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作弊码穿游戏在线阅读 - 第157节

第157节

    孟瑾棠∶......看来乔装改扮在散花坊还是个代代相传的行为艺术。

    她听着温飞琼的话,觉得此前的想法——受到验证。

    早先孟瑾棠就曾在建京中,听本地人闲聊,说是江湖人会抓走好人家的小孩子当徒弟,不过这里应该有一个误会∶抓走小孩子的人,跟收小孩子当徒弟的人,未必是同一批。

    许多年前,有一群人抓住了很多小孩子,并把他们关在了某个地方看管起来,中间遭遇江湖侠士路见不平,小孩子们被救出,就些因此流入江湖。

    孟瑾棠联想起桑仪明meimei的事情——对方身为天华教的大长老,年少时纵然没有现在的武功威势,也不是个糊涂人,她会来中原寻找自己meimei,定是因为确定meimei就在中原。

    那个meimei当年可能跟兰水山一样,开头都是被人掳走的,中途又被人救出,因为小孩子记不清家在何方,建京周围又没有符合她描述的亲人,就阴差阳错拜入了寒山派。

    孟瑾棠∶温公子可知道,那些路见不平的江湖侠士都有哪些人?

    温飞琼∶当日家师不曾以真面目示人,同行之人,多半也都用了些化名。又道,温某听说宋老太君厌恶江湖人士,派人查了下开泉伯府的旧事,发现这位老太君也曾有一个儿子在小时候被人掳走,兰姑姑对他还有些印象,此人被救出来后,就拜了一位江湖侠士为师,对方身上带了家中信物 ,长大后重回建京旧地,终于弄清楚了自己的身世。

    孟瑾棠想,这也难怪建京里的人,完全不了解自己的身世,想来宋家的八姑娘能消失得如此容易,多少也跟父母的特殊经历有关。

    父虽然出生开泉伯府,但很早就离开了家,直到能自立了才上门认亲,不过考虑到宋家那位老太君对江湖人的排斥态度,估计也没大张旗鼓地通告天下自己儿子的曲折经历,诸多巧合之下,便将宋八姑娘的身世给瞒了个密不透风。

    宋家的老太君姓谭,住在柏厦堂之中,温飞琼与孟瑾棠两人大大方方地走过来,他们身法各有独特之处,一路上竟没有人过来盘问。

    还未靠近柏厦堂,就闻到风中那股苦涩的药香。

    柏厦堂的布局依旧华美精致,却透露出nongnong的衰朽垂暮之意,周围的侍从脸上原先的安静从容,都变成了一潭死水般的沉默。

    瑾棠悄无声息地闪入了内室,像是一缕淡青色的山岚,她袍袖微拂,劲力到处,在床边给宋家老太君诊治的太医还有侍奉的婢女,都身形微僵,不约而同陷入昏睡之中。

    青衣少女指间挟着数枚金针,真气顺着针尖,刺入老太君的xue道之中——温飞琼所言无误,对方确实是岁数到了,医术再高的人过来,也只能为之稍稍缓解身上的病痛而已。

    天还未黑,柏厦堂内已经点上了灯,侍女晃了一下,感觉手上的茶盏有些不稳,立刻惊醒,她或许是太久不曾休息了,居然险些在当值之时站着睡了过去。

    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安静,连呼吸声都没什么变化,唯一算得上大幅动作的,就是有人用力眨了眨眼睛,好让自己变得更加清醒,侍女稍稍放下心来——看来是无人注意到她方才的疏漏。

    过不多久,有人过来替班,她们经过外面的小厅时,看到了墙壁上挂的珍珑棋盘,以及上面的落子无悔。

    柏厦堂里的各类器物一向不许旁人擅动,老太君清醒的时候,遇见子孙来请安,偶尔会提点他们,多看看墙上的字,侍女们在想着要不要择一下字画上的灰尘,却又不大敢,这些事情向来只有老太君吩咐后,才可以动手。

    不过这些字画挂得那么高,若是不踩着桌椅,怕也是很难够到。

    第211章

    字画挂得虽高, 但对于武林高手来说,也不过一抬手就能碰到。

    孟瑾棠路上也听到开泉伯府内的侍从们聊起老太君的旧事,稍稍有些在意, 就把落子无悔那副字给取了下来, 发现后面藏着一张纸条。

    字条边沿早已泛黄,而且质地脆弱, 显然是很久以前的旧物。

    四郎夫妇携友人前往护国寺,一去无踪。

    ——宋家老四就是孟瑾棠的生父。

    这句话里,护国寺三个字被人用朱笔圈起,孟瑾棠注视片刻,将字重新挂上。

    她动作轻巧,而且境界直追桑仪明散花主人那等绝世高手而去,就算从开泉伯府里的人身边走过,他们也发现不了。

    等孟瑾棠出来时, 温飞琼已经不知所踪。

    天边晚霞如血,颜色浓郁到了难以化开的程度,东边的地平线上,一轮弦月悄然升起。

    孟瑾棠看了眼天色,觉得今天估计得很晚才能回白枫坞。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她目前身处之地挺靠近建京中心,开泉伯府再寥落,好歹有个爵位在身,周围的人家非富即贵,宽泛点说,跟那位炙手可热的镇国公府, 也在同一社区。

    至于护国寺的位置,就要偏上许多。

    很多人都知晓,前段时日,护国寺内突然起了火,幸亏寺内僧人救得十分及时,没惹出什么大乱子,仅仅是烧掉了寺内的一些藏经。

    寺内的僧人们正在做晚课,无人注意到,一道青色的身影已悄然立在了墙头。

    孟瑾棠微微合目,她回忆着当初观看《补天神诀》时的感受,将心神与天地接通,灵觉逐步扩散,莫说周围的僧人交谈声,甚至连虫蚁爬过草地的声音,都能尽数收入耳中。

    忽然之间,墙上的青衣人睁开眼,袍袖轻轻拂动,像一阵风,又像一片随风而起的柳絮,轻盈而迅捷地穿过一重又一重寂静的院落。

    在护国寺的角落里,有一个状若荒废的禅房。

    昏黄的火光从破碎的窗纸中安静地漏出。

    一盏油灯摆在桌面上,借着不算明亮的灯光,可以清楚看见,这间禅房内正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僧。

    老僧的对面,遥遥立着一个青衣人。

    —这位老僧正是护国寺的方丈,对方常年在陋室之中坐禅,连寺内的弟子,都少有人知晓他身在此处。

    闭目静坐的老僧忽然叹了一声,缓缓睁开双目∶孟掌门怎么会过来?

    ——虽然从未见过那位闻名江湖的掖州王,但在孟瑾棠进入禅房的刹那间,护国寺方丈便确定了她的身份。

    青衣人笑了一下,不疾不徐道∶我观寺内诸院,如观掌纹,只有这一处不甚分明,就过来瞧瞧。

    老僧道∶以孟掌门的性子,想来不会无故登门。

    青衣人客客气气道∶方丈所言甚是,今日本不该这么贸然前来,只是我心中有一件疑难之事,亟需方丈解惑。

    老僧又叹了一声,竟没问她究竟是什么疑难之事,直接道∶种因得果,事皆前定……罢了,只要掌门接得下贫僧三招,自然知无不言。

    孟瑾棠看了这老僧一眼,笑∶便如方丈所言。

    老僧自蒲团上站起,宣了一声佛号,双手合十,缓缓躬身一礼。

    这一招名为焚香礼佛,名字实在取得客气至极,护国寺方丈之所以用此招起手,也是敬重孟瑾棠一派之长的身份,许多修炼武功的弟子,只当这一招简单无用,不去用心钻研,唯有少数人晓得,焚香礼佛是以内家真气伤敌的上乘功夫,若是功力未臻至火候,便体悟不到招式中的描述。

    油灯放在桌上,灯火安静地亮着,像是凝固了,墙壁上一动不动地垂着几张破旧的布幔,护国寺方丈一招使毕,竟连地上积落的尘土都不曾惊起,若有人在边上旁观,一定瞧不出禅房内到底发生了何事。

    僧的劲力避开油灯,避开布幔,甚至避开了尘土,一丝不泄地迫向对面的青衣人,孟瑾棠只觉仿佛有无形的气墙压面而来,绵密如网,竟是避无可避,她声色不动,当下也是垂袖一指,

    青色的衣袍无风微扬,随后静止不动。

    双方气劲在空中无声一触,顿时如风中沙土般各自散去。

    老僧微微一笑,赞道∶好厉害的《拂露手》。接着屈起三指,用一招佛下拈香,向着对手隔空按去,这三指上的劲力各不相同,阴者阴寒入骨,阳者烈如流焰,阴阳并济,端的是厉害无比。

    ——天下阁阁主曾想要修成这般境界,可惜到死也不曾成功,不料这看似平平无奇的老僧,居然有这等修为。

    力直贯而来,只要孟瑾棠退出禅房,自然打她不到,但高手对阵,说好了接下三招,若是主动选择闪避,自然算是输了。

    孟瑾棠查知那老僧指力浑厚,不退反进,胼指为剑,用《斗室剑法》中的破雪式隔空点出无论对方的指力如何变化无穷,只以简简单单的一剑相应。

    阴极盛阳,阳极生阴,短短一招之间,她竟似对《明夷心经》又有所悟。

    油灯上的火光猛地颤抖了一下。

    从动手到现在,不过短短片刻功夫,护国寺主持与寒山派掌门已经过了两招,时间虽短,但凶险处,丝毫不亚于当日破庙里与李非儒的那一战。

    老僧看了孟瑾棠一眼,忽然两拳打出,一拳在上,一拳在下,双拳叠架,前后击来,正是罗汉神拳中的降龙式与伏虎式。

    直到此刻之前,护国寺方丈都一直表现得随和有礼,半点不曾将杀机显露于外,如今拳风中却骤然表现出难以言喻的暴裂之意,双拳尚未及身,孟瑾棠已感到拳上劲力澎湃而至,来势汹汹,犹如行雨奔雷。

    青衣的人影不退不让,双掌一翻,硬接老僧这一招,顿时间,浑厚的真气以两人所在处为圆心,不断旋转,但奇异的是不曾外扩,反而持续向内收缩。

    国寺方丈的真气犹如浪潮,寒山掌门的真气则如大坝,浪潮不断冲击在大坝之上,等到声势越蓄越满时,大坝上忽然传出极强的反震之力,潮水无法破坝而出,顿时向来路倒涌回去。

    在真气逆流入心脉的刹那间,老僧本已闭目待死,但所有潮水竟似瞬间蒸发了一般,变得无踪无际,让他感到一阵莫可凭依的空落之意。

    孟瑾棠身形微晃,微微闭目,笑道∶护国寺果然名不虚传。

    老僧默然无语,片刻后才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当真是后生可畏。

    ——方才护国寺方丈并非打算突下杀手,实则是想借孟瑾棠之手,引颈就戮,纵然掖州王行事风格再强横十倍,若是失手将护国寺的方丈毙于掌下,多半也不好意思继续找大小和尚们的麻烦。

    孟瑾棠警了他一眼,笑道∶我虽不才,但既然身在此地,总不能叫大师出了意外,再惊动寺内各位高僧。

    老僧叹了几声∶想来是天意如此。又道,孟掌门请坐,你要问的,可是当年建京之乱中的旧事 ?

    孟瑾棠目光微动 ,道∶大师请说。

    十多年前,建京忽然出现了极大的动乱,城中混入了许多江湖人士,四处烧杀劫掠,此事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是都婆国那边派人过来闹事,而都婆国那边表示,是大夏自己人折腾出的乱子。

    那夜建京几乎化为了一片火海,不少百姓便跑到护国寺内求助。

    护国寺方丈虽是出家人,但看见百姓所受之苦,也动了明王之怒,当下提起禅杖,跟外面的人斗了几场,等回来时,听寺内弟子说,有几个年轻人过来找他,说是有极其要紧之事相商。

    知客僧晓得方丈不在,就将人带到禅房暂坐,当日因为来避难的百姓太多,寺内人手不够,就无人在边上侍奉茶水。

    老方丈回来后,立刻过去找人,但禅房内却空无一人。

    那天没有下雨,地下却有些潮湿。

    架子上的经书摆得很整齐,桌面光洁,似乎被人仔细擦过了。

    老方丈本来没发现什么不对,直到推开禅房里的密室,发现里面多了点不易察觉的血迹。

    ——这件密室不是为了存放贵重物品,而是为了闭关所建造的,护国寺方丈因着修行之故,全程亲力亲为,这间密室落成未久,除了他自己之外,只有一个人晓得。

    说到这里,孟瑾棠的脑海中已然勾勒出了一副画面∶当日得到消息的年轻人本来等在禅房之内,外面却忽然来了一个人,这人不能让年轻人们将事情说出去,就将他们杀了灭口。

    那人十分多疑,在除去禅房内所有痕迹之外,还唯恐有什么疏漏之处,临行前,特地打开密室检查了一遍,带了一丝血迹进去。

    禅房内一片沉默。

    过了许久,青衣人抬起头,柔声道∶那人是镇国公么?

    老僧不语,片刻后点了点头。

    护国寺方丈与镇国公交好之事,建京内算是人尽皆知。

    孟瑾棠∶请问方丈一句,可是有什么把柄落在镇国公手上 ?

    老僧涩声道∶虽说出家人尘缘断绝,但到底是血脉之亲,老衲俗家的meimei,有一日忽然失踪。

    也没问孟瑾棠是怎么猜到有把柄存在的,因为事情已经非常明显——既然晓得镇国公跟护国寺方丈关系亲近,那这些年轻人,又怎么有胆子去找镇国公的好友求助 ?

    答案只能是他们突然晓得了一个秘密,明白两人的关系并不像外面说的那样。

    孟瑾棠 ∶镇国公带走了令妹 , 以此威胁方丈?

    老僧∶他自然不曾直言,只说替老衲细细探查,每过些日子,总能发现些踪迹,但到后来

    他不曾把话说完,但孟瑾棠已经明白护国寺方丈话中的意思——到了后来,那些踪迹显然已经变得不那么可信,对方猜得meimei可能是出了更严重的事,只是没有证据,也不愿相信,并且存着万一的指望,希望meimei还好好活着,哪怕处于对方的控制之下。

    一步踏错,步步踏错,护国寺方丈佛心蒙垢,猜得孟瑾棠来意之时,当真是无颜面对。

    孟瑾棠微微额首,起身道∶多谢大师相告,在下还有事在身,这便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