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朕的老攻是个精分[穿书]在线阅读 - 第35页

第35页

    他才刚刚这么想,就看见下面站着离他最近的陆王爷朝他看了过来,秦元熙立马坐正,表示自己听得很认真,真的非常认真,一点也没有跑神。

    然后他就看见陆伯桓在他眼皮子底下光明正大的给某个人使了个眼色,秦元熙只知道那好像是工部的某个侍郎,脑子里正在过这个人到底是谁,书里好像提到过一句,似乎是姓于。

    “臣请陛下决断。”得了摄政王指示的某侍郎,一脸的义愤填膺:“此事陛下定要及早拿个主意才好,眼看着夏汛将至,若不能及时决断,届时受苦的都是沿岸百姓。”

    那一声声慷慨激昂十分令人动容,秦元熙坐在龙椅上,微微一抬手:“于侍郎先起来说话,你的意思朕已经明白,准你所奏,夏汛将至,治水之事防患于未然,此乃功在千秋的好事。”

    秦元熙打了一早上的哈欠,是因为他对早朝上正在吵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兴趣,吵来吵去也没意思,修河堤治水不管是哪个年代这都是要做的事情,他记得书里面最后这事儿也做了,只是中间因为各种乱七八糟的原因吵了很长一段时间。

    刚好今天早朝又吵了起来,还问到了他这儿,既然如此,那秦元熙也不介意帮他们做这个决定,傀儡皇帝怎么了,傀儡皇帝下的旨意那也是圣旨,至于下面如何执行,那有陆王爷在呢,这事儿陆王爷是主使,他会搞定的。

    “此事就这么定下,无需再议论,只是这治水的人选上面,诸位大臣可有推荐?”

    秦元熙一发话,大殿内的气氛就变得有点奇怪,具体怎么个奇怪发就表现在不少人都在等着看陆王爷的神色,还有一拨人在偷偷打量龙椅上皇帝,剩下的全都是丈八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些人的想法各异,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奇怪,往日里从不在朝堂上发表意见的皇帝陛下,今日这是怎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  秦元熙:傀儡皇帝不是这么做的?朕是不是话多了?

    第22章

    本来还吵得热热闹闹的大殿,在秦元熙发完话以后,气氛陡然间就换了一个调调,秦元熙坐在上面松了一口气,这一口气并没有松下来多少,很快他就又发现了一点异常,虽然这些人不吵架了,但他们都在悄悄地打量自己。

    那种眼神十分的隐晦,不注意的话,根本就看不出来,但是秦元熙毕竟坐在上面又无所事事,下面人悄悄打量他的时候,其实他也在观察这些人,除了陆王爷之外,凡是他能看得到的这些人,几乎每一个都看了他好几次。

    一直到下朝秦元熙都没有琢磨过来到底是怎么个一回事,不过大概也能猜到应该是他之前的发言有点问题,可具体是哪里有问题,秦元熙就不太清楚了。

    不过也无所谓,起床起得那么早,秦元熙现在早就已经饿了,饥肠辘辘非常需要回去补充一下能量,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想再补一个觉。

    “陛下,御书房在这边。”

    陆伯桓看着秦元熙要往寝宫的方向走,非常不客气地拦住了他:“早朝之后,陛下还要参议事,陛下不记得了吗?”

    “呵呵、”秦元熙打了个哈哈:“朕记得,但是朕饿了,朕不能先回去吃点东西,再去御书房议事吗?”

    “工部礼部几位大人都候着呢,陛下还是先去议事吧。”陆伯桓铁面无情:“陛下见过几位大人之后,再用早早膳不迟。”

    秦元熙的眼神有点幽怨。

    迈出去的脚步又生生收了回来,毕竟陆王爷说得很有道理,他一个做皇帝的,让臣子在御书房里等着,他自己回去吃早饭,那怎么说都不太像话,不喝药都已经是天大的错处了,他敢让臣子等着,那就是懈怠公务,岂不是更要亡国?

    陆王爷那么能说会道,秦元熙要是真回去吃了早饭,那他估计下一刻就该成为千古罪人了。

    得罪不起,得罪不起。

    于是饿着肚子的皇帝,带着满脸的苦色,继续转战了御书房。

    陆伯桓看着皇帝一脸的不情愿,眼眸里郁色更浓。

    秦元帝自从登基以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做了一个帝王应该做的,他会按时早朝,早朝之后也会在御书房与众位大臣议事,议完事之后继续批阅奏折,如果忽略掉陆伯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那他其实是一个很勤勉的帝王。

    可惜勤勉有余,天分不足,秦元帝是努力的,但是这个努力并没有什么成效,他根本就不是治理国家的那块儿料,他们也都知道,要是没有陆王爷这些年兢兢业业的辅佐,哪里有现如今的盛世太平的天下,所以傀儡皇帝就尽职尽责的扮演好他傀儡皇帝的角色,该早朝早朝,该议事议事,从来都不会搞骄奢yin逸任性妄为那一套,因为他也知道朝臣根本就不吃他那一套,皇帝没本事,还敢作精,那下一步大概就是要换人了。

    皇帝虽然勤勉,可其实内里就是个草包,草包当然就会做草包会做的事情。

    这事儿陆伯桓开春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之所以拖到现在,完全就是因为皇帝在朝上说了一句何必浪费劳力于此,不如拿钱出来让灾民若迁居到更富庶的地方来,甚至还说不如直接迁居到京城来,实在是荒谬至极,但也正是因为皇帝的这一番话,就导致陆伯桓的抗汛计划迟迟无法展开。

    沿江百姓横跨几个省郡,河道不治理,哪里有可以迁居的地方?更不用说,沿江流域本就是极为富饶的地带,只要治理好,解决了隐患,百姓自然可以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