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摸清情况
书迷正在阅读:[综]我的咒灵天下第一、悬疑文的反派都想独占我[快穿]、美神是世界的瑰宝,不准独占[希腊神话]、开局:爷爷会算命、盘天之战、豪门老男人的炮灰男妻、超级手机、夜神昼生、奇侠剑情录、左心房里的学生时代
赵二牛心里又琢磨了一下,就试探着叹气“孩儿他妈,头年儿就没了,这衣裳破了烂了,我一老爷们儿也不会整哪,他奶早年间又受过不少苦头,年纪也不算小,那眼睛早坏了,也没法儿给做。”说着又一拍大腿“嗨,一个臭小子吗,用不着穷讲究,就这么凑和吧,要么自己学着弄,要么就等长大了讨个媳妇给伺候呗!” 这在乡下吧,再怎么穷,也得弄块儿布给孩子遮身,就算没那条件,大孩子的改改补补,甭管合身不合身,总能混上一件儿穿穿,像这样没衣裳穿直接就穿大人的,还真是少见呢! 不过要是家里头连个女人都没有,大老爷们儿不会弄也正常,这种情况就只能看臭小子自己的了,要是机灵,总能想办法糊弄一身,要是不机灵,就真像赵二牛说的那样,且等着长大混媳妇儿伺候吧。 张老二心说,您这儿子活得可够糙的了,不过也能理解,就又笑“那你可且有得等了,这世道坏得,不定啥时候能好呢。”说着叹了口气,长吁短叹的“你说咱也没啥追求,活着不就图个肚子饱吗?这日子咋就这么难呢。” 赵二牛一听,就知道这旱也不光是今年的事了,心里就忍不住抖了一下,想起他小时候跟着爸妈逃荒的日子,咋就那么像呢?只是不知道今年是几几年了,听张老二的谈吐语调,跟他后来几十年住的地方没多大区别。 俩大老爷们太阳底下对坐着,也不嫌热,扯来扯去的侃大山。赵二牛捧着场,顺顺溜溜的就把情况给摸明白了。 毕竟都是村里人嘛,又不是特务啥的,谁会专门防着人说话,不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过着日子,又没什么条件创造什么爱好,除了干活儿就是干活儿,仅指着听听这家的热闹,看看那家的笑话娱乐一下过日子了。 赵二牛这一摸清楚情况,心里可算是有了底了。觉着这也跟以前的没啥区别,什么历史发展的他也不懂,也没想着打听,就知道现在这国家呀,他除了不叫中国叫华夏,其它的也没啥区别。 就是他们爷俩刚好搭上了三年灾害的尾巴,这运气真是让人没法儿说。 赵二牛心里就开始计较,这旱眼瞅着就要过去了,以后到底是在里边儿过活,还是在外边儿过活,都各有各的好处,一时半会的他也下不了决心。只能先顾着眼前了,毕竟以后是以后的事儿,当前还是得先顾着肚子。 张老二是太平公社下面生产二队的大队长,就住在前边儿的太平二村,整个村子里有五六十户人家,这家家户户人口都不少,得有三四百多号人呢,基本是都是生产二队的社员,也亏了张老二是个有成算的,前几年虚报产量形成了攀比,村里人就瞧着人家这个村亩产了几千斤,转眼那个村儿又亩产了几千斤,个顶个的都成了种田老手了。 那就有不老少的人眼红,就撺掇着张老二也假报产量,张老二哪能同意呢?这产量报上去说是多少,这拿出去的就得有多少,到时候留在生产队儿的能有多少?都上交了,村里人喝西北风过日子啊?尽管张老二老老实实的不弄虚作假,但社员们就瞧着别的村子受了夸奖,就算知道队长说得有道理,那心里头就是不得劲儿啊。 对张老二这个大队长,不免就有些怨言了,结果这事儿没出多久,就赶上了旱了,这下社员们就不抱怨,心里也开始庆幸自家有余粮了。 那其它村子里呢?旱得日子一久啊,其它地方村儿里的粮食早吃完了,指望着国家的贴补也不能够呀,毕竟国家也难啊,又是要还老兄弟国家的债,又赶上了全国大旱,处处都要粮食,这急得是焦头烂额,且忙活着跟国外交流着要买粮了,但那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成的事儿。 这没粮食吃了咋办哪?问亲朋好友借呗。这整个县里边儿,就没有哪个村儿的余粮比太平二村的更多了,可村里人能干吗,那肯定是不能干呀,这年头粮食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谁要借粮,那不是拿了自己的命,去换别人活着吗?谁能干这种事儿?还活不活了。 这外村人肯定是不能借的,那其它几个生产队呢,都是乡里乡亲的,也不能睁眼见饿死吧?多少得借一点儿,这个队里借几百斤,那个队里借几百斤的,这借来借去,自家也没剩多少了。 光是生产队里的借还不算完,这亲朋好友没粮吃都快饿出人命了,也不能问生产队借呀,怎么办?找村里人借呗,都是三亲六故的连着血脉呢,能不借吗?不能啊,还是得借,至少得让人吊着命等国家救济呀,那就借! 谁家没一大堆亲戚呀,各种亲戚全跑出来了,个顶个的可怜,这下完了,口子一开,这个叔家借了,那个婶儿家借不借,这个兄弟家借了,那个姐妹家借不借,娘家借了,外家能不借吗?不借!!!凭什么他家借我家就不能借?啥意思要断亲咋地? 这话可就严重了!咋办哪?自己开的口子,那含着血都要给堵上啊,还是得借,不然就得被指着脊梁骨骂了。 所以就算太平二村不算受害最严重的,但也早早的没了余粮,至于到现在也没饿死个人,这就全靠着赵二牛他出来时的那大山,听说往北再延绵三四千里,就跟原始森林给接上壤了,亏了有这么座山,这附近的几个村子的人,才没算饿死,但这外围四五里都被掘地三尺了,再深处也没人敢去了。 就靠着这山,村里人度过了最青黄不接的那几个月,直到秋收后有了粮食,这才算放过了。这中间,国家也贴补过几回救济粮,但这也不能够呀,等又开了春又翻了年,下了两场毛毛雨,又要开始下种了,其它村里觉得这旱可能就要过去了,又觉得国家给发救济粮,心里有了底又开始得瑟,一股脑儿就种了那些个水稻,那些个比较贵的菜呀之类的,都是对土地要求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