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书后我在求生节目中爆红了在线阅读 - 第66页

第66页

    宋喻眠的漂流的视频一放,睿竞的那两人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终于彻底的随之破灭。

    一时间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都仿佛一个xiele气的皮球一样,完全傻眼的瘫软在了椅子里。

    雨林里地形复杂,到处都是长得差不多的树木,每年都有许多人因为迷路,而被它夺去性命。在这样的地方,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足以漂流的主干河道的。

    更何况这里支流众多,暗潮汹涌,水里还有着令人生畏的鳄鱼。

    比赛已经进行到第四天,所有的选手在体能上,都已经有了明显的下滑。

    万一筏子有一个地方没绑紧,掉进水里,即便是不被淹死,侥幸上来以后,也很有可能直接因为低温症而被淘汰出局。

    在这样陌生的水域里,做个竹筏漂流,对于绝大多数选手,都是不敢想不敢做,即便是做了也很大概率不会成功的事情。

    可宋喻眠不光想了做了,还做的潇洒漂亮,游刃有余。

    这才只是第四天的晚上,张昱年即便是再快也还要第六天晚上才能到达,差距真的太大了。

    别说是市内赛就是所有比赛都算在内,也没有一个中国人,有过这样第四天晚上就能到达的成绩。

    破纪录,几乎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了。

    【卧槽卧槽!宋哥这什么速度,太狠了吧,不是我就想问……那筏子看起来挺普通简陋的,在这么急得河水里,居然也能这么稳的吗?我之前去漂流玩的时候,选的还是看起来最好的船,都差点没翻了。太牛了。】【呜呜呜呜,宋神牛逼!什么他妈的叫实力!这他妈的就叫实力!任凭你们怎么费尽心机,用出多下作恶心的手段,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弟弟!!】【破纪录!应该能够破纪录!!宋神冲啊!宋喻眠就是第一!第一! 客络上粉丝们尽情的狂欢,宋喻眠就如同一根被压到底的弹簧一般,先是触底,直到在所有人都认为他没希望了的时候,才又反弹。

    尽情的释放着他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在这最后的几个小时里,惊艳了所有能够看得见他的人。

    微博热搜再一次的登顶第一,宋喻眠的名字后,还有着一个爆字。

    除了他本人的粉丝以外,圈子内几乎所有求生比赛的观众们也都在为之惊喜狂欢。

    不论是不是B市人,有没有其他特别喜欢的选手,他们也全都是中国人。

    而此时此刻,中国从前历史上的记录即将就要被人打破,还是一个第一次参加职业比赛的新人。

    这也同时意味着,一颗前途不可估量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中国求生比赛在世界上的排名,很有可能就会因此而出现一个改变。

    从前在世界赛上沉寂了快十年的这潭死水,突然又好像燃起了那么一点点的希望。

    【这么多年野外求生这一项目,被西方统治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宋喻眠真的很强,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他在世界赛场上,夺回我们中国的尊严与荣光。】当然当一件事情正处于风口浪尖,就总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

    有人夸,自然就会有人质疑,有人骂。

    就在这条微博热搜的下面,就出现了一大堆自称什么野外求生多年老粉的老懂王。

    他们孜孜不倦的回复每一条觉得宋喻眠能开创出一个新时代,为国争光的评论。

    反复列举着国外,曾有过相似记录的选手,反复说着宋喻眠这此的成绩,从前早也就有人达到过,并没有多稀奇。

    他们以此来论证宋喻眠不行,就算是去了国际也不可能取得成绩。分析的头头是道,其实为的不过也就是从中获得些许优越感,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已。

    众人皆醉我独醒。

    选择性的无视着中外整体社会环境,和野外求生这项运动发展早晚的问题,大言不惭的说着什么,中国人就是不行,体能天生就是比不过外国人。

    天赋使然,种族弱势,没办法,却也没所谓,只是野外求生这一项而已,弱就弱了呗,其他那些竞技项目,中国不也有强的吗?

    何必要纠结这一项,甚至都已经将希望寄托到一个爱豆戏子身上了。

    都已经要靠爱豆去夺冠了……这到底是弱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难道还看不出来吗?看野外求生,那还得是到国际赛上去看老外。

    类似于这类的留言,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见,更离谱的是,能发出这种言论的,竟然还真的都是常在求生圈里混的老粉居多。

    宋喻眠其实在野外一直秉持的理念,都是与自然和谐共处,比起对抗,他明显是享受与热爱居多的那一派。

    当时之所以投身竞技,决定来参加比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看见了这些人所说的这些话。

    才想着要替中国,替正在这片土地上为求生事业的发展而努力的所有人,证明些什么。

    跪久了站不起来了,没骨气,软骨头,老懂王,微博上两边的人各执一词,看那样子几乎就要吵翻天了。

    而身处野外的宋喻眠本人,却毫不关心这一点,漂流,上岸,拖着疲惫的身体,向着终点全速前进。

    直到最后,终于在第四天晚上六点左右,成功的打破了记录,到达了终点。

    媒体已经早早的就准备好了要采访的问题,架着话筒和机器,一直等到宋喻眠出现在他们的事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