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马云内部演讲(最新版)在线阅读 - 员工不断学习,企业才能持续成长

员工不断学习,企业才能持续成长

    员工不断学习,企业才能持续成长

    前些天,我组织公司的一些高层看《历史的天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农民如何逐步成长为将军的故事。主人公姜大牙一开始几乎是个土匪,但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不仅学会了游击战、大规模作战、机械化作战,而且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最终成为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

    与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样,阿里巴巴也希望员工像姜大牙一样,不断改造,不断学习,还要不断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持续成长。

    ——摘自《文化是企业的dna》

    人类心理活动的普遍现象是,长期习惯于按“一定之规”考虑问题,懒于进行创新思考。而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摆脱并突破一种思维定式的束缚。

    人的一生充满无数未知,只凭一套生存哲学,便欲轻松跨越人生所有关卡是不可能的,想要轻易越过人生中的障碍,不断突破自己,向未来更美好的领域迈进,就需要学会用打破常规的智慧与勇气来变通。作为跨越生命障碍、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变通是一门生存智慧,更是一门学问。

    变通的最大敌人就是“定式思维”,即常规思维的惯性,又可称之为“思维定式”,这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思维状态。当它在支配常态生活时,还似乎有某种“习惯成自然”的便利,所以不能说它毫无益处。但是,当面对创新事物时,如若仍受其约束,就会形成对创造力的障碍。

    阿玛尔·毕海德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小企业创业课程客座教授,他说:“我曾经在硅谷等地做过一些演讲,当时,有人告诉我,创新就是生产力的提升,现场很多人都同意这个观点,但是我想,创新并不是精英人群引领的事物,并不只是技术专利的申请,或者论文发表的数量,或者你的公司是否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样一些看上去很光鲜的事情。”

    他认为,只关注产品创新或者单纯模仿的项目,都并不是创新。“我觉得消费者这个层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决策者,很多时候却都忽略了消费者这个因素,但很多创新受益者并不是生产者,而是消费者。”

    在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们眼中,创新都是企业的高层次活动。但是创新仍然需要讲究策略。至少我们相信,在熊彼特所提到的几种创新方式中,仍然是有不同的权重的。

    打破某些规则,可能是属于一种终极的创新方式,带动所有的产业方式发生整体变化。这种方式,也许是激烈的变革,单就组合方式的生产力来说,却可能是最有力量的。

    新产品和技术的发明,虽然是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却因为成本和管理的难题,很可能被湮没无闻。实际上全世界每天都在产生成千上万的新专利技术,它们中大部分只是作为专利局的陈列品而已,根本不会对商业发生猛烈的冲击。甚至连影响都可能没有。

    余伟是江西省电力公司九江供电公司裕丰变电集控中心主任,是江西省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生产领域知名的技能专家。当年,中专毕业的余伟刚来到变电站工作的时候,便有了潜心学习、提高工作能力的意识。她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一线技术,很快被推选担任220千伏变电站值班长。

    担任领导工作之后,虽然管理的人很少,但余伟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她是当时公司岗位晋升最快、最年轻的值班长,而且她知道要想做一个优秀的变电运行技术员,仅靠中专所学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她常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专业知识,并参加了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自学考试,最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余伟还十分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每一次带领全班赶赴现场开展设备维护工作时,她都认真记录维护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并且把得出的解决方案记录在案。每当变电站安装新设备,她总是第一个从技术人员那儿借阅说明书,认真地研究,掌握设备运行和维护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她出色的技术水平,2006年,余伟代表九江公司参加了江西省电力公司举办的变电运行技能大赛,获得了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同年又被选为江西省电力公司代表参加了国家电网公司的220千伏变电运行技能竞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凭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余伟于2007年参加了江西省电力公司的重点科研项目“50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软件仿真培训系统”。她在科研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很快掌握了全套程序的cao作技术,成为技能培训中心的第一位仿真指导老师。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你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它们就会迅速折旧,你在企业中的价值就因此不断降低。如果你不主动持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即使目前你在老板眼中很优秀,最终也会逐渐丧失自己的优势。

    所以,像余伟一样认同企业,把企业发展的重任担在自己的肩上,持续学习、为自己充电是每一名员工不落后于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对自己、对企业应尽的职责。

    苹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其实并非iphone产品采用了什么最新的技术,或者它本身是个高技术产品的融合体。苹果的高明在于创造了一个庞大的营销体系,将众多的消费者纳入了苹果产品线之中。因为苹果的产生,苹果在客户一端,产生了数倍于产品技术制造的利润。

    也就是说创造了一个新规则的创新方式,也许更具有革命性的力量,因为它整合了方方面面的资源,从人、财、物到一种商业模式。能够变通的人,必定是最能够学习,创造规则,改变规则,最会创新,适应不同条件和挑战的人。一个公司只有拥有一大批敢于创新、挑战规则、适应规则的员工,才能有无穷的文化凝聚力和竞争力,让整个团队和企业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