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
徐峥嵘要的就是他这句话,早在秋收之前,他就已经带着村里的一帮人将酒厂的大概模型设计了出来,已经有几处正式投入工作了。 冯俊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穷山僻壤的清溪乡里居然会藏着一个看起来规模相当不错的酿酒厂。 要知道,许国还是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虽然有酿酒的师傅,但酿酒这门技艺向来不传外人,因此大多是小作坊的生意,而徐峥嵘带他参观的所谓酒厂却完全不同。 徐峥嵘当初设想的时候便是希望将酒水的生意做大做强,一个规模浩大的酒厂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 “虽说工具落后了些,但你这酒妙就妙在新鲜上,我自小跟着父亲跑海,无论是本国还是他国都跑了不少地方,但像这样的青梅酒与桑葚酒还是第一次喝到。” 冯俊就着徐峥嵘舀来的一竹筒,将色泽透亮的桑葚酒一饮而尽,果酒的美妙滋味顺理成章的征服了这位汉子的味蕾。 想他方才嘲笑徐峥嵘的话还在耳畔,嘴里抿着的酒水真是咽也不是,吐也不是。 秉承着不能浪费美酒的淳朴品德,冯俊不仅厚着脸皮将手上的桑葚酒喝得干干净净,甚至还意犹未尽的将装酒的竹筒凑到徐峥嵘跟前。 不好意思的笑了一声:“哈!那啥,刚才喝的太快没喝出啥滋味,你再给我来点,我尝完之后再考虑生意!” 徐峥嵘猜许国绝对没有《西游记》的传说,也绝对没有猪八戒吃人参果的典故。 虽然打心里嫌弃,但为了多开拓一条发财的海路,徐峥嵘还是认命的给他重新灌了一筒。 一杯酒水喝完,美妙的滋味彻底征服了这位在海上闯荡多年的跑海人的心。 虽说这是徐峥阳的弟弟,向来嗜酒如命的冯俊最终还是很大气的表示了谅解:“嘛!酒的味道不错,听说你想和我谈生意,咱们谈谈吧!” 这话说的好像从前那个义正言辞,嘴上叫嚣着“不谈不谈!我冯俊就算是从这跳下去,跳到海里面去,也不跟你徐峥嵘谈生意!”的人不是他一样。 徐峥嵘心里实实在在的放松了下来,他就是抱着做海上生意才开设的酒厂,原本还想着让药铺的老板从旁牵线搭桥,但药铺老板毕竟是生意人,与一只地地道道的老狐狸谈生意,那是注定跑不了好的。 现在好了,一切的问题都迎刃而解,眼前的这位莽汉子虽说性格差些,却也坦诚许多,更重要的是,他们也算是未来的亲家了,沾亲带故总没有太多问题。 热热闹闹的秋收庆典结束之后,村子里的人更多要面对的是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 古代的冬季永远比现实的冬季要来的残酷,每年因为缺衣少棉而冻死的不在少数。 他们既期盼能够瑞雪兆丰年,又期盼能在这飘然大雪的寒冬里安然过冬。 这种时候,干枯的柴火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过冬利器,小乡村里的柴火都是有专门的樵夫到山上砍回来的,大约是因为可以利用的枯木废柴太多,柴火卖的价格也算便宜,一个铜板便能买上足足十担,回来放在家里,节省一些的人家甚至能够用上一个冬天。 没有农活的日子就是清闲,徐峥嵘原本以为宅在家里过冬会是一件相当无聊的事情,但抱着小哥儿靠在炭火边一面取暖一面讲故事后,他终于寻找到了冬天独有的乐趣。 毕竟,将从前末世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模糊了背景、当做传奇故事一般讲给小哥儿听的时候,小哥儿眼睛里崇拜的目光很是满足他作为男人的虚荣心。 而且,靠在炭火前取暖讲故事之后,两个人的身子被炭火烤得暖洋洋的,不知不觉间便容易滚到床上睡成一团。 用徐峥嵘的话来讲,在清溪乡的冬天,过得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秋收庆典已经是清溪乡规模最为庞大也最为喜庆的节日,相比较而言,冬天里的年反倒并没有太过热闹。 许国也是有年的,只是其中的传说与习俗同徐峥嵘所了解到的并不太符合。 至少,许国的年不是一种传说中的怪物,而是一个口口相传的,来自传说中的人,据说是为了保护百姓最终牺牲了的英雄。 而且,这里的年也没有所谓合家团圆的寓意,祭祀先祖之类的习俗一概没有,只是简简单单做一桌菜对着屋子的南面磕两个响头便罢了。 再漫长的冬天也有过去的时候,开春第一道惊雷落下,村子里休息了整整一个冬季的村民们又要开始盘算着新的一年里该怎样种庄稼谋生了。 徐峥嵘心里也跟着活络起来,他已经和冯俊将卖酒的具体细节敲定妥当,只差找个时机同家里人说上一声。 最先知道徐峥嵘有跑海打算的人是阿水。 这对小夫妻俩平时甜甜腻腻的腻歪在一起,晚上入睡之前更是有一个夫妻夜谈的活动,这还是徐峥嵘的主意,从现世带过来的产物,还美其名曰“沟通是保持感情的最佳良药”,其实夜谈的时候也没多说些什么,无非是聊几句日常的事情罢了。 徐峥嵘只是在夜谈的时候随意提了一嘴,说是打算跟冯俊一起到海外去做酒水生意,阿水听了并没有多吱声,只是眼底失落的情绪怎么也藏不住。 “徐大哥要到外面去啊……” 小哥儿看起来怏怏的,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徐峥嵘一时激动,也没留神注意,大笑着揉了揉阿水的头发,“嗯”了一声:“听冯俊说海上挺有意思的,不妨趁着机会出去看看,也能多长长见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