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临凤阙在线阅读 - 第116节

第116节

    跟在她身后保护她的西北军士兵深深地服气了。以他们对女人的标准,元非晚条条超过;若元非晚再拿刀枪棍棒的任何一样有办法,他们觉得,她去别的战场上定然也会混得很好——

    他们德王殿下真是英明神武,给他们娶了个同样英明神武的德王妃!

    这种与有荣焉的感受,沈复也莫名地感觉到了。他初时觉得挺奇怪,然而再想到他们是一方的,顿时就觉得自己这样的想法太正常——

    谁不希望自己的队友给力呢?自然是越给力越好了!

    所以,在眼睁睁地看着大队西北军从甘露殿两侧穿过去、直奔承天门方向后,映入皇后眼帘的就是这么一幅景象——

    押后的队伍闲庭信步而来,似乎一切尽在掌控。这其实并没有问题,但谁能来告诉她,为什么她看到德王妃骑马走在最前头、还穿着对她来说明显偏肥的西北军衣物?看脸上的神色,也不像是被迫啊?

    难道西北军是她带进来的?皇后震惊得差点把自己舌头给咬了。“……本宫眼花了吗?”

    馥绮和暖绣有和皇后同样的疑惑。而且,必须得说,她们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露出仿佛被迎面重击一棒的表情了。“若是娘娘您眼花,那我们好像也眼花了。”

    这怎么可能?萧欥为什么会让自己夫人做这种事?此时元非晚不该在德王府安稳地呆着吗?

    在她们犹自不敢相信的时候,元非晚已经翻身下马,上前一步行礼:“儿臣奉命勤王,救驾来迟,让母后受惊了。”

    皇后嗫嚅着嘴唇,根本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半天,她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为什么……”

    为什么太子会反,为什么皇帝会防,为什么来救场的是德王?

    没错,虽然她还没看到萧欥,但在元非晚都出现的情况下,萧欥更不可能没动静!在这种情况中,无疑只有德王会得到最大的好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吗?皇后十分心累,以至都无力了。

    最大的问题则是,为什么她事到临头了才知道这一切?她以为仅仅是德王对她有隔阂,结果却是所有人吗?

    在这场宫城浩劫里,她看着似乎一切都好,毫毛都没掉一根;但实际上,已然输得一塌糊涂!

    到这时候,靛青的天色也已经消失不见,统统变作碧蓝乃至雪青。通化门是长安城的东门之一,这种改变更是显而易见。晨曦微露,街道两边的店铺楼肆在越来越稀薄的雾气中显出外体轮廓。虽然还没到开门的点,但早起的伙计已经在后厨忙碌,传到街上便是隐约的人声动静。

    忽而,数百骑甲士的铁蹄踏破静寂,朝城门方向狂奔——

    “后面有人追上来了!”

    “快,快!就差一点!”

    “开门!开门啊!”

    判出的右监门卫本就是太子那头的人,此时他们如此喊叫也是正常。然而,本应该闻声而开的城门却依旧紧闭着,连露出一条门缝的动静都没有。

    “怎么回事……”带头的甲士焦急的质问刚到一半,剩下的就全数转成了惊呼:“前方有敌!退后,都退后!”

    一群人始料不及,纷纷勒停马缰。马儿受惊,扬蹄嘶鸣,有几个功力差一点的直接从马背上滚了下去。

    然而现在没人关心他们。因为剩余的甲士四下环顾,然后慌张地发现——

    城门两侧的街道,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都凭空冒出了黑压压的士兵。差不多半人高的黑色铁盾足足垒了三层,盾间矛尖明晃晃的。而街边但凡高一点的楼肆上,则遍布着密密麻麻的箭尖,在寒意尚未完全褪去的清晨中散发着森冷的锐气!

    ——他们被彻底包围了!

    “右骁卫……”被环绕在中间的萧旦一下子就认出了埋伏的是谁。他颊边肌rou绷紧,牙齿轻微格格作响——怪不得刚才一直没听到卢英昌的消息!他还以为混在一起了,可原来对方在这里等着他呢!

    仿佛要验证他的猜想一样,靠通化门的包围圈朝两边移开,露出了卢英昌高大的身形。“太子殿下。”他沉声道,“您已经无路可退,束手就擒吧。”

    萧旦顿时冷笑出声。“区区一个右卫大将军,有什么资格对寡人这么说!识相的还不赶紧让开!”

    卢英昌没露出丝毫意外的表情,倒是他身后乃至周围的骁卫士兵起了一阵细微的sao动。都死到临头了还嘴硬……太子这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你也知道,你是孤家寡人了。”一阵急速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伴随着还有这些话:“寡不敌众,你总该知道吧?”

    两边的人都齐刷刷看向声音方向——

    是萧欥到了。他身着玄色皮甲,背后露出黑黝黝的长弓尖端以及雪白的铁箭羽簇,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把已经出鞘的冰冷利剑。

    萧旦几乎是瞪着萧欥在距他十丈远的位置停下。“我就知道是你!”他恨声道。

    萧欥环视一圈周围,难得露出了一丝无奈。“难道你真以为,没有鱼符,我能调动长安其余十卫?”

    按照惯例,鱼符一分为二,将军手里一半,皇帝手里一半。只有合二为一的时候,才能调动军队。

    萧旦一时间竟找不出话来反驳。他能策动六卫大部分是因为李庭的经营,换句话来说就是没另一半鱼符、自己叛变。而从过去一个时辰的情况看,若说皇帝没有准备,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就算没有长安十六卫,那西北军如何说?”萧旦咬牙。“难道他们不是听命于你?”

    萧欥没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今日之事,他们听的人还真不是我。”

    打死萧旦都不可能知道,萧欥愿意把西北军的掌控权毫无保留地交给另一个人,就算那个人是他夫人。所以现在,萧旦只觉得萧欥在欺骗他——

    呵呵,看他输定了,所以糊弄也这么随便了是吗?

    萧欥冷静地看着对方变红的眼睛。“若你现在投降,父皇或许还能饶你一命。”

    “饶我一命?哈哈!”萧旦从未如此失态地狂笑,“这真是寡人出生以来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了!”

    谋逆可是大罪,哪个皇帝处理起来都不会手软!就算他是太子,也没有用;皇帝难道差他一个儿子吗?而且话再说回来,追上来的人是萧欥,包围他的人是和萧欥交好的卢英昌,他等同于完全落到萧欥手里。难道萧欥更愿意看他活下去?天下红雨这事都不可能发生!

    “既然右骁卫在这里,那李府那头……”萧旦似乎想问李庭情况如何,但不等萧欥回答,他就自己得出了正确答案:“你那个下属,姓公孙的,是不是?”

    萧欥没回答,因为这事儿明摆着——擒贼先擒王,他怎么可能忘记李庭?

    “罢了,罢了!”萧旦仰天长笑,可谓悲凉:“成王败寇,寡人没什么好说的!”

    萧欥看了看天,又看了看包围圈中神经绷紧到极点的人。“我最后问你一次,你愿意对父皇认错吗?”

    如果来的人不是萧欥,萧旦可能真会犹豫一下;但他看着萧欥,就完全不想认输:“寡人有何错?”

    萧欥打量了那张和自己有几分相似的脸最后一眼,什么都没说。然后他调转马头,同时抬起了手——

    原本跟在他身后的十几骑弓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强弓手,配备的武器不说能射穿所有铁甲,但射穿十六卫配备的轻甲是全无问题的。而楼上的弓兵弓箭质量虽然有所不如,但数量上占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一瞬之间,万箭齐发!

    东面天空泛出了丝丝鱼肚白,轻淡的云彩逐渐染上同样浅淡的妃红——

    天亮了,今日必定是个好天气。

    ☆、122第 122 章

    一大早,不知情的大臣们依旧来上早朝。结果,无论东西南北,皇城门一扇都不开。除此之外,长安城东北通化门附近地区直接戒严了,谁都不许进出。

    虽然负责控制局面的右骁卫和金吾卫士兵一句多的都不愿说,但这种破天荒的大阵仗,再加上陆陆续续抬出来的尸体,就算是个傻的,也能猜出到底发生了什么——

    “还是出大事了……”

    “今天有没有人看见李相?”

    “相府大门紧闭,不太正常吧?”

    这种敏感的话题,谁都不敢多做议论、或者说得太明白。人聚集得多了,也不是个事。皇城中终于出来一个太监,告知众人皇帝有恙、今日放假。

    众臣更加惶惶。看样子像是太子谋反失败,但皇帝为什么会有恙?不会还是受伤了吧?

    原本站在太子那派、又丝毫不知道夜里动作的官员此时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好听一点说,他们现在是群龙无首;难听一点,他们不会因此事被牵连吧?不管是谋反还是大逆,罪名下来可是死得妥妥的啊!

    然而,现在的皇城简直是铁板一块。别说进太极殿,众位中央官员连他们平日的办公场所都只能望墙兴叹——

    出了这档子惊天动地的事,皇帝一定会派人彻查官衙府邸,把同党一网打尽!

    这么一想,谁都觉得还是放假好,可以让他们先回去自己清查一番。这时候和李家搭上一文钱关系都可能死,绝对要划清界限!

    显而易见,这时候《盛律》中的一段话就成了众臣回家必读的东西——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岁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若有人犯了谋反、大逆这样的重罪,不考虑知情、参与、首从犯之类的因素,只从血缘关系定罪——

    近亲要斩首,远亲要流放,财物要没收!

    一般情况,谋反是十恶之首,定义是谋危社稷;谋大逆在十恶中仅次于谋反,定义是谋毁宗庙、山陵和宫阙。

    太子和李庭命人冲进皇宫、想要弑君,两条都占齐全了。李庭不用说,绝无好下场;只不过太子是皇帝亲儿子,这律条要如何改,还是得看皇帝的意思。

    “太子现在是生是死?”

    “不知道……但与其关心那个,还不如先关心自己吧?”

    “说的也是!万一被牵连就不好了!”

    虽然大部分官员都胆战心惊、就差抱着皇帝大腿赌咒发誓说自己和太子李庭一点也不熟,但也有些人坚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

    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魏群玉。在其余人都急着回去整理自家东西的时候,他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见皇帝。

    别人这么说肯定会被毫不犹豫地否决,但魏群玉显然不同。若以他的资格都不能进的话,那众人估计就得怀疑目前控制局势的萧欥是不是想来个一窝端了。

    但话说回来,为什么是德王控制了局势?他们错过了什么重要的部分吗?

    作为皇帝最信任的大臣,魏群玉没有这种苦恼。因为他一早就知道太子和李庭要反,也知道皇帝为此做了准备;甚至,被策反的六卫中的部分计划,还是他禀告给皇帝的——

    什么?问魏群玉怎么会知道?那自然是因为赵岷主动向他投诚了啊!

    “……原来如此。”

    在魏群玉见过仍然昏迷着的皇帝、又询问过太医相关事项后,萧欥才从他嘴里得到这条消息。

    他就说,皇帝可以有准备,但准备得未免太万全了!如果太子方面的消息早已走漏,出现这种完全被压制的局面再正常不过!

    然而,他同时还想到一句不太好的形容,就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平日里看赵岷那唯唯诺诺的模样,谁能知道他在最后关头把太子和李庭卖得底儿掉啊?

    正因为如此,现在魏群玉才只忧心一点,就是皇帝的急病。“老臣听太医说,若不是殿下您当机立断,陛下可就……”他没说下去,但谁都知道后面是什么。“陛下让侯尚书将监门卫的鱼符交予您,可是选对了人。”

    “可惜当时情况混乱,还是晚了一些。”萧欥自己却不满意。若是再及时些就医,皇帝现在八成已经醒了。

    “殿下不必自责,您已经做到最好了。”魏群玉道,有些不合时宜的感慨。交给萧欥,萧欥会救皇帝;若是交给萧旦,现下皇帝都死僵硬了吧!“王妃娘娘也是,当机立断,毫不延误战机,当真可称女中巾帼。”

    萧欥负责处理皇帝这头,元非晚就负责安抚皇后那头,还有那些受了惊的嫔妃宫女。这事儿本轮不到她做,奈何皇后受了太大刺激、需要卧床静养,而以阴贵妃为首的三妃也称自己身体不适;那她只能接着干了。

    “若是阿晚亲耳听见,她定然会很高兴。”萧欥道,顺带帮自家夫人谢过魏群玉的高度赞扬。“如今,以太傅的意思,接下来该如何?”

    经验丰富如魏群玉,此时也不免为难。他是朝中老臣了,但还真的没处理过太子谋逆这种事。“太子现下情况如何?”

    “正押在嘉德殿。”萧欥回答的声音十分平静,一点也看不出他不久之前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命令众弓兵对准太子放箭。“若太傅想去看,自然可以。不过太子现在情绪不大稳定,可能怠慢太傅。”

    魏群玉如何不知太子的脾性?说什么“情绪不太稳定”“可能怠慢”,那都是客气话;事实上,太子肯定在破口大骂,而且是见一个喷一个、无差别攻击的那种骂法吧?

    想到这里,他不由连连叹气。“唉!事情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萧欥已经不想谈论太子了。败军之将,无所言惧。“那此事……”他停顿了下,“不如还是叫上正等着的三位阿兄一起商量下?”

    这指的就是萧旭、萧晨和萧旸。作为皇帝的亲儿子,他们自然有权见见父亲。不过皇帝需要安静的环境,他们只挨个儿进去看了一遍,就又默默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