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在线阅读 - 第87节

第87节

    于有芬所在的制衣厂位于深圳罗湖区的八卦岭,那一片全都是服装厂,八十年代,深圳的工厂都集中在特区内,后来随着发展的深入,工厂逐渐迁到了关外,关内的工厂就极其稀少了。

    赵明月去找于有芬的时候,她还没下班,门口的保安不让进,得在外面等着。等下班铃声一响,工厂的女工们如潮水一般往外涌,女工们都很年轻,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纪,像于有芬这样的,年纪算是偏大的了。她们身上穿着不太合身的工厂制服,年轻的脸上带着笑容,这样的生活,对她们来说,也算是一种改善吧。

    赵明月站在厂门口,仔细地盯着看了许久,都没有发现于有芬,因为他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要凭着脸在上千人中找一个人,还真不大容易。于有芬倒是发现了赵明月,因为她跟大家穿着不一样,又站得比较高,非常显眼,她看见赵明月还有点不大置信,再三打量了一下,这才确信是她:“明月?赵明月!”

    赵明月听见于有芬叫她,终于在人群中看见她,朝她摆摆手:“有芬姐。”

    于有芬奔跑过来,抓住她的手,幸兴奋地说:“你怎么来啦?”

    赵明月高兴地抱了一下她:“我来深圳办点事,顺便来看看你。”

    于有芬说:“这么巧,你来深圳办什么事?”

    赵明月说:“我来做生意。走吧,有芬姐,我请你吃饭去。”

    于有芬拉着她的手:“我请,我请,来我这儿了,怎么还能还让你请吃饭。”

    赵明月笑道:“没关系,有芬姐,我现在做生意有钱了,请姐吃顿饭怎么啦。晚上还加班不,有多长休息时间?”

    于有芬说:“六点半上班,差不多有一个小时。你晚上住哪儿,要不去我宿舍挤一晚吧?”

    赵明月想了想:“也好,咱们俩说说话。”

    于有芬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会儿去找我们主管签个字条,留宿朋友也是要经过批准的。”于有芬吐吐舌头。

    “没关系,先去吃饭。”赵明月知道这边工厂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聊起赵明月做生意的事,于有芬听说她停薪留职出来做生意,叹息着摇头:“你那么好的工作都辞了,真可惜。”

    赵明月笑着说:“我想着赚大钱呢,做老师可穷了,一个月才多少工资啊。”

    “那总比我们强多了,而且大学老师多受人尊敬啊。”于有芬说起来还是惋惜不已。

    赵明月问:“有芬姐,你在厂里做什么工呢?”

    于有芬说:“车工,是今年才开始做的,车工工资高。我之前是做手工的,就是缝缝扣子和扣眼之类的。车工算是技术工,工资比手工高一半呢,所以过完年上来,我花钱去外面的车工班学了半个月,然后考上了车工部。”

    赵明月看着她:“那好啊,车电车对不对?”

    “对,就是电车。”

    赵明月看着于有芬,有种心花怒放的欣喜,这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有芬姐,我跟你说啊,我这趟生意结束之后,我就准备在北京开个服装厂,准备先买几台电车。但是我现在没有熟练的车工,你愿不愿意去北京帮我?”

    于有芬惊讶地看着赵明月,夹起的菜都掉了下去:“你要开厂子?”

    赵明月点点头:“对,我是这么打算的。”

    于有芬说:“你要真开,那我肯定愿意去帮你。”

    赵明月笑起来:“暂时还没有完全定下来,等我那边一切都安排好了,我就写信告诉你,你再过来,工资绝对不会比这边的少,你放心好了。”

    于有芬吸了一下鼻子,用力点头:“好。”给赵明月打工,肯定不会吃亏,而且在那边的话,自己弟弟也在,赵明月也算得上一个meimei,就能互相照应了,这可不比独自一人在深圳好得多?

    赵明月说:“要是我那边办得顺利,以后有芬姐还可以将两个侄女都接过来,在北京安家了。”于有芬是个电车熟练工,如果请了她来,她就能当师傅了,这比自己摸索着去学电车,然后又去教其他人不快得多了?

    于有芬含着泪笑着说:“那要真能那样,那就太好了。”他们厂子里,几乎全都是云英未嫁的小姑娘,一般结了婚生了孩子的,谁舍得把孩子扔家里头出来啊,这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才出来的。

    吃过饭,于有芬去工厂找领导开了条子,带着赵明月回到自己的宿舍。房间在二楼,楼外是高大的洋紫荆,浓密的树冠将屋子里遮得非常阴暗,于有芬说:“宿舍条件很差,将就一下啊。”

    十六个人一个房间,拥挤程度可想而知,四面都是床,只有中间有个一米多宽的过道,每张床都挂着床帘,地上全都是桶子、脸盆、鞋子,有人端着饭盆盘着腿坐在床上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和人说话,大多说的都是粤语,看样子还是以广东本地人居多。虽然是夏天,但是房间里依旧阴暗潮湿,嘈杂又闷热。赵明月心想,在外面讨生活真不容易啊。

    于有芬指着上铺的一张床说:“明月,姐住这个床,你先去刚才跟你说的地方冲凉,然后回宿舍等我吧,我要去上班,九点半下班。现在是淡季,还没那么忙,要是旺季,起码要到十一点才能下班。”广东人管洗澡叫冲凉。

    赵明月点点头:“行,你去忙你吧,我自己来就好。”

    于有芬将钥匙给了她,嘱咐她:“你出去时钱和贵重物品都带上,人多手杂。”

    赵明月笑了笑:“知道了,你去吧。”

    于有芬交代好一切,这才去上班,屋子里也有人没去上班,可见加班并非所有部门都去。屋子里的人看着赵明月,有人问她:“你是新来的?”明显的广普。

    赵明月说:“我过来看看我姐。”

    “你是哪里人?”

    “北京的。”

    “哇,北京啊,那么远地方来这里?找工还是来玩?”

    赵明月笑道:“过来玩。”

    “我就说呢,北京人怎么可能需要打工。”这个姑娘说。

    赵明月笑笑,原来北京人在大家的心目中都属于有钱人么。

    赵明月在于有芬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一晚,这里的经历太特别了,就算是活了两辈子,赵明月也没有过打工的经历,没有和打工妹一起相处的经历。听着他们叽叽喳喳地说话,这些打工妹虽然很苦很累,但是都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热爱,期待发工资的日子,给父母寄钱,自己留下一小部分,去添置一件喜欢的衣服、鞋子或者头饰,或者计划给弟弟meimei们买一点小东西,这样就能高兴许久。

    这晚上姐妹俩也说了很久的话,说各自的孩子,聊家里的亲人,还说以后的规划,一直说到后半夜才入睡,赵明月有些抱歉,明天于有芬还要上一整天的班呢。第二天早上,于有芬要去上班,赵明月则告别于有芬,去广州。

    到广州先拜访方臻父母,再去找之前帮忙的那些族叔,买电动缝纫机还需要拜托他们帮忙。很巧,广州这边就有生产电动缝纫机的机电厂,族叔陪着赵明月过去买缝纫机。电动缝纫机价格比普通缝纫机贵几倍,一台普通的缝纫机才一百多块钱,而一台电动缝纫机价格则要五六百,这种缝纫机,除了工业用,一般家用谁用这么贵的东西啊。赵明月知道这东西是省不了的,必须得买,这就是前期投资。

    过了几天,杨茂林开着车拉着货到广州了,这一次他拉了一车青苹果过来,南方没有苹果,物以稀为贵,自然也赚了一小笔。卖完苹果,赵明月去买了十台缝纫机,然后才去制衣厂拉牛仔裤,装了满满一车回去。

    等回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中旬了。夏天还没有完全过去,这一次牛仔短裤卖得非常火爆,进货是一块钱一条,卖则卖六块,虽然没有牛仔裤赚得多,也算是试探一下市场吧。

    这一次货物比较多,花了一个礼拜才卖完,价格也比上次便宜了些,批发是八块一条,零售还是十块。卖完又净赚了七万五千块,赵明月分得了三万多块钱。杨茂林尝到甜头,还想去广东,赵明月说:“姐夫,这个牛仔裤市场暂时估计就不那么好做了,这次的价格就赶不上上次的了,有人看到我们赚了钱,肯定也会想办法从南边进货来,市场慢慢就会饱和起来。”

    杨茂林看她不打算再去,自己又从没跟深圳的厂家直接接触过,自然也就不好做,便打消了念头,继续回去开出租了。不过赚了大钱又回来开出租,总觉得有点不得劲,钱太少了啊,跑一年都不如跑广东一次,还心心念念着想去广东继续发大财。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赵明月没心思去广东发财了,她忙着将她的厂子开起来,开厂子的事情多,得去租场地,办执照,还要买原料,招工。等到这一切都归置到位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份了,赵明月此时也将于有芬从深圳请了过来,给招来的女工进行电车培训。

    于有芬一来北京,就被委以重任,顿时有些手足无措:“明月,我也不算是熟练工啊,当不了师傅。”她车工干了不到一年,哪里做得了师傅。

    赵明月笑着说:“你要是做不了,咱们这就没人做得了,我们全都不会啊。别担心,咱们摸索着来,我自己也要学呢。”

    于有芬便战战兢兢地走马上任了。

    工人都是从北京本地招的年轻女性,最好是有缝纫基础的,没有基础,那就看悟性,能学的,那就学车工,不能学的,做手工。

    衣服的款式是赵明月自己设计的,天气已经凉了,等工人们学会了电车正式开工,估计都得到十一月份了。北京的冬天漫长,这第一批服装,还得做冬装,要是在南方,这个时候就必须得做春装了,因为等做出来,冬天已经过去了,服装就滞销了。

    厂子开工了,赵明月也忙了起来,除了监督服装生产,她还得去跑市场。每天她带着她的衣服,跑北京的各个服装批发市场和服装商场,去推销自己的衣服。她和沈旭跃亲自出马,做模特,将样板穿在身上,拍成彩色照片,放大洗出来,贴在一个大笔记本上,制成一本宣传册页,拿到外面去跟人推销。

    模特给力,衣服漂亮,好东西还是有人识货的,开始是试探性的订单,先来个十几二十件,要是好卖,再添。万事开头难,赵明月也不厌其烦,多小的单都愿意接,只要打开局面,到时候商家自己找上门来就好办了。

    最开始几个月赵明月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忙,没有订单,得去跑订单,有了订单,则要担心能不能按时出货。有了货,还得自己去送货。忙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沈旭跃看着老婆这么辛苦,心疼得不行:“要不咱还是别干这个了,太辛苦了。”

    赵明月知道他说傻话:“我已经成了离弦之箭,射出去了,那还能收得回,必须要到目的地才行。”

    沈旭跃说:“我心疼你太辛苦了。”

    赵明月说:“创业初期,谁都是困难的。你说倒卖赚钱吧,但是风险多大啊,那两次姐夫跑车去广州,我生怕他路上出了什么岔子,万一遇上车祸或者被人拦路打劫,那就都白忙活了,还有生命威胁,成天都提心吊胆的。而且每次一走就是半个月,见不到你和儿子,辛苦程度比这个未必差多少。等我这边步入正轨了,慢慢就好了。”

    沈旭跃说:“老婆,觉得困难,就跟你男人说,我的肩膀和胸膛永远为你敞开着。想哭想骂都行,我给你当出气筒。”

    赵明月抿嘴笑:“不用,我才不会哭呢。骂人也犯不着,我虽然累,但是很充实很开心,真的,有成就感啊。我就是觉得对不起咱妈和亮亮,辛苦她老人家了,亮亮也怪可怜的。”说到这里,她有点笑不出来了。

    她现在住在公婆这边,每天回到家,儿子都睡着了,赵明月只能亲亲儿子的小脸蛋,有时候还听见儿子说梦话,嘟囔着叫mama,这个时候,赵明月就忍不住红了眼圈。所以每天早上无论多么困,她都一定要爬起来给儿子起床穿衣服,和儿子一起吃早餐。

    亮亮说:“mama是仙女,在我想的时候就出现了。”

    赵明月说:“亮亮什么时候想mama啦?”

    亮亮仰着小脑袋看着她:“我每天睡觉的时候都想看到mama,奶奶跟我说,你在心里想mama,然后明天早上睁开眼睛,就能看到mama了。”

    赵明月鼻子突然酸酸的:“亮亮真乖。mama是仙女,亮亮就是小神仙。”

    “是哪吒那样的吗?”亮亮欣喜地问,他最喜欢看动画片《哪吒闹海》,每次电视里一播,他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看。

    “对,比哪吒还厉害。”赵明月亲着儿子的小脸蛋。

    亮亮高兴了,笑得眼睛都变成了月牙儿:“那壮壮呢?”

    赵明月说:“壮壮也是小神仙。”

    “比我厉害吗?”

    赵明月看了看门口,悄悄地在儿子耳边说:“当然是亮亮厉害。”

    亮亮高兴得咯咯直笑,小脸蛋别提多得意了。

    赵明月看着儿子的笑脸,心里充满着信心和力量,一定要好好干,早点安顿下来,给儿子一个安定的环境。

    第九十八章 天伦

    创业初期,一切都要开源节流,赵明月既当老板,又当销售,还要兼任财务和设计师,忙得跟个陀螺一样转不停,简直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

    忙过一个冬天,春天来临的时候,赵明月的工厂也迎来了第一个春天。这个年代,缺的不是钱,而是物资,赚钱需要胆色和勇气,只要是下海的人,瞎子都能捞着个金元宝,更何况是有前瞻性的赵明月。

    赵明月厂里出产的衣服款式别致,质量也好,比同样质量的从南方过来的衣服还能便宜一些,做生意的人分毫必争,岂会不想拣便宜的买?

    于是才到三月份,赵明月厂里的订单就开始积压了,十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赵明月抓紧时间招工、引进设备,扩大规模,当初租房子的时候,就料到了这个情况,特意租了个大院子。这边忙着赶货,那边忙着培训,很快工人就达到了三十几号人。

    赵明月并没有想过引领时尚潮流,用二十一世纪的服装款式来冲击八十年代的人们审美观,她只要紧跟时尚潮流,在苗头一起的时候抓住机会,并且稍加改良,这样就可以大赚特赚了。这两年开始流行健美裤和蝙蝠衫,但是北方市场上并不多见,一开春,赵明月就开始大量制作健美裤和蝙蝠衫,订单如雪片一样飞过来,生意火爆到不行。

    工厂开办不到半年,就开始盈利了。赵明月一边抓紧时间赶订单,一边积极扩大规模,买了不少设备,又去劳务市场招了不少工人,到年中的时候,厂子里就有四十台机器,六十多号工人了。赵明月还招了两个销售,让他们负责去跑市场,又招了一个会计,专门负责管账,还买了一台小货车,请了一个司机,专门负责送货,把自己解放出来,工厂总算开始步入正轨。

    周末的时候,赵明月终于不用加班算账、送货,可以回家陪儿子和丈夫。沈旭跃也不用每到周末就带着儿子陪老婆加班了。周六的傍晚,赵明月回到家,看见儿子跟着两个哥哥在玩,三个男孩在墙根下抓蜻蜓,京京带头猫着腰蹑手蹑脚地往墙角的夜来香花丛走过去,壮壮和亮亮也学着哥哥的样子,弯着腰,缩着脖子,探着小脑袋往墙根下看去。

    赵明月生怕打扰到孩子们,轻轻地跨进院子,看着他们的动作,亮亮一扭头,看见了mama,也顾不上蜻蜓了,欢喜地惊叫着跑过:“mama!”

    他这一叫,自然惊动了正在栖息的蜻蜓,飞走了,两个小哥哥都扭头来看:“小舅妈(二婶)。”

    赵明月伸手一把抱住了奔跑过来的儿子,抱起来亲了一口:“宝贝儿,想mama了吗?”

    亮亮用力点了点头:“嗯!想了。”

    赵明月问:“爸爸回来了吗?”

    “还没有。”亮亮脆生生的答。

    赵明月说:“mama明天放假了,带亮亮去北海公园划船好不好?”

    “好,我还想去动物园。”亮亮把玩着mama的发梢。

    “可以,早上去动物园,下午去划船,好不好?”

    “好。”

    现在正在暑假中,几个孩子都不用上学,京京几乎每天都在姥姥家玩,因为隔壁有几个同龄的小朋友,还有两个小跟班。京京和壮壮也说:“我们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