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绿茶穿成下堂妻后在线阅读 - 第213节

第213节

    李珣:“迟早。”

    次日一早,李珣去了一趟西坊的军器监,编判陆安等人没料到他会突然到来,仓促跪礼接迎。

    李珣也不啰嗦,手持赤红念珠道:“劳烦陆编判带我去库房瞧瞧。”

    陆安等人毕恭毕敬地把他带到军器库。

    李珣分别去了储存剑、弓-弩、枪、铁甲等库房,随意抽取几件,让老陈盯着他们提出来检验。

    从王府带来检验的侍卫都是跟着他上过战场的老兵油子,一行人在检验场持器搏斗,李珣坐在太师椅上静观。

    看得不尽兴,他亲自上阵,身披铠甲,手持长剑与盾牌,同侍卫搏斗一番。

    哪晓得他运气不好,拿的剑有瑕疵,居然被对方折断了。

    那老兵蛋子一剑抵到他的咽喉上,笑道:“殿下输了。”

    李珣也笑,“死得冤。”

    此话一出,在场的官员全都惊恐地跪了下去。

    李珣瞥了他们一眼,脸上看不出表情,“再来。”

    这场检验持续到下午酉时,被他们损毁的兵器堆了不少,瞧得那群官员心惊。

    当时李珣并没有说什么,回府泡了个热水澡,吴嬷嬷伺候他更衣时,他冷不防指着自己身上的伤疤道:“嬷嬷你瞧,这些伤都是在战场上落下的。我若是拿着次残武器与敌人拼命,因为器械而败,你说死得冤不冤?”

    吴嬷嬷不忍瞧他身上的伤痕,替他遮掩道:“郎君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自然知道行军打仗需要的是什么。”

    李珣气恼道:“你说这些人领着俸禄,藏着祸心干混账事,朝廷为什么要养着他们呢?”又道,“我大陈的冶炼技术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在军器制作的工艺上远超隔壁大周,这是当初父亲吃过亏后才悟明白的道理,那帮人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吴嬷嬷沉默不语。

    李珣糟心道:“只怕是太平日子过惯了,等哪天做了一回亡国奴,便知道什么叫国之根本。”

    吴嬷嬷叹了口气,“郎君还没用晚饭,饭吃了再说。”

    李珣不高兴道:“气都气饱了。”

    吴嬷嬷笑道:“郎君若是将来爬上高位,令人生气的事还会更多,再生气,饭是得吃的,吃饱了才能继续生气。”

    李珣憋了憋,“嬷嬷说话真讨厌。”

    吴嬷嬷:“跟林二娘学的。”

    李珣:“……”

    第156章   我不放心你跟何世安……

    心里头再不痛快, 李珣还是依言用了不少。

    隔壁街的宋致远过来了一趟,见陶锅里煨得有汤,蹭了一碗。

    李珣放下筷子, 仆人端来茶水供他漱口。

    宋致远道:“五郎折腾到这会儿才回来, 可有收获?”

    李珣拿帕子擦嘴,“有, 收获还不小。”

    宋致远啧啧两声,啐道:“这帮人该杀, 监察不力, 依我看, 整个州院的兵器库都得查, 若是哪家的作坊库院没出问题,就该提拔, 指不定你还能在老鼠窝里捡到宝。”

    李珣被逗笑了,“你还挺会安慰人。”

    宋致远:“嗐,咱们御史台干的全都是讨人嫌的活儿, 糟心事看多了,总得找点乐子留给自个儿宽慰不是?”

    李珣:“糟心, 我把身家性命压在这帮人身上, 觉都睡不安稳。”

    宋致远摊手, “人才不易得啊。”

    两人就军器监的情形细说了好一阵子, 从制度到管理, 再到工艺, 一层层剥开来分析。

    之前武帝留下来的制度模式是非常完善全面的, 几乎涵盖了每个细节,而今的问题则出现在执行力度上。

    二人就执行这个问题探讨了一番,快要到宵禁宋致远才回去了。

    吴嬷嬷伺候李珣更衣休息时咳嗽了几声, 李珣关切问:“嬷嬷是不是受了风寒?”

    吴嬷嬷不以为意道:“只怕是倒春寒受了点凉,不碍事。”

    李珣:“明儿让太医院金恒瞧瞧,你日夜cao劳,得好好保重身子才行。”

    吴嬷嬷:“郎君放心,老奴好着呢,倒是你,近些日又得忙碌了,还是得少熬夜才好。”

    李珣拍了拍她的手,“我自个儿知道悠着点。”顿了顿,“天晚了,你也去歇着吧,明日我让金恒走一趟,你年纪大了,拖延不得。”

    吴嬷嬷窝心道:“郎君有心了。”

    翌日金恒来了趟晋王府,替吴嬷嬷把脉诊病。

    问过她的情形后,金恒开了两副方子,又叮嘱了些用药和平时的注意事项才作罢。

    把金恒送走后,吴嬷嬷命人去抓药,自己则躺了阵儿。

    年后她总觉得疲乏,想是年纪大了的缘故,不同往日那般能折腾了。

    昏昏欲睡中,她仿佛做了一场梦,梦到昭妃死后她守陵守了好些年。

    然后有一天,那个从小看到大的孩子忽然回来了,说来接她回京。

    她可高兴了。

    这一天,她们等了许多年。

    遗憾的是昭妃没有等到,她却等到了。

    回了京,她看着他一步步往上攀爬,到至今的如日中天。

    她知道他还会继续往前走,晋王府不足以支撑他的才干与野心。

    他是天上的雄鹰,京中这片天地装不下他,唯有那广袤山河才是他的容身之地。

    她要好好等着,等着看他一飞冲天,翱翔万里。

    晋王亲自坐镇查军器监的消息放出去后,相关官员都不由得绷紧了皮。

    文书从京中陆续传递到各州诸院,先让诸院自查所有库存军器等物,确认没有问题再上报京中,朝廷派人去查,若查出纰漏,则严惩不贷。

    为期两月。

    众所周知,晋王办事雷厉风行,执行力是非常迅猛严苛的。一旦下达命令,若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说杀就杀,不留情面。

    一时间,各州作院全都加班加点自查清理。

    这原本是诸院分内之事,结果出头的人全靠同行衬托。

    淮西的弩坊一接到上头传下来的文书,立马上报请求朝廷审查,说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自查。

    李珣在政事堂翻看由淮西上报来的请示,抿嘴笑道:“这个汪恺,胆子倒不小。”

    姜阁老在一旁打趣,“既然人家都送上门来了,殿下干脆就拿他开刀,若是查出纰漏来,也好杀鸡给猴看。”

    李珣:“这主意好,我便亲自走一趟淮西,倒要看看那汪恺有多大的能耐。”

    当天晚上李珣让老陈备行头,吴嬷嬷道:“此去淮西快马也得好些日呢,郎君仔细着身子,勿要太过cao劳。”

    李珣摆手,“嬷嬷放心,不出十日便回。”又道,“近两日没听见你咳嗽,可是好了?”

    吴嬷嬷:“小染风寒,已大好。”

    李珣:“我不在的这些时日,嬷嬷自个儿好生歇着,有什么事吩咐下面的人去做就好。”

    吴嬷嬷应声是。

    第二天晨钟一响,李珣等人便快马出城前往淮西。

    他一身黑色劲装,全然没有平日里的养尊处优,似乎一上马背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比穿章服自在洒脱多了。

    抵达淮西,李珣直奔弩坊。

    该院官吏没料到朝廷的动作这般迅速,忙把跟混在军匠里的汪恺找了出来。

    当时他一身脏污,听到朝廷的官儿查弩坊了,倒也不着急,不紧不慢地洗了把脸,换上官服前去接迎。

    看到汪恺时,李珣颇有些吃惊,竟然是个年轻人,体貌端庄,典型的文人风骨。

    汪恺也吃惊,没料到朝廷派下来的官儿生得这般俊。

    听说是晋王,他就更诧异了,忙跪拜行礼。

    李珣抬了抬下巴,“你就是汪恺?”

    汪恺回道:“正是。”

    李珣指了指他,“你上报说淮西弩坊无需自查,没有任何纰漏,可属实?”

    汪恺严谨道:“回殿下,弩坊造箭院的数目质量等工艺程序皆有一套完整流程,卑职只需按部就班,严密把控,每月底再清理查验,便不会再出纰漏,故卑职敢狂言淮西弩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李珣赞赏道:“说得好,看来你是认可这套管理制度的。”

    汪恺点头,“认可,卑职家中世代皆是军匠出身。家父一生造作军器,除工艺外,也熟知整套流程。若说他是实cao者,那卑职就是检验者。这套体系法则由两代人亲验,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的。”

    得到他的认可,李珣非常高兴。

    不过光靠嘴巴是不管用的,只有亲自查验,才能见真知。

    接下来的几天李珣和同来的官员就弩坊里的兵器进行详查,从制度材料,到工艺,再到质检入库,一系列流程挨着盘查。

    事实证明汪恺所言不假,当初由武帝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只要按部就班,严格执行,中间就不会出现纰漏。

    汪家用两代人来检验这一体系的可行性,而出现纰漏的莫过于贪与疏忽。

    先前宋致远打趣,说这一查下去,说不准还能在老鼠窝里捡到宝。

    李珣确实捡到宝了,他觉得汪恺跟秦秉南是一类人,都是执行力极强的人,而且有些迂腐,不擅长机变。

    这样的人是适合干实事的人,只要你给他一套准则,他便能在准则内把事情干得漂亮。

    两个年轻人就军器话题进行一番剖析。

    汪恺家中世代都是干的这个,自然比李珣深入了解得多。而李珣是在战场上厮混的人,论起兵器的厉害之处,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二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些观点能契合,有些观点则相悖,大体上都是能深入沟通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