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无敌召唤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章 丰收

第一百三十章 丰收

    第一百三十章 丰收

    黄大壮说的没错,丁承确实没种过地,锄头都也没拿过几次,对如何种好庄家,一窍不通。

    隔行如隔山。

    种地是自己老祖宗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看似简单,朴实无华。实际上要注意的东西之多,对丁承这样的外行来说,犹如天文一般。

    不仅黄大壮看不上丁承,其他百姓同样对丁承不抱任何希望。

    甚至丁承自己也觉得自己想的太过简单了。

    “大壮叔,如果这时候不断水,是不是庄稼就会死?”丁承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黄大壮想了想,“那倒不至于,但最多只能拖半个月,毕竟等地干了,收完麦子之后还要晒谷子,都需要时间。而且天气越来越凉,再往后拖,麦子就真的死了。还有各家存的粮食也用的差不多了,不能等太久。”

    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声音略微有些沉重,“丁大人,我知道您是为了我们这些百姓着想,所以没日没夜的在作坊内研制‘一地灵’。但咱们终究是人,不能跟天斗,不能跟命争。我跟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了,年年如此。”

    命?

    丁承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我若是认命,早活不到今天了。大壮叔,你说还能多等半个月,我信你的。

    也希望你能信我一次,我就赌这半个月!

    我丁承从来不信命,也不怕跟天斗,他不是不下雨吗,我就要挖渠建沟、引水源,他能奈我何!”

    黄大壮咬了咬嘴唇,过了许久才说道:“丁大人,我老黄没读过啥书,也没啥本事,一辈子就知道种地,也只想着种地。但我也知道,大人是为我们百姓好,几个县城的整改制度,也都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既然大人坚持,我就照做!”

    晚半个月收麦子,对百姓的影响并不大,黄大壮答应的痛快,不仅仅是因为丁承的坚持,也存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

    否则,他也不会劝其他人使用丁承的“一地灵”。

    不过他心里依旧不相信丁承,多半个月,也只是让对方能够彻底死心罢了!

    搬走闸断水流的石板,田地内再次水汪汪的一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半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

    随着再次灌溉土地,加上丁承的“一地灵”,庄稼居然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起初还不太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里的麦子逐渐饱满起来,速度之快,几乎一天一个样儿。

    庄稼汉子在发现这惊人的变化之后,几乎每天都会来地里看,看着干瘪的谷子一点一点的变大、变沉,然后慢慢的垂下了“脑袋”。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他们高兴的了。

    即便是丁承的脸上也带着灿烂的笑容。

    民以食为天!

    古往今来,粮食在百姓的心里永远无法取代,不管这天下是姓刘还是姓张,都没有一颗一颗的小麦或者稻子来的实在,也更让人踏实。

    半个月的时间,丁承用他的“一地灵”,创造了一个奇迹。

    虽然几个县城的收成比其他地方晚了,但粮食的数量却增长了近两倍。不比往年雨水充沛的时候差多少,甚至还要多上一成。

    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紧迫,收成还会更多。

    这样一来,黄大壮彻底服了,对丁承心服口服,“神了,丁大人简直是神了!”

    丁承的“一地灵”也声名远播,成了百姓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你们听说了吗,稷山、新绛几个县城的收成比前些年的还要多。”

    “就是那个什么‘一地灵’,天下间居然还有这种东西。”

    “要是我的地里也用了这东西,收成也能翻倍。”

    “不如咱们去稷山县买这个‘一地灵’,我听人说,丁承很缺钱,咱们只要出高价,说不定能将制作的方子买下来了。”

    ……

    丁承的势力才刚开始发展,何止是缺钱,简直穷的尿血。

    光靠卖酒的钱,根本不足以支撑现在每天的消耗。税收也同样如此,毕竟大部分的钱依旧还给了老百姓。

    所以丁承真的很穷,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儿花。

    郑东为此没少在他跟前哭诉。

    当周边几个县城里的大户联袂而来,想要购买“一地灵”的配方之时,郑东激动的脸都变形了。

    “主公,方子真的可以卖,他们总共出一千万两,几乎是卖酒一年的钱儿。”

    说句实话丁承的心脏也砰砰直跳,一千万两白银,相当于自己小半年的支出。

    “主公,这方子留在手里也没太大作用,毕竟种地的还是普通百姓,他们拿不出几个钱买‘一地灵’。不如卖给这些大户,也算是利国利民了。”郑东再次劝说道。

    “方子不能卖!”

    然而丁承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不仅方子不能卖,咱们的作坊也要拆掉,以后谁也不能再制作‘一地灵’。”

    “这是为什么?!”郑东的声音都颤抖了。

    “东子我跟你说,这‘一地灵’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丁承声音有些低沉。

    “您是说,有了这东西之后,就会导致庄稼户偷懒,不思进取?”郑东小声问道。

    丁承苦笑了一下,“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原因。那些大户有了这东西之后,雇佣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少,对没有改制的百姓恐怕弊大于利。

    不过我担心的并不只是这个,而是使用‘一地灵’催熟的庄稼,吃下去之后对身体没有多少好处。”

    “莫非它有毒?”

    “毒倒是没有,只是如此催熟的庄稼,只能管饱,却没有多少营养。”

    丁承见他一脸茫然,换了一种说法,“这世间万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而‘一地灵’却强行破坏了这个规律,为天道所不容。

    我丁承虽然与天斗,与命争,却不能破坏自然的规律。

    万物有灵,自有其生存的道理,破坏了这个法则,将不被天地承认,等待的便是灭亡。”

    说到这里,他深吸了一口气,“所以‘一地灵’并不是好东西,既然如此,我就不能留下它。”

    郑东擦了擦额头的汗,“没想到主公还懂道法!”

    旋即他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如果不能卖,损失钱财是小,那来年若还是干旱呢?

    主公说的道理,小的也能明白。可是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世道,百姓只要今天不饿死就好了,哪还管明天的事儿,起码现在还活着。”

    “活在当下!”

    丁承深吸了一口气,“你说的没错,百姓能活过今天就可以,不用管明天怎么过。但我们不行,不仅要保证他们今天有饭吃,还要考虑他们的明天!

    如果连我们也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那和普通的百姓又有什么区别?

    至于来年,我自会有其他办法!”

    郑东自然相信主公会有办法的,所以将其他的问题也抛了出来:

    “那钱怎么解决?”

    “还有,宁乡县在咱们北边儿,河水根本灌溉不过去,收成少的可怜,其他县城的粮食也只够自己用,难以帮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