    李景若一惊:“官府放贷?这是又要往外掏银子?”

    高展明点头:“想要赚钱,无本生意门路太少。不过你听我说,放贷这事,回本快。嘉州府现在是一年两收,春天一收,秋天一收。等水车造好了,收成还能再加。放贷这事,回本快,播种的时候放出去银子,收成的时候就能收回来了,就半年,到明年开春,官府就能赚一笔。而且这也是一项利民的举措,百姓肯定拥戴。官府开的利钱比票号低,而且票号的门槛高,借贷有个最低的数目,有些家里田不多的老百姓根本不用借那么多钱,借的钱多了,还的利钱也高,咱们就不设门槛,一百文也借,三百文也借,积少成多。老百姓直接拿粮食来抵债就成。如此一来,利益被侵害的,不过就是那些高利放贷的票号掌柜。”

    李景若笑道:“就你最精明。你这般折腾几番,那些个大商贾们算是让你给得罪光了。”

    高展明笑道:“所以这不是要让李大都督出面了么。我已经让人去查,嘉州府最赚钱的营生有哪些,查到了,可行的,官府出面收了,反正也都得罪了,再把他们得罪的更彻底一些。当然,这是权宜之计,只怪现在嘉州府太穷。官府管得太多,对老百姓不是什么好事,捞够了钱,再把权放回去就是。”

    这些可不是件小事,以高展明目前的权势,他做不了那么多事,也得罪不起那么多人,还得让李景若出面。

    李景若却不动,懒洋洋地往椅子上一靠。高展明摸不清他是个什么心思,只好忐忑地等着他发话。

    过了好一会儿,见高展明有些坐不住了,李景若这才不慌不忙道:“夫人,这才过了多久,我这里子面子可就让你都给掏空了。”

    高展明只好讪笑。

    李景若道:“这些都算是我借你的。”

    高展明一怔。借给老百姓的,怎么算是他借的?不过李景若这么说,听意思应该是答应了,因此他欣喜地应道:“好,算我借你的。”

    李景若蓦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逼到高展明身前,两手支在他身边两侧的椅背上。如此一来,他与高展明就贴得极近了,高展明被他困在两臂之间,一动也不能动。

    李景若盯着高展明,眯了眯眼,眼中发出了危险的光芒:“你得先还利钱。”

    “哈?啊?”高展明有些发愣。利钱?

    李景若道:“做生意借了债,本钱可以慢慢还,但是利钱得先还,是不是这个道理?”

    高展明只好点头。他是经过商的,行商的要发家,本钱不够,就得去借,每年不用还本钱,却要还利钱,利钱比票号高,其实也就相当于是个分红。

    李景若松开一只手,抬起他的下巴,扳着他的脸左右打量:“我想你也还不上,以身抵债吧!”

    高展明还没来得及说话,李景若突然强势地吻了下来,舌头探入他口中搅动。高展明被吓傻了,下巴被李景若钳制着躲不了——虽然他也没想起要躲。

    李景若见高展明配合,攻势就更凶猛了,舌尖在他口中灵活地打着转,把他上下齿关舔了个遍。

    高展明也没想起要闭眼,愣愣地看着李景若。敢情这家伙来真的?

    好半晌,李景若终于从他口中退了出来,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先收你半分利。”

    这才是半分?那十分的利得是什么?

    李景若满意地摸了摸高展明的脸,转身出去了。

    等门关上,高展明怔怔地摸了摸自己还残留着余温的嘴唇。过了好半晌,他才从嘴里憋出一句刘汝康常用的口头禅来:“格老子滴……”

    这算是赚了,还是亏了?

    第七十八章 同床

    李景若平时做人的时候优哉游哉,可真办起事来,却是雷厉风行的。没过几天,官府就放出了公文,开放百姓借贷,以庄稼成熟一季作为期限还贷。且借贷对于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政策,农户借贷,一季两成利,商户借贷,一年三成利,到季可以用粮食抵债。

    民间的票号放贷,一般不会借给太过贫穷的户主,因为他们必须要保证借贷人有还款的能力。而且票号放贷,最低也得贷上两吊铜钱,若不会他们的回报太低,耗费的人力时间值不回本来,如此一来,没有田地的百姓便是想要借银子租田翻身也借不到钱,只能越来越穷。有人只想借点周转的经费,并不用太多,被迫借了太多的银子就要还太多的利息,最后反而将自己的处境弄得更加艰难。

    高展明深知这些弊端,他此番让官府放债,除了是想让官府趁机赚些银子,也是真心想要造福百姓的。因此他花了几天的时间和李景若商量,最后把官府放贷的各项政策一一敲定。百姓借款,不设下限,即便是一文钱也能借。官府放贷的条件亦比民间的票号要低上几分,许多票号要求一户人家至少有十亩地或是几处庄子铺子,高展明只要求借贷人能够证明自己的收入能够还贷,不管是种田的打铁的锯木头的,什么都可以。

    当然,为了防止老百姓欠款不还,高展明也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政令。官府和普通票号相比,有个好处,便是手里有权,可以做更多的事,商户开的票号遭遇了欠钱不还的事,有些只能靠威胁打骂逼债,有些强迫借款人卖儿鬻女,除此之外,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官府却不同。

    借贷虽然没有下限,却有个与总身家和劳动力相关的上限,漫天开价借银子的当然是不成的。凡有向官府借贷不还者,将被判刑,强制收编徭役,直到抵清自己的债务才可放行,且子孙三代都不可入士。当然,法令亦有通人情之处,若当真遇上了什么难事,譬如天灾水患,又譬如丧葬嫁娶,向官府提出申请和证明之后还款可延缓一季。若是连续两季欠债不还,那便将按照律法处置。

    公文颁布的那天,全嘉州府都轰动了,老百姓们纷纷围拢在官府前看热闹。

    “官府放贷?太好了,利钱比杨家的票号还少两成呢!这以后谁还去跟黑心的票号借钱啊!”

    “天啊,为什么公文不早点出来,我刚跟杨家票号贷了笔钱啊!”

    “不过官府的钱真的能随便借吗?我还真有点怕呢,你瞧瞧这下面的公文,若是还不上款,就要被抓去做徭役抵债,百年之内子孙都不能参加科考。”

    “把钱还上不就什么事都没了?你跟票号借钱,不一样得还钱么,这要是票号的钱还不上,那些老板们雇人三天两头拿着刀往你家里跑,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官府肯放贷,算是不错的了!”

    “太好了!今年空了两亩地想改种大豆,正好没钱批种子,我这就去跟官府借钱去!”

    一时间,外面老百姓的称赞声和质疑声,票号掌柜们的咒骂声织成一片。

    放贷的部门开启第一天,就有好一批老百姓来办理借贷,大多数人们还是个观望的态度。过了两天,放贷的部门越来越热闹,这会儿正巧赶上耕种的时节,老百姓今年的收成还没卖完就得种下新的食物了,银钱周转不开,就都来跟官府借贷,到了第三天,来借钱的人竟然突破了百户人家!

    李景若拿着官府放贷之后的账本回到府上,推门走进高展明的书房,一件高展明就忍不住啧声道:“高大人,你猜猜,今天又放出去多少银子?”

    高展明接过他手里的帐本看了一眼,道:“李都督再算算明年开春能收回来多少银子?”

    李景若一手撑桌:“夫人,我的私房钱都可都快被你掏出来补贴了。”

    高展明不急不缓道:“若真到了应急的时候,我这里也有些私房钱。”他离开京城已经快一年了,前阵子刘大把京城那些营生一年的账本给统了统,给高展明寄了一份。不得不说,高展明当日没有看错人,刘大果然是个得力的,他离开之后,刘大也把京城的生意cao持的很好,盈利额虽然没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每个月都很稳定。他若真有需要,抽调个万把两银子不成问题。

    李景若一双眼珠子滴溜溜在高展明身上转了一圈,展颜笑道:“夫人的体己钱,留着自己用吧。为夫辛辛苦苦赚点钱,不就是为了给夫人挥霍的么!”

    高展明从抽屉里抽出一张单子拍在桌上,上面记载着数项经营,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涵盖了,其中几项边上打着勾。高展明道:“这张单子上勾的是我觉得官府可以收来官营的产业,请李都督过目。”

    李景若接过他手里的单子浏览了一边,提起笔划去了几项,在“茶”上打了个圈:“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蜀地的茶大有前景可为,只要能吃下这一块,银子够花多少年!”

    高展明想了想,道:“上回从巫山带回来的云雾茶我很喜欢,茶就是种在高山上的好,蜀地别的不多,多的就是山。而且许多山上终年云雾缭绕,山泉水充盈,不必再建造水车从山下引水灌溉,的确是开垦茶田的好地方。山上一些原本收成不好的田,也可以试试改种茶苗,土壤和水都是现成的。”

    李景若颔首:“没错。此事成本也不算高,先找几处试点,引些茶苗来种,种田的人也不怕缺,之前抓了一大批流寇盗匪,因不好管理,全送去做徭役了,可以把他们征集过来种地,以功劳抵罪,不愁他们不干活。”

    高展明道:“就是原本的几个茶商未必肯把手里的往外吐……”

    李景若道:“这个我可以解决。”

    高展明忍不住问道:“你怎么解决?”

    李景若看了他一眼,淡然道:“我自有我的办法。”

    高展明见识过李景若的手段,这家伙看起来温文尔雅,和蔼可亲,肚子里却黑的很,还不知他要用出什么坑蒙拐骗的招数来呢。不过也没法子,要赚钱,要办大事,心肠就得要黑。

    李景若说完了不动也不走,高展明好奇地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一抬头,就又被他钳住了下巴,凑上来偷香了一把。

    高展明慌了慌,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由着李景若亲,也不反抗。

    然而这回李景若却不像上次那般亲了就走,高展明只觉得一只手慢慢攀上了自己的腰后方,心中警铃大作,赶紧抓住了李景若不安分的手。

    李景若放开高展明,神色颇为惋惜地啧啧了两声。

    高展明道:“李都督,你这是要收几分利?”

    李景若笑得温文尔雅:“我是个良善之人,只收一份利。”

    高展明挑眉:一分利?那他岂不是已经把利息还干净了?李景若有这么好心?

    接着就看李景若伸出了一根手指头:“利息按天算——每天一分利!”

    高展明嘴角狠狠一抽。每天一分利,这高利贷放得可真是有够黑心的,就这还敢称自己是良善之人呢!

    李景若道:“哪一天拖欠了利钱,利滚利,再加一分。”

    高展明直接照天翻了个白眼,把桌上的账本丢到他身上:“快去办事吧你!”

    李景若哈哈大笑,拿起账本出去了。

    这李景若办起事来,从来不需要高展明催。那边高展明还在写案子,李景若已经说干就干,马上找来茶农询问蜀茶的特点和种植方法,又派了能人去考察,把几个能种茶的田地划了出来,又把蜀中最大的几户茶商名单抄下来送到了都督府。

    高展明不知道李景若究竟用了什么手段,也没过上多少天,那些茶商们就老老实实把手里的生意给吐了出来,而且闻李景若的名字就色变,从此都绕着李景若的府邸走。官府把茶田都给控制了,贴出告示,平民百姓不许私营茶叶,违者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