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在线阅读 - 第139章 北俱芦洲无奇怪

第139章 北俱芦洲无奇怪

    骸骨滩渡船在长春宫停靠之后又升空了。

    对方依旧没有出现。

    陈平安不急,依旧练拳。

    在跨洲渡船即将驶出东宝瓶洲版图之际,陈平安收起拳桩,走去开门。廊道那边,走来一位玲珑小巧的宫装妇人,一位没有穿龙袍的年轻皇帝,以及一个陈平安更熟悉的人——墨家游侠,横剑在身后的许弱。

    陈平安开了门,没有站在门口迎接,假装不认识。

    走回屋内,陈平安站在桌旁,倒也没率先落座。

    三人走入屋内后,那位妇人径直走到桌对面,笑着伸手,示意道:“陈公子请坐。”

    陈平安笑了笑。

    那个年轻人满脸笑意,却不说话,微微侧身,只是那么直直看着从泥瓶巷混到落魄山上去的同龄人。

    许弱轻声笑道:“陈平安,好久不见。”

    陈平安这才抱拳道:“许先生,好久不见。”

    小小屋内,气氛可谓诡谲。

    妇人掩嘴娇笑,道:“咱们这是做什么呢?都坐吧,说来说去,还不是自家人?咱们呀,都别客套了。”

    当四人都落座后,氛围开始凝重起来。

    许弱已经开始闭目养神。

    如今已经等于坐拥东宝瓶洲半壁江山的大骊新帝宋和,则自顾自打量四周。这还是他第一次登上跨洲渡船,初初瞧着有些新奇,再看也就那样了。

    从大骊娘娘变成大骊太后的雍容妇人,则笑望向坐在对面的青衫男子,开口第一句话就暗藏玄机地套近乎道:“我家睦儿在泥瓶巷那些年,多亏陈先生担待了。”

    陈平安微笑道:“还好。”

    从神色到措辞,滴水不漏,谈不上什么大不敬,也绝对谈不上半点恭敬。

    只不过陈平安心中则骂了一句“好你娘的好”。

    许弱嘴角微微翘起,又快快抹去,一闪而逝,无人察觉。

    贵为大骊太后的妇人,似乎总算记起身边的儿子宋和,大骊新帝,笑道:“陈公子,这是我儿宋和,你们应该还是头一回见面,希望以后可以时常打交道。陈公子是身负我大骊武运的天之骄子,而我们大骊以武立国,无论是我家叔叔,还是宋和,都会也应当礼遇陈公子。”

    年轻皇帝身体前倾几分,微笑道:“见过陈先生。”

    丝毫没有拿捏九五至尊的架子。

    这趟登船,是微服私访,结交所谓的山野高人,所以世俗礼数,可以放一放。

    宋和早年能够在大骊文武当中赢得口碑,朝野风评极好,除了大骊娘娘教得好,他自己也确实做得不错。

    陈平安点头道:“有机会一定会去京城看看。”

    妇人笑道:“朝廷打算将龙泉由郡升州,吴鸢顺势升迁为刺史,留下来的那个郡守位置,不知陈公子心中有无合适人选?”

    陈平安微笑道:“难道不是从袁县令和曹督造两人当中拣选一人?袁县令勤政,赏罚分明,将一县辖境治理得路不拾遗;曹督造亲民,抓大放小,龙窑事务外松内紧,毫无纰漏。两位都是好官,谁升迁,我们这些龙泉郡的老百姓,都高兴。”

    新帝宋和不露声色瞥了眼陈平安。

    是真傻还是装傻?袁曹两大上柱国姓氏,在庙堂都斗不够,还要在沙场斗,针锋相对了多少代人?一郡太守的官身,虽说不大,但是给了任何一方,就等于冷落了另外一方,落了某位上柱国的面子,这可就不是小事了。退一步说,哪怕袁曹家主心无偏私,光风霁月,朝廷怎么说就怎么受着,但各自下边的嫡系和门生们,会怎么想?一方得意,一方憋屈,朝廷这是火上浇油,引火烧身?

    妇人神色自若,笑道:“兴许是陈公子作为山上修道之人,又喜好游历天下山河,故而与两位当地父母官接触不多,并无私交,所以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还有一事,陈公子于情于理,应该都会有些想法。当年落魄山的山神,事先没有与陈公子打过招呼,就选了老督造官宋煜章,虽说合乎礼法,可说实话,其实仍是我们朝廷做得……人情味稍稍少了些,怎么都该与陈公子商量之后,再做定夺的。所以未来龙泉升州,州郡县三位新城隍爷,陈公子无需有任何顾虑,帮着大骊拣选出一两颗沧海遗珠好了,我这个妇道人家,还有我儿宋和,与朝廷都相信陈公子的为人和眼光。”

    妇人继续劝说道:“陈公子此次又要远游,可龙泉郡终究是家乡,平日里有一两位信得过的自己人照拂落魄山在内的山头,陈公子出门在外,也好安心些。”

    陈平安摇摇头,一脸遗憾道:“我对骊珠洞天周遭的山水神祇和城隍爷土地公,以及其余死而为神的香火英灵,实在是不太熟悉,每次往来,匆匆赶路,不然还真要起一回私心,跟朝廷讨要一位关系亲近的城隍老爷坐镇龙泉郡。我陈平安出身市井陋巷,没读过一天书,更不熟悉官场规矩,只是江湖晃荡久了,还是晓得‘县官不如现管’的粗俗道理的。”

    宋和心中泛起笑意,话是不假,你陈平安确实就认识一个北岳正神魏檗而已,只是都快要好到穿一条裤子了。

    妇人也是满脸惋惜,道:“三位城隍爷的人选,礼部那边马上就要敲定,其实如今工部就已经在商议大小三座城隍阁、庙的选址,陈公子错过了这个机会,实在是有些可惜,毕竟这类岁月悠悠的香火神祇,不是那些常换凳子的衙门官员,一旦扎根山水,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都不做更改了。”

    陈平安喟叹道:“朝廷美意,我心领了。江湖路远,山高水长,希望将来还有类似的机会。”

    妇人姗姗起身,简单一个动作,便有仪态万千的风韵,道:“那我们就不叨扰陈公子的赶路和修行了。”

    陈平安跟着起身,客气道:“我如今既非剑修,也不是那远游境武夫,渡船之上,无法远送,还望海涵。”

    妇人点点头,示意无妨,转头对许弱嫣然而笑,问道:“反正渡船暂时还未离开东宝瓶洲版图,想必我与和儿的归程,十分安稳,许先生既然与陈公子相熟,不如留下来叙叙旧?”

    许弱摇头笑道:“不用。”

    简明扼要,甚至连个理由都没有说。

    不过妇人和新帝宋和似乎都没觉得这是冒犯,仿佛“许先生”如此表态,才是自然。

    最后陈平安将三人送到船栏那边,脚下这艘骸骨滩披麻宗渡船附近,有一艘六层楼高的巨大渡船正在并驾齐驱,相较之下,原本已经算是庞然大物的披麻宗渡船,就显得有些“身姿纤细苗条”了。两艘渡船之间,不知如何做到的,架起了一条青色雾霭铺地的彩绘“廊桥”,宽达两丈有余,仙气弥漫,依稀可见廊柱上有天女婀娜舞动,宛如上古天庭的廊道,三人行走其中,如履平地,每当鞋底触及那条“青石板路”,就会有一圈圈彩色光晕散开,涟漪阵阵。

    陈平安一直没有挪步,举目望去,这座神仙廊桥被对面渡船一位白衣高冠老修士收起,手腕翻转,竖立于手心,小如印章,然后缓缓藏入袖中。

    母子二人的身影消失在渡船楼梯那边。

    许弱转身凭栏而立,陈平安抱拳告别,对方笑着点头还礼。

    陈平安返回屋子,不再练拳,开始闭上眼睛,仿佛重回当年书简湖青峡岛的山门屋舍,当起了账房先生。

    开始默默盘算账目。

    有些事,看似极小,却不好查,一查就会打草惊蛇,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有些大事,哪怕涉及大骊宋氏的顶层内幕,陈平安都可以在崔东山那里,问得百无禁忌。

    只不过仔细算过之后,也无非是一个“等”字。

    陈平安睁开眼睛,手指轻轻敲击养剑葫。

    这对母子,其实完全没必要走这一趟,并且还主动示好。

    可能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在形势变化之后,当年的恩怨在妇人眼中,已经不值一提。

    打个比方,杀陈平安,需要耗费十两银子,拉拢了,可以挣五两银子,这一出一入,其实就是十五两银子的买卖了。

    当然也可能是障眼法,那位妇人,是习惯了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人物,不然当年杀一个二境武夫的陈平安,就不会调动那拨刺客。

    同样也可能是在试探,先确定了他陈平安的深浅虚实,当然还有他面对当年那场刺杀的态度,大骊朝廷再做定夺。

    陈平安的思绪渐渐飘远。

    想了很多。

    没来由想起年幼时分十分羡慕的一幕场景,远远看着扎堆在神仙坟那边打闹的同龄人,喜欢扮演着好人坏人,黑白分明。当然也有过家家扮演夫妻的,多是有钱人家的男孩子当那相公,漂亮小女孩扮演小娘子,其余人等,扮演管家仆役丫鬟,有模有样,热热闹闹,还有孩子们从家中偷来的许多物件,尽量将“小娘子”打扮得漂漂亮亮。

    长大之后,回头乍看,满满的童真童趣,可是再一想,就没那么美好了,似乎在童年时代,孩子们就已经学会了此后一辈子都在用的学问。

    陈平安摘下养剑葫,喝着酒,走向观景台。

    夜幕沉沉,渡船刚刚经过大骊旧北岳的山头,依稀可见山势极为陡峭,就像大骊的行事风格。

    明月当空。

    陈平安睁大眼睛,看着那山与月。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一座铺有彩衣国最精美地衣的华美屋内,大骊娘娘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突然皱了皱眉头,凳子稍高了,害得她双脚离地,好在她这辈子最大的能耐,就是“适应”二字,于是让后脚跟离地更高,而脚尖则轻轻敲击那出自彩衣国仙府女修之手的名贵地衣,笑问道:“怎么样?”

    宋和想了想,说道:“是个油盐不进的。”

    妇人抿了一口茶水,回味一二,似乎不如长春宫的春茶。长春宫那个地方,什么都不好,比一座冷宫还冷清,都是些连嚼舌头都不会的妇人女子,无趣乏味,也就是茶水好,才让那些年在山上结茅修道的日子,不至于太过煎熬。她故意喝了口茶水,含了一片茶叶在嘴里嚼,在她看来,天下味道,唯有以苦打底,才能慢慢尝出好来。咽下咬得细碎的茶叶后,她缓缓道:“没点本事和心性,一个在泥瓶巷里闻着鸡屎狗粪长大的贱种,能活到今天?这才多大岁数,一个不过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挣了多大的家业啊。”

    宋和并不太在意一个什么落魄山的山主,只是娘亲一定要拉上自己,他便只好跟着来了。当了皇帝,该享受什么福气,该受多少痛苦,宋和从小就一清二楚。光是称帝之后,一年之中的繁文缛节,就做了不知多少。好在宋和娴熟得不像是一位新君,朝堂那边某些不太看好他的老不死,瞪大眼睛就为了挑他的错,可是估计一双双老花眼都看到发酸了,也没能挑出瑕疵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宋和笑道:“换成是我有那些际遇,也不会比他陈平安差多少。”

    妇人问道:“你真是这么认为的?”

    宋和笑着点头。

    妇人眯起眼,双指捻转釉色如梅子青的精美茶杯,道:“好好想想,再回答我。”

    宋和赶紧举起双手,笑嘻嘻道:“是儿子的怄气话,娘亲莫要懊恼。”

    妇人在他们母子俩独处之时,从不会将宋和当做什么大骊皇帝,此时脸上更没了平时宠溺的神色,厉色道:“齐静春会选中你?你宋和吃得住苦?”

    宋和摇头:“皆不会。”

    “一些地方不如人家,就是不如人家,世间就没有谁,样样比人强,占尽大便宜!”

    妇人怒气冲冲道:“既然你是天生享福的命,那你就好好琢磨如何去享福,这是天下多少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好事。但是别忘了,这从来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你要是觉得终于当上了大骊皇帝,就敢有丝毫懈怠,我今天就把话撂在这里,你哪天自己犯浑,丢了龙椅,宋睦接过去坐了,娘亲还是大骊太后,你到时候算个什么东西?别人不知真相,或是知道了也不敢提,但是你先生崔瀺,还有你叔叔宋长镜,会忘记?想说的时候,我们娘俩拦得住?”

    宋和愧疚道:“是孩儿错了,不该得意忘形。”

    若是以往,妇人此时就会好言安慰几句,但是今天却大不一样,儿子的温顺乖巧,似乎惹得她越来越生气。

    只见妇人重重放下茶杯,茶水四溅,脸色阴冷,继续厉声道:“当初是怎么教你的?深居宫闱重地,很难看到外边的光景,所以我苦求陛下,才求来国师亲自教你读书。不但如此,娘亲一有机会就带着你偷偷离开宫中,行走京城坊间,就是为了让你多看看,贫寒之家到底是如何发迹的,富贵之家是如何败亡的,蠢人是怎么活下去的,聪明人又是怎么死的!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和优劣,就是为了让你看清楚这个世道的复杂和真相!

    “还记不记得娘亲生平第一次打你是为何?市井坊间,无知百姓笑言皇帝老儿家中一定用那金扁担,一顿饭吃好几大盘子馒头,你当时听了,觉得好玩,笑得合不拢嘴,好笑吗?你知不知道,当时与我们同行的那头绣虎,在一旁看你的眼神,就像你看待那些老百姓,一模一样!

    “一张龙椅,一件龙袍,能吃不成?真到了山穷水尽的那天,真比得上几个馒头?国师是怎么教你的?天底下,成大事者,必有其牢固根本在不为人知的阴暗处,越与世情常理相契合,就越是风雨吹不动!国师举例之人是谁?是那看似一年到头昏昏欲睡的关氏老太爷!反例是谁,是那看似名垂青史、风光无限的袁曹两家老祖宗!这样明明白白教给你的‘坏人如何活得好’的至理,你宋和也敢不上心?”

    妇人站起身,怒气滔天,道:“那几本被天下君王秘而不宣的破书,所谓的帝王师书,还有什么藏藏掖掖不敢见人的人君南面术,算个屁!是那些大道理不好吗?错了吗?没有!好得不能再好了,对得不能再对了!可你到底明不明白,一座东宝瓶洲,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皇帝君王,如今还能剩下几个?又有几人成了垂拱而治的明君?就是因为这些坐龙椅的家伙,那点眼界和心性,那点驭人的手腕,根本撑不起那些书上的道理!绣虎当年传授他的事功学问,哪一句言语,哪一个天大的道理,不是从一件最不起眼的细微小事,开始说起?”

    妇人脸色铁青,指着那个大骊年轻皇帝的脸庞,骂道:“你今天跟一个贱种比吃苦,觉得自己比他强,你明天是不是要去跟你哥哥比功劳,也觉得自己功劳更大?与国师比学问,与叔叔比武学,你都觉得自己其实不差?到底是谁给你的胆子,让你宋和如此托大?是一辈子夹着尾巴做人的我吗?是被中土陆氏坑害得英年早逝的先帝吗?还是那个打心底里就瞧不起你这个弟子的国师?”

    宋和也跟着站起身,低头沉默不语,没有丝毫愤懑和怨怼,虚心受教,哪怕他如今已是坐在那张龙椅上的男人。

    妇人哀叹一声,颓然坐回椅子,望着这个迟迟不愿落座的儿子,态度缓和了些,眼神幽怨道:“和儿,是不是觉得娘亲很烦人?”

    宋和这才坐下,轻声笑道:“如果不是担心朝野非议,我都想让娘亲垂帘听政,过过瘾,如此一来,娘亲就可以在青史上多留些笔墨。”

    妇人气笑道:“胡闹!”

    宋和,宋睦,和和睦睦,家和万事兴。

    市井门户,帝王之家,门槛高低,天壤之别,可道理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只不过为了宋氏国祚,当年妇人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舍一留一,不得不将犹在襁褓中的一个儿子,送去那座骊珠洞天,那孩子“病夭”之后,在宗人府谱牒上,便勾掉了那个名字本该是宋和的“宋睦”,而次子,不但得以留在京城,还得了宋和这个名字,以及长子的身份。

    这才有了后来的泥瓶巷宋集薪,以及后来的一系列事情——宋煜章离京并担任窑务督造官,功成之后,返京去礼部述职,再返回,最终被妇人身边的那位卢氏降将,亲手割走头颅,装入匣中送去先帝跟前,先帝在御书房独处一宿,翻阅一份档案到天明,再后来,就下了一道圣旨,让礼部着手敕封宋煜章为落魄山的新山神,而祠庙内的神像,只有头颅镏金,最后龙泉郡山上山下,便又有了“金首山神”的称呼。

    负责编纂玉牒和掌管大骊宋氏宗室名录的宗人府,在二十多年前,死了几位老人,在二十年后的去年和今年,又死了一拨,都是“老死”的。只不过当年是先帝的旨意,不得不死,之后这次,则是这帮活腻歪了的老骨头们,自己求死的,竟然豪赌押注于一个毫无根基的皇子,想要翻案,争一个“长幼”身份。

    宋和告辞离去。

    妇人独自饮茶,心情复杂。

    宋集薪也好,“宋睦”也罢,到底是她的亲生骨rou,怎会没有感情。

    当年她抱着襁褓中的长子,凝视着儿子粉嫩可爱的脸庞,流着眼泪呢喃道:“谁让你是哥哥呢?谁让你生在大骊宋氏呢?谁让你摊上了我们这一对狠心的爹娘呢?”

    当时先帝就在场,却没有半点恼火。

    这么多年来,在那次不惜逾越雷池也要偷看秘档,结果被先帝训斥后,她就彻底死心了,就当那个儿子已经死了。之后,心中愧疚越多,她就越怕面对宋集薪,怕听到关于他的任何事情。

    更怕将来哪天,连累了养在身边的“唯一儿子”,到最后沦为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个曾经当了很多年窑务督造官的宋煜章,本来是有机会不用死的,退一步说,至少可以死得晚一些,而且更加风光些。按照先帝最早的安排,宋煜章会先在礼部过渡几年,然后转去清贵无权的清水衙门当差,品秩肯定不低,六部堂官在内的大九卿不用想,但是小九卿注定是其囊中之物,例如太常寺卿,或是鸿胪寺和左右春坊庶子,相当于圈禁起来,享个十几二十年福,死后得个名次靠前的美谥,也算是大骊宋氏厚待功臣了。

    要知道宋煜章从头到尾经手了加盖廊桥一事,那里可埋着大骊宋氏最大的丑闻,一旦泄露,被观湖书院抓住把柄,甚至会影响到大骊吞并东宝瓶洲的格局。

    所以说先帝对宋煜章,可谓已经足够仁慈宽厚。

    可千不该万不该,在骊珠洞天小镇,宋集薪是他这个窑务督造官老爷私生子的传闻,都已经闹得尽人皆知了,宋煜章还不知收敛,不懂隐藏情绪,竟敢对宋集薪流露出类似父子的情感迹象。宋煜章最该死之处在于,宋集薪在内心深处,似乎的的确确希望宋煜章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在秘档上,点点滴滴,记载得一清二楚,可是宋煜章在以礼部官员身份重返龙泉郡后,依旧死不悔改,不死还能如何?所以即便是宋煜章死了,先帝还是不打算放过这个触犯逆鳞的骨鲠忠臣,任由她命人割走头颅带回京城,再将其敕封为落魄山山神。一尊金首山神,沦为整个新北岳地界的笑谈。

    哪怕先帝已经走了,妇人对这个雄才伟略却英年早逝的男人,还是心存畏惧。

    她很爱他,对他充满了崇拜和仰慕。

    他死得不早不晚,刚刚好,她其实很开心。

    有些女子,情爱一物,是烧菜的佐料,有了是最好,没有也不打紧,总有从别处找补回来的事物。

    那位先前将一座神仙廊桥收入袖中的白衣老仙师,抚须笑道:“想来咱们这位太后又开始教子了。”

    许弱笑而无言。

    大骊渡船掉头南归,骸骨滩渡船继续北上。

    老仙师转头瞥了眼北方,轻声道:“怎么挑了董水井,而不是此人?”

    许弱笑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老仙师嗤笑一声,毫不掩饰自己的不以为然。

    许弱双手分别按住横放身后的剑柄剑首,意态闲适,眺望远方的大地山河。

    渡船之下的东宝瓶洲北方,江源如帚,分散甚阔。

    老仙师是墨家主脉押注大骊后,在东宝瓶洲的话事人。

    他与许弱以及那个“老木匠”关系一直不错,只不过当年后者争墨家巨子落败,搬离中土神洲,最后选中了大骊宋氏。

    当时与他们这一脉墨家一起的,还有阴阳家陆氏的旁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打造那座足可镇杀仙人境修士的仿制白玉京。

    不但如此,那位阴阳家大修士还蛊惑大骊先帝违反儒家礼制,擅自修行跻身中五境,一旦皇帝破境,在保持灵智的同时,又可以秘密沦为牵线傀儡,而且一身境界会荡然无存,等于重返一介凡俗夫子之身,到时候当时还在大骊京城的山崖书院也好,远在东宝瓶洲中部的观湖书院也罢,便是察觉出端倪,也无迹可寻。这等仙家大手笔,确实只有底蕴深厚的阴阳家陆氏,可以想得出,做得到。

    关于此事,连那个姓栾的“老木匠”都被蒙蔽,即使朝夕相处,仍是毫无察觉,不得不说那位陆家旁支修士的心思缜密,当然还有大骊先帝的城府深沉了。

    国师崔瀺和齐静春的山崖书院,都是在这两脉之后,才选择的大骊宋氏。至于崔瀺和齐静春这两位文圣弟子,这对早已反目成仇却又当了邻居的师兄弟,在辅佐和治学之余,各自的真正所求,就不好说了。

    最后那个阿良一来,彻底改变了大骊和整个东宝瓶洲的格局。

    阿良的一剑之后,倾尽半国之力打造出来的仿白玉京运转不灵,数十年内再也无法动用剑阵杀敌于万里之外,大骊宋氏损失惨重,伤了元气。不过因祸得福,那位秘密莅临骊珠洞天的掌教陆沉,似乎便懒得与大骊计较了,从来到浩然天下,再到返回青冥天下,都没有出手销毁大骊那座白玉京。陆沉这一手下留情,至今还是一件让许多高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若是陆沉因此出手,哪怕是迁怒大骊王朝,有些过激之举,中土文庙的副教主和陪祀圣人们,都不大会阻拦。

    打造仿白玉京,消耗了大骊宋氏的半国之力。

    此外,大骊一直通过某个秘密渠道的神仙钱来源,以及与人赊账,让栾巨子和墨家机关师打造了足足八座“山岳”渡船。

    之后就是大骊铁骑加速南下。

    可以说,只要大骊南下之势受阻不畅,在某地被阻滞不前,只需要再拖上个三五年,即使大骊铁骑战力受损不大,大骊宋氏自己就支撑不下去了。

    所以说,朱荧王朝当时拼着玉石俱焚,也要拦下大骊铁骑,绝非意气用事,而那些周边藩属国的拼死抵御,用动辄数万十数万的兵力去消耗大骊铁骑,幕后自然同样有高人指点和运作,不然大势之下,明明双方战力悬殊,沙场上注定要输得惨烈,谁还愿意白白送死?

    这位墨家老修士早年对崔瀺观感极差,总觉得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太虚了,与白帝城城主下出过《彩云谱》又如何?文圣昔年首徒又如何?十二境修为又如何?单枪匹马,既无背景,也无山头,何况在中土神洲,他崔瀺并不属于最拔尖的那一小撮人,这样的人被逐出文圣所在文脉,卷铺盖滚回家乡东宝瓶洲后,又能有多大的作为?

    直到许弱说服墨家主脉如今的巨子,来到了东宝瓶洲这偏居一隅的蛮夷之地后,他们才开始一点一点认识到崔瀺的厉害。

    去年在大骊铁骑被朱荧王朝阻挡在国门之外的险峻关头,大概是为了安抚人心,在大骊南下的汹涌大势当中一直不太露面的崔瀺,总算拉着一些老头子,坐下来开诚布公地好好聊了一次。不是聊什么大骊必然成功,以及成功之后如何瓜分利益,崔瀺只聊了接下来十年之内,大骊铁骑的每一个推进步骤,几乎具体到了每一年大骊三支铁骑分别与谁交手,在何地作战,双方战损如何,与之对应的大骊国库状况如何,等等,皆是细到不能再细的“小事”;然后再是观湖书院、真武山和风雪庙这些东宝瓶洲的山巅势力,各自在不同阶段,态度会有什么细微变化,以及神诰宗祁真会在何时入局,终于愿意见一见大骊使节;之后崔瀺连大骊未来新版图上的死灰复燃,与大骊驻军的反复拉锯,导火索因何而起,又该如何收场,大骊在此期间的得失,都一一阐述,娓娓道来。

    崔瀺在最后,让众人决定是半途而废抽身而退,还是加大押注,只管隔岸观火,看看大骊铁骑是否会按照他崔瀺给出的步骤拿下朱荧王朝。

    事实证明,崔瀺是对的。

    直到那一刻,这位老修士才不得不承认,崔瀺是真的很会下棋。

    不过老修士也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不信邪,就跑去问崔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他根本不信天底下有什么料敌如神和未卜先知,毕竟一洲争胜,不是真的棋手在那捣鼓几颗棋子。

    崔瀺就带着他去了一处秘密建造在京城郊外,戒备森严的大骊存档处。

    里面有将近五百人,其中半数是修士,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收取谍报、撷取信息,以及与一洲各地谍子死士的对接。

    在这里,一座高山的腹部全部被掏空,分门别类,摆满了东宝瓶洲所有王朝和藩属国的兵马配置、山上势力分布、文武重臣的个人资料,都是些累积百年之久的档案。

    这还不算最让老修士震撼的事情,真正让墨家老修士感到可怕的,是一件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

    当时一袭儒衫的大骊国师,领着他参观那座名为“书山”的大骊禁地,一路上,来往之人脚步匆匆,无一例外,见到了一国国师,只是稍稍避让而已,然后就此别过,没有跪拜作揖,没有客套寒暄,即便国师有所询问,也是一问一答,双方言语简洁,然后就此分道而行。

    作为墨家高人、机关术士中的翘楚,老修士当时的感觉,就是当自己置身于这座“书山”其中,就像身处一架震古烁今的庞大且复杂机关之中,处处充满了精准、契合的气息。

    历史上浩浩荡荡的修士下山“扶龙”,稍有成就,便欢天喜地,比起这头绣虎的作为,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声名狼藉的文圣首徒在离开了群星荟萃的中土神洲之后,沉寂了足足百年,终于崛起。可笑的是,在那八座“山岳”渡船缓缓升空,大骊铁骑正式南下之际,几乎没有人在乎崔瀺在东宝瓶洲做了什么。

    一路上,陈平安都在学习北俱芦洲雅言。

    这一点北俱芦洲比东宝瓶洲和桐叶洲都要好,雅言通行一洲,各国官话和地方方言也有,但是远远不如其余两洲复杂,而且出门在外,都习惯以雅言交流,这就省去陈平安许多麻烦。在倒悬山那边,陈平安是吃过苦头的,东宝瓶洲雅言,对于别洲修士而言,说了听不懂,听得懂后更要满脸蔑视。

    披麻宗渡船即将落下,陈平安整理好行李,来到一楼船栏这边。

    那些拖拽渡船、凌空飞掠的力士大军,十分玄奇,似乎不是纯粹的阴物,而是一种介于阴灵鬼物和符箓傀儡之间的存在。

    脚下就是广袤的骸骨滩地界,也不是陈平安印象中那种鬼森森的气象,反而有几处绚烂光彩直冲云霞,萦绕不散,宛如祥瑞。

    骸骨滩方圆千里,多是平原滩涂,少有寻常宗字头仙家的高山大峰、层峦叠嶂。

    骸骨滩辖境唯有一条大河贯穿南北,不似寻常江河的蜿蜒,如一剑劈下,笔直一线,而且几乎没有支流漫延开来,估计也是暗藏玄机。

    披麻宗渡船上唯有一座仙家店铺,货物极多,镇铺之宝是两件品秩极高的法宝,皆是上古仙人的残损遗剑,如果不是剑刃开卷颇多,并且伤及了根本,使得两把古剑丧失了修缮如初的可能,应该都是当之无愧的半仙兵。最为人称道之处,在于两把剑是山上所谓的“道侣”物,一把名为“雨落”,一把名为“灯鸣”,相传是北俱芦洲一双剑仙道侣的佩剑。

    故而渡船不拆开售卖,两把法剑,开价一百枚谷雨钱。

    这桩买卖还有个噱头,地仙剑修购买,可以打八折;上五境剑仙出手,可以打六折。

    只不过对于地仙剑修,价格实在是昂贵了些;对于一位上五境剑仙,更显鸡肋。

    陈平安也就过过眼瘾,囊中羞涩嘛,何况即使手头有钱,陈平安也不当这个冤大头。

    不过陈平安还是在挂“虚恨”匾额的店铺那边,买了几样讨巧廉价的小物件。

    一件是连接砥砺山镜花水月的灵器,一个青瓷笔洗,类似陈灵均当年的水碗。在那本倒悬山神仙书上,专门有提及砥砺山,说是专门用来给剑修比剑的演武之地,任何恩怨,只要是约定了在砥砺山解决,双方根本无需订立生死状,到了砥砺山就开打,打死一个为止,千年以来,几乎没有特例。

    再就是一方古色古香的诗文砚台,和一盒某个覆灭王朝末代皇帝的御制重排石鼓文墨,总计十锭。

    等到陈平安与店铺结账的时候,掌柜亲自露面,笑吟吟地说披云山魏大神已经发话了,陈平安在“虚恨”坊任何开销,都记在披云山的账上。

    陈平安也没客气,还问了一句,那我如果再买几件,行不行?

    掌柜笑着摇头,说魏大神也说了,在他这个掌柜出面后,双方约定就得作废。

    陈平安还是笑着与掌柜致谢,一番攀谈之后,陈平安才知道掌柜虽然在披麻宗渡船开设店铺,却不是披麻宗修士。披麻宗筛选弟子,极其慎重,祖师堂谱牒上的名字,一个比一个金贵,而且开山老祖当年从中土迁徙过来后,订立了“内门嫡传三十六,外门弟子一百零八”的名额,所以骸骨滩更多的还是他这样的外来户。

    老掌柜是个健谈的人,与陈平安介绍了骸骨滩的诸多风土人情,以及一些山上禁忌。

    两人正在船栏这边谈笑风生,视野所及的尽头天幕,有两道剑光纵横交错,每次交锋,震出一大团光彩和电光。

    老掌柜见怪不怪,笑道:“常有的事情,只是咱们这边的剑修在舒展筋骨而已。陈公子你看他们始终远离骸骨滩中央地带,就明白了,倘若双方打出真火来,哪里管你骸骨滩披麻宗,便是在祖师堂顶上飞来飞去,也不奇怪,给披麻宗修士出手打飞,吐血三升什么的,算得了什么,本事足够的,干脆三方乱战一场,才叫舒坦。”

    陈平安无言以对。

    这北俱芦洲,真是个……好地方。

    骸骨滩仙家渡口是北俱芦洲南部的枢纽重地,商贸繁荣,人流熙熙攘攘,在陈平安看来,都是长了脚的神仙钱,难免就有些憧憬自家牛角山渡口的未来。

    渡船缓缓靠岸,性子急的客人们,半点等不起,纷纷乱乱,一拥而下。按照规矩,在渡口登船下船,不管境界和身份,都应该步行,在东宝瓶洲和桐叶洲,以及鱼龙混杂的倒悬山,皆是如此,可这里就不一样了,即便是按照规矩来的,也是争先恐后,更多的还是潇洒御剑化做一抹虹光远去的,其他的有驾驭法宝腾空的,有骑乘仙禽远游的,还有直接一跃而下的,乱七八糟,闹闹哄哄。披麻宗渡船上的管事,还有地上渡口的管事,瞧见了这些不守规矩的,嘴里就骂骂咧咧,还有一位负责渡口戒备的观海境修士,看着火大了,直接出手,将一个从自己头顶御风而过的练气士给打下地面。

    陈平安哭笑不得,这还是在披麻宗眼皮子底下呢,换成其他地方,得乱成什么样子?

    陈平安不着急下船,而且老掌柜还在讲着骸骨滩几处必须去走一走的地方。人家好心好意介绍此地胜景,陈平安总不好让人话说一半,于是就耐着性子继续听着老掌柜的讲解。那些下船的情景,陈平安虽然好奇,可他打小就明白一件事情,与人言语之时,别人言辞恳切,你在那儿四处张望,这叫没有家教,所以陈平安只是瞥了几眼就收回了视线。

    老掌柜做了两三百年渡船店铺生意,迎来送往,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见此情形便快速结束了先前的话题,微笑着解释道:“咱们北俱芦洲,瞧着乱,不过待久了,反而觉着爽利。确实容易莫名其妙就结了仇,可那萍水相逢却能千金一诺,敢以生死相托的事情,更是不少,相信陈公子以后自会明白。”

    老掌柜说到这里,那张见惯了风雨的沧桑脸庞上,满是遮掩不住的自豪。

    陈平安对此不陌生,故而心一揪,有些伤感。

    曾经有人也是这般,以生在北俱芦洲为傲,哪怕她们只是下五境练气士,只是打醮山渡船的婢女。

    老掌柜犹豫了一下,想起大骊北岳正神魏檗与自己的私下会面,便轻声说道:“陈公子,能否容我说句不太讨喜的话?”

    陈平安笑道:“黄掌柜请说。”

    老掌柜缓缓道:“北俱芦洲比较排外,喜欢内讧,但是一致对外的时候,尤其抱团。这里的人最讨厌几种外乡人,一种是远游至此的儒家门生,觉得他们一身酸臭气,十分不对付;一种是别洲豪阀的仙家子弟,个个眼高于顶;最后一种就是外乡剑修,觉得这伙人不知天高地厚,有胆子来咱们北俱芦洲磨剑。”

    老掌柜伸手扶栏,叹了口气,感慨道:“三者之中,又以第二种,最惹人厌。历史上,不知道多少在别洲家乡呼风唤雨的年轻人,仗着家族老祖或是传道人的身份显赫,做事说话就不太讲究,可几乎没一个能够讨到好,都是灰头土脸逃离北俱芦洲。这还算好的,断了修行路,甚至是直接死在这边的,不在少数。这其中,就有龙虎山天师府的黄紫贵人,有诸子百家的嫡传弟子,流霞洲仙家执牛耳者飞升境老祖的关门弟子,还有皑皑洲那位财神爷的亲弟弟,当初就被人活活打死在这边,林林总总,这些陈年烂账,多了去,那些死了亲人、弟子的别洲山顶修士,竟是至今连仇家都没搞清楚。”

    陈平安点头道:“黄掌柜的提醒,我会铭记在心。”

    老掌柜恢复笑容,抱拳朗声道:“些许忌讳,如几根市井麻绳,束缚不住真正的人间蛟龙,北俱芦洲从不拒绝真正的豪杰。那我就在这里,预祝陈公子在北俱芦洲,成功闯出一番天地!”

    陈平安抱拳还礼,道:“那就借黄掌柜的吉言!”

    陈平安戴上斗笠,青衫负剑,离开了这艘披麻宗渡船。

    按照黄老掌柜的说法,骸骨滩有三处地方必须去,不然就算白走了一遭。

    一是那座品秩不高但是占地极大的摇曳河祠庙,身为河神,供奉金身的祠庙,比起北俱芦洲的绝大多数万里大江的水神,还要气派。

    还有从披麻宗山脚入口一直延伸到地底深处的巨大城池,名为壁画城。城下有八堵高墙,绘有八位倾国倾城的上古仙女,栩栩如生,纤毫毕现,传闻还有那“不看修为只看命”的天大福缘,等待有缘人前往。八位仙女,曾是古老天庭某座宫殿的女官精魄残余,修为高低不一,若有相中了“裙下”的赏画之人,她们便会走出壁画,侍奉终生。如今八位仙境女官,只存三位,最高一位,竟然是上五境的玉璞境修为,最低一位,也是金丹地仙,其余五幅壁画都已经灵气消散。并且壁画之上,犹有法宝,都会被她们一并带离。披麻宗曾经邀请各方高人,试图以仙家拓碑之法,获取壁画所绘的法宝,只是壁画玄机重重,始终无法得逞。

    除了仅剩三幅的壁画机缘,壁画城中多有售卖世间鬼修梦寐以求的器物和阴灵,便是一般仙家府邸,也愿意来此出价,购买一些调教得体的阴灵傀儡,既可以担任庇护山头的另类门神,也可以作为不惜为主替死的防御重器,携手行走江湖。而且壁画城多散修野修在此交易,经常会有重宝隐匿其中,如今一位已经赶赴剑气长城的年轻剑仙,其发迹之物,就是从这里的一位野修手上捡漏的一件半仙兵。

    最后就是骸骨滩最吸引剑修和纯粹武夫的“鬼蜮谷”,披麻宗有意将难以炼化的厉鬼驱逐、聚拢于此地,外人缴纳一笔过路费后,生死自负。

    陈平安打算先去最近的壁画城。

    在陈平安远离渡船之后,一位负责跨洲渡船的披麻宗老修士,出现在黄掌柜身边。这位在骸骨滩久负盛名的元婴修士,在披麻宗祖师堂辈分极高,只不过平时不太愿意露面,最反感人情往来。此时他一身气机收敛,气府灵气点滴不溢出,笑道:“亏你还是个做买卖的,那番话说得哪里是不讨喜,分明是恶心人了。”

    一个能够让大骊北岳正神露面的年轻人,一人独占了骊珠洞天三成山头,肯定要与店铺掌柜所谓的三种人沾边,至少也该是其中之一。稍微有点后生脾气的,指不定就要把好心当成驴肝肺,认为掌柜是在给个下马威。

    老掌柜虽然境界与身边这位元婴境老友差了许多,但是平时往来,十分随意,此时抚须而笑,道:“如果是个好面子和急性子的年轻人,在渡船上就不是这般深居简出了,方才听过了壁画城三地,早就告辞下船了,哪里愿意听我一个糟老头子唠叨半天,那么我那番话,说也不用说了。”

    老元婴随口笑道:“知人知面不知心。”

    老掌柜哈哈大笑,道:“买卖而已,能攒点人情,就是挣一分。所以说老苏你就不是做生意的料,披麻宗把这艘渡船交给你打理,真是糟践了金山银山,多少原本可以笼络起来的关系,就在你眼前跑来跑去,你愣是都不抓。”

    “修道之人,左右逢源,真是好事?”老元婴冷笑道,“换一个有望上五境的地仙过来,虚度光阴,岂不是糟践更多。”

    老掌柜假装没听明白其言下之意,双肘搁在栏杆上,眺望故土风景。跨洲渡船的营生,最不缺的就是一路上饱览山河万象,可看多了,还是觉着自家的水土最好。此时听着一位元婴大修士的言语,老掌柜笑呵呵道:“可别把我当箩筐啊,我这儿不收牢sao话。”

    老元婴不以为意,记起一事,皱眉问道:“这玉圭宗到底是怎么回事?怎的将下宗迁徙到了东宝瓶洲?按照常理,杜懋一死,桐叶宗勉强维持着不至于树倒猢狲散,只要荀渊将玉圭宗下宗轻轻往桐叶宗北方随便一摆,趁人病要人命,桐叶宗估摸着不出三百年,就要彻底完蛋了。为何这等白捡便宜的事情,荀渊不做?下宗选址东宝瓶洲,潜力再大,能比得上完完整整吃掉大半座桐叶宗?据说这荀老儿年轻的时候是个风流种,该不会是脑子给某位婆姨的双腿夹坏了?”

    姓黄的虚恨坊掌柜摇头道:“玉圭宗谁都可以是傻子,唯独荀渊不会是,即使从未打过交道,只看这位老前辈能够驯服姜尚真,就绝不简单。姜尚真什么脾气?当初不过金丹修为,单枪匹马,游历咱们北俱芦洲,结果坑害了多少山头和仙子?最后还给他吃干抹净,成功跑路了。老子这辈子没什么心结,只有我那小师姑的郁郁而终,令我始终无法释怀!小师姑当年于我有庇护和护道之恩,若非她的照拂,我早就坟头三尺草了。这个挨千刀的姜尚真,唉,他娘的,一提到这个家伙,老子是既一肚子火气,又不得不服气。”

    老掌柜平时谈吐,其实颇为文雅,不似北俱芦洲修士,可当他提起姜尚真,竟是有些咬牙切齿。

    元婴老修士幸灾乐祸道:“我这儿,箩筐满了。”

    老掌柜吐出一口唾沫,似乎想要把积郁之气一并吐了。

    他好奇问道:“看架势,大骊宋氏似乎有意拔高牛角山渡口,丝毫没有扩建长春宫渡口的企图,到时候老苏你需要跟哪条地头蛇打交道?是大骊武将,还是供奉修士?”

    元婴老修士摇摇头,道:“大骊最忌讳外人刺探谍报,我们祖师堂那边是专门叮嘱过的,许多用得烂熟了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