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崛起之路在线阅读 - 第15章:找水井

第15章:找水井

    战争打的是后勤。

    众所周知,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军打的最后一场局部战争,整个大规模作战历时二十八天,参战部队兵员规模达超过了六十万人,是唯一一次多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战争。也是最接近现代化的一场战争。

    这样的作战,物资的消耗是巨大的。

    陈铁军前世看过有关这场战争的各类统计数据,事实上这场战争在往后数十年的时间里是被反复研究分析的。总的来说,二十八天的作战,消耗的弹药达到了两万四千吨。

    这是什么概念?

    等于抗美援朝作战半年的弹药消耗量。

    有一个共识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军有史以来打的最富裕的一仗。炮兵部队的官兵感受最深刻,尤其是一些老干部,他们发现弹药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为了支撑这场战争,我军后勤系统做了充分的准备,各相应的军工厂加班加点生产,战前在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分别按照五个基数八个基数进行了配备,作战中又给关系方向补充了五个基数,给云南方向补充了一个基数。而二十八天战事中,弹药的实际消耗量仅为供应数的六分之一。不但如此,弹药的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根据军史记载,军械保障工作搞得很扎实的121师炮兵团在作战中发射了一万五千发炮弹,只有一发出问题。

    总的来说,这是一场杀鸡用牛刀的战争,具体到后勤保障这个方面,这是一次典型的饱和式保障供应。当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出现了一个师的部队因为地形地貌和运输线的布置不妥当在整整一个星期里得不到后勤保障。比如伤员的战地救护重伤员后送这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军在战役战略后方部署了七十三个野战医疗所五十一个后方医院四十九个手术队医疗队,构建了从战区到战役战略后方,由连抢救组营团师救护所,一二线野战医院和后方医院的梯次配置的医疗后送体系。

    普遍反映存在的问题在战地救护以及伤员后送这两个环节做的不够好,许多能够救回来的没救回来,而一些及时后送有可能救回来的死在了路上。

    现在已经是1985年,距离大规模战事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大规模战事转入轮战的速度很快,链接很紧凑,经过了五年的发展和构建,轮战部队是得到了比之前更好的保障的。至少前沿阵地能够每天有清水洗脸刷牙!

    可是在陈铁军看来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驻守在猫耳洞里的战士们,有效的保障是绝对能够减轻环境对他们身体的伤害的。

    后世的人们谈起对越反击战,离不开“猫耳洞”这一关键词。西南战区多山地丘陵,有很多边境线所在的地势非常的复杂,敌我双方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座山里往往交叉混杂存在敌我双方上百个小阵地,根本没有办法布置大规模的阵地。在这种情况下,要据守住阵地,构筑大量的猫耳洞成为了唯一选择。几米见方的猫耳洞成了许多战士轮战一年时间里生存的地方。猫耳洞的故事是陈铁军不愿去想的一件事情,太苦了。

    相对而言,陈铁军所在的595团驻扎的区域太舒服了。

    “铁军,咱们要挖井?”牛忠实跟着陈铁军往高地下走。

    出于安全考虑,陈铁军干脆的沿着正斜面往高地下走,放弃了寻找山水的打算,转而寻找能够挖掘水井的地方。交战状态,谁也不能保证敌军不会在野外水源里投放毒物。

    陈铁军纳闷的是,部队为什么不考虑在前沿阵地周边挖掘水井建造战地供水系统。根据他的了解,在尽量靠近前沿阵地的位置挖掘水井是能够实现的。难道说上级领导没有想到这一点?

    这不太可能。

    最可能的原因大概是考虑到控制权的反复性。说白了,上级领导机关对是否能够绝对站稳现在的脚跟,心里是存在疑虑的。

    陈铁军完全能理解这个顾虑,他是过来人清楚情况,可现在大家眼前基本上是一团迷雾的,外部环境虽然有所好转,但来自北方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方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看法。

    念及此,陈铁军说,“如果有浅地下水,是可以考虑挖口井的。有了水井,起码未来几年都不用担心供水问题。”

    “咱们就待一年,没必要吧?”牛忠实说。

    陈铁军把枪背起来,取下小锹,说,“后面的部队也可以用,别说那么多了,你负责警戒,我找地下水。”

    “怎么找,就这么挖?”牛忠实不得其解。

    陈铁军仔细观察着地表,一边解释道,“看植被,看土壤,水分足说明地下水充足。不太好把握的就是不知道要挖多少米才能出水。”

    他记得作战地图上标注的五连所在的高地海拔是23777米,在山脚的位置,以本地区的降水量,地下水应该是很充沛的,而且不会很深。

    他想得很清楚,也许没有能力改变其他部队的阵地生活状态,但起码可以改变五连近二百名战士的生活状况。足足一年的轮战时间,三百六十多天,有时候是很短的一个时间,有时候却会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把一辈子的苦吃完。

    西南亚热带山地丘陵一些地方地下水蕴藏丰富,陈铁军是北方人,但是他是在南方出生和长大的。他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去挖蚯蚓做鱼饵钓鱼,经常会发现他们发掘出来的小坑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积水。那个时候他们还纳闷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大人说那是地里面冒出来的。长大了之后明白那是地下水。在低洼田地挖个几十公分能挖出地下水来,这是什么概念。当然二十一世纪的人是难以理解的。大陆极南地区的很多村庄都是自家打水井,往往往下打个七八米就能获得压力很大的水源。几十年的地下水采集之后,地下水深度越来越深,以至于后代们根本想象不到几十年前的家乡取水有多么容易。就好比中东油区,有个形象的比喻,一锄头下去石油喷出来。

    因此陈铁军是相信能够在山脚这里找到合适的水井位置的。

    他像小时候挖蚯蚓一样寻找着湿润的土地,一边挖掘一边对牛忠实说,“小时候去钓鱼之前,首先要砍竹子做鱼竿,那个时候鱼竿都是用完了就扔,每一次钓鱼都要重新做。与其说钓鱼,不如说是喜欢去钓鱼这个过程。做完鱼竿下一步就是准备鱼饵。蚯蚓是最好的鱼饵了。找蚯蚓是个技术活。你得找那些湿润的土地,有时候会是屋前屋后,有时候会是在田地里。最多的地方是菜地,因为长期湿润,非常适合蚯蚓生长。那个时候经常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挖出来的小坑,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积水。菜园里的还好理解,土埂湿润嘛。可是屋前屋后的就不一样了,相对干一些。为什么会出现积水呢?是地下水渗透了上来。我们村里的水井,据说最深的也不过八九米,浅的只有四五米。这可不简单,说明我村所在的地块地下水蕴藏非常的丰富。”

    他除掉了一块草地,露出黑色的湿润润的土地,接连几锹下去挖出一个坑来,说道,“从实际cao作上看,这是有依据的,但理论上,没有很有力的依据,反正我不太懂地质。”

    牛忠实挠着脑袋目光警惕地打量着四周,说道,“我老家那边旱得很,蚯蚓只在课本上见过。”

    “哦,我忘了你小子是陕西的,西安的对吧?”陈铁军想起来。

    “离西安还很远,很偏远的乡镇,到处都是黄土高坡,哪有什么植被。”牛忠实说道。他的言行举止是在部队里得到改变的,两年前的他就是一乡下小子,连话都说不利索。

    陈铁军继续挖,道,“你们那里常年干旱,北方干旱南方洪涝,和所处的气候带不一样有密切关系。”

    挖了有半米深,陈铁军惊喜地发现,坑壁有rou眼可见的清水溢出来。

    “找到了。”

    陈铁军喜道,奋力继续挖掘,跟挖单兵立姿掩体一样,直接往下垂直挖掘直径一米左右的圆坑。他挖掘的动作很快,甚至让牛忠实惊讶。牛忠实说道,“铁军,你原来的工事构筑没有这么快的。”

    “以前是搞训练,现在是搞作战。在战场上构筑工事动作不快就让自己更长时间地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会死人的,能不动作快点吗?”陈铁军奋力的把一锹泥土抬起来放到一侧,人跳进去,一层一层的往下掘进。

    几分钟后,陈铁军汗流浃背了,单兵立姿掩体已经有了半米深。他和牛忠实换手,牛忠实抡起小锹猛挖,陈铁军一边休息一边警戒。尽管这里属于阵地后方,但他们二人都没有放松警戒。中转站遇袭事件就是个明证,敌我双方有些锋线是犬牙交叉的,实际上是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漏洞。没准什么时候就又潜几个敌军的特工进来,一如我军也会派出侦察小队潜入敌军的纵深搞侦察行动一样。

    牛忠实本身就牛高马大,参军前在老家务农,是生产队又爱又恨的角色。爱的是他力气大,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恨的是他的饭量大,一个人能吃三个人的量。入伍的那天吃的第一顿饭,坐在陈铁军身边的牛忠实说了一句让陈铁军终生难忘的话:“原来吃饱是这么舒服的。”

    他就没吃饱过肚子,入伍之前。

    于是乎,牛忠实的体重猛增,越来越牛高马大,更是有一把大力气。别人握着重机枪射击跟驾驶拖拉机一样,重机枪在他手里却是像玩具枪。

    陈铁军看看牛忠实的挖掘情况,又雷达一边扫视周遭一圈,如此反复。当他再一次观察挖掘情况的时候,发现牛忠实脚踩的地方,绿色解放胶鞋周遭出现了一些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