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在线阅读 - 第673章

第673章

    “陛下,倘若将北直隶所设卫所,都逐步的裁撤掉,那涉及地方驻防等事,又该如何明确呢?”

    杨嗣昌神情严肃,拱手作揖道:“倘若这件事情不能妥善解决,那臣恳请陛下,应暂缓裁撤卫所一事,毕竟一旦地方上出现混乱,这对朝廷来讲会造成不小的……”

    “这件事情卿家就不必担心了,朕已有决断。”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卿家将该做的事情做好即可,确保在裁撤卫所期间,不过出现相应的动乱,确保卫所下辖的屯田,都能顺利追缴回来,并且要补进地方所辖官田中,交各地官府调派。

    至于说地方驻防等事,朕会和有司明确的,北直隶裁撤卫所之事,不可心急,要扎实的将此事办好。

    当前北直隶所辖诸府州县,都在积极地发展,特别是整饬驰道、整修水利等事,朕不希望它们受到任何影响。”

    “臣遵旨。”

    杨嗣昌当即作揖道。

    尽管生出不少疑惑,可是天子都这般说了,那杨嗣昌除了尊奉旨意外,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见杨嗣昌这般,崇祯皇帝露出会心的笑意,倘若北直隶治下诸卫所,能够顺利的逐一裁撤掉,那不仅能增扩一批官田规模,还能释放出一批劳动力,这给北直隶之后的发展,会起到极佳的促进作用。

    至于说杨嗣昌所担心的事情,崇祯皇帝心里早就想好了,不过他并不打算让杨嗣昌管着裁撤卫所诸事,还管着新军制的推行。

    一个人的能力就算再强,那干一件事情,和同时做两件事情,所达到的成效,终究是不一样的。

    当前大明就算推动谋改,崇祯皇帝也要避免让一个人,肩负起过多的职责,要让他们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情,以此确保所要做的那些事情,都能妥善的得到解决和改善。

    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军制

    对现阶段的朝堂,崇祯皇帝采取的态度很明确,他只侧重于他主导的诸事,像别的日常政务,多交由内阁来处置。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将所有事情,全部都抓在自己手里,这样就会让所有事情都办砸。

    所以一个相互制衡的内阁,能让崇祯皇帝占据主动,使得外朝文官限制在某一范畴内,而他则遥控北方诸省谋改,逐步改变这个破败的大明。

    “王枢辅,你说陛下此次传召,会是为了何事?”去往乾清宫的途中,黄立极眉头微皱,看向王在晋说道:“那杨嗣昌先前得天子召见,就告假不来军机处了,本辅总觉得有些不对的地方。”

    “本辅也不清楚。”

    王在晋看向不远处的乾清宫,轻叹一声:“应该和有司反对兵饷一事相关,至于杨嗣昌这边,谁都猜不透他去干什么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通过特设的军机处,的确促成不少事情的改变,而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崇祯皇帝选择特殊的时期,而突然决定做起来的。

    这也让王洽、王在晋这些军机大臣,并不清楚天子心中所想,只是决断下来了,旨意传达了,他们根据所定去尽所能的落实。

    走在这紫禁城内,看着沿途的诸上直亲卫军,王在晋、黄立极心里颇为感慨,从京卫都督府特设后,外朝想了解内廷的动向,变得是格外艰难,甚至可以说一点风向,都打探不到了。

    这在过往是不敢想象的。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吧。”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放下御笔,看着拱手作揖的王在晋、黄立极,脸上流露出淡淡的笑意。

    杨嗣昌尊奉自己所下旨意,离京赶赴保定府,去和直隶巡抚卢象升,明确推动北直隶裁撤卫所一事。

    那么伴随着卫所的逐步裁撤,围绕大明的军制调整,就要有条不紊的推进,以确保大明各地的安稳。

    “朕此次召见两位卿家过来,就是想聊聊裁撤卫所后,如何确保地方安定之事。”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向王在晋他们,开口道:“杨嗣昌尊奉朕的旨意,已离京赶赴保定,推动北直隶裁撤卫所诸事,最迟一年时间,最快半年不到,我北直隶治下就再无卫所,针对这一情况,朝廷也要适当做出些调整,以确保地方的安定才行。”

    王在晋:“……”

    黄立极:“……”

    听闻天子所讲之事,他们就知道杨嗣昌离京,必然是有着事情的,只是没想到是涉及进一步裁撤卫所诸事。

    “这些是朕的一些构想,两位卿家可以先看一看。”

    崇祯皇帝拿起一份公函,递给身旁的王承恩,对王在晋他们说道:“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都提出来,我们君臣细化相应细节,切实落实大明的军制调整。”

    王承恩捧着这份公函,便朝王在晋他们走去,此时的东暖阁内很安静,王在晋、黄立极的心情很复杂。

    调整大明军制,这可不是小事。

    改好了,那皆大欢喜。

    改坏了,那危急社稷。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看着神情复杂的二人,脸上却露出淡淡的笑意,对他们心中所想,其多少能猜想到一二。

    无非就是推动大明军制的谋改,是件牵扯层面广、涉及利益多的事情,真要是逐步在大明推动起来,必然会引起众多的反对。

    万事开头难嘛。

    有一才能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