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佬穿成女配(快穿)在线阅读 - 第53节

第53节

    一直忙活到十月底,衡玉终于将帝都的情况初步梳理完毕。

    她命人将宋溪找来,直接出声吩咐道:“接下来我要召开三司会审。”

    这场三司会审迟到了近八年时间,是用她姑姑的性命换来的,在原剧情里还导致了原身的死亡。

    也是时候,对过往的恩怨做个彻底的了断了。

    “这场三司会审的时间定在三日后,到时允许帝都百姓和各大世家派人前来围观。”

    “我没有雍宁帝那么无耻,非要一手遮天颠倒黑白,就用雍宁帝任命的延廷、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共同审理这件案子。”

    这几个官员都出自世家,他们的家族就算没被衡玉清算,也没从衡玉手上讨到太大的好处,所以不会谄媚讨好她;又担心得罪她,为他们自己和家族惹祸上身,所以不会刻意为难她。

    这么不偏不倚去评判这个陈年旧案,正符合她的心意。

    在宋溪的大力宣传下,三司会审的消息迅速传遍四方,在世家大族和百姓间引起轩然大波。

    百姓们在茶楼里喝茶闲聊时,有人出声感慨道:“《将行》那出话本说的果然是真的。如果不是容将军成长起来,重新杀回京城,容家满门忠烈就要一直背负这种污名了。”

    自从衡玉掌兵后,现在大家也不称呼她为‘容姑娘’,而是更加恭敬的‘容将军’。

    一个少年毫无畏惧,讥讽出声:“居然有人把话本里的故事当真了,还真是可笑。现在容氏女占领帝都,谁知道她是不是要在三司会审上颠倒黑白。”

    最先说话的那人嘿笑道:“你这就错了,这场三司会审会在大庭广众召开,我们都能过去围观。有没有颠倒黑白,一看就知。”

    少年还要继续讥讽。

    他身边的人看不过去了,狠狠一拍桌子,道:“那你还想容将军如何?你能想出一个更加万全的法子吗?哪怕她那样的贵人不召开三司会审,直接说容家是被污蔑的,你又敢反驳吗?”

    少年脸上的表情顿时有些挂不住。

    这样的风声传不进衡玉耳里,却传进了祁珞等人的耳里。

    祁珞几个人私底下嘀咕一番,将衡玉选择三司的用意做了番宣传。

    很快,那些风声淡去不少,但还是免得了有人质疑。

    祁珞心底憋气。

    见衡玉最近没那么忙碌,等她饭后在庭院里散步时,祁珞把这件事告诉了她。

    祁珞郁闷:“这三司会审的形式,已经尽可能公正,但因为主公执掌大权,就有人怀疑主公以权谋私。”

    “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不要太过计较这些事情。”衡玉平静道。

    她、宋溪、周墨,还有祁珞自己,日后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简单一句话、简单一个言行被翻来覆去放大解读。

    一个人想做毫无道德瑕疵的‘完人’太难了,她不会为了名声而迎合世俗。

    ——些许骂名,在她的功绩面前不值一提。

    祁珞翻来覆去嚼着这句话,心底的不平慢慢削弱。

    “去忙吧。”衡玉斜睨他一眼,“宋溪最近给你分配的公务是不是太少了,不然你怎么有闲情逸致关注这些事?”

    祁珞满头大汗:“主公,这不是饭后去茶馆里坐着消消食,然后就听了一耳朵吗,我可没有丝毫偷懒啊!”

    衡玉不

    辨喜怒地“嗯”了声,也不知道信没信这句话。

    只是当天晚上,看着被送来的几摞新公文,祁珞眼前一黑,仿佛已经能想象到未来一段时间的加班惨剧——

    真是的,他跑去主公面前找什么存在感啊,这下蹦哒不起来了吧!

    在各种议论声中,三司会审终于到来。

    三司会审的地点设在御史院。

    御史院威严肃穆,雕梁画栋古韵十足。

    以前是不允许闲杂人等随意进出的,但今天是个特例,一大清早就有不少百姓安静走进御史院。

    接近午时,三司官员到达。

    没过多久,关押在牢房数年的贺家主和贺瑾被拖拽进来,跪倒在一侧。

    乐家主和乐成言身体不便,坐在轮椅上被推了进来。

    穿着布衣的雍宁帝苏琨随后也被推搡进殿。

    他依旧端着帝王的架子,不愿意跪下,陈虎上前,一脚踹中他的膝盖,苏琨往前踉跄两步,险些整个人都趴倒在地上,勉强靠着双手撑地才没脸着地。

    “你……”坐在殿上的御史中丞小声不满道,“你怎么能这么对陛下……”

    就算帝都已经完全落入容氏女手中,只要她一日不废立帝王,雍宁帝就一日还占据着帝王的名头。

    御史中丞觉得,并州这些人做事还真是不讲究,跟他们以前玩的那套完全不一样。

    陈虎耳朵尖,清楚听到了这句话,他瞅了那御史中丞一眼,冷冷一笑,正要开口说话,身后突然有人先他一步开口。

    “帝王做了错事,也不需要跪吗?他是在向我祖父和小叔忏悔。”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衡玉穿着一身黑色华服,缓缓来到人群中。

    她长发挽起,眉间锐意逼人。华服的领口、袖口各处都用金丝勾挑出纹路,衣摆处的祥云神秘而繁琐。

    这样的配色极贵重肃穆,她年纪不大,却很好地压住了这种配色。

    很多老百姓都是第一次见到衡玉,他们的目光落在衡玉身上,不自觉被她的气势先吸引,回过神后才注意到她那雅致清冷的容貌。

    在场不少世家子弟也是第一次见到她。

    哪怕是彼此关系不太友好,一些世家子弟也低声赞道:“未见此人时,一直想象不出这位容将军的气度与容貌;现在见到她后,倒觉得她理应是这般气度容貌。”

    相比之下,乐成言等人看向她的视线里,恨意和畏惧同时存在。

    衡玉的目光从乐成言、乐家主、贺瑾、贺家主身上一一掠过,最后停在雍宁帝苏琨身上。

    雍宁帝神色阴沉,怒喝道:“皇帝乃九五至尊,怎么可能有错。”

    衡玉心下觉得好笑,面上也不禁流露出几分。

    她随手一抛,握在右手掌心里的圣旨被她甩到雍宁帝面前。

    圣旨砸在他的膝盖上,反弹滚落在地,恰好自己滚开,写在上面的内容清晰倒映入雍宁帝的眼里。

    “苏坤。”衡玉语气不屑,“你一个多月前曾经下过一份罪己诏,你应该不会因为在冷宫里幽禁太久,就连这件事都给忘了吧。”

    雍宁帝暗暗咬牙:他怎么会不记得这份圣旨?谁能想到他最宠信的内侍居然早就已经投靠并州,现在这道罪己诏,也是为容家正名的一个有力证据。

    甩完圣旨,衡玉抱着一个包袱走到殿前,将包袱里装着的牌位一一取出来摆到桌上。

    这是她祖父、小叔和姑姑三人的牌位。

    今日这场三司会审,与其说是为她而设立,不如说是为了他们三人而设立。

    在衡玉做这番举动时,无人敢呵斥她惊扰了公堂,所有人都沉默看着她的一举一动。

    摆放好牌位,时间就差不多到了。

    衡玉两手抱臂,安静站在贺家人、乐家人和雍宁帝对面,与他们形成一种对峙的姿态。

    主理此事的御史中丞瞧了衡玉两眼,知道让她跪下非常不切实际,干脆忽略掉这点,直接开始三司会审。

    按照流程,御史中丞不偏不倚地介绍了当年容家一案的始末。

    末了,御史中丞道:“容……”

    顿了顿,他喊:“容姑娘,对此你有何辩驳的?”

    在这场三司会审里,喊‘容姑娘’比喊‘容将军’要合适很多,也免得旁人误以为三司和她勾结。

    衡玉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书信:“除了雍宁帝下的罪己诏外,我这里还有一封出身清河乐氏的乐美人的绝笔书信,上面是她的忏悔。”

    书信和圣旨被放到木制托盘上,御史中丞等几个官员围在一起翻看,还命人将乐美人,也就是乐贵妃练字的字帖取来,一一比照字迹。

    这个流程足足耗费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最后,御史中丞抬眸,出声给出他们三个人的一致意见:“这书信的确是出自乐美人之手,圣旨也是真的,并无伪造痕迹。”

    随后,御史中丞亲自朗诵出书信和圣旨的内容。

    这一流程进行完,就到了下一个流程。

    御史中丞挥手吩咐属下:“来人,将当年容宁通敌叛国的证据全部呈上来。”

    又向众人解释道:“这些证据,是由清河乐家的家主、清河贺家的家主耗费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搜罗出来的。”

    最后,御史中丞对衡玉说:“容姑娘,对这些证据,你要如何解释?”

    衡玉没说话,只是垂眸翻看着那几封被封存得很好的书信。

    第一封书信,是匈奴左单于向她小叔问好,顺便打听起雍朝的现状。

    第二封书信里,对方提及给小叔送了份大礼。按照书信下的时间推算,那之后没多久,小叔似乎取得了一场小捷,顺利升了一级。

    第三封……第四封……

    最后一封信里,匈奴左单于希望她小叔不要忘记承诺过的话,匈奴助他一步步升官,他助匈奴摸清各城布防,待时机成熟匈奴南下,他要打开城门迎接匈奴军队……

    每一封书信的内容,都确凿无误地证明了容宁通敌叛国。

    从内容到时间,几乎伪造得无懈可击,可以说,为了拉容家下马,给容宁泼上这个污名,乐家和贺家的确是做了不少准备的,让人很难从中挑出毛病。

    但也只是很难罢了。

    假的就是假的,总有迹可循。

    细细翻阅完后,衡玉复述了原剧情里原身说过的话:“信纸是特意做旧的,我小叔的私章也是特意伪造的。还有字迹,虽然非常接近我小叔的字迹,但的确是临摹无疑。”

    贺家家主猛地抬头,眼里的恶意几乎要化为实质流淌出

    来。

    他太久没好好说过话,发声时音调有些古怪,嘶哑得难听:“是啊,什么都是假的,只有你以势压人、强行洗白容家的污名是真的。”

    贺瑾在旁边搭腔:“既然说是假的,那麻烦你给众人展示一下信纸如何做旧、私章如何伪造得以假乱真,字迹又是如何临摹出来的。”

    贺瑾这番回应,丝毫没有出乎衡玉的意料。

    当初原身就是败在了这样胡搅蛮缠的话语之下,如今重来一次,她怎么可能不早早做好准备。

    衡玉举起信纸,让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它们上面。

    “军中特供的信纸因为材质问题,存在一年以上会慢慢泛出很浅的褐黄色。因为不影响使用,直到现在,这种信纸依旧在军中推行使用。”

    “诸位请看,我手中的第一封信,样式带着淡淡的褐黄。等到第二封信,褐黄色越发淡,一直到第五封完全没出现褐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