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庶偶天成在线阅读 - 第5节

第5节

    赵舒薇冷哼了一声,小声嘀咕道,“他要是记恨就记恨他娘吧,我可半点没沾。是那个狐狸精自己命不好,怨不得人。”

    紫静这一头的冷汗,连忙出门看看屋外有没有人,看到中午安静的院落,她才轻舒了口气。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汗湿了。

    被议论的陈小郎君此刻在千里之外的书院换着骑射服,觉得耳朵颇烧,不知谁在念叨自己,根本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求学竟让嫡母与父亲吵得不可开交。同时,他也未想到一向不大管事的祖父也对自己改变了看法,这真可谓是长兴侯府波澜起啊。

    作者有话要说:  陈小郎君惹怒嫡母啦,嫡母的危机感很重呢。

    ☆、沈府迎来女先生,珍姐苦不堪言

    却说这夏娘子应了沈府的女先生之邀后,待嘱咐好守在府内的老管事,便搭了同县过来的马车,一早出发于晌午前来到了平安县沈府门口。

    沈家下人们门一开,一听来人,呦这是小娘子的女先生啊,连忙恭敬地请进门。沈二夫人一听夏娘子来了赶紧从厢房中而出,来到前厅。

    “娘子应该使人来说一下,我们让府里的马车去接,还让娘子自己搭车来,真真是我们失礼了。”

    “哪里就这样娇气了,要不是我那马儿最近生病了,我还骑马来呢。” 夏娘子爽朗地笑说道。

    沈二夫人这一听内心越发觉得夏娘子了是个好样的,江南女子一般柔弱,不似北地女子体格,因此骑马乃是西京乃至西北边关的富家娘子和世家女们都会的,不说骑马赶路,却也是能呼朋引伴骑马郊游一番的。没想到这夏娘子倒也是骑术不错的,沈二夫人自小在边关长大,自然也是爱纵马外出的,这忽然就对夏娘子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

    沈二夫人热情的将夏娘子引至早已安排好的厢房。这一路走来,夏娘子一边打量院内的布置,嗯这个小院子被布置得格外赏心悦目,有花有竹,有石有涧。待穿过前厅来到厢房一切都很妥当,刚刚经过培训正式上岗的侍女秋叶被沈二夫人叮咛了几句,“以后这厢房的日常就有你来负责,夏娘子是我们府上的贵客,要仔细些。”

    “夏娘子,您赶了一早的路,先小憩一下,待晌午饭好,再请您到前厅用饭。”

    夏娘子点点头,“有劳沈夫人了。”

    走出了厢房,沈二夫人急忙又快步走向厨房,苏姨娘正在厨房忙活着呢,小娘子今儿想吃胡饼,这不早早将面发好,再揉好抹上一点点油,将面切好,撒上芝麻,指挥着厨房里的mama们将火炉灶烧好,这就开始一次烤几个胡饼了。苏姨娘看着沈二夫人急匆匆地进来,忙擦了擦手询问怎么回事。沈二夫人一向不喜做饭,因此连厨房也不爱进。当初准备下江南,苏姨娘知道小娘子爱吃胡饼,特意跟着沈府里唯一一个的胡人师傅学了一手。

    “夏娘子刚刚到了府里,中午除了胡饼还有什么,我一向对你放心,咱们今儿给人吃的第一顿饭得吃好不是?”

    “不若奴婢使人做个醋芹,蒸个猪rou撒上香料蘸蒜汁,凉拌个蕨菜,再来一碗羊rou汤。”

    沈二夫人边听边点头,嗯不错,荤素都有,颜色也不错,那晌午饭就这么定了,我赶紧再去看看咱们的珍姐,告诉她这两天一直念叨的女先生可来了。”

    “哎,夫人只管去。” 苏姨娘笑着应道,其实她很好奇夫人给小娘子请的女先生是什么样子,想来不会差,夫人护着珍姐跟眼珠一样,她放心得很。” 虽然这苏姨娘书读得不多,不过在这后宅中却颇有女子的智慧,她爱女儿却不特别表现,让沈二夫人心里舒服,自己老老实实得当奴婢,这样才能安然在这府中生活,她求得就是能看到她的小娘子一日一日成长,还要看着她出嫁。

    沈二老爷总跟一家的孩子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因此要趁清晨的时候,好好读书方能记得清。” 当然学习本身就是需要坚持的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不顶用的,可谓是“业精于勤荒于嬉”。

    沈珍珍因为年纪小,早晨虽不若阿耶阿娘早,却也不会睡到日上三竿再起,小人自从以淑女作为奋斗目标后,日渐勤奋,这会儿正在房里背诗呢。沈二夫人还跟沈二老爷感慨过,“珍姐这学习势头,我看一点不比大郎差。”沈二老爷也说,“珍珍这劲头啊,这若是个儿郎,日后必定也是能成一番事业的。”

    这不当沈二夫人走进珍姐的厢房,看见珍姐将昨日自己交的诗背得滚瓜烂熟,欣慰极了,“我们珍姐背得真好。”

    沈珍珍一看阿娘到了,兴奋地从小坐墩上蹦了起来,“阿娘怎么来了?”

    “还不是那夏娘子刚到了。”

    “先生这就到了,太好了!珍珍马上就要开始跟着先生学习了。”

    “母亲就是来告诉你的,知道你定欢喜,再好好读会儿,一会儿吃晌午饭时,咱们去请她用饭。”

    沈二老爷下了早衙也到家吃晌午饭,这一听给女儿请的女先生来了,也准备一会儿跟这个夏娘子寒暄一番,以表感谢,但是男女毕竟要避嫌,所以这女先生还主要由沈二夫人来照应。

    晌午饭前,沈二夫人牵着沈珍珍去请夏娘子。这夏娘子已经换好了清爽的绿衫藕群,头挽回鹘髻,发间插着碧绿的翡翠簪子,这绿色称得她肤色白皙,气色甚好。

    “珍珍给先生请安,饭食已经备好,请随我和母亲入前厅用饭。”

    夏娘子摸摸她的头,点点头笑了笑。进到前厅就看见沈二老爷身穿绿色官服,腰间银色绶带,气宇轩昂地站在厅口,给夏娘子一拜,“今日夏娘子来我府上,自此为小女的先生,就是我沈府的贵客,沈某心生感激。”

    夏娘子挥挥手,“沈老爷不必如此,我必然将我所学的会的都交给令嫒。”

    于是大家才走进前厅入榻,沈二老爷独自一桌,苏姨娘跪在一旁伺候,沈二夫人、夏娘子和沈珍珍则在另一桌。

    夏娘子看着众人,暗暗点头,这沈府果然人口简单,想必伺候沈老爷的必然是姨娘,眉眼之间跟沈珍珍有些相像,便不难理解这小女娃为啥这么粉雕玉琢了,这父母两人都有一副好相貌。再看沈老爷见自己只是说话时看了一眼,便一直礼貌守礼,看着是个好的,这沈夫人真真是好福气。

    夏娘子是地道的江南人,吃到胡人带进中原的美食的机会自然不太多,今儿一吃胡饼便喜欢上了,可不是香脆可口还带着芝麻的香气呢,羊rou汤也是香浓并不腥膻。这一顿吃得宾主尽欢,对美食也颇有讲究的夏娘子暗想,“真是来对了地方。”

    自这一日起,沈珍珍在父母大人的见证下,拜夏娘子为师,开始她漫漫的学习之旅,也许她以后还会更好的女学读书,但是夏娘子的教授却为她的将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只是这刚开始的日子却不是那么好过的。珍姐的理想是颇为丰满,但现实却是颇为骨感的。

    就拿那学礼仪来说,珍姐是最喜欢她的小坐墩,伟大的发明家们还没有制出椅子,平日人们跪于榻上。她是一点点都不爱那跪坐之礼的,以前沈二夫人看着孩子小,也就不拘着她学这些,只有用饭时她才跪坐在塌上,要么垂腿而坐,姿势都是歪歪扭扭,哪里有坐相可言呢。

    夏娘子可不是沈二夫人一般心疼孩子,她禀着是严师出高徒的原则来的,因此丝毫不会面对珍姐请求的表情时就心软。该怎么跪怎么跪,双膝跪下,臀部压住小腿肚和脚踝,就是人们所说的正襟危坐,还得抬头挺胸。正襟危坐是最为正式端庄的坐姿,直教珍姐跪的是膝盖疼,若是这背挺不直,夏娘子的细竹竿就落在了珍姐的背上,珍姐觉得自己此刻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啊。

    还有那乐律课,夏娘子先头讲了宫商角徴羽五阶音律,并且在古琴上试音让珍姐分辨,这才开始让珍姐上琴练习手形和基本音。这一练就是许久,珍姐的小手指都被磨得有些红肿,总是眼里包着两包泪,吹着手指,心里默念着我不疼来进行自我安慰。

    于是这几日下来,珍姐就受了不少苦,平时给沈二夫人捧在手心怕化的小人,这回可真真是没少下功夫。因为要避嫌,平日夏娘子并不与沈家人在前厅一起用饭,而是在自己的厢房由秋叶伺候用饭。因此,沈二老爷从衙门回来,就看见珍姐迈着小短腿跑到自己身边,大大的眼睛泪汪汪的,嘴嘟起来都可以挂油瓶了,向自己抱怨学习真辛苦。

    沈二老爷这一看十根白嫩的小手指这会儿是又红又肿,心里这个心疼呀,一旁的沈二夫人也是强压着内心的酸意,她真不知道这样拘着珍姐学这样多东西是好是坏,原先心里立志要打磨珍姐成世家女风范的心思那是愈发的动摇。

    沈二老爷摸摸女儿的小手道,“那珍姐还想不想学,看看成为世家女那样也是多有不易,不是嘴上光说说就可以的,看着如玉风姿的背后可是艰辛的很呐。”

    别看珍姐泪汪汪的,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内心却很坚定,“儿不过吃了几天苦,就是见了父亲撒娇而已,人家还要继续学呢,大兄二兄三兄课业也很辛苦,珍珍才不要半途而废。”

    沈二老爷被女儿的这番有志气的话说得太欣慰了,有女如此,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沈二夫人心里也是酸中带甜,暗暗想着要给珍姐多吃些,补补小身子。

    于是沈珍珍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开始了她的学习之路,虽夹杂着痛苦,却也因为自己学到了东西而雀跃,也许这就是学习的痛并快乐着。

    作者有话要说:  珍姐是不是很懂事呢?

    ☆、沈家兄妹学习日常

    这不,珍姐自从开始跟着夏娘子学习后,习字读书和乐律礼仪是样样不落。努力聪慧的珍姐是一点就通,让夏娘子教得也起劲,这二人配合得倒是愈发得好了,珍姐当然也得到了夏娘子的好评,这可让沈二夫人这个骄傲的,真真是连嘴都合不拢了,但凡是见了谁家女眷说话,那总要夸上那么几句。于是珍姐总算是明白了一个现象,女人出嫁后生子前见了人那是爱比老公,这生了孩子后开始比孩子,原来这种攀比兴奋劲儿那是自古就有的呀。

    而沈府也收到了沈大郎从书院写给家里的家书。话说沈大郎这已经不知不觉的在长丰书院三月有余,沈大郎写了这封长长的家书,向家人细说了书院每日的生活作息,自己跟着先生读了什么书,各科教书的先生是什么样子,另外在骑射课上是如何跟陈小郎君一起练习骑马,不同的是人家陈小郎君一跃上马的潇洒架势特别让人羡慕。总体而言,沈大郎家书的中心思想就是课业虽累,却精神头十足。

    沈二夫人边看边念给珍姐听,沈珍珍眼巴巴地看着阿娘,希望大兄的信中也会提到自己。果不其然沈大郎不忘问珍姐最近可好,有没有听话芸芸。珍姐一听就雀跃了,心想着大兄心里果然惦记着自己,她可要给大兄回封信,礼尚往来地告知他自己也是有先生的人了,调皮的二兄三兄被送去了箫氏族学,家里少了人爬树抓鸟打打闹闹好不安静呢。

    想到骑马,珍姐觉得羡慕极了,可惜自己现在身子短腿短,实在是没有骑马奔驰的条件。珍姐不由得好奇地问阿娘,“那阿兄自己骑马了吗?我记得在西京时,大伯还请师傅专门教过阿兄骑马。”

    “你阿兄那骑术就是勉强能上马跑几步而已,再说他一向胆子不大,这骑射练习可不叫我揪着心,只盼他自己千万小心。”

    “阿娘放心,大兄一向是个稳健的。倒是那陈阿兄年纪比大兄还小,怎得骑马的本事这样厉害?”

    “你呀!不想想陈小郎君出自哪呢?他曾祖父,父亲都是战场虎将,虎父无犬子呐。”

    沈珍珍当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房里八卦过长兴侯府,小小年纪的她只知道陈小郎君家里是勋贵之家,哪里知道个具体了。

    “这么说,陈阿兄的父辈们都是骑射好手了,看他平时跑跳矫健,原来是家风如此。想那陈阿兄以后也是身骑白马,百步穿杨的好儿郎!” 珍姐一边说着,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一个翩翩少年郎身穿胡服,一跃上马,肩上背着长弓和箭筒,丰神如玉般身骑着白马向自己奔来的场景,那画面该是多么生动的一副少年骑马图啊!不对,这这难道是传说中的白马王子?珍姐忽然被自己的想法惊到了,赶紧摇摇头,硬生生将这美好的画面驱逐出了脑海。

    沈二夫人听着珍姐这小大人儿的口气,不禁摸摸她的头,小女娃最近就学了几个词,用得可就这样好了,真是她父亲的种,生来读书的料。

    于是这日下午,沈珍珍在沈二夫人的帮助下给沈大郎写了一封信,语言幽默充满了童趣,说自己正襟危坐的苦恼,还有学琴时的手疼,不过还不忘嘱咐大兄照顾好身子等细心的话。只是她能写的字实在不多,好不苦恼,看来我们珍姐的学习道路其实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看着父亲将自己写的信带走去送到信驿,珍姐开始掰着手指数,大兄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收到自己的信呢?

    还别说,平安县距离长丰书院并不远,因此满载着珍姐的心意的书信没过了几日就到了沈大郎的手中。刚练完骑马回来的沈大郎擦洗了之后,连房门都来不及关,就开始细细研读家中来的书信,知道父亲母亲大人一切都好,便安了心。看着珍姐的来信,想到珍姐苦着脸练习坐姿,不禁被逗得哈哈大笑。陈小郎君就住在隔壁,听见这爽朗的笑声,不由得过来看看是什么情况,一看大郎手捧书信,笑得好不欢畅。

    沈大郎一看陈小郎君过来了,连忙起身笑道,“今日收到家里的回信,实在是太过开心,便过于喜形于色了。”

    “原来是沈兄收到了家书,家中一切可好?”

    “父亲母亲大人安好,家里一切也好,我那淘气的二弟三弟被父亲送去了武进的箫氏族学,母亲也给珍珍请了女先生,这不,你看看这小人跟我抱怨呢。”

    陈小郎君凑近一看,这珍姐写道,“珍珍的手指因习琴而红肿,不知明日会不会变成蹄膀?正襟危坐可真真是难,不知阿兄你平日正襟危坐,可觉得臀烧痛,犹如被人狠踢了一般?” 饶是陈小郎君看见沈珍珍这幽默的句子也被逗笑了,眼前浮现起狡黠的珍姐,正襟危坐的苦样,还有练琴时委屈的表情,那样的生动,仿佛就在他的身边。

    陈小郎君不禁问道,“听说萧氏族学也有女学,沈小娘子这莫不是在为以后做准备。”

    “哎呦,你可真真知道我母亲的心思,那萧氏族学的女学要到女娃七岁才入学,我母亲这可不是在给珍珍铺路做准备呢?我看母亲一门心思要将我这唯一的meimei培养成世家女那样子,可累苦了珍珍。”

    陈小郎君摇了摇头,“世家女一直以来都是一女难求,家世当然是主要的原因,但是同时也跟她们在家族中的学习是分不开的,礼仪诗书样样涉猎,这气质自然是不一样的。”

    沈大郎这一听来了劲,低声说,“莫不是贤弟心仪哪个世家女?”

    陈小郎君这回可真真是红了脸,“沈兄,我才多大的年纪,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你想多了。”

    沈大郎眨了眨眼睛,拍拍陈小郎君的肩膀道,“我看你呀才该是我母亲的儿子,你说的可不就是她想的那样。日日恨不得将珍珍培养成世家女的那副模样,大概日后也是想给珍珍寻个好郎君。”

    陈小郎君想到沈珍珍那灵动漂亮的模样,说话不仅充满了童趣,人呢还是个坚强的小女娃,不禁想到,谁日后那么有福气,会有沈四娘这样的娘子呢,大概生活会是其乐融融,充满欢声笑语的吧。想到沈珍珍的笑声,他觉得自己仿佛都被传染了欢乐的情绪。再想到沈二夫人对儿子们的关怀,一府的人简单快乐,真叫人羡慕得紧。想到父亲大人来信的只字片语,少年明亮的双眼霎时暗了暗。

    粗线条的沈大郎没有感觉到陈小郎君的情绪变化,兀自说道,“听说我那二弟三弟这入了萧氏族学,也是知道上进的了,真叫人欣慰。”

    陈益和打起精神,说道,“兰陵萧氏人才辈出,想必对族学要求极高,那可是孕育人才的地方。只是自我大周以来,兴起科考,加之以前战乱的打击,世家们的日子倒不似以前那般风光,话虽如此,可是实力依旧是不可小觑。”

    沈大郎略表担忧,“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担忧,他二人是否能习惯,以前在家,他们可是被我阿娘追着打才能去读读书。”

    “沈兄不必忧心,想必他们在那种氛围下,也会努力上进的。”

    被大兄惦记,久未出场的双生子,在萧氏族学的日子过得到底怎么样呢?这还要从二人入学开始说起,萧氏族学基本都是箫氏的小郎君们,不管是嫡支还是旁支的适龄小郎君们便在此学习,当然还有当地的一些官员乡绅家的小郎君们,每个人多少都带些傲气的。

    双生子倒不在乎同窗对他们的态度如何,反正他们是两个人,可以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日子倒过得一点不难熬,除了先生布置课业的时候,三郎总是咬着笔头冥思苦想,还时不时请教二郎。尽管如此,两人比在家那不知努力了多少,沈二夫人要是看见此情此景都要喜极而泣了。

    这二位却也在这族学里交到了好的朋友,那便是萧氏嫡支,现萧氏族长的嫡次孙,萧令楚。萧令楚的父亲乃是江南上督护,正三品,现居于扬州城内,萧令楚的母亲出身清河崔氏,因此这位萧小郎君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那一点都不为过。萧令楚因太过闹腾被父母送到了家族族学,正是这萧小郎君和沈家双生子三人都是淘气的性格,也都是被家长逼着读书的小郎君,这一认识便有了知己的感觉,相见恨晚啊!特别是萧令楚说到他阿娘拿着板子追着他跑到树底下,他还要奋力爬上树的时候,双生子仿佛看到了他们的阿娘干着同样的事情,沈珍珍还在一旁偷笑的场景,原来大家挨板子的时候都是有异曲同工之秒啊。

    因巧合结识了萧令楚,这双生子在这学堂便越发过得如鱼得水了,别的同窗也来表示友好了,不过双生子的心间始终不忘来时父亲的叮嘱,因此倒在先生的眼里真真是两个上进好学的小郎君。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们的贵气男配角正式出场啦!

    ☆、爆竹声声迎新春,各家团圆庆新年 (一)

    日子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十一月底,天气日渐寒冷,夜也越发长了起来,尽管各屋的铜炉中都烧起了炭火,扬州的湿冷还是让沈珍珍冻得是频频打喷嚏,多亏了苏姨娘给做的羊皮袄这才能御寒。

    听说长丰书院马上就要放假了,沈珍珍每天都在数指头,盼望着大兄的归来。因长丰书院里的学子来自天南海北,为了回家过新年,因此长丰书院的这个假期比起扬州其它的小书院学堂可是长得多了。

    沈大郎和陈小郎君最近都在忙着年底的考试,书院里再不济的学生此刻都是挑灯夜读,颇有头悬梁锥刺骨的架势,生怕垫了底,回到家可不好交代,连个年都过不好。待到众人忙乱了几日终于考完试并拿到了先生的点评,这都开始迅速地收拾行囊,准备经由陆路或是水路赶回家。不怪学子们的心急,在书院待了这么久,这心啊早就像长了翅膀的飞鸟一般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沈大郎是恨不得赶紧回家,虽然沈府并不远,可是第一次离家这么久,心里对家人的思念与日俱增,而陈小郎君不紧不慢地收拾着行李,似乎心里略带着沉重。待二人都收拾妥当,便准备就此分道分家,待到来年书院开学才能相见了。

    沈大郎提议道,“哎,贤弟,若是你此番回来得略早些,不若到我家来,你不知道父亲母亲大人对你颇为喜欢,你若是来了,他们肯定高兴。还有珍珍,等着你给她画新的纸鸢,真是个贪心的小家伙呢。”

    陈小郎君一听,这才露出了笑容,“既然沈兄开了口,益和莫敢不从?待新年过后,某从西京归来,便去府上叨扰一番,也好当面送上新年祝福。”

    沈大郎这一听颇为高兴,“那便一言为定,我到时在家恭候陈郎君大驾。”

    这厢说好的二人才各自带着随从离开,沈大郎坐马车赶回平安县,陈益和则带着陈七乘船北上,一路水路赶回西京长兴侯府。上了船的陈益和,脸上的笑容随即消失,想到此番回去,他的心里多了些沉重,不知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他是从来没有期望会在侯府里感到家的温暖,这也是为什么他应下了沈大郎的邀约,概因他太过眷恋那份家的感觉,尽管那并不属于他。站在船头的少年郎的身影就看着有些萧索。

    沈大郎第二日便赶到了家,沈府下人门一开一看,呦郎君回来了,这立刻跑得飞快去报夫人了,沈二夫人一听到信儿连忙出屋,一路快步走向门口,看到沈大郎背着行囊站在门口的那一霎那,红了眼眶。沈大郎看见母亲忙上前一拜,“母亲,不孝儿回家了。”

    沈二夫人连忙扶起大郎,“我的儿,快让母亲好好看看,嗯瘦了,不过精神倒是好的,这回来,阿娘可给你好好补补。”

    “儿啊在书院就是惦记着家里的面食,天天在书院吃那稻米饭可是吃的嘴里泛苦了。”沈大郎这也开始撒娇了。

    “就知道个吃!” 沈二夫人笑着点点已经跟自己齐般高的儿子的额头。

    “大兄!” 沈大郎远远就看见裹得跟粽子一般的小人儿很快向自己奔来,别看腿短,跑得可真不慢。

    沈二夫人急忙说道,“珍姐,小心摔倒。这礼仪白学了,女孩家家的还跑这样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