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一九八三在线阅读 - 第9节

第9节

    不得说那时他们还真是朴素啊,想的真简单,现在哪个学生成绩好的学生,不是树敌无数,特别是和老师走的近的,简直是打小报告的代名词,是被看不起的书呆子,这样的学生,也是被孤立的对象,在人际交往方面受到很大挑战。

    扯远了,回到正题。

    ☆、第十四章

    赵春娥他们就这样说着说着到了家。

    “爸,妈你们回来了啊,饭菜我都做好了,马上就可以吃饭了。”梁一宁乐呵呵往厨房里走去。

    “一宁,你不是和你妈说有事情要讲吗?”梁平山看着她这个样子真的有些心急。

    真的是关心则乱。

    还真不是什么大事,你们那么担心干什么。爸,我不骗你,真没大事事,吃了饭在说吧。”梁一宁认真的说道。

    梁平山看着梁一宁认真的口气,虽然无奈,可是心里安定了下来,坐下来吃饭。

    “妈,一然,你们也来吃啊,不可能非要我说了才肯吃饭啊。”梁一宁笑笑地望着赵春娥和梁一然。

    “罢了,吃完饭就吃完饭讲吧,一宁,你要是在学校有什么事,一定和妈说啊。”赵春娥嘱咐。

    “我能有什么事呢。快吃饭吧,等下饭菜都凉了。”说完便不顾梁平山他们,端起一碗饭,自顾自的吃起来。

    “这孩子。”赵春娥笑着摇摇头。

    一顿饭终于在她的催促下吃了起来,梁平山和找春娥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梁一宁和他们商量的是什么,便加快了吃饭的速度,一下了就吃完了。

    农村里吃饭可没那么多讲究,有吃的就好了,速度可是很快的,何况这次大家都各怀心事,速度就更快了。

    梁一宁见梁平山和赵春娥是真的担心了,真的过意不去,本没有什么事,现在反而闹大了。要是早上先和找春娥说,她拿不了主意不说,肯定会东想西想的,最后到梁平山耳朵里的时候也许就不是她要表达的那种意思了。

    其实也没打算说的,可毕竟是自己的父母总是要知会声,那里想到会让他们更担心哦,你看,这不就闹成乌龙了。梁一宁感到惭愧不已。

    桌子都还没有收拾,赵春娥就开始看着她了。

    梁一宁微叹口气,开口道:“是这样的,虽然离期末考试还有段时间,但是前段时间全县的预初模拟考成绩已经出来了,我是学校的第一名,在市里也是名列前茅。市里有学校来过老师,想叫我过去读初中不过我拒绝了,本来没打算和你们说,可是来的那个老师很热情,连我们班主任也被他说动了,我怕他上家里来,就打算和你们支会一声。”

    “傻丫头,这是好事,你怎么还瞒着,我们家一宁这么有天赋,说不好以后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就是你啊。”赵春娥激动的说。

    “是啊,姐,你怎么就拒绝了呢。好多人想去都去不了呢。”梁一然一脸困惑。

    梁平山听完倒也是开心的,不过就是一直沉默,见赵春娥和梁一然这样说,又看了看梁一宁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妈,其实我不打算上大学,我没那么大理想,就想读完初中,然后考个卫校或者中专,以后也是有分配的,也有个固定的工作,还可以尽快帮家里减轻负担,甚至我打算我下半年可以上初三了.......”

    梁一宁还没讲完,赵春娥就红了眼眶,“我苦命的孩子啊,都是爸妈没用,让你们跟着受苦,若是投生在还人家哪有这要受这么多罪啊。”

    “妈,你说什么呢,我一直很感激你们让我继续读书,我挺知足的,你看村里那个家里的女娃像我和我姐一样都读了这么多书的,你别难过了。”梁一宁只好低声劝说着。

    “孩子他妈,你说那些有些没的干什么,有用么?依我的意思让一宁去市里读书,再苦再累我们也供,一宁有天赋,我们可不能耽误了孩子。”

    梁平山毕竟是一家之主,说起话来霸气多了。

    “对,对,你看我都糊涂了。”赵春娥不好意思的抹抹眼角。

    “爸妈,我今天和你们说这个事情,并不是想去市里读书的,我知道这两年家里的情况比以前要好些,目前去市里上学也是勉强可以供上。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去市里上初中,jiejie的户口怎么办?jiejie马上就十八了,帮不了家里两年,也要嫁人家了吧。一然也要读初中了,这么大的开支,家里怎么办?哪里读书不一样,虽说去是市上学,学费不会贵,成绩好还有奖金可以拿,可是市里的消费不比我们这里啊。”梁一宁只好苦口婆心的劝导。

    梁平山终于知道她不愿意去的原因了,说实话他还真没考虑那么远,就打算一直这么供着,不是有句古话叫“车道上前必有路,船到桥头必然直”到时候总是有办法的。

    现在却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这么小的孩子,考虑问题这么周全,若是男孩子,将来空有一番作为的。

    梁平山理清头绪,对她道“一宁,我知道你是为我们家考虑,你刚刚不也说了吗。我们家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你看要不这样吧,去不去市里还是随你,跳级这个事情就不要说了,第一这个事情不是你想说可以就可以的,需要考试。第二就是省了你这一年对家里并不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我还是要跳级,你们相信我,考试没有问题的。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可是还是能省下钱不是。”梁一宁执拗看着梁平山。

    “说白了,除非你不上学了,就可以减轻负担,上初二和初三都是要花钱的。我们既然让你上了,也就是愿意为你花钱的。你就踏实读你的书,要是过两年家里情况好,你就继续考高中,读大学,考上了的话你就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呢。爸妈不管怎样都供你,如果真的像你说的一样,那时条件还不好,就考中专,多条路总多个选择不是。”

    梁平山是怕了,他又不知道梁一宁是重生过来的,她看梁一宁现在成绩是不错,万一跳级上去了,成绩并没有那么好,又怎么办?所以他死活是不会愿意的。

    “爸,我不想…….”梁一宁还继续劝说的。

    “好了,就这样决定了,一宁这功课千万不能落下,到时候高中去市里压力会很大,爸妈这辈子的希望就是你们三姊妹,怎么样都是值得的,你们是爸妈的骄傲。”让梁平山海说这段感性的话,还真是为难他。

    没想到梁平山他们会对这件事这么反对的,上学事件就到此为止了。

    大家还记得那个说他一定要回来的梁大海么?

    最有上进心的就是他了,当年信誓旦旦要梁一宁等着,却也还真的卯足了劲用功读书,为的就是一雪前耻。

    最开心的莫过于梁一宁的婶婶刘满芬了,以为儿子总算是开窍了想去上学了,她也是逢人就夸自己儿子说梁大海懂事晚,不过就一年的功夫现在在学校成绩也是中等偏上了,也还是个读书的料,这不成绩开始好起来了,将来也不会比某些人差。

    梁大海头脑是聪明,可是前面底子确实差了不少,就憋着想和梁一宁一争高下的那口气,拼死拼活的在努力。奈何落下的太多,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才能获得那么一丁点成绩,

    所以说人一比才知道怎样,人家梁一宁去城里上学了苏大海和赵春娥从来没在村里夸耀一句,就她儿子现在就比以前好了不少的成绩,也好意思讲。

    梁一宁倒是等着呢,以为梁大海真的立马可以说到做到呢。哪知道很多事情确实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否认的是梁大海正在为他说过的话负责任。

    不知道梁大海要是知道她可以去市里上学却放弃了,而他还在为了实现那个承诺日夜苦读的时候,这个消息肯定会让他气爆了吧,光是这个情景,她想想就开心。

    不过这也是想想而已,即使她对努力的人一向敬佩,她也对梁大海始终喜欢不起来,但是还不会在他面前不补刀。

    为什么说梁大海为了实现承诺在孜孜不倦的努力呢?

    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

    当时梁一宁考上了,而他却是,一向不甘于居于人下的梁大海怎么可能忍受得了这样的打击。

    即使万分不乐意,还是得接受现实,因为他的成绩啊,那时候想要升梁一宁所在的初中可是要考的。他有不甘心就这样结果,就一直在努力。

    ☆、第十五章

    那个时候行政区域是有这样划分的,还没有撤乡并镇的,是一个片区下面分管几个乡,初中虽然不要考,但是去好学校还得成绩优秀。

    成绩最好的当然是去区里最好的学校,学习不好的自然就是就近分配到各个乡中学,还有一种例外就是被调剂到乡中学的,这一类人不是因为分数不能够去上区中学,而是各个乡对自己的学校也有一点保护措施,会随机在考上区中学成绩又不是那么拔尖的抽取一部分,分配到这些学校,不然升高中或者考中专之类的升学率会“剃光头”的。

    梁大海不是第一种当然也不是被调剂,而是真的因为学习成绩不好。

    梁一宁甚至怀疑,要是前两年小学能不能上初中都是要考的,那梁大海是不是还得接着读五年级啊。

    或许这样还好些,当然梁一宁也是想想,毕竟现在两个人都要上初中了,只不过学校不一样而已。

    不要小看那个时候的中专,那可是个香饽饽,很多人考上了这个就意味着跳出了农门,因为那个是有工作的分配的,还是带编制的,像考上了师范就在小学当老师,考上医卫就在医院做护士,甚至农校或者其他的学校还有可能是公务员,要就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好调去市的单位上班也是不无可能,所以花三年的代价也能得到人家读了大学的结果,这也是一个捷径。

    考上县城里的中专和市里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梁一宁家这边是属于市里管的,也就是想考上更加困难,因为它不但只是全地区的人考,还有属于市里管县里面的优秀的人来考,市里面的学校也是可以直接分配到市里的。

    但是你也不能说考大学不好,毕竟大学毕业出来,你至少就直接分配在市里了,而且要是你足够优秀就是管理层,去了外面毕竟眼界更宽选择的专业就不局限于这两三个了,重要的看你自己怎么样抉择的。

    不过农村里如果成绩真的很优秀首要选择还是考中专的,因为必须要考虑到经济因素。

    你像梁一宁以前认识的一个jiejie,在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就中考的分数而言,不管上师范类还是医学类的中专,都是完全没问题的,可她就是不想做老师和护士,转而下定决心去上高中,目的就是想考上大学,改学其他的。

    不得不说有时候命运就存在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无论世人如何变,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原点。

    最后那个jiejie却还是不能如愿。虽然考上了大学,却还是莫名其妙的被调剂到了学医,甚至连以后是做医生还护士都是被选择的,最后毕业了回县城里的医院上班做了一名护士,而她同时期考中专的同学,过了这么些年大部分也调来城里工作了,唯一不一样的就是现在她是个护士长。

    当然这个jiejie敢做这样的决定,和家里的经济条件,和学习成绩是分不开的。

    得知梁一宁收到了区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梁大海还特意地跑来了她家里,当着赵春娥的面就向梁宁下了战书:“你等着,不要以为去区里上初中了就了不起,我也能去的,到时给我把一切还回来。”

    赵春娥听了这话还笑他:“这孩子,现在还有上进心了,不错。”

    梁一宁倒是无所谓的耸耸肩,“随你吧,只要把你可以来我的学校上学或者和我上一个高中的话,我就奉陪。”

    梁大海这个淡定的态度愈发刺激了梁大海的不甘心,脸都气的红了,却也是没有办法,最终只能瞪她一眼,气冲冲的走了。

    和她上一个初中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了,那个时候的转学远没有现在这么频繁,因为私人原因在几个差一点的中学转开转去还是可能的,但是转梁一宁上的那所学校基本上不可能。就算等他学习成绩好了,他的学校远愿不愿意让他走是一回事,梁一宁的学校也不会因为梁大海而破坏了一直以来的规矩。

    看来放狠话也是要资本的啊,可怜的梁大海。

    人从依靠别人到依靠自己这就是成长。不管梁一宁喜不喜欢,梁大海还是成熟了不少。

    ******

    星期一,天刚蒙蒙亮。

    梁一宁就得早起赶往学校,不然就赶不上早上的第一节课,每次这样她也习惯了。

    踏着清晨的露水,迎着朝阳,梁一宁就上路了,虽然结果没有如自己所愿,她的心情还是没有收到什么影响。

    她在想要不要看看其他类的书籍,技不压身,其他的毕竟还是没什么,现在有时间学了一也不错,将来或许用得上也说不好。

    看见很多人为了跳出农门在做了最大的努力,梁一宁对于这类人真的除了敬佩还是敬佩,因为你无法否认别人为了梦想所做的努力的努力。学校的寝室里面是禁止有蜡烛的,有手电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都还是在没有熄灯以前是不会睡觉的,还有些同学会趁着熄灯以后会去厕所里面看一会儿书。特别是临近考试的时候,挑灯夜读的人更加是多了不少。

    这些都还是梁一宁亲眼所见,要是以前别人说她以前为了,吃了多少苦,又多努力,她肯定都是一笑了之的。现在重生到物质匮乏的年代,感觉什么都成了奢望,也慢慢理解了,唯一庆幸的是还好是,要是以前估计更惨。

    天气越来越热要去上学还真是让人饱受折磨,没一会儿,梁一宁就感觉汗水湿了两鬓,还好马上就要期末考了,过了这段时间久能轻松一点了,毕竟到农忙还有一段时间。

    农村里的人要是知道以后可以在温室里长大,估计是他们现在想都不刚想的事情。大三件,在他们眼里那是不能奢望的,这个时候谁的家里有台缝纫机,就是倍有面子的事情。

    话是这样说,苏牧笛还是加快了步伐。

    梁一宁想要避开等下越来越热的天气,她就必须早点到学校去,天还没亮,她就要走。

    太早走赵春娥也不放心,就让她吃完早餐,晚些时候再走,李嘉明倒是提出来说自己骑自行车送,可是苏牧笛不乐意啊,这多不好意思啊,一来一回的得多久。于是只能走晚些,,老师也都知道,早一点晚一点也不碍事。

    作为一直遵纪守律的好学生来说,她是会尽可能的去学校赶着上课的,这也许是一种资优生的天性使然。

    梁一宁离了家门一直往学校赶,觉得走大路费时,就选择了小路,所谓的小路,就是在田埂上穿梭,可以选择最近的路程,如果说大马路就是直角,那小路就是斜边,自然能省不少事。

    也就是走了不到一刻钟,还没有出村子梁一宁看见一个池塘里漂浮着许多鱼,她走近一看,原来是放池塘的人好心办了坏事,池塘的主人把猪粪全部倒在池塘里了,本来是想给鱼吃的,却没想到撑死了饿死的,你说能不死么,一下子弄那么多,太肥了氧气都没有了。那鱼就生生的缺氧死了。

    梁一宁左右看了下,发现四周没人,这都死了的鱼了也没人要吧。于是就把衣服挽起,把裤脚也撩起,下到了池塘里,伸手就抓了几条大的,弄上了岸。

    尽管心里安慰自己这鱼是没人要的,却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难免有些慌慌张张的。

    梁一宁用手勾起鱼的腮帮,一只手恰好可以提两个,也不管身上有没有沾上泥巴,拿起鱼就往家里跑。

    放鱼的人家的家就在对面院子,那人来塘边看鱼,也发现了这个事情,就立马跑回家里去叫人来处理这个事情。

    梁一宁下塘了,那人只是看见人影,并不知道是谁,于是交代好家里,就马上往自家的池塘边赶,到了边上那里还有人影,不过看见池塘边上的痕迹,更加确定了,肯定有人拿了鱼。

    边走边追,这个急啊,你说这得损失多少啊,就因为自家的疏忽,一池子活生生的鱼啊,要是到了过年,这是多么可观的一笔收入,都这样了,还有人来横插一脚,你让我逮着你不要你好看。

    话说回来,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鱼通常都是贱卖的,也不值什么钱了,这人就是不甘心。梁一宁是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以为这鱼都死了,你也没什么用,就顺手拣几条走了,没什么坏心。

    捡回家的时候,梁一宁还遇到同村的苏新东,就是自己在小学里那个同桌苏欢欢的爸爸,“叔叔,那有家池塘里好多的鱼呢,都死掉了,你也去拣几条回家吧。”

    苏新东苦笑,你是孩子不懂事,我怎么能和你一样,去还是开口道“一宁,你等下回家,不要给别人看见了,这个啊,人家如果看见了,不好。”这话他也不能说的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