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太子安煜
现代人王杰出生的时候赶上计划生育政策,这个政策让王杰不但享受了父母所有的爱,还获得了父母所持有的全部资源。否则按照王杰家区区小康水平的家庭条件,如果没有计划生育地再多生一两个孩子,王杰连去s市竞争的敲门砖都没有,说不定连高中都没机会上,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出去打工了。 从这个方面来讲,王杰打心眼儿里地感谢计划生育政策。 所以,当太子安煜走进来,三个兄弟全部站起来朝哥哥行臣礼的时候,王杰由衷地觉得这些孩子实在是可怜极了。 独生子王杰在自己家里,在父母眼中,就是“太子”。 王杰在现代都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了,他当然知道当“太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可是,王杰在行臣礼的那一刻,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封建制度下的天潢贵胄们要挤得头破血流地去争抢“太子”这个位置。 说实话,在穿越之前,王杰还从来没这么庆幸自己能出生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年代。 太子安煜叫起三个弟弟,四人再分别重新落座。直到这时,王杰才敢抬头打量太子安煜,安煜和安文长得有九分像,两兄弟是明显的同卵双胞胎特征。 但是两人的气质和举止已经大相径庭,作为第一次见到两兄弟的王杰,都能一眼分辨出两兄弟的不同之处来。 刚才王杰和安文、安庆说话虽然虚与委蛇,但是气氛还是挺正常的。而太子一出现,四兄弟就突然变得非常尴尬。 王杰不知道安文、安庆在尴尬什么,可是他的尴尬是切实的,因为他的生母王氏曾经被构陷魇咒太子。 不管最后王氏是不是被平反、翻案了,也不管巫蛊事件的定性是什么,这个魇咒太子的巫蛊事件将永远横亘在安煜和王杰之间。 不过怕什么来什么,太子一开口就又是问候王杰的身体怎么样,病是不是好了,王杰只能一一回答致谢太子的问候。 太子自己可能也觉得和王杰说话实在太尴尬了,因此问候完王杰的病之后,就转向了安庆,“听闻三弟近来于读书上焚膏继晷,学问日益精进,为表嘉奖,父皇还特赐《卜商贴》给三弟赏玩,真是可喜可贺。” 安庆恭敬应是,“‘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卜商赞书,其言如是。《易》为谈天,《书》实记言,《诗》主言志,《礼》以立体,《春秋》辨理,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往圣之志哉。” 王杰在旁边觉得两人的话音有些不对,太子来之前,安庆还活泼地和自己介绍冰镇珍珠汁的做法,太子一来,安庆立刻变得刻板了起来。 太子闻言,满意地点点头,王杰觉得太子的神态特别像电视剧里面的封建社会大家长的模样。 太子又道,“欧阳率更笔力峭劲,墨气鲜润,飞白冠绝,峻于古人。”太子低头呷了一口茶盅里的饮品,“字如其人,此言不虚,欧阳率更两次死里逃生,于盛唐时成就‘翰墨之冠’,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 安庆依旧恭敬应是,但是并不接茬,王杰偷眼看安庆此时的神情,微妙地觉得和自己刚刚进来的时候决定沉默是金的态度有点相像。 太子继而道,“其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伯施。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安庆还是闭口不言,安文倒是接了话,“臣弟以为,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太子像是没听到安文的话一般,就盯着安庆,“三弟以为欧、虞之中,孰为益胜者也?” 这下安庆不能不回答了,他在太子面前的身份先是臣子再是庶弟,基本没有不回话的权利,于是他道,“虞伯施尝评欧阳信本,赞其‘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臣弟观父皇所赐《卜商贴》,八体尽能,有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臣弟初涉书法,只觉得欧阳信本之迹更便于学习。” 王杰再迟钝这时也听出这三人是在借着《卜商贴》打机锋呢,他看着太子平静如水的脸,就觉得接下来的宴席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复杂。 太子盯着安庆看了一会儿,最终道,“三弟果然勤勉。” 安庆再次恭敬应是。 王杰正在心想怎么还没开宴呢,太子就又重新把话题转回他身上,不过对他说话的语气比安庆柔和多了,像跟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说话似的,“四弟仲秋之后也要开始读书了吧?” 王杰学着安庆的样子应是。 太子笑道,“韩文公尝云‘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四弟定要勤奋读书,让诸位兄弟们刮目相看才好。” 王杰喏喏应声,心下却觉得太子说这话是明褒暗贬,韩愈的《进学解》他读过释义,那句“无患有司之不明”中的“司”是指选拔人才的部门官吏。 太子引用这句话,看似是勉励,实际上颇有些居高临下的意味,王杰明明和其他兄弟都是安懋的儿子,太子这么一说,就好像王杰比其他兄弟低一等,其他兄弟可以有权评判他任用他的意思。 但是王杰这时除了应是也不敢说其他的话,一来是他不知道自己在现代读的白话文释意和这个时空的意思是不是一样,二来他也不想在太子面前显得自己太突出。 好在,这时有宫人进来行礼请四人可以入席了。按长幼尊卑,自然是太子先入席,于是三个人又再次行臣礼恭送太子离开。 王杰跟着引位宫人入席的时候,总觉得刚才的一番对话又哪里不对,他细细回想了一会儿,竟然发现,太子除了一开始的叫起落座,从头到尾都没和自己的嫡亲弟弟安文说过一句话。 —————————————————————— —————————————————————— 1《卜商贴》的释文“卜商读书毕,见孔子。孔子问焉,何为于书。商曰,书之论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辰之错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于心,弗敢忘也。” “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辰之错行”的意思是“它像日月那样明亮,像星辰那样清晰。” 2安庆说的这段“《易》为谈天,《书》实记言,《诗》主言志,《礼》以立体,《春秋》辨理,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写的《文心雕龙》中的句子 3“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cao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这段评价欧阳询的书法是出自张怀瓘的《书断》 4“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是《宣和书谱》对欧阳询、虞世南的评价 “翰墨之冠”也是《宣和书谱》对欧阳询的评价 5太子说的欧阳询两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欧阳询的父亲是陈朝孝宣帝任命的左卫将军,后来欧阳询的父亲起兵造反,除了欧阳询之外,全家被杀,就欧阳询一个人逃出来了。过了两个月,皇太后死了,大赦,欧阳询才躲过一劫。 宇文化及自称天子,欧阳询作为隋朝的朝臣亦被他掳持。 隋炀帝募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 及后,窦建德家人被隋军杀害,乃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事军队。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称雄河北。然后窦建德攻破聊城,欧阳询被夏国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职。 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欧阳询又一次死里逃生,后来因为他在隋朝时与高祖李渊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职。 所以欧阳询可以说是历经陈朝、隋朝、和唐朝了。 6在大唐盛世欧阳询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也称为“欧阳率更”。 唐称率更寺令,加掌皇族次序、礼乐及刑法事。 太子东宫是另外有一套官制的,太子率更令是太子手下的属官。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太子在称呼欧阳询的时候说的是“欧阳率更” 而安庆说的是“欧阳信本”,信本是欧阳询的字。 同理,虞世南字伯施。 7安文接太子的话,说“君子藏器”,原文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自《周易·系辞下》 8关于王杰现代的家庭条件的设定说明 我个人是在一线超级大城市长大的,对外地以及农村的情况基本依赖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我这里说的王杰家再多生一两个王杰就连高中都上不了,是来自于斯坦福大学罗斯高(sttrozelle)教授的一个调查《现实是有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这个演讲视频中对于中国农村孩子学习情况调查来写的。 注意,这里面的高中说的是学术普高加职高。 调查情况是以2015年的情况,城市高中教育超过了美国,达到94,而农村孩子上高中的比例是37。 0到3岁的认知能力发展期农村孩子全部错过,也就是说,这些不读高中的农村孩子,就算是到社会上,也完全没有能力去进行进一步地自学,因为他们阅读和认字都非常困难。而农村63的孩子都是这样。 所以我这里对王杰家庭的设定就是三线城市小康家庭,多养一个,王杰就根本没机会上大学,因为他的父母没有这个资源和精力去培养他,在3岁以内很好地去发展他的潜能。 所以这里并不是在赞扬计划生育政策,也不是在黑三线或者农村家庭。 小天使们如果觉得这个设定有问题可以提出来啊(合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