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页
这就和戒断一样,一开始总是难熬的,一旦适应就会好很多。 相比起这些身外物,这个时代一些隐形的束缚更让毛思嘉难以忽视。 因为自身出身称得上根正苗红的关系,她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就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小老百姓一样。但是那种氛围的压抑、那种各方面都要刻意合群、不能出格...这些都让毛思嘉常常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这些对于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尚且有伤害,更不要说毛思嘉了,她只会更加不适应。 她能在这种氛围中一直保持相对良好心情,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知道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每次买到新的年历,看到年历上印着的年份,增加一个数字她心里就会轻松一点儿。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难熬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这份苦难根本看不到尽头!而一旦知道有希望逃脱,人就能多忍耐许多! 去年的时候毛思嘉是既轻松又紧张,她知道一切都会越来越好,但黎明前的黑暗让人不能掉以轻心。 生活在这个时代才知道,这个时候反而会有很多冲突... 不过翻过年来,来到一九七七,很多事情就明朗了。特别是现在已经到了六月,和夏天明亮的太阳一样,一切几乎尘埃落定! 按理来说,阳光、雨露、空气这些东西应该和之前没什么分别,但毛思嘉就是觉得现在的空气都要清新一些——只能说心理作用实在是很强大了。 思想上的松动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比如说上个月很多书籍解.禁了! 绝大多数书籍在这些年的待遇都不太好,之前就是想买书来读也没处买!现在不同了,居然光明正大地摆进了大书店的书架,去买的人也不必找单位或相关机构开证明。 消息刚刚传出来,首都各大书店立刻大排长龙...也就是这个时候大家才恍惚间惊觉——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的爱书人! 毛思嘉当时也想去排队买书,但她是有工作的人,休息日又难得,实在无法什么都不管地去排队买书。就干脆等了等,等到这一阵风潮过去,再来买书...反正书店在这里也不会跑掉。 至于说书会不会脱销卖完? 这里可是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几十年后能在一线城市买到的东西,基本上在别的地方也能买到。但在物资有限的年代,除开保持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资,很多其他物资都是优先保首都的! 这也不是这个时代或者这个国家的独创,首都都有这样的待遇。 毛思嘉是很喜欢读书的,一方面是真的爱好,另一方面也是这个时代精神娱乐有限。相比之下,读书是最容易得到,成本相对低廉,同时也让毛思嘉没什么可挑剔的。毕竟看电视、看电影什么的,这和几十年后的差别可有点儿大。 毛思嘉是等了一个月才过来买书的,找的是市中心附近一家离家近的新华书店门店。没有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候大排长龙的景况虽然没有了,书店里的人还是挺多的。 这几年明面上小说、科普读物等任何一种书籍都没怎么出现在明面上,事实却不是这样,至少小说这一类读物在年轻人中间是传疯了! 大家买不到书,流传的就是借来的旧书。这些旧书的来源很杂,有的是之前就保有的,有的则是从一些单位、读书馆私下流通出来,流通的渠道则是千奇百怪。 年轻人看小说常常是看入了魔了,不一定明白那些名著中倾注的作者心血——时代的浪潮、个人与命运的抗争、阶级的局限、背叛与妥协、爱情与绝望...他们就是沉浸于情节之中,囫囵吞枣地看过一部书。 在作者构筑的世界里,读者总是忍不住陷进去。 现在能够光明正大买书看了,这些年轻人恐怕是举双手赞成的——看看书店里的顾客,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但占比最多的还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男女都有! 有些人是来找自己没看过的小说,有些人则是寻找看过一半就没了下文的小说。毕竟当初借书的时候没有可挑拣的余地,往往是借到什么就只能看什么。一套书数册只看到了一两册算是好的了,最麻烦的是那种被撕开的半册书! 连小说叫什么都不知道,事后想要去找没看过的部分都很难! 这个时候又没有搜索引擎,敲几个关键字就能查询想要查的东西。甚至由于周围的同龄人往往阅读面都很局限,连个问的人都没有。估计现在来书店逛,也是想碰碰运气。 还有一些人,小说倒是原原本本地读过,甚至读过不止一遍!只是因为太喜欢了,这个时候就来书店买下,这样就能想读的时候随便读了。 之前都是借来的,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 毛思嘉在书店里看了一会儿,心里有数之后才请售货员将书递过来。 和几十年后的书店把书籍放在书架上,让顾客自己拿、自己挑不同,这个时候的书店就和其他商店一样,都需要售货员配合,不然顾客根本碰不到书。 售货员按照毛思嘉说的,给她拿出了好几本书,毛思嘉大致看了几眼,就确定了一部《拿破仑传》。 “同志,请帮我开张票。”毛思嘉不是第一次来买书,相关流程自然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