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1章
一个黑天过去,在和随行的下属面前,艾伦威尔逊对苏联的各方面都赞不绝口,工党执政嘛,现在国际大局势是缓和,虽然也有一场战争已经打了挺长时间,但那是万里之外的事情,和我们大欧洲有什么关系? 别以为他只是带着文化沙皇坐火箭,也是有成果的,关于苏联的教育体系,他现在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不过和昨天一样,苏联大学教育费用全免,他还是没有认识到,并且对着随行的下属严厉强调,“不允许把这件事散播到国内,苏联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英国的国情和苏联不同。” 他希望这一次的考察团严格遵守汉贼不两立的底线,至于同流合污的工作,有无上之权威来亲自关注,不劳烦这些参谋不带长的人cao心。 下属们只需要写好报告就行了,比如职业技术教育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有三种:职业技术学校,招收不完全中学毕业生,修业1~2年,培养从事最简单工种的工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不完全中学毕业生,修业三年,培养有高度熟练技巧的工人,同时接受完全中等教育。近年来第一种学校逐渐被第二种学校所代替。 技术学校,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修业两年,培养掌握复杂技能的工人和初级技术员。做好这类的工作就对得起这一次的出访。 为什么集中在职业学校,而不是苏联的大学体系?那是因为职业学校体系可以用来和英国原本的体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培训工人为社会做贡献。 以二十年代的英苏贸易协定为蓝本,外交大臣帕特里克·戈登·沃克和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签署了英苏贸易协定,用以增加两国经贸关系,而在不能公布的文本中,英国对以芬兰为中转站来和苏联进行贸易中转。 和法国大张旗鼓的推行大欧洲理念不同,英国这一次虽然加强了和苏联的经贸关系,但也堪称谨慎。贸易协定当中涉及了,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燃料、矿砂和金属等商品,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在进出口中的比重均占三分之一左右,如果再加上燃料、矿砂和金属,那么,其进出口的比重则要占一半以上。 以上领域加上伦敦的苏联商品展会上,被判断进口可以大大降低英国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的苏联商品,构成了这一次的经贸协定的核心。 “不知道这一次的协定签署,国内会得到多少好处。”外交大臣帕特里克完成了签署协定之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颇有些如释重负。 “至少可以做出这种判断,让苏联的出口集中在这么几个领域,有助于延缓苏联的工业发展。我们考察的苏联工厂已经得出判断,转移一定的民用技术是可行的。”艾伦威尔逊拿着英苏贸易协定的蓝本,很乐观的道,“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是不容置疑的。” 第1335章 我一点都不意外 身为内阁秘书长,艾伦威尔逊并非是有决定权的大臣,但在两个内阁大臣面前,他还是乐观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这种乐观让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都有些惊讶道,“艾伦,一份经贸合同,而且我们曾经和苏联在二十年代签署过。是不是过于看中了?国家关系不会因为一个经贸条约就改变的。” “当然,我的大臣。我们和苏联的关系不可能做到亲密无间,但现在的状态是对英国作为有利的。我们心里都清楚,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是在陆地上,而在这上面,不但我们不强势,连美国也不是陆军强国。冷战是对苏联这样的敌人最好的办法。在美国出兵东南亚的背景下,能够如果一些经贸交流缓和欧洲的局势,就是最佳的应对。” 艾伦威尔逊说话的时候堪称热情洋溢,和苏联最好的对抗方法?就是不和苏联打仗。 但不和苏联打仗也要看苏联自己怎么想?如果苏联本身有强烈的对抗欲望,那么欧洲国家应该做的就是想办法把这种对抗欲望平息。 如何削弱苏联的对抗欲望呢,就是不要把冷战变成热战,老毛子的二极管思维是公认的,不要逼迫苏联进入用武力解决问题的状态。那么就需要经贸关系的维持了,压制苏联但又不能过于明显。 如果冷战中苏联和某大国的实力对比,是以某大国为主而苏联是相对弱小,那么冷战对抗可能不是一个好办法。要知道某大国的战略定力可真比苏联强太多了,虽然某大国已经从朝鲜和越南证明了自己不好惹,但某大国绝对做不出来策划全球进攻战略的事。 相反苏联那种二极管就能做出来,不可否认苏联在全球进攻时期,确实做到了一度压倒美国,但投入上简直不顾未来,用抗日战争来做例子,苏联在对抗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速胜论,根本不想一波流之后要是赢不了怎么办? 要是苏联和某大国的国力反过来,可以说做一个相对实力差一些的盟友,老毛子的胆量比正在偷偷做北越后盾的某大国大得多。 从老毛子的民族精神内核来看,最适合他们的对抗环境其实是世界大战,而不是冷战这样的软对抗,这不是斯拉夫人擅长的领域。 如果苏联集团现在要打世界大战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苏联是所有本阵营国家的坚定盟友,就像是一战塞尔维亚被威胁,帝俄二话不说就开始进行动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