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马云内部演讲(最新版)在线阅读 - 经历过磨难的企业更强大

经历过磨难的企业更强大

    经历过磨难的企业更强大

    张维迎:第一个问题我来提,对话的时候下面有任何问题可以交流,我提的问题是刚才我所讲的,杨致远先生和马云先生到底互相看重了什么?

    杨致远:我很高兴来论剑,没想到(会)有今天到这里来论剑。大家知道我跟马云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第一次来中国,是1997年的时候。那次也算是(有)缘分,我跟我母亲、弟弟来,那次马云接待了我们。我那次没有商议,完全是友情,第一次见面就觉得他很诚恳,很有雄心,对世界的看法是非常强烈的。那时我觉得他以后肯定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没想到这次很荣幸又在这里交流。

    马云:也许有人觉得10个亿美金很大,我觉得这10个亿并不算什么。有人认为我很狂妄,我不这么认为。我第一次上网在雅虎上搜索,我记得第一次碰电脑就碰到(的)是雅虎,在雅虎上搜索啤酒,我没有找到中国啤酒,是其他国家的啤酒,在里面居然没有中国字,到现在活下来的好像只有雅虎一家。

    刚汪延说因为雅虎免费,我觉得雅虎这么多年来还坚强地活着,而且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经历了7年的磨难也好,发展也好,我喜欢跟经历过磨难的公司合作。

    杨致远先生他比我小,所以我们第一次在长城上感觉就挺不错,当然后来感觉就越来越好了,刚才你说朋友,我觉得不太像,像兄弟差不多。

    ——摘自《马云在第五届西湖论剑互联网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2005年是中国商业互联网诞生10周年,同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经历了互联网发轫时的狂热,互联网泡沫后的精彩,纳斯达克上市的浪潮之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这一年,国内外巨头同台唱戏纵横开阖更为微妙和精彩;资本角逐与战略布局更为宏大和直接;搜索和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新领域跑马圈地更为决绝和激烈。从这个层面上讲,2005年更可以因其竞争的日益国际化、规模化、白热化及对未来战略方向的重新把握和判断层面,而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

    2005年9月10日互联网业界盛会“西湖论剑”在杭州西子湖畔第五度召开。第五届“西湖论剑”的主题为“天下”。美国前总统、极力推广互联网经济的比尔·克林顿,以及包括世界顶级互联网公司的ceo和中国本土互联网公司的ceo出席了本次盛会。

    在此次“论剑”中,马云表示喜欢与经历过磨难的公司合作。雅虎经历过很多磨难而存活下来,并且不断发展,正是在那一年的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兑换阿里巴巴集团39%普通股(完全摊薄),并获得35%投票权。雅虎中国的资产包括雅虎门户、搜索、im产品、3721等。

    通过此次交易,阿里巴巴业务涵盖电子商务、搜索、门户和即时通讯,成为当时互联网公司中业务覆盖范围最广的一家。马云解释雅巴战略合作原因时称“合作的主要是为了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未来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引擎,今天获得的整个权利使我们把雅虎作为一个强大的后方研发中心”。

    阿里巴巴的主要业务是b2b和c2c的电子商务,而雅虎中国的主要业务是门户和搜索,门户和搜索能够为阿里巴巴的主业电子商务提供流量,双方存在协同效应,这就是阿里巴巴“并购”的初衷。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只有大潮退去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那些一夜成名的明星企业备受关注,但是一遇到市场危机,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被打回原形。

    能够度过寒冬的企业必须拥有扎实的内功,不仅来自市场销售数字,更要有主导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体系及相应的战略组织框架。因此,企业要成就卓越,仅仅区别于供应商或竞争对手还不够,还必须在市场上时刻保持领先的地位。即在市场上,无论是企业形象还是市场份额,都要确保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信任。

    在磨难之中,你当然需要借鉴别人的最佳实践,以减少过程中的痛苦,但是你千万不能错过每一个锤炼自己的机会。杰克·韦尔奇曾说,一个企业的战略只需要5页ppt就够了;然而,如果没有经过多年的磨难与思考,你如何确保如此短的篇幅能够体现出你的企业智慧?

    面对危机,每一家公司的收入都会锐减,但只要通过一些科学、先进的组合,依然可以获得“赢”的结果。著名经济与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曾在他的著作《长寿公司》中说:“度过了无数寒冬的长寿公司都历经战争、经济萧条、技术和政治变革的洗礼,却总能够将自己的触角伸展开,坦然地面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一句话,它们擅长学习和适应环境。它们对环境非常敏感,能够与时俱进,关注变化,适应市场,适应外界的需求。”

    当然,除了企业外部环境的恶劣会影响企业生存外,企业自身在成长期也会遭遇种种的困难。首先,在初创期,企业信用不高,融资渠道匮乏,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失败,而一旦失败,没有人会为你输血。这一阶段,企业必须为生存而维持收支,这样才不至于夭折。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知道有收入不等于有利润,有利润不等于有真金白银。很可能你以为你在赚钱,实际上你却在亏损。这是初创期的磨难。

    其次,在成长期,很多企业渡过了生存危机,开始扩张,需要大量资金发展市场和扩大生产。企业收入在剧增,但应收账款也在剧增。这时候最危险的,莫过于管理者被前期的胜利冲昏头脑,再投入时没有节制,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这种悲剧在国内一再上演,表现形式不一,但最终的结局一样——企业破产倒闭。这是成长期的磨难。

    最后,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的业务趋于稳定,现金流充裕,但利润开始减少,成长乏力。这时候的当务之急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企业的效率,想办法降低成本,保持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二是探索新的业务,测算好新项目的投入产出。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成本控制缺乏方法,或者投资盲目,导致很多项目迅速失败。这是成熟期的磨难。

    不管企业处于哪个阶段,只要胸有计划、勤于行动、注重控制、持续改善,就能化解种种磨难,在战胜磨难的过程中企业会越来越强大。可以说,磨难是企业在行业中做稳做大的必经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