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梦里依稀共采薇在线阅读 - 第95节

第95节

    元澈眉头蹙起,眼泪大滴大滴涌出来,他是个聪明孩子,不会不懂得鲁莽行事的后果。

    我抚着他的头道:“你母亲的仇一定要报,只不是现在。你父皇今日封你为王,不日咱们母子便要离开京城去你的封地,等你长大了,兵强马壮,不再被人鱼rou,到那时母妃自然会告诉你一切真相。”

    元澈仰起头,泪痕满面,“母妃,你是要孩儿忍耐到那时吗?”

    我点了点头,抹去他脸上的泪,“时势艰辛,母妃忍了这么些年,你父皇也是。你读了那么多书,卧薪尝胆四个字总是懂的。”

    元澈怔怔的,恰巧萧琮派人来催,他深深吸一口气,迅疾站起身,理平了衣袍上的褶皱,又正一正玉冠,伸出手给我,,郑重道:“母妃,咱们走吧!”

    第二十八章 脉脉一水盈

    在朝臣心照不宣的贺声中,元倬封了西京王,元澈是昌德王,元晟封为陈留王。

    三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就这样赏了封地,世袭罔替。

    陶映柔的眼圈红肿,想是狠狠哭过,我心中袭来一种莫名的快意,有意到她面前道:“meimei眼圈怎么这样红肿?meimei家世低微,又出身贱籍,如今天恩浩荡,让元晟和元倬元澈一般封了王,这是你陶家几辈子也修不来的福气,换做是别人,笑都来不及,你还哭?莫非是嫌陈留王这个头衔还不够大?”

    宣政殿廊下并无旁人,威武的护军都在十步之外的距离,正殿中贺声四起,纷纷攘攘的让人忽略了在外等候的妃嫔。

    陶美人仰起脸,冷冷一笑,“嫔妾家世卑微,但陈留王却是嫔妾与皇上的骨血,娘娘身份再尊贵,终究也不是昌德王亲生母亲。”

    我并不生气,萧琮和元澈对我那样好,此时此刻,我有什么必要为这种挑衅生气?

    “是不是亲生母亲有那么重要吗?”我居高临下望着陶映柔,“孩子封了王爵,母妃就跟着去封地,元倬因为残疾留在京中,和妃自然也留在宫里陪伴圣驾。至于你我,不都得离开西京城吗?”

    “嫔妾不明白。”她低低道,“哪有娘娘这样的母亲,巴巴的在皇上面前求着要未成年的孩子出宫,还牵连上别的皇子。娘娘就不担心,皇子们均各年幼,离了皇上和皇城,他们会变得怎样?”

    我淡淡的笑:“龙生九子,孩子的秉性是天注定的,该是怎么样便是怎么样。况且即便今时今日不去封地,满了十二岁还不是同样要出宫另择王府?”

    陶美人还要说什么,眼见和妃走过来,便红了眼眶道:“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封起藩王来了,娘娘还能留在宫中照顾西京王,嫔妾就……就……”

    和妃劝慰她道:“你想开些,皇上这样做,肯定是对两位小王寄予厚望。若都像元倬这般留在京中挂个虚名,如何能成就一番事业?塞翁失马,又焉知非福呢?”

    她语气极和蔼,犹似春风拂面,陶美人渐渐收了哽咽之意,我与和妃相视而笑,和妃道:“meimei倒是心胸开阔,一点儿也不似愁绪缠身。”

    我笑道:“愁也是一日,笑也是一日。皇上下旨封王是天大的恩典,若是愁绪缠身,倒似嫔妾不知好歹了。”

    陶美人看着我,良久浅浅一笑,鬓边一只金步摇微微颤动,“娘娘这话说的很对,嫔妾都是皇上的女人,皇上说什么都是对的,咱们遵循便是。”

    我注目遥遥参差的正明宫,环绕的飞檐转阁,鳞次栉比;殿前的龙尾道,阶梯麟麟。这是我曾经的家,我和夫君、孩子的家,而在不久的将来,我即将离开,带着我孩子,隐藏起旺盛的欲望和希冀,蛰伏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最好的时机。

    临出宫前一天,皇后召我去紫宸殿问话。

    她宫里现时是一刻也离不得太医,药味弥漫,娟姝曼姝的眼圈也从来就没消过肿。

    我一眼瞥见太后也在,心里便有些不自在,勉强行了参见之礼。

    “meimei快坐,坐!”皇后见了我,虽是竭力招呼,却愈发显出力有不逮之态,我扶了她的手腕,顺势坐在床边的软椅上。

    太后坐在紫檀座上,离皇后那样远,像是害怕所谓的痨病会飞到她身上。

    她微笑对我道:“如今元澈封了王,你可是要跟着他去封地享福了。”

    我少不得做出恭谦之态,蹙了眉道:“享福不敢说,只是以后教导他更吃力些,太后娘娘也知道,小孩子总是怕父亲一些的,如今皇上让我们母子出宫,只怕元澈更加胡天胡地了。”

    太后想是怕我赖着不走,撇嘴道:“难不成在宫里养着就能转了胡天胡地的性子?依哀家看,他那日冲撞皇后就已经显出了本性,想来以后也未必成器。皇恩浩荡,既封了王,便爽利的出去,说不定在封地还能有一番作为。”

    我笑得恬淡,“是,想必皇上也是这个意思。”

    皇后平缓了喘息,斜倚在凤尾大床的镶金栏柱上,拉了我一只手道:“meimei,本宫并未怪过元澈,相反,正因本宫造下了口孽,才让他为了生母的事痛苦。一切都是本宫的错,meimei,他还那样小,你要用心去教他,万万不可让他堕入自怨自艾的漩涡……”

    她的手掌在被窝里捂了半日还是那样冰凉,我心中一凛,忙点头答应,“娘娘放心,嫔妾自当尽力。其实娘娘也勿需自责,月华夫人的事,早也罢晚也罢,终归是要让元澈知道的。”

    我瞥一眼太后,有意道:“正如太后娘娘所讲,既是事实,便无所谓说与不说,元澈早些知道,也省得长大之后嫔妾多费口舌。”

    太后哼一声,慵懒道:“你倒是学乖了。实话告诉你,哀家要不是知道皇上下得这等狠心,早替皇上处置了那逆子!如今他倒是因祸得福,蜀郡富庶,又离西京不远,皇上终究还是偏向你奉薇夫人的。”

    我晦暗了脸色:“太后这样说,嫔妾可是不敢当。西京王留驻京城,陈留王得封赵郡,这两处还比不得山高水远的蜀郡么?若是细论起来,只怕元澈得的封赏还是最次的呢。”

    太后眼里有压抑不住的快意,萧琮虽然封了蜀郡给元澈,但蜀道难行,又时有瘴疫,远不如京中热闹富庶,赵郡四通八达。在外人眼里,萧琮如此厚此薄彼,厌弃元澈之意昭然若揭,便连太后等人也无半分异议,只差拍手称快。

    皇后低低道:“皇上原本不是这样无情的,想是为了媜儿伤透了心。meimei,你别怪他。”

    他这样处心积虑的保护我们母子,我怎么会怪他?

    碍着太后在眼前,我也不便对皇后说实话,只做出郁郁寡欢的样子,应付着说几句话。

    太后终于耐不住紫宸殿内的药味,仪态端方的去了,临行留下玉竹,美其名曰伺候皇后和我,实际上谁都知道她的用意。

    皇后眼波流转,并不在意杵在床边的玉竹,“meimei,本宫怕是不中用了,等你和元澈回来,还不知道能不能见着本宫……”

    我掩住她的口,“娘娘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皇上说了,特许嫔妾母子两年进京一次,那时娘娘早好了!只要嫔妾进宫,就一定带着元澈来看望娘娘。”

    皇后嘴角泛起一丝苦笑,“但愿如你所言。”

    她咳嗽两声,似乎又想起什么,“meimei,你此去蜀郡,路上帮本宫多多留心。若有能打听到行雨的下落,一定要告知本宫!”

    我蹙眉道:“薛小姐还没找到?”

    “这妮子幼时跟家里的护院学过一点皮毛,腿脚灵便,兼之头脑灵活,也不知道此时跑到哪里去了……”皇后叹息道:“父亲担心薛家的清誉有损,成日家怒火三丈。唉,别的不说,本宫只怕她受人诱哄欺骗……”

    她又止不住的咳嗽起来,这一次咳的挖心掏肺,脸都涨成了猪肝色。玉竹唬的朝后退了几步,直退到寝殿门口,连声的叫人传太医。

    皇后趁这个机会,忽然止了咳嗽,低声而又迅疾道:“若是我不在了,求你你替我保住元倬,无论如何替我保住他!”

    我不意她咳嗽是装出来的,一时怔住,皇后看着我的眼睛,低低道:“他不是残疾,他会说话。”

    我根本来不及多问一句,玉竹已经旋身进来,皇后继续趴伏在床榻上放声大咳,太医也提着药箱战战兢兢跟进来。

    我慢慢起身,揣着满腹的疑问和震惊,在薛凌云充满期盼和寄托的眼神中退出了紫宸殿。

    殿外,蓝天白云,鸽哨划破寂静,完整的天际被斜斜的鸽群逐层分隔。

    第二十九章 余年总须臾

    奉召回宫是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颠簸了十几日,总算又踏上了平坦宽敞的宫道。

    看着镜中的容颜,我似乎能够感知到岁月的流逝,辗转间只是不舍。

    元澈与我同坐一辆马车,他伸手掩上了我手中的小钯镜,“母妃,不用看了,你是最美的。何况久别重逢,父皇高兴还来不及。”

    他知道我隐隐的担忧,说出来的话那样的熨帖人心。

    我浅浅笑一笑,“母妃二十九了,况且六年不在你父皇身边侍奉,他也未必会见之则喜。”

    元澈笑道:“母妃这就是说笑了。如果父皇不在意母妃,何必每两年召见一次,临行又依依不舍的?”

    我扶正他的玉冠道:“你父皇每两年召见一次,全是因为心底记挂着你,母妃也是沾你的光。”

    元澈不答,含了笑看我,“母妃,父皇这样对你和儿臣,也算有心了。”

    我道:“你明白就好,只不要挂在嘴上,也不枉你父皇一片苦心。”

    马车忽然停住了前进的步伐,元澈掀了帘子问道:“什么事?”

    我顺着帘子的间隙看出去,原来已经到了延喜门外,另一队亲兵侍从也要从中穿过,恰好和我们的队伍挤到了一起。

    延喜门的护军愣了神,不知道该先让哪一队过去,那边队伍里早闪出几个内侍,指手画脚的呵斥起来,“陈留王的马车你们也敢拦下,不要脑袋了?”

    元澈皱了眉回头告诉我,“是元晟的马车列队。”

    我想一想,拉了他的衣角道:“告诉外面的人,让他们先走。”

    元澈有些不甘,“儿子比陈留王年长,母妃比陶美人位尊,咱们何必忍让于他?”

    我柔声道:“傻孩子,元晟越是跋扈,朝臣们越是口舌纷纭,让他自己生受着去吧,咱们别淌这趟混水。”

    他很听话,当即点了头,唤过亲兵来嘱咐了几句。

    陈留王的马队耀武扬威的穿过延喜门,我遥遥看见一辆华丽非常的六驾马车簇在队伍中间,想必正是陶美人座驾。

    待他们的马车远去,元澈才令我们的队伍重新出发,远远望去,我们的队伍安静肃穆,马车朴素无华,倒似跟在陈留王后面的亲随一样。几个城门的护军都知道这是我和元澈的车驾,不免窃窃私语,言语里不乏敬仰之意。

    元澈坐在马车里,耳朵却灵的很,他欢喜的告诉我:“母妃,你可听见外面护军说的话么?”

    我道:“你听见他们夸赞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元澈笑道:“自然是通身舒泰。”

    我含笑道:“这样就好,你们几兄弟年纪尚小已经身居王位,朝臣们原本就颇多非议,俗话说先出头的椽子先烂,咱们回回奉召回京都低调行事,不和陈留王争锋,正是为了韬光养晦明哲保身。如今凡是见着你行事的,无一不夸赞赏识,你说,这是不是比争着谁先过城门更快意?”

    元澈道:“是,母妃都是为了儿臣好。”

    我抚上他的脸庞,“你如今都十二了,母妃能为你做的一日少过一日,终究还是要靠你自己争气。”

    元澈英挺的面颊上闪过异样的光,他猛的向前扑倒抱住我的膝盖道:“母妃,儿子争气,但求母妃不要离开儿子!”

    我扶他起来道:“你是母妃的倚靠,母妃怎么会离开你。”

    元澈低声道:“儿子自己心里清楚,父皇总是喜欢元晟多些,以后万一立了元晟为太子,儿子只怕更无立锥之地,到那时,母妃为了自保,只怕,只怕……”

    “你怕母妃会为了自保疏远你?”我宁和道,“你也真傻,母妃虽不是你的亲生母亲,可是却把你当做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儿一般疼爱,母妃既然敢和你离开皇宫,自然也打定主意不怕艰难险阻。即便你jiejie,你父皇,这世上所有人都离开你,母妃也不会离开。”

    元澈不再说话,紧紧攥了我的手,手心的热度一阵一阵袭上来,周身温暖。

    马车又停了,这次是到了掖庭外的宫门。

    元澈下了马车,又小心扶着我下来。嫣寻锦心早跳下车上来搀扶我,近近的听见一声:“母妃!”,一抹翠绿的身影旋即扑进了我怀里。

    宁妃和云意站在大理石砌成的台阶上望着我们笑,玉真还是那样毛躁,我猝不及防,险些被她撞个趔趄。

    “母妃,母妃,孩儿好想你!”玉真揽着我的脖子不松手,还是元澈上去拉了她的手下来,“jiejie,你弄疼母妃了。”

    玉真睁着大大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元澈,又是笑又是闹:“澈弟,你长这样高了!”

    她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元澈,大说大笑,极是快活。

    我松开她的手,走到宁妃和云意面前微微欠身一福:“多谢两位jiejie这些年替meimei照顾玉真。”

    云意托起我的手腕,含笑道:“宁妃jiejie受得起,嫔妾可受不起,你那个顽皮的妮子时常被我训斥,大约她心里是恨极了我的。”

    玉真听云意说话,早转了身过来抱住她不盈一握的腰肢,“沈母妃为我好呢,我岂是那种不知好歹的?”

    宁妃只端详我道:“好像又瘦了些,蜀地凄苦,meimei还要尽心抚育昌德王,当真是受苦了。”

    我笑着看她:“受苦说不上,只是那蜀地的茱萸着实厉害,我只怕了这一点。”

    宁妃欣慰道:“回回见到meimei这样好的精气神,我心里也大感宽慰。”

    我道:“有人只道我母子二人在蜀地再无出头之日,必定晦涩难言,我偏不依,偏要欢欢喜喜的!”

    云意笑道:“正是这样,meimei气度高华,岂是那样容易被糟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