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从末世穿越到古代异世在线阅读 -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

    有的百姓家中平时会放一些常用药材。

    哪怕并不多,也是积少成多。

    这才让医馆的药材紧缺缓了一下。

    经过调养,万雨觉得自己彻底好了起来。

    但是千寒总是拘着他,不让他下床。

    他一直待在屋里都待烦了。

    所以他就磨着千寒,让他出去走动走动。

    “夫君,你就让我出去走动一下嘛”

    “你以前不是经常说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吗”

    “难道你都是骗我的”

    千寒心想,那是我在床上说的话,当然是骗你的了。

    有道是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最终,千寒还是没能敌过夫郎嘴上的软磨硬泡。

    当然了绝对不是因为夫郎许下的各种姿势哦。

    千寒想着反正现在已经有了彻底治好疫症的药方,再加上夫郎体内应该已经有了抗体。

    不用再担心疫症了。

    就带着他来了到医馆。

    “大夫,我们夫夫想要来您医馆帮忙熬药,为百姓们做一点事情,可以吗?”千寒询问道。

    因为千寒几次相助医馆,所以医馆就同意他们留下。

    两个一起帮忙给那些来喝药的百姓们熬药喝。

    拿着熬好的一大锅汤药,千寒端到门口处。

    那些百姓们一看到汤药,就全部一窝蜂的围上来。

    “给我药”

    “走开,是我先来的”

    “你说你先来,谁看见了,明明是我先来的”

    各种人全部挤在一起,汤药也弄撒了不少在地上。

    本来药材就不多,不能再浪费了。

    想到此处,千寒拉着万雨大声说道“各位,别挤,这是我夫郎,他之前跟你们一样得了疫症,但是他吃了药以后,现在已经好了,如果你们还挤做一团,每个人都迟迟得不到汤药,这样不仅会耽误你们的病情,还会浪费许多汤药”说完指着地上的药水。

    百姓们听了千寒的话,顿时都安静下来。

    是啊,不能耽误自己的病情。

    现在药材本就紧张,要是再浪费下去,自己要何时才能治好疫症。

    听到万雨都已经好了,众人对自己吃了药能够治好病的信心增加了很多。

    千寒趁此机会让这些百姓们排队领药,不要一窝蜂的围上来。

    大家努力的共同维护好秩序,按顺序上前挨个领药汤喝。

    百姓们按照千寒的要求排起了队形。

    这样一来,大家领到药的速度果然快了很多。

    后面的百姓们也自发的站好排队,不再挤来挤去。

    医馆的大夫们看到如此情形,对千寒夫夫两个人更加感激了。

    医馆的病患多,许多正常人都不愿意往这里凑。

    只有千寒夫夫愿意在这个时候凑上来,还帮他们解决了百姓拥堵的事情。

    大夫们加上太医也才二十几个人,别看二十几个听起来多,但是面对成千上万的百姓来说,已经很少了。

    他们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连轴转。

    千寒负责煎药的时候发现,虽然有许多百姓都捐了药材,但是消耗的速度也是很快,估计药房里的这些药材只能够坚持到明天中午。

    也不知道朝廷的药材什么时候才能送来。

    千寒找到县令,让他再去发动一下那些寺庙和道观,寺庙和道观一般都有自己的药田。

    县令也为药材的事情着急,因此听了千寒的建议,找上了县里的寺庙住持和道观的掌教,连尼姑庵都没放过。

    结果是喜人的,寺庙和道观,还有庵堂都愿意捐献药材。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医馆公布药方,他们决定自己在县里另起灶炉,熬制汤药,施给百姓。

    县令一想,这样还能够给自己减轻负担呢。

    就同意了公布药方。

    医馆当然不会不同意,毕竟这是一件好事啊。

    他们同时也希望百姓们的疫症早点治好。

    于是,第二天,医馆就对百姓宣布,其他几个医馆已经暂时借给各个寺庙和道观,庵堂,那里也有人在熬制汤药,药方就是自家给的,让百姓们去那里领药喝。

    闻言,百姓们纷纷散去,去了其他医馆领药。

    只留了少部分人还在这里排队。

    医馆的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好多。

    一时间县令觉得自己额头上的皱纹都减少了许多。

    终于,五天后,朝廷派来救援的药材随着御史大夫等人一同到来了。

    县令终于等来了朝廷的第二波药材援助。

    此时百姓们中有那些体质比较强的,已经彻底好了。

    县里的铺子都纷纷开业了。

    其中尤其是米铺最受欢迎,再不开业,百姓家里的存粮快要坚持不住了。

    不过可能是因为排队喝药的缘故,百姓们get到排队的好处。

    不再一拥而上的围着粮铺,大家都自主的排着队,按顺序买粮。

    当然了这其中也免不了有人想要插队。

    这种人受到了众人的鄙视,只能灰溜溜的跑到后面排队。

    御史大夫等人经过粮食铺子,看到百姓们全都站成一排排的。

    心中十分好奇,指着那些自觉排到后面的人问道“为什么这些百姓会站到后面去,前面不是空着许多位置吗”

    县令回答道“是因为之前百姓们来领药喝时,大家都蜂拥而上,导致许多人一时半会的明明药就在眼前,但是就是喝不上,一不下心还会把药打翻在地,一片混乱,浪费了不少药材,

    所以有人提出让他们这样排着队一个个来,这样先来后到的,不会乱了次序,也不会再把药撒翻浪费,为我们省了不少心,现在百姓们都习惯这样排着队的买东西了,先来先买,后来后买,少去了不少纠纷”

    御史大夫“原来如此”

    御史大夫在来的路上已经猜测过留漳县百姓们的各种悲惨,但是来了之后,看见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尸横遍野的模样。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满目疮痍。

    百姓们也没有一副骨瘦如柴的模样。

    反而百姓们的生活的井然有序。

    虽然看起来还是有些病恹恹的,但是经历过一场疫病,这样也是正常的。

    最主要的是百姓的精神面貌,一张张的面孔都是那么的鲜活。

    没有一个人死气沉沉的。

    经过了一场疫病,百姓们战胜了病魔,也战胜了自己,他们变得更加的坚强。

    这不,御史大夫前面的两个百姓正在讨论“我中午要去了空师傅所在的那家医馆喝药”

    另外一个人回答“那可惜了,不能与你同去。”

    那人追问“为什么,你不是也要去喝药的吗?”

    另一人回答“因为我早上就是去的了空师傅他那家医馆,中午我要去林玄子道长所在的那家医馆喝药,晚上再去静虚师傅所在的医馆喝药。”

    那人打趣道“妙啊,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呢,不知道这几家医馆喝的药味道会不会不一样。”

    另一人又回答“你做梦了吧,都是同一个药方子开出来的药,味道怎么会有所不同。”

    那人又说“万一受过大师佛法的药,味道会不一样呢?”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走远了。

    留下县令与御史大夫等人一脸黑线。

    大理寺少卿于承笑道“没想到陈大人治下的百姓是如此的…嗯…如此的可爱…哈哈哈”

    县令讪讪的笑了笑“于大人谬赞了。”

    于承不以为然,随即又问道“不知这想出排队之法的人是谁啊?”

    县令回答道“此人是本县的一个珠宝商人,在县里开了一家首饰铺子,名为‘千万饰品’。”

    于承纳闷“一个珠宝商人,如何会想出这样的法子?”

    县令顿了顿,回答道“乃是因为此人店里的首饰样式十分新颖,颇受县里家眷们的喜爱,为了防止客人们拥挤碰坏店里那些珍贵的首饰,所以才想出了这样的法子,让客人们排队挨个儿挑选。”

    这话当然不是千寒说的,只是千寒的铺子火爆的那阵子,确实使用了这样的办法。

    后来这些被县令打听到了,他自以为这样的方法就是千寒想到的。

    所以这会儿听了于承的问话,就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于承满脸兴味儿“哦?那我有机会要去那家首饰铺子瞧瞧,看看是怎样的首饰,如此火爆”顺便看看那个珠宝商人。

    旁边的御史大夫一脸黑线“于大人,你不要忘了皇上派我们来调查的事情,反而关注起那些妇人喜欢的花样首饰。”

    “这是当然,下官怎么会忘记呢”于承一脸敷衍。

    旁边的陈县令纳闷“御史大人,你们不是皇上派来送药材的吗,要调查什么事情,不知下官能否分忧啊”

    御史大夫回答道“因为你上奏说这次的疫症曾经在关外出现过,刚好关外的蛮族也扣边了,皇上特意派了本官和于大人来调查这两件事是否有所联系,你是本县的县令,不知你可发现过什么可疑的人和事务?”

    县令一脸惭愧“大人有所不知,本官刚被派到此地任职不过也就一月有余,就忽然发生了这场疫情,本官还没来得及整理完县里的卷宗,也不知道此地曾经是否发生过这样的疫症,之所以知道关外发生过,还是县里的一位老大夫提及方才知道。”

    “哦?那那位老大夫现在在何处”于承连忙问道。

    三个人是一边朝县衙走一边聊的。

    此刻听到于承这么问,县令回答道“他正在医馆里,和那些太医们在一起”

    御史大夫连忙说“那你快带我们去找他”

    县令看了看前方不远处的县衙,心里叹了口气,带着他们转身,又朝着医馆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