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临凤阙在线阅读 - 第50节

第50节

    最后一种,有可能吗?

    三人都从彼此眼睛里读出了这种怀疑。

    “照殿下的意思,他现在的人手不多。”元光耀再次开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手里没有别的资源。”

    所谓别的资源,就是除了他们之外的文官资源。

    “这我同意。”顾东隅沉思着道,“而且我觉得这概率不算小。”

    “怎么说?”元光耀追问了一句。

    “你还记得上次我们在花严寺见面时的第四人吗?”顾东隅问。

    元光耀想了想,便回忆起那个看起来似乎总挂着笑容的年轻人,点头。

    “我之前没说的是,我觉得他和右卫上将军卢英昌卢将军长得有几分相似。”顾东隅道,“现在想想,若这是真的,虽然七殿下面上一直在凉府,但实际上必然已经和宫里的势力搭上线了。”

    左右卫掌宫禁宿卫,总辖五府三卫,有权有势,实在是皇城中头一个需要考虑的大势力。卢英昌贵为右卫上将军,只有左卫上将军手中的兵力能与他分庭抗礼。若是要在长安发动政变,争取到卢英昌,已经算是胜利了一半。

    元非晚怎么想都想不到卢阳明是这来头,不由有些惊讶。她觉得以萧欥在军中的威望确实足够一战,未曾想这胜率已经这么高了!

    “这能确定吗?”她不由插了一句。虽说一般情况下一家人都会站同样的立场,但毕竟儿子和老子还是有区别的!

    惊呆的元光耀也回过了神。“你那时很快就定了主意,是不是也考虑到了这个?”

    “我的确想到了这种可能后会有的结果,但我并不能确定。”顾东隅干脆地承认。“反正不管是真是假,我都会同意和七殿下合作的。”

    元光耀不说话了,因为的确是这样。过了半晌,他才出了口气。“现在看来,长安里必定有一场腥风血雨在等着咱们。”

    “然而咱们可都不会因此退缩。”顾东隅很快接道。

    元光耀愣了下,笑了。“那不是当然吗?咱们连岭南都一起来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至于元非晚,她心里已经转过了好几个念头,大都是对萧欥此人的重新评估。现在,她隐约有种感觉——

    虽然萧欥在她面前从未显示出哪怕一点儿攻击性,但实际上完全相反!这个七殿下,很可能不仅有身经百战的坚定意志,还有步步为营的可怕耐心!为了达到目标,他可以潜伏极久、不动声色,一口一口地蚕食瓦解对手的势力;直到最后那个必胜的关头时,他才会亮出自己锋利的爪牙!

    这样的人,才是最难对付的那种!

    宜友不宜敌,元非晚默默地在心里给萧欥盖了个戳。同时,她也不得不考虑,她是不是已经被萧欥划到某个直到最后关头才一举拿下的范围里了——

    如果他要来,她一定奉陪!

    此时的萧欥,正随意地躺在屋顶上,百无聊赖地打量顶上的星幕。

    哦,对了,不用怀疑,这次他改了地方,躺在了元府大房的屋顶上。左右下面没人住,不用担心发出声音,随便怎样都可以。

    当然,他也不是闲得没事做。事实上,他正等着公孙问之给他带消息回来。因为他打算明天离开岭南,当然得先看到最后一件事做好。

    大概是说曹cao曹cao就到,没过半刻钟,公孙问之便蹑手蹑脚地摸过来了。“人还没睡,”他低声禀告,“咱们得再等一会儿。”

    萧欥点了点头,坐起来,打量了一下两侧底下——在三座并排的木柱石墙建筑中,元家大房的位置当然是正中;二房的灯基本熄了,而三房还亮着一些。

    “都准备好了吗?”他确定性地问了一句。

    公孙问之点头。“我下午偷偷观察了三房很久,他们的大女儿绝对有那个意思。所以,我偷偷地帮她换了些好货来。”

    “好货?”萧欥重复了一句,却笑了。好货是他们军中的黑话之一,通常只意味着更好的武器。放到这种情境里,好货是什么,完全可想而知。“动静不会很大吧?”

    “那当然不会。”公孙问之点头。“若是和爆竹一样,这事儿还能成吗?”

    听到这些话,萧欥便不再问,只重新躺下去。

    “若是她半路改了主意,这事也不会黄的。”公孙问之又道。因为,他们会帮着她把这件事做完!

    这种迫在眉睫的危机,二房中人毫无所觉。老夫人大概是心累,一早就休息了,倒是便宜了水红水碧。

    “这事儿折腾的,”水红走出老夫人房门的时候低声抱怨,“我都不想干了!”

    水碧听见了,但没接话。她们俩的身契都在老夫人手里,再抱怨也只是抱怨而已。若是跑了又被抓回来,那才叫活受罪。

    没听见回答,水红有些不满意。“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是那么闷?”她嫌弃道,“怪不得什么事都办不成!”

    水碧依旧没说话,因为她要的就是这种胆怯印象。老夫人觉得她胆小如鼠,水红觉得她不会讨好主子,这才能更好地麻痹她们的神经,联想不到她现在想做的事情。

    “得了得了,算我自找没趣。”水红走下院子台阶的时候这么说,“今夜老夫人睡得早,怕是后半夜才会叫人,你也回自己房里睡吧!”

    “我把四周检查好了就去。”水碧总算回了她一句。

    水红潦草地点头,便朝院子门外去了。水碧目送她离开,转身便翻出自己藏好的几只木桶。山茶脚下没翻过的动静,那就只能是水缸底下了!

    把里头的水舀出来是件麻烦事,因为水碧得小心不发出什么声音。而大概是她运气好,第一个撬动的水缸底下就有问题——

    新鲜的土色!

    她又左右看了看,确定四下无人,老夫人的呼噜声也照旧。然后她迅速地扒开那些土,果然在半米深的地方看到了一只珠光宝气的小箱子。

    藏得可够费力的,水碧想。箱子上了锁,她想了想,便直接抱走了——反正里头的东西也不是老夫人该得的,正该让她拿回去给大娘!

    之后恢复地面和水缸成原状,又花了水碧不少功夫。等这些都做完之后,她也没像她说的那样,花时间检查——东西拿到手了,还不赶紧换地方藏起来?

    正因为如此,原本半插不插的侧门就没彻底关死。反正在元非鸢悄悄地到达时,她发现准备好的刀没能派上用场,因为门稍微推推就开了。

    “这真是天助我也。”元非鸢小声对自己道,摸黑进去了。循着那响亮的呼噜声,她轻轻松松就找对了位置。把手里的罐子盖一揭,她就沿着窗户底下撒了起来。

    清亮亮的液体在黑暗中反射着微光,元非鸢小心地抽了抽鼻子。

    怎么觉得这火油味道不太浓啊?

    元非鸢不免有些担心。但她已经撒了一半,断断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就算烧不死那个老太婆,也能整个残废啥的!看那老不死的以后还折腾她和她娘不!

    两罐子火油很快就撒完了。元非鸢从腰间掏出火折子,点出个火星,丢到了被油浸润的木质门窗上。先把这俩烧掉,让人跑也跑不了!

    做完这一切,元非鸢迅速地拎着空罐子撤了。虽然她现在非常激动,而且心急地想要知道结果,但她犯不着让自己和自己最讨厌的人一起陪葬!

    元府三座并列宅院的构造十分相似。比如说老夫人住的地方,差不多就等同于元非晚的独门小院子。除了院子门和侧门,四周都是石墙。这样的地方一旦起火,又没有醒着的人,结果可想而知——

    “走水啦,走水啦!”

    萧欥就是在这样惊慌的喊叫声中醒过来的。他坐起来,还有些睡眼惺忪,就看见了参天的通红火光。

    “事情成了。”公孙问之低声禀告,语气十分平静。

    萧欥目测了一下火舌长度,点头。“确实是好货。”他这么说的时候,表情就和在谈论天气没有区别。

    顺着萧欥的目光,公孙问之也看向了那片大火。不过十来丈的距离,他完全可以感觉到那种令人窒息的热意,而且严重影响呼吸。远处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屋子里的人会成什么样。

    “咱们要不要走了?”听见底下慌张的人声越来越密集,他重新开口问。

    萧欥又看了一眼大火。不知怎么地,他觉得这情景实在是美极了。等火灭之后应该更美——那时套用曹先生的一句话,“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可惜他没有那么多闲工夫了。

    “走吧。”

    于是两人悄无声息地掠过屋脊,轻巧地从宅院背面的院墙翻了出去。而此时元府的正门外,早已经挤满了被冲天火光弄醒的百姓们。

    “怎么回事?大半夜的起火?”

    “可能是灯油倒了?”有人不负责任地猜测。

    “都睡死过去了吗,怎么没提前发现?”

    “先是此前种种,现在又起了火,元府真是流年不利!”

    “哎呀,快别说了,有什么拿什么,提水救火啊!”

    这一场火,烧得整个县城的夜晚都没有了安宁。而城郊别院这里,因为四周树木参天,愣是没一个人察觉到,一个赛一个睡得香。

    反正元非晚清晨醒过来时,只觉得神清气爽。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该处理的已经处理或者正在处理或者已经确定能处理,她现在心情好得很,自然怎样都舒服。

    可就在她坐起身、伸了个懒腰后,忽而觉得屋子里有哪里不对——等下,桌上的那封信,昨天睡之前存在吗?

    元非晚狐疑地下床,走了过去。那封信样式很是简单,面上什么也没写。

    谁能在半夜悄无声息地潜入她房间,还给她留下这个?

    一想到唯一的答案,元非晚只觉得自己脸要裂了。

    说好的君子呢,殿下?半夜跑到姑娘家的闺房里,这是什么说头?!

    而等她看见里头写了啥时,脸上的表情却急速变换,最终定格成了微笑。因为上头只龙飞凤舞地写了三个字——

    “长安见。”

    ☆、6359㊣

    时入八月,长安城里已然显出一派秋色。与“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之类的寂寥孤思相比,大盛皇朝都城的秋天更接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慷而慨之。

    大盛建立距今为止也不过二十多年,北部和西部边疆仍然不能算安定。然而长安恰恰位于整个大盛疆土的中部,那些战事对定居于此的百姓来说就和天边的浮云一样遥远。他们只需要知道,有人能处理那些外族入侵和刁民叛乱,能保证他们衣食无忧地守着自己家过日子,这就够了。

    可想而知,为了解决甘州内乱、十三岁便奉命前往西北的德王终于在五年后归来的消息,就如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投入了百姓们本因淡忘而平静的心湖。

    这不,酒楼茶馆、街头巷尾,最近热议的都是德王。

    “我给你们说,德王殿下别提多冷峻了!他从正德门进来、骑马走在朱雀大街上的时候,我只远远望了一眼,就觉得自己被冻住了!”

    “瞎说,那么远你能看清个什么?”

    “我看你是嫉妒我,因为你自己根本没抢到好位置吧?”

    朱雀大街是长安城的主干道,宽度足有十五丈。就算站在临街的楼上,也不见得能看清走在路中间的人。这一下无疑捅了马蜂窝,说嫉妒的那个人立刻被群众围攻了。

    等这一阵sao乱过去,话题依旧在德王进城时人挤人的盛况上打转。就算这事儿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众人也没法遗忘——

    没办法啊,能让皇帝皇后太子亲自出马接人的情况可不是年年都有!不,这事儿还是头一遭呢!

    “啧啧,那么大排场,我张三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

    “要在平时,我只能说‘瞧你那点出息’;不过这次,确实是盛况空前!”

    早在德王真正回到长安之前,城里就开始为这件事做准备:驱散小贩,清洁道路,彩旗飘扬,隆重色彩的红绸扎到了城外十里。毕竟帝后亲临,再怎么节俭,门面都得做好。

    “实话说,之前我一直以为,德王殿下会就此留在西北呢!封府在那里,不就能一直为咱们守着边疆了吗?”

    “你瞧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德王殿下好歹是咱们圣人和皇后娘娘的亲儿子,怎么可能让殿下留在西北吃沙子?”

    “这说的也有道理。而且,殿下今年十八,还尚未指婚……难道是圣人已经给他留好了城里的哪位好娘子?”

    “指婚是肯定有的,至于人选嘛,就很难说了。至少我没听说,宫里之前有此类消息传出来。”

    “可能是机密呢?反正我不相信,以德王殿下这个年纪,圣人心中没有考量!”

    “喂喂,你们再说下去,就算是妄议皇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