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英才
另一所高校叫英才学院,也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不过这个学校就惨多了,已经连续两年招生受挫,现如今的大二大一两届加起来也就只有七百多人。 本来这个学校也有四个学院,一届学生收满的话也有一千多人,这两年直接缩水到三分之一。 这个时代的民办学校跟庄言以前所在的后世不同,国家明文规定,民办学校的名字中不准带有地级市及以上级别地方的名称。而县级及以下名称,这些民办学校也看不上,所以民办学校的名字听起来都乱七八糟的。 这两个学校的名字,庄言都不太满意,不过这都不是大问题,后面想改应该不难。 再看看地理位置,红叶是在金陵的南边儿将军山附近,倒是离庄言的家不远,不论是交通还是环境都很不错。而英才呢,则在仙林大学城那边,位置也还不错。 资料上显示,红叶的总面积是700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在民办学校里面也不算小了。相对来说,英才就小很多,总面积只有四百多亩,建筑面积也只有十多万平方。 对于面积,庄言当然是想着越大越好,建筑面积他倒是不太在意,反正以后有钱可以扩建,但是学校面积如果定下来,以后想要扩建就很麻烦。 虽然红叶的面积接近英才的两倍,但是庄言更看好英才,因为英才的位置在仙林边缘处,是非常偏的地方,旁边建筑很少,是一大片待开发的地方,以后想要扩建,相对来说阻力要小很多。 而且英才现况很惨,谈下来应该容易很多,前期的成本也会低很多。而且英才学生少,顾虑的也就少了,他办学校肯定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如果学校里面遗留太多学生,也不太好弄。 最关键的,这个学校因为学生少,老师也不多,去年裁掉一批,现如今教职工只剩下一百人出头,处理起来方便很多。 综合了各方面条件,庄言拍了拍英才的资料,“咱们先了解一下这个英才。” 他是对旁边的姚谦说的,姚谦正在看其他学校的资料,听到庄言的话,扭过头说,“咱们要不要多看几所,我认为我们的眼光也不要局限在金陵一个地方。” 姚谦又将自己手中的那份资料推到庄言面前,“这是燕京的一所学校,地理位置相当好,离燕京大学不远,面积也不小,九百多,小一千亩了。” 庄言看了看姚谦推过来的资料,确实如他所说,这个学校的地理位置和面积都很好,不过这种好是对于其他人来说,他可不想自己的学校放在燕京大学旁边。 “这个不看了,有没有其他比较好的?” “还有这个。”姚谦大概知道前一个可能庄言不会满意,又拿出一份资料。 “这是尚海的一个学校,重名区,建校十几年,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批的地,这个学校竟然有一千七百多亩,比一般的公办大学都要大得多。” “一千七百多亩?我看看。”庄言拿过资料,看到上面写的面积,反应也跟姚谦一样,有些惊讶,一个民办学校,在还算繁华的地段,批了一千七百亩地,这中间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 不过再多的地都是归国家的,应该没有侵吞土地的嫌疑。只是倒有挂羊头卖狗rou的嫌疑,有些学校不好好教学生,专弄一些有的没的。 庄言就见过,一些学校,建了两三个足球场,但是却不对学生开放,而是给社会上的业余球队用,一场赚个几百块钱的场地费,一个月也能赚个几万块钱。 这都还算好的了,毕竟足球场造价不菲,对外开放,想要收回成本都需要很长时间。有些学校做得比较过分,直接在学校里面弄一些娱乐设施,也同样对外开放。 庄言就见过一个,学校里面弄了一大片区域,作为户外拓展训练基地,攀岩cs什么的都有,却不是为学生们准备的,而是用来给外面的各个公司做户外拓展用,这个收费就很高了。 还有些学校,将学校里面的建筑租给民营企业做办公的地方,还美其名曰支持学生创业,但是创业的没有一个是学生。 思绪飘了一会,庄言又看向面前的资料,还是摇了摇头,“尚海还是不行,就在燕京和金陵两个地方选吧。” 他计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授课老师,目标就是燕京和金陵两个地方这些的人,即便不能两头兼顾,至少也要顾上一头,总不能办个学校,让两个地方的人都要搬家吧。 姚谦自然也知道庄言的意思,点了点头又开始找了起来。 他在找资料,庄言在旁边说,“先找着,咱们的时间很多,不急于一时。” 姚谦抬了抬头,“于部长那边不还在等消息么?” 庄言笑道,“于部长那边也不用太急,资料在他们那里压了两个月他们都没给解决,自然也不会太急。再说了,离下次招生还有半年的时间,在这之前解决了应该都没有问题。” “嗯,好,我知道了。”姚谦应了一声。 说是不用急,但是留给庄言他们的时间也并不是很多,虽然离下次招生还有半年的时间,但是学校需要改名字,中间还有很多手续要办,即便是教育部那边给开绿灯,那么也至少在国家统计个搞些招生计划之前弄好。 这个庄言之前就问过,国内统计各高校招生计划是在四月下旬,而现在,已经是公历一月下旬,所以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最终,两人挑了一下午,终于在三十多所学校中挑出了三所主要观察学校和三所备用学校,他们准备先去考察前面那三所学校,如果都不行的话,再考虑其他三所。 前面这三所学校,一所金陵的,两所燕京的。 现在他们人在燕京,正好趁着这个时间,抽空去把燕京的两所学校先实体考察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