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绝色女侯爷:昏君站起来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七章 卖项目

第二百零七章 卖项目

    和顾珩估计的差不多,招标会前面半个月卖出去的都是些小项目,例如肥皂化妆品一类的女人项目,抽水马桶和卫生纸这种民生项目,最大的一个应该属玻璃制造,其中包含平板玻璃,玻璃工艺品,以及各种灯具和镜子。

    当然不管是肥皂化妆品还是抽水马桶,包括玻璃制造,哪怕最小的卫生纸项目,都不是哪个商人一个人就能包下来的,不光是项目承包金的问题,也是为了防止垄断。

    而具体的项目承包金金额,也并不是依据项目大小制定的,而是这个项目的盈利能力。

    所以最先卖出去的这些项目虽然小,朝廷收回来的银子却着实丰厚,虽然玻璃项目中由于顾珩坚持分出了一部分份额。以朝廷特许的方式给了墨玉分校的附属工厂,这也是当初盗泉子和他答应过那些墨玉百姓的——由于这个原因玻璃项目真正收回来的资金比预计的低了一成。

    但就是这样,招标会开始仅仅三天的时间,荣瑾的国库里便进账了将近四百万两白银,差不多是往年一年的税收。

    民间商人们疯狂的热情令当初对内阁的定价有所怀疑的大臣们大为震惊,要知道这些项目他们买回去并不是立刻就能见钱的,其中很多项目都需要朝廷的基础建设。。包括水电铁路——尤其是供电网络铺开后,才能真正大规模生产。

    而在这之前,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工人,对于这个问题内阁当然也给出了方案,那就是由大秦理工代为培训一批技术人员,然后由这些技术人员回去后再继续培训新的工人——当然培训费是少不了的,这又是一笔开支。

    就这样,连买项目搞建设到培训工人,这些商人们在连一个铜板都还没赚到的时候,就要先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以及时间。

    这其中的风险,就连霍元璋大人这样清高闻不得铜臭味的人都能明白。。那些商人如此义无反顾,他们就真的那么有信心,能把投入进去的银子都赚回来?

    在国库的进账达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后,以霍大人为首的大臣们终于坐不住了,几位阁老屈尊纡贵在知味楼宴请了李知恩,请托他代为调查那些购买了项目的商人背景,以及他们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态如此疯狂争抢——最重要的是,如果项目最终收益达不到他们的预期,会不会出现什么恶劣的后果。

    李知恩十分矜持地表示这个他做不了主,要回去禀报陛下才行,荣瑾知道后第一个反应居然不是你们这些家伙实在太迟钝了,这些东西朕早就查过了,而是——要不要收钱呢?

    这可是朕的情报部门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东西,难道就让你们白用?

    忽然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的一切都是有价码的,全都能换成银子的皇帝陛下,赫然给内阁开了张收费单……

    瞧着这张单子上详细列举的什么车马费,餐饮费,公关费,消息使用费,风险补贴,精神压力补贴,人身安全补贴等等项目,霍大人一声长叹,“乱了,全都乱了……”

    在捏着鼻子付给皇上一大笔银子后,三位内阁大臣及六部尚书终于看到了这样一份档案,其中详细列举了目前所有参买项目的一百多个大商人的出身背景,性格喜好,家产财力,以及皇城司从侧面打听出来的他们对于自己买到项目的期望值和购买心态。

    比如这位,陈承意,扬州人,坐拥扬州十三家绣坊,半数的典当行,以及城外数百顷良田,他参与购买的项目是肥皂,对于肥皂的利润前景这位殷实的江南商人是这么说的,“挣钱不挣钱无所谓,我要的是皇商这个名头。从前咱们商人总叫人看不起,我看这回谁还敢看不起我。”

    ——这位是要名的,估计将来就算赔了也不会来找朝廷的麻烦,反正他要的东西付钱的时候就已经到手了。

    翻了翻档案,慕容大人发现持有这种心态的居然不少,没有一半也有三分之一还多,立刻放下了一小半心。

    再往下看,这位叫杨清明,丰州人,出身造纸世家,是内廷御用丰州宣的当家人,他参与买下来的自然是卫生纸项目。

    而和他一同买下这个项目也大多是丰州人,看起来这位姓杨的商人是有备而来。。对于卫生纸的前景他还是十分乐观的,“人人都要用的东西,怎么会不赚钱,别人都以为丰州宣是我们丰州商会最赚钱的生意,其实错了,草纸比宣纸赚钱多了,我相信卫生纸也不会差。”

    “晚几年?晚几年怕什么,我们不是还有别的生意撑着呢吗。”

    ——这位的心态就有点让人担心了,万一将来卫生纸不赚钱,他会不会找朝廷的麻烦?

    霍大人十分忧虑,丁阁老捋着胡子,“非也,非也,你得看他买的是什么项目,回头我给你拿点卫生纸回去试试,你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有信心了,这些生意人又不傻。”

    好吧,慕容大人继续往下看,玻璃,这也是个用脚丫子想都知道肯定赚钱的项目。。这个项目顾珩卖的也黑,足足拆成了十家,卖了九份银子,其中八家看起来都没什么问题。

    唯独这一位——慕容大人看着这个叫徐凤舞的登州商人说的这段话,“我花这么大价钱来招商会,其实主要还不是买项目,我是琢磨着朝廷是不是要开海了……所以来探探风头,当然玻璃这个项目确实不错,要是真开了海,把这东西卖到波斯去,那就更赚钱了嘿嘿嘿!”

    开海?三位内阁大臣看到这里,心里刷地一下就亮了,难怪皇上敢这么大手笔的乱搞,原来是因为这个——就算这些买了项目的商人十年八年都不赚钱,只要给他们透一点朝廷打算开海的风声,他们也会老老实实等下去,海上贸易的利润,可是有当年大宋一年税收上亿两白银的例子在那摆着的。

    同样是这片土地,一样是这么多人,凭什么宋朝的税收能有那么多,而大秦却只有一年几百万两?中间的差别无非就是,海禁,抑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