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七零后妈养崽记在线阅读 - 第31节

第31节

    老大也笑的不行,不过作为大哥,还是很有爱的把小弟弟拉起来。

    老三脸被冻了一下,脸上的嘟嘟rou红彤彤的,从雪地里爬起来,哼哼唧唧的往河边走。

    这会儿,早到的后勤部已经开了好几个窝子了,呼吸到氧气的鱼,卯足劲儿往外跳,打开的窝子边上的篓子里,已经装了不少鱼了。

    孙嫂子、王嫂子两口子也带着孩子来了,他们家带了铁钳,贺勋走过去和王建强、孙有根商量了一下,三家人搭伙弄一个窝子,打起来的鱼到时候一起分。

    三家人找了一个偏僻点的地方,拿着铁钳轮换着砸冰层,一会儿功夫水就冒出来。

    又弄了片刻,把窝子扩大,鱼已经冒出来了。

    老大、老二跟着王家、孙家的孩子激动的嗷嗷叫。

    乔静安赶紧把他们拦住,生怕他们脚下一滑跌进去。

    贺勋把孩子赶远一点,拿过老大手里的鱼篓子舀鱼。

    这就是东北传说中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景象?她好歹算见识了其中一样。

    他们家旁边,其他家又打了几个窝子,到他们这儿冒头的鱼少了,这会儿旁边已经堆了三四十条鱼了,大的估计有十斤出头的,小的也有一两斤的,特别小的都给放进去了,来年再来。

    他们也不贪心,三家人分也够了。

    在雪地里呆了这么久,身上的热气都快没了,贺勋摸着她的手冰凉,分了鱼后,他们一家就准备回去了。

    孙嫂子、王嫂子也没多呆,拉着孩子就准备回了。

    孩子们觉得好玩,耍赖不肯走。

    大人是不敢让他们留下的,打了鱼,这块儿地方到处是窝子,一不小心跌进去怎么办?

    小孩儿翘着小嘴儿,都能挂上油壶了,直到回到家,孩子们都恹恹的,还没玩够呢。

    贺勋警告老大、老二不准私自去河边,老三还小跑不了那么远,就怕老大、老二皮的很。

    “冰下面的水是活的,你们掉下去就被水冲远了,上面那么厚的冰,冻不死你也能憋死你你们。”

    老二的小心思被吓住了,发誓绝对不自己去河边。

    “你们乖乖听话,等我有空了带你们去山上捡野鸡。”贺勋还不忘下个钩子。

    听到还有的玩,老大、老二才高兴起来。

    鱼在屋里放了一会儿,在野外冻硬的鱼已经软了下来,乔静安站在旁边指挥贺勋杀鱼,她们家分了十几条,她准备把最大的六条鱼用来做腊鱼。

    杀好的鱼,抹一些高度白酒,再下盐腌制一晚上,明天再抹上辣椒面和花椒面,就可以挂起来晾晒。这么多鱼杀出来,鱼杂都有一小盆,她留着晚上红烧,去腥做好的,鱼杂可是分外鲜美的。

    果然,做出来的红烧鱼杂太好吃了,配着鱼杂,贺勋都多吃了一个馒头。

    老二一边回味鱼杂的美味,还忍不住心疼道,“王婶婶、孙婶婶她们肯定把鱼杂扔了,多可惜呀?”

    “你怎么知道人家把鱼杂扔了?”

    老二道,“肯定扔了呀,要不然就是喂猫喂狗了,她们肯定不会做。”

    老二和老大凑在一起,商量去人家家里把鱼杂要回来,明天他们还能吃一顿。

    贺勋听到了,“行了,还不够丢人的,你是讨饭的吗?家家户户去要鱼杂?”

    老二反驳,“我就说给野猫吃。”

    贺勋疑惑,这儿子以前吃玉米饼子、粗粮稀饭也没看他们有意见,怎么现在为一口吃的执着成这个样子?

    乔静安白了他一眼,那是人家之前不知道除了玉米饼子、粗粮稀饭还有这么多好吃的。换你过回原来的日子你习不习惯?

    那肯定是不习惯的!

    天色不早,贺勋不准老二下山去丢人现眼,关上门,让他们玩一会儿就睡觉。

    第二天吃了早饭,老二一溜烟跑山下去,去找他的小伙伴们。

    果然,就没人会专门做鱼杂吃,最多把鱼泡捡起来扔锅里煮。

    “哎呀,鱼也不怎么好吃,腥味重的很,还没什么油水,刺儿多的很。”

    老二听小伙伴们抱怨,心里想着,那是你们妈太抠。他妈说了,做鱼要好吃,重点是不能吝啬油盐和各种配料。

    虽然心痛大家把鱼杂浪费了,不过想到他们家中午还有酸菜鱼吃,老二高兴的告别小伙伴们,小跑回家。

    老二推门进屋,贺勋看到了,撇了他一眼。

    老二跑进西屋,叽叽喳喳的说山下小伙伴们家里的鱼,贺勋和乔静安在隔壁屋里,间或听到三个孩子时而惋惜,时而高兴的声音。

    乔静安笑着看向他,“看来我把三个孩子都养成小吃货了。”

    “那也只有你养的出,山下那些家属,人家就缺一口吃的吗?不缺!不过就算给她们食材,也做不出这么好吃的菜。”

    乔静安笑容加深,就当他是在夸奖她了。

    中午如老二说的那样,做的酸菜鱼。

    泡了几个月的老酸菜,捡了一大碗出来,还有两根泡红辣椒,两块泡姜。

    热锅下油,宰成两半的鱼头、鱼骨下锅慢煎,炒香葱姜蒜,再下入酸菜、泡椒、泡姜,下入开水,大火滚白。捞出鱼骨、酸菜点垫盆底,再放入一些她自己发的绿豆芽。

    腌制好的鱼片下入滚开的鱼汤里,九成熟捞出倒进盆里,撒上香葱就算完成。

    没有香菜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有些喜欢重口一点还要起锅烧油,用热油浇一遍花椒和辣椒,刺激出麻辣香味。不过今天有泡椒提味就够了,味道太重孩子吃不了。

    “吃饭啦!”

    贺家中午吃了酸菜鱼,还没到晚上,山下和贺家相熟的人家都知道了酸菜鱼的做法,这都有赖于爱炫耀的贺家老二,拉着小伙伴们挨个说她家的酸菜鱼有多好吃。

    他是站在灶台前面看着他妈做的,从做法到酸菜鱼的口感,从他嘴里说出来的酸菜鱼那叫一个美味无敌。

    特别是奶白的酸菜鱼汤泡白米干饭,那酸辣鲜香的味道,简直不摆了,想想就流口水。

    好嘛,一会儿功夫,小子们都往家里跑,晚上山下有好多家都在准备做酸菜鱼。

    王嫂子、孙嫂子还专门上门来问做法,乔静安这才知道。

    乔静安听两位嫂子说完,才无奈道,“这个老二!”

    “你家老二那叫一个能说会道,把我家两个孩子馋的不行了。”

    乔静安道,“其实也不难做,就是费料。”做一次酸菜鱼,能把一般人家两三个月的油给用了,一般人家还真舍不得。

    王嫂子咬牙道,“算了,兔崽子嘴馋,就给做一次吧。”说起来还是心疼孩子。

    东北其实也有酸菜鱼,不过是酸白菜炖鱼。王嫂子她们家就是东北的,她娘做酸白菜炖鱼,那可是不放油的,直接宰成块儿,下锅炖熟了算好。

    这样粗糙的做法,虽说味道不难吃,但你要说多好吃,那肯定是没有的。

    在山下得瑟炫耀了一圈的老二,回来进屋就看到他爸脸色不善,瞅准空档就跑回西屋。

    贺勋也没放过他,用实际行动教育他一遍,做人别太得瑟。

    说好了要带他们去山上,贺勋假期最后一天,带着老大、老二去山上捡野鸡。

    “别走远了,就在附近转转,孩子小别冻着了。”

    乔静安就没指望他们能带回野鸡,这片地方是大家常活动的地方,就算有野鸡肯定也被那些勤快的捡回去了。

    老三没去,老大、老二全副武装的跟着贺勋出门了。

    走了半个小时,贺勋问两个孩子冷不冷。

    老大摇摇头,“不冷,走着身上暖和。”

    老二额头冒细汗,“我妈做的这个皮靴子真好穿,咱们走这么远,鞋子里还是干干的,一点也没弄湿。”

    贺勋看他一眼,“知道就好,平时乖一点,少给你你妈找事儿。”

    老二拍拍胸口道,“那肯定乖!”

    老二他亲妈扔下他们兄弟走的时候,他已经差不多记事了。再加上前两年和爷爷奶奶住一起,平时周围的人传他们妈跟人跑了的那些闲话,他也没少听。

    孩子看着机灵,实则是机警,总害怕别人伤害他们。

    后来他奶奶身体不好,他和弟弟跟着爸爸去了沈阳,爸爸忙,照顾他们也没那么仔细,几岁的孩子表现的像个小大人。

    后来跟着爸爸去南方接了大哥到他们家,又有了后妈,也就是在乔静安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这孩子才慢慢有了安全感。

    贺勋心里默默吐槽,唯一的不好,就是越来越皮,看吧,哪天他总要捞一顿揍。”爸爸,那有根毛。“老大指着左前方一个雪窝子。”哪儿呢,哪儿呢?“老三连忙道。

    贺勋看见了,扯着鸡毛拉出来,雪窝子里面一只野鸡冻得僵硬。

    “行了,也算有收获,咱们回去吧。”

    路上老二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路,嘴上还在问,“爸爸,你说这野鸡咱们是炖汤还是红烧呀?”

    “爸爸,野鸡是不是有点小,要不然咱们炖汤吧,炖一大锅汤,还能多吃点……爸爸,排骨烧土豆好吃,野鸡烧土豆说不定也好吃呢……爸爸……”

    “闭嘴!”

    老二乖了,跟着他爸后面走着。

    乔静安没想到他们还真捡了一只野鸡回来,“运气不错呀,你们想怎么吃?”

    老二连忙道,“我……”

    “闭嘴!”制止话唠的老二,贺勋看向她,“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别搭理老二。”

    老大往厨房跑,“妈,我帮你烧水烫鸡毛。”

    这只野鸡不大,最后还是熬了一大锅浓白的鸡汤,用鸡汤下面片吃。鸡胸rou撕下来,放了一点红油、酱油、香葱凉拌,算一个菜。

    中午吃了鸡汤面片,老二没机会找小伙伴们分享,因为下午下雪了,三兄弟都呆在炕上玩。

    老二心里还有点遗憾,今天还没有和小伙伴们分享好吃的呢。

    贺家三个孩子,现在看来老大稳重,最有大哥的风范。老三可爱,爱撒娇。老二则最善交友。

    一方面是老二本来性格比较外向,再加上平时他妈做的那些小点心加持,一下子俘获了一众小伙伴。平时家属区的孩子们一起玩,其中前呼后拥的就是他了。

    “贺勋,把外面挂着的腊鱼收进来。”乔静安朝东屋喊了一声。

    正在屋里锻炼身的贺勋,赤胳膊去把腊鱼收进厨房挂着,洗了手,回屋继续锻炼。

    乔静安和孩子们呆在西屋,手里拿着一本初中的数学书,看看她还记得多少。

    一下午看下来,还行,跟着教材都能明白。

    老二翻年读三年级下学期,老二读一年级下学期,给他们布置的作业都已经有点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