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重生第一权臣在线阅读 - 第9节

第9节

    高展明拉着他往边上走去:“换个地方说话。”

    两人走到偏僻无人的小道上,引鹤嘿嘿笑个不停:“恭喜爷,贺喜爷!”

    高展明也忍不住笑了:“有什么好消息,你说吧。”

    引鹤道:“刑部派人送银子来了!整整五万两的银票啊!五万两啊!”

    高展明见引鹤两只眼睛都冒出金光来,忍不住伸手在他脑袋上弹了一下,比了个噤声的手势:“嘘,别让人听见了。瞧你这点出息,区区五万两,就把你乐成这幅德行!这学里可都是有身份地位的豪门子弟,你的话叫听见了,还不笑话我们穷酸!”

    引鹤嘿嘿直笑:“爷,您可真厉害,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让舅爷把吞了咱家的银子都给吐出来了!刘大告诉奴才,打从舅爷被刑部抓去之后,夫人每天以泪洗面,还时不时问人舅爷是不是被冤枉的,说要亲自去刑部问话呢。今天刑部把从舅爷那里收缴来的财产送过来,夫人一听见数额便尖叫起来,泪也不流了。哈,夫人可总算是明白了。”

    高展明道:“五万两,是全部了?”

    引鹤摇头:“五万两只是现银和财物。还有些田地庄子铺子的地契,刑部正在清点登记,过几日才会送来。奴才原先也以为,咱们家是经营不善,因此才不得不变卖产业,没想到,竟然都是叫那个混蛋给吞了。幸好爷厉害,把银子都抢了回来!

    根据刑部收缴来的账本经过初步清算,唐乾这七八年来少说私吞了高家十来万两白银!然而这些年唐乾已挥霍了不少,他自己置办产业经营,又亏了不少,刑部抄了他的家,将他的全部家产收缴,也只剩下五万两银子可以赔给高家了。不过能一举夺回五万两银子,对于高展明来说已十分满意了,原本他们家公中的账上只剩下可怜的二百多两银子,如今一举变成了五万两,他自觉腰板都比从前挺得直了!

    高展明道:“你回去告诉刘大,家中的事他可先放一放,外边的产业不能没有人管,我又脱不开身,也没有别的可以信任的人,因此总掌柜的位置让他先担着,下面的人手要如何重新安置,也都让他去拿主意。至于家丞的职位,他可以先去安国公府上禀明情况,向安国公借一两个可靠之人来。”

    引鹤如今对高展明钦佩的五体投地,高展明说什么他都一个劲地应和:“好,好!”

    高展明道:“你再让刘大把唐乾没做的总账补做一份,做好了给我送来,家中的产业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我要弄清楚。过几日若有时间,我会抽空回去一趟。”

    引鹤又道:“好!”

    高展明道:“对了,还有一件事。我端午过后不是要为隔壁二爷筹备一场酒席么?你去问问刘大,场地安置在哪里合适。”

    引鹤一听,脸又垮了下来,垂头丧气道:“爷,这事您真的要往自己身上揽么?”

    高展明道:“怎么了,有何不妥?”

    引鹤嘟囔道:“那些纨绔子弟,没几个像爷这么好伺候的,气性都大着呢,什么怪毛病都有。一不小心就触着他们的逆鳞,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高展明道:“有这么难伺候?我从前不大在意这些,都是奴才们cao办的。你倒说两桩事来让我听听他们究竟有多大气性。”

    引鹤道:“难着呢!就说隔壁府上那位三小姐,从小一双玉足生的娇贵,走在硬些的土地上也会伤脚,因此她一出门,势必要兴师动众地清空她出行所走的路上的闲人,并在路上铺上半尺厚的羊绒毯子方可。这位小姐去年一时起意要去贡院赏牡丹,一天就烧了上万两白银。这还是咱外人知道的事,外人不知道的,更多呢。听隔壁的奴才说三小姐已算是好伺候的主子了,二爷比三小姐还挑剔,漱口都要用上好的极品大红袍的第二泡茶,而且泡茶的水还必须得是四更时从桂花树上采下的露水。每年桂树一开花,国公府要派出多少人清早去采露水,全京城的桂树采遍了,才够二爷一年漱口用。诸如此类的事情,可多着呢!爷您是主子,这等事轮不到您cao心,你才不知道,奴才是伺候人的,过去每回二爷来咱们府上,屁股后头跟着多少诚惶诚恐的奴才,生怕办错一丁点事……”

    引鹤说得痛快,一口气说了这许多,突然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噤声了。高展明低着头沉思,引鹤以为自己惹他生气了,连忙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颤声道:“爷,奴才多嘴,奴才该死!”

    高展明道:“你多什么嘴,不多啊,起来吧。”

    引鹤这才诚惶诚恐地爬了起来。

    高展明听引鹤了引鹤方才的话,才知这些权贵们的公子小姐一身的富贵病,也难怪这样奢侈了。像他这种普通人,给他一万两银子让他一口气花光,只怕他把银子丢进火里还怕烧不完呢!难怪引鹤说一场酒宴每人凑份子都得凑上百八十两,摊上这些难伺候的富贵病,百八十两怕还是少的。

    高展明道:“这些公子小姐们的怪癖,你可都清楚?”

    引鹤抓耳挠腮:“奴才毕竟不是管这事儿的,也就知道那么两三件。”

    高展明皱眉思索片刻,道:“你为人活络,你去问问那些爷们的陪读,把他们的禁忌癖好都抄下来给我。你回去告诉刘大,也让刘大派人去那几位主子的府里问问。”

    引鹤忙道:“是,爷。”

    打发走引鹤,高展明叹了口气,方才五万两银子带来的喜悦已不剩多少了。如果这场酒宴让韩白月或是别的什么人来cao办,便是犯了其他爷们的忌讳,只怕那些人不会也不敢往心里去。可事情轮到他头上,他若是做的有什么不到位之处,定然被人拿捏把柄不好下台。因此他既然要办,就需得办到最好才是!如此看来,看来他可真是往自己身上揽了件大麻烦事儿呢!

    第十三章 收份子

    高展明过去帮着家里行了几年商,因此明白些做人的道理。想要讨好别人,并非是自己拿出多贵重的东西就能打动对方的,而是别人喜欢需要什么,便给与对方他所喜爱的事物,如此一来,便是一根狗尾巴草也比价值连城的玉璧来得更有诚意。因此他特意让引鹤和刘大去打听,将宗学里各位爷们儿的喜好和忌讳都打听来。

    引鹤和刘大办事果然伶俐,没两天,就把高展明想知道的东西抄在单子上送进了宗学里,就连各位公子哥们儿们喜爱的饮食菜色都一一打听全了。

    知道了这些,高展明便立刻着手去筹备酒宴。筹备酒宴自然是要花钱的,因此他第一件事是预算了酒席所需的银子。高展明之所以主动请缨,从韩白月那里接过了筹备酒宴的事情,一则是他想趁这个机会彰显自己的能力;二则他明知韩白月有意为难他,唯恐韩白月在酒宴上设计什么令他出丑的环节,还是他亲自筹备更为放心些;而第三,便是这银子的事了。

    总筹做得好的人,最后非但不用出钱,往往还能赚上一笔。他订出预算的数字,从与会者那里收取份子钱,最后若是有余钱,便能进他自己的腰包,而若是少了,也要他自己出钱。可即便如此,他也不能乱收份子,若不然定然会得罪人,那些出钱的人也不是傻子。他得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银子出得值得,自己还得有得赚,那可就是一件技术活了。

    好在高展明过去有这样的经验,他对于筹划的工作十分熟悉,很快就定下了宴席的规格,并以此笼统地预算出了花销。宗学中有五六十个弟子会赴宴,高展明计划每人收取一百两银子的份子钱,这样便能凑到五六千两的经费,即便往铺张奢华了办,只要控制得当,还能有一笔盈余的银子收进自己的小金库中。

    一想到钱,高展明便有了动力,一下课便去找众子弟收份子钱。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宗学中的纨绔子弟们虽然并不把一百两银子放在眼里,可是只因来收银子的人是高展明,因此他们没少为难高展明。

    蔡雅、任岱武等人在回宿舍的路上遇到了前来收份子钱的高展明。

    高展明开门见山道:“端午那日,子辉堂兄邀请我们众人到御河上泛龙舟,往日他对我们照料颇多,我尤其承了他的情。因此我便想着端午之后的第二日,我们诸人凑钱办一桌酒席,反请堂兄,感念他一直以来的关照。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蔡雅问道:“每人凑多少份子?”

    高展明道:“若是往均了算,约莫一百两罢。但还要看个人心意。”

    蔡雅点点头,道:“银票我搁在屋子里……”

    他话才出口,任岱武便狠狠掐了他一把,挡到他身前,对着高展明态度十分倨傲:“我凭什么给你一百两银子?”

    高展明不急不恼道:“任兄不想参与此宴席?”

    任岱武道:“我参与不参与,都不会把钱给你。”

    一旁名叫甄诩的子弟起哄道:“就是就是。有人为了银子,连自己的亲舅舅都能被他告到刑部去,银子到了此人手上,谁又知晓是派了什么用处?”

    高展明早料到会有这一出,从怀里掏出一个账簿来,递给甄诩:“甄兄,愚弟也是头一回cao办这样的事,许多地方还很生疏,之所以揽下此事,全因愚弟对子辉堂兄的一片感恩之心。这是愚弟所做的预算,还请诸位替愚弟看看,哪里有不周到之处,愚弟也好修改。”

    甄诩吃惊地接过账本,翻开一看,神情就更惊讶了。其余子弟也都凑上来看,看过之后神情各异。这账本字迹工整清楚,一笔笔预算列得十分详细,而且考虑周详,预算能做成这样,已是十分厉害的了。这些子弟里只有几个会看帐的,大多是不会看帐,可是高展明的帐做的通俗易懂,看一眼就能明白个大概,而且又周到详细,让人挑不出错来。

    蔡雅问道:“这是你自己做的?”

    高展明道:“是。亦有听了旁人些许建议。若是诸位兄弟有什么建议,愚弟亦会听取。”

    甄诩无话可说了。

    任岱武夺过账本丢回高展明身上,道:“随你怎么说,这份子钱我们交不交,是我们的事,你若有本事,便来抢啊。”

    “唉,岱武,你怎么能这么说。”旁边一个长了一双獐目的名叫高亮的家伙站了出来。高展明认得他,他是高家的旁系子孙,一张嘴出了名的刁毒,对高展明也是极嫉恨的。高亮似笑非笑地说:“听说展明堂弟刚从你亲舅舅身上剥了不少银子,你既然有心报答子辉堂哥的恩情,办个一两场宴席又有什么要紧,你该不会是小气吧?”

    高展明笑道:“你说的是极了,我原先亦是这么想的。只是安国公一直惦记着我们这些兄弟,出资办了这宗学不说,还请来最好的师长教导我们。子辉堂哥亦是如此照顾我们,凡有什么好事,都拿出来与我们众人分享。我一直以安国公和子辉堂哥当做为人处世的楷模,因此反省之后,便觉得我先前的念头十分荒唐。我办几场宴席,讨子辉堂哥开心,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我却失了与人分享的准则。子辉堂哥惯来照顾大家,又不是只有我一人,若是我全承办了,抢了这个风头,又把众兄弟的心意往哪里搁呢?”

    高亮被他说得哑口无言。

    高展明转向任岱武道:“任兄,此事当然全凭自愿,若是让子辉堂哥知道我借着为他办宴席的机会为难兄弟,他自然是要恼我的。诸位兄弟若肯出个份子,都是对二爷的心意,可不是为了我高展明,我不敢沾这荣光。心意不论多少,是对二爷的感恩罢了。”

    任岱武脸上一阵青一阵红。饶是他脑子不太灵光,也听出了高展明的言外之意。他不肯出这份子钱,不是他跟高展明过不去,反倒是他对高华崇甚至安国公没有感恩的心意了!这顶帽子一扣,他哪里还有理由不出份子?

    蔡雅忙在一旁打圆场:“好了好了,都是兄弟,君亮也是一片好心。既然他要办,那就让他办吧,他比我们更费心,我们凑几分份子,聊表心意吧。我身上没带银子,银票在我屋里,稍待我让陪读小厮取了给你送去。”

    蔡雅这样说,其他几人也都落了没趣,只好纷纷答应回去取了钱便给高展明送去。任岱武恶狠狠地瞪了眼高展明:“算你厉害。”便气冲冲地走了。

    到了月中,高展明好赖将资金凑齐了,六千两百两银票,没人敢少交,有人甚至因高展明说是对高华崇的心思而多出了钱,高展明亦偷偷答应会将他们的位置排得离高家嫡系子弟们更近些。

    高展明一边筹划酒宴的事,一边学堂里的功课也不曾落下。教经史的教授李绾这些时日来让学子们写了不少文章,高展明的每一篇文章他都十分中意。他有意在课堂上留神高展明,发现高展明和其他子弟不同,听讲十分认真,勤做笔记,而且对经史十分熟稔,自己布下题目,高展明往往落笔就写,根本无需翻阅书籍,写下来的文章引经据典,令人称赞。

    于是这日下学之后,李绾把高展明留了下来。待其他子弟都走干后,李绾拿出几份卷子,道:“你这些文章,写得不错。”

    高展明对于李绾表现得十分尊重:“多谢恩师夸奖。”

    李绾道:“以此几篇文章,可见你学识广博,心怀远大。”

    高展明笑道:“恩师谬赞。弟子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仰赖恩师指教。”

    李绾道:“你既然叫我一声恩师,那我便再让你写一篇文章,论师,你可写得?”

    高展明一怔,忙道:“自然写得。”

    李绾道:“笔墨就在这里,你写吧。”

    高展明没想到李绾竟然让他当场写作,他并不推辞,只略思索了片刻,亦提笔就写,只一炷香的功夫,便写成了一篇文章。

    高展明毕恭毕敬地双手捧着文章献给李绾,李绾接过,仔细看完,捋须称赞:“果然是好文章。”又道,“你谓‘师者,人之榜样也’,何解?”

    高展明道:“师者,传道,解惑,这世间众人,凡初生婴儿时,恪酢醍懂,行为言语,皆靠效仿。人生第一师为父母,父母授生存之道,恩师授为人之道。人生若有良师,才可为良人。因此我说师者,人之榜样也。”

    李绾笑道:“好,好,说得真好!”

    这李绾也是安国公的亲戚,学了一手好诗文,过去曾在政事堂中当过差,只因年纪大了,才从朝堂中退下,被安国公聘来做宗学的教授。他过去在朝上也是受人景仰的人物,没料到来了这宗学,这些出身高贵的纨绔子弟们全不将他当一回事,连为人子弟的礼节亦不放在心上,甚至有那顽劣的子弟还曾戏耍于他。他出言教训,却被宗正阻拦,说着宗学里的子弟们都是金贵的大少爷,万万教训不得。唯有高展明对他礼尊有加,且高展明最近这几篇文章写得又深得他心,因此他已对高展明刮目相看了。

    李绾道:“我见你近日来神情疲惫,所为何事?”

    高展明道:“一些琐事罢了。是我家中私事,我已处理得当。”

    李绾点点头,道:“你家中的情况,我也多少知晓一些,我在这学中总算说得上几句话,日后你有难处,我定会照料你。旁的杂事,你不必cao心。你专心读书,日后必有大出息。”

    高展明心知李绾这几句话便是有心照应他了,不由大喜,忙对李绾行礼:“多谢恩师!”

    李绾道:“不必言谢。我已是耳顺之年,这辈子见的人多了,看人多少总比旁人准些。这学中众子弟,虽是各个出身不凡,可大多都被人娇宠坏了,为人处世的道理难免欠缺些。你是个好孩子,虽如今还欠了几分运数,可只要你有心,绝不会比你的兄弟们差。”

    又道:“我见这些经书你都通读的差不多了,我那里还有几本藏书,你若有兴趣,每日结束学中事务后,可去我那里借书览看。凡不懂之处,便来问我,我定悉心教导你。”

    第十四章 举荐

    高展明很快就订下了端午后举行宴席的地方。他并没有将地方定在京城中,毕竟这些子弟们什么样豪华的场所都见识过了,怕是在京城中再奢华的酒楼也难以打动他们,因此要别出心裁才可。他把位置定在京郊,这些子弟平时在学中读书,鲜有机会见见京外的山水,若是这场酒席能让他们觉得新奇,那便已成功了一半。

    近来京中十分流行女伎骑射抱球的演绎,高展明听闻高华崇和几位子弟也都喜欢,因此又让引鹤吩咐刘大去请一支京中最有名的女伎于当日到京郊表演,保证将那日的宴席办的绘声绘色。

    高展明定下计划,其余杂事便丢给下人去处理,忙碌了几日后,总算偷得几分闲暇时光。他得了李绾的喜爱,被准许下学之后能去李绾那里浏览藏书,十分高兴,每日下了学,但凡没有杂事缠身,必定要去李绾那里浏览藏书。

    他和学中其他子弟不同,他是真心喜欢读书的。过去他在民间的时候虽然家里是经商的,但他所有空闲的功夫都用来读书了。他看过多少大家族起了大厦,没过多久,又落得个大厦倾颓的命运,史书上这样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别说眼下他是个高家不得势的失怙子,便是他是安国公最宠爱的嫡子,只怕富贵也未必能罩完他这一生。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看得很明白,如今的高家虽然盛极一时,但内里却已渐露腐朽之势,高家这一辈的子弟中多是些只知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根本没有杀伐决断的本事,而朝中因科举制度不断涌入新的能人异士,怕是等高太后和安国公一走,高家的繁华转眼就要落空了。因此他必须自己学出一身真本事来,才能在这世上安身保命。

    这日晚上下了学,高展明又去李绾处看书。整个书架的经史子集里,高展明抽了一本《艺文志》翻开。看了两页,他忽见页脚有标注。那标注字迹遒劲,气势如虹,一看便是出自名家之笔。高展明盯着看了会儿,觉得那字迹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曾见过。

    他又将书翻了翻,回到扉页上,看见了一个龙飞凤舞的落款,不由一愣——落款的名字是“苏瑅”。

    苏瑅可是当今世上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他是寒门出生,十年前在殿试时一鸣惊人,高中状元,从而成为朝中的清流砥柱。他虽是寒门子弟,但因文章诗画作得极好,为官又清正廉洁,在民间甚有声望,朝中的贵胄也对他是又爱又恨,不敢拿他如何。

    高展明简直喜出望外。当初他在吴郡,家中曾做过字画生意,当世文人中最值钱的便是苏瑅的作品。有他亲笔题诗的扇面可是一度被炒到数百两银子呢!高展明对苏瑅早已仰慕已久了。天下的读书人哪个不想得到苏瑅的指点?如今他手中有苏瑅亲自批注过的书籍,就算是间接得了苏瑅教诲,简直不甚殊荣!

    大喜之下,高展明爱不释卷,连李绾从屋外走了进来也不自知。

    李绾凑到高展明身边看了眼,道:“《艺文志》你从前没看过吗?”

    高展明不知李绾靠近,吓了一跳,忙放下书向他行礼:“恩师。”

    李绾笑道:“你倒看得认真,心无旁骛啊。”

    高展明羞赧地笑了笑,举起《艺文志》道:“恩师,这上面的标注,是苏瑅写的?”

    李绾点点头:“过去我在政事堂的时候和苏瑅是同僚,他便赠了我几本书。怎么,你喜欢他的文章吗?”

    高展明忙道:“喜欢!十分喜欢!”

    李绾走到书架旁,抽出一册书卷递给高展明,道:“这是前些年苏瑅闲暇写的文章,许多并未见世,我见其中有几篇不错的,便誊抄下来装订成册了。既然你喜欢,那便赠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