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战国大司马在线阅读 - 第423章:抉择

第423章:抉择

    齐国……进攻宋国?

    在安静的屋内,翟章、公孙竖、暴鸢、公仲侈四人面面相觑,一时半会亦有些无法消化这个突然的消息。

    然而下一刻,这四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蒙仲身上。

    要知道蒙仲正是宋人,并且他当初投奔魏国出仕的目的,就是为了促成魏宋之盟、借助魏国的力量抵御齐国对宋国的垂涎,而现如今,齐国对宋国发动第三次进攻,这位郾城君……将何去何从?

    倘若换做在平时,相信翟章绝对会为了将蒙仲留在魏国而支持他魏国对齐国宣战,但问题是,眼下他魏国正处在与秦国战争的关键点啊,别说暂时没有能力援助宋国,就连蒙仲个人,翟章亦不希望他擅自撇下这场战争而孤身回援宋国。

    毕竟,没有蒙仲指挥的魏韩联军,就好比没有匡章的齐军,威胁程度何止是跌落了一个档次那么简单。

    但即便翟章、公孙竖、暴鸢三人都希望蒙仲留在这个战场,但此时此刻,他们三人却识趣地没有一个开口,因为他们明白,这件事如何抉择,最终还是要蒙仲自己来拿主意,外人的强迫,这位平添这位郾城君的反感。

    在大约沉默了数息后,蒙仲徐徐收回了指向行军图的手指,目视着那名近卫问道:“消息属实么?”

    那名近卫张了张嘴,不知该如何作答,半晌后才弱弱地回答了一句:“是大梁的宫卫乘着战车连日连夜送来的……”

    听到这话,蒙仲再次沉默了。

    大梁王宫的宫卫,可信度自然不必怀疑,显然这是魏王遫特地派人将这个消息送到他这边。

    “……”

    看着再次陷入沉默的蒙仲,翟章、公孙竖、暴鸢三人都颇有些担忧地彼此看了一眼。

    想来他们三人此刻的想法是一致的:这场战争正值最关键的时候,缺了谁都行,唯独不能缺了眼前这位实际上的魏韩联军统帅啊!要是蒙仲一走,那这场仗还打什么?

    可担忧归担忧,他们又不好对此多说什么。

    就在他们担忧的时候,忽见蒙仲长途一口气,点点头说道:“好,我知晓了。”

    说罢,他再次用手指向地图,平静地说道:“回到方才的战议……此刻驻扎于皮氏、河津一带的上党韩军,命其攻取籍姑、少梁,待得手之后,顺势南下,夺取元里、合阳;河东魏军,命费恢兵出风陵渡、梁习兵出蒲板,或摆出强渡之势,牵制临晋的秦军,或诱使临晋的秦军进攻河东,以便我方与上党韩军包抄其后……”

    在翟章、公孙竖、暴鸢、公仲侈几人的面面相觑下,蒙仲镇定地继续制定攻伐西河郡的战略,仿佛齐国伐宋这件事,丝毫未曾影响到他。

    不过……当真是这样么?

    片刻后,待翟章、公孙竖、暴鸢三人皆抱着患得患失般的心情离开后,公仲侈忍不住问蒙仲道:“阿仲,齐国正在攻打宋国,攻打你的故乡,你……”

    听到这话,蒙仲亦忍不住苦笑着叹了口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平心而论,蒙仲当然恨不得立刻就返回宋国,那么魏国暂时无力支援宋国,单单他们兄弟几个返回宋国,相信也定能让宋国的战局出现显著的变化。

    可问题是,他真的不能走啊。

    他魏韩联军与秦国的战争,正处在最关键的时候,双方为了使对方屈服,谁也不肯示弱,倘若这时候他蒙仲抛下魏韩联军返回宋国,万一魏韩联军战败,那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

    或许有人觉得,翟章、公孙竖、暴鸢三人此刻都在阴晋,蒙仲何不将这边的战事交给这三位,自己返回宋国呢?

    但事实上,翟章已年过七旬,莫说勇武不如当年,思维反应亦远远不如年轻人,蒙仲怎么放心让这位老将再次肩负这等重大的责任?

    至于公孙竖与暴鸢,前者几乎不擅带兵打仗,后者更是秦将白起的手下败将,虽然还有公仲侈在,但事实上蒙仲并不觉得公仲侈就能击败白起——曾经与白起交手多次的蒙仲很清楚,那厮非常厉害,厉害到只要有一丝的疏漏,就会被对方抓住破绽,就好像当年的公孙喜那样,自以为驻军在韩军主力的背后可以高枕无忧,结果输得差点赔上十八万魏军。

    “为今之计,唯有尽快击败秦国。”蒙仲沉声对公仲侈说道。

    公仲侈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

    尽快击败秦国?这事说来轻松,可实际上真有那么简单么?怎么可能!

    哪怕是说这句话的是蒙仲,公仲侈也是不信的。

    据公仲侈个人的判断,蒙仲若想要击垮秦国,凭其才能倒也不是一定没可能办到,只是需要一定时间——短则需要一两年,长则需要五到十年。

    这可不是公仲侈随便瞎猜的,事实上按照蒙仲此前的估算,他也瞩意通过十年对河东郡乃至西河郡的经营,来达到逐步削弱秦国的目的。

    至于指望通过一场仗击溃秦国,这是不现实的,毕竟那是秦国,是商鞅变法后彻底施行军功赏爵制度的国家,是几乎每一个国中男儿都希望通过在战场上建立功勋来提高社会地位的国家。

    兵法云,上与下同欲者,胜。

    秦国就是这种情况,秦王支持打仗、朝臣与贵族支撑打仗,国内的平民也支持打仗,这才导致秦国成为了一头令中原各国人人畏惧的猛兽。

    想了想,公仲侈建议道:“何不考虑一下与秦国和谈?你我都知道,其实秦国也是被逼的,只因为你坐上了河东守的位置,令秦国感到了恐惧,只要你卸下河东守……”

    “不可!”

    未等公仲侈说完,蒙仲便摇头说道:“此时若与秦国和谈,则我魏韩两军那些牺牲的士卒们,都白白牺牲了。不用猜也知道,秦国势必会反过来威胁我方,非但不予割地,可能还会反过来提出非分的要求。……秦国乃是虎狼之国,闻见血腥,岂有不下嘴的可能?我当然希望能带着魏国的军队回援宋国,但我也知道,秦国绝对不会白白放我军离开,最起码,华崤之地,包括函谷关,它都是要收复的。甚至于,还会伺机尝试攻取河东郡。……我虽是宋人,于魏曾蒙受魏王的恩赐,拜为一地邑君;于韩则曾受贵国许多粮草、军械方面的资助,眼下魏韩两国正在最关键的门槛上,只要迈过这道门槛,便可从此不惧秦国,我……岂能抽身而去?”

    听得蒙仲这诚恳的话,再看看他那复杂的神色,公仲侈肃然起敬,他当然知道此刻蒙仲的内心正在激烈的挣扎。

    只见他握住蒙仲的手,郑重其事地说道:“在下不才,愿鼎力相助,助你尽早击破秦国!”

    “多谢先生。”

    当晚,翟章、公孙竖、暴鸢三人,也纷纷从公仲侈口中得知了蒙仲的最终决定。

    当他们得知蒙仲竟忍心不顾其故国正遭受齐国的进攻,也要帮助他魏韩两国使秦国屈服时,三人心中肃然起敬。

    翟章为此私底下对公孙竖与暴鸢二人说道:“……此子德行,着实叫人拜服,我等亦不可辜负于他,老夫希望你二人严加督促麾下军队,竭尽力击破秦国!”

    公孙竖与暴鸢纷纷点头,当日就传出命令,按照蒙仲的战略安排,命令各军加紧做到攻略西河郡的准备,原本十日的期间被缩短至五日,原本五日的期限被缩短至两日。

    而在此期间,蒙仲则针对赵、齐、燕三军的事做了一番考虑。

    鉴于魏宋结盟,齐国无缘无故进攻宋国,就意味着已与魏国敌对,即使蒙仲将田触麾下的近四万齐军当做敌人来对待这也不为过,但在沉思之后,蒙仲决定与田触和平地解决这件事。

    其实他可以夜袭齐军,别说魏韩联军的总兵力,哪怕只是阴晋、郑县一带的魏韩联军,都能在一夜之间杀光田触麾下的四万齐军,这问题是这样做负面影响太大,毕竟齐国虽然进攻宋国,但作为齐将的田触,他迄今为止倒也不曾做过什么明确伤害联军利益的事,倘若魏韩联军贸然对这支齐军动手,很容易招惹来天下人的非议。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蒙仲不想节外生枝。

    于是,蒙仲派人去请田触到阴晋赴会。

    在受到消息后,田触在自己帐内思前想后思忖了许久。

    原来,在今年三月初齐国对宋国发动攻势的时候,就有他的族人转程跑到阴晋——大概是五月中旬的前后,田触便已得知了他齐国出兵三十万攻打齐国这件事。

    也正是在那会儿,田触多次尝试率军回国,但奈何蒙仲死死卡着他——不光是齐军,事实上李兑的赵军、乐毅的燕军,都被蒙仲借粮草卡着咽喉,让这三支军队无法立刻返回其本国,免得赵、齐、燕三国干涉他魏韩两国与秦国的决战。

    几次试图率军回国却遭蒙仲变相驳回,又不忍抛下军中那四万余齐国儿郎独自潜回齐国,田触只能静待时机,等待着魏韩两国与秦国打得不可开交时,再与蒙仲交涉——这其实是奉阳君李兑的主意。

    可让李兑与田触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魏韩两国居然如此果断,韩国非但派出了国内仅有的几万可调动兵力,连上党的军队都派了出来;而魏国,则干脆将河内魏军抽调了八成来支援阴晋。

    由于这几支魏韩两国的陆续抵达河东、阴晋一带,使得李兑与田触都不敢妄动。

    这一等,就足足等了两个月,等到种种迹象表明魏韩两军终于要与秦国展开大规模的决战,却没想到,却同时等来了蒙仲的邀请。

    去?

    还是不去?

    整整半时刻,田触皆在自己帐内来回踱步,权衡着利弊。

    最终,他还是决定老老实实接受蒙仲的邀请,毕竟凭他对蒙仲的了解,蒙仲乃圣人门徒,是不屑于做些下三滥的事的,不至于将他骗到阴晋一刀杀了,更别说他与蒙仲还有些交情。

    但倘若不去话的……搞不好蒙仲就会命其麾下的魏韩两军提前对他齐军下手了。

    田触在蒙仲手中败过三回,每次战败都不相同,他实在是没有把握抗拒这位用兵如神的郾城君。

    七月初六下午,田触应邀来到阴晋,见到了蒙仲。

    在命近卫将田触请到一间偏屋后,蒙仲直接了当地问田触道:“触子,昨日在下收到大梁送来的消息,得知贵国于今年三月初撕毁协议,再次发动了对宋国的进攻,不知触子可知晓此事?”

    『……果然。』

    见蒙仲面色阴沉,田触心中叹了口气。

    他原本想辩解一番,但仔细一想却又作罢了,闭口不言,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见此,蒙仲心中有些意外。

    他原以为田触敢来见他,这应该能说明田触对此并不知情,没想到,田触居然知道。

    知道事情严重还敢来赴约,可见此人的胆气倒也不小。

    微微叹了口气,蒙仲带着失望对田触说道:“触子,虽你我最初时有些误会,但后来接触了一阵,我以为你我能够成为可以交心的宾朋……”

    看到蒙仲脸上的失望,田触眼眸中闪过几丝复杂神色。

    诚然,他最初结交蒙仲的目的并不单纯,说白了只是为了日后万一落到蒙仲手上时可以借彼此的交情逃过一死,但这并不意味他不想结交蒙仲——谁不想结交这位堂堂郾城君?

    我与郾城君乃肝胆相照的挚友,这话说出去多长脸?

    叹了口气,田触摇摇头说道:“郾城君,有些事田某别无选择……倘若我能做主,我定会劝说大王与宋国和睦相邻,但我无法做主……别说是我,就连章子也无法做主,我国的大王,他受到了jian人苏秦的教唆,为了一个所谓的孝名,大兴土木为先王建造宫殿,国库亏空仍不思悔改,试图攻占宋国,夺取宋国的财富……整个临淄的齐人为此劝说大王,奈何大王不从……我田触为大齐之将,不得不听从王命。”

    说罢,他深吸一口气,目视着蒙仲正色说道:“今日见你邀我前来阴晋,我便猜到你恐怕已收到齐宋之战的消息,如今我人在这儿了,要杀要关,悉听尊便。”

    蒙仲深深看了一眼田触,问道:“你军中有几人得知真相?”

    “唯我一人。”田触回答道。

    听到这话,蒙仲嗤笑一声,摇头说道:“那我若是将你关押,你麾下齐军还不来找我的麻烦?”

    说到这里,他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叫你军中士卒卸下衣甲,我让你率领他们回齐国,并给予你等一批粮草。”

    田触惊讶地看了一眼蒙仲,继而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最后微微点了点头:“好!”

    当日,田触回到齐营便下达了命令,他表示他已接受了秦国的议和条件,不欲再参与接下来魏韩两国与秦国的战争,因此决定将用军的兵甲从魏韩联军手中换取归国的粮草。

    不得不说,这道命令让齐军上下感到莫名其妙。

    但因为终于可以返回齐国了,倒也没人提出反对。

    然而是蒙仲那边,翟章在得知这件事后,连忙找到了蒙仲:“小子,你为何要同意田触率军归齐?你可知你放这四万人归齐,这四万齐军转眼就会被派去攻打宋国。”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说道:“与其放弃归齐,不如强先下手。”

    说着,他做了一个刀割咽喉的动作。

    看了一眼这位老司马眼中的狠厉之色,蒙仲摇摇头说道:“五国共同伐秦,虽散而情分在,魏国不可在曾经的友军返程时下手,否则有损魏国的名誉。但留其在阴晋,我亦担心横生枝节,索性就叫其卸下兵甲,将其放归齐国……至于他日战场相见,那就另当别论!”

    翟章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无声地拍了拍蒙仲的肩膀。

    此时此刻,他总算能是明白韩王咎以及暴鸢为何如此放心地将其军队的指挥权交给眼前这位年轻的郾城君。

    七月初七,四万齐军卸下兵甲,渡河至河东郡,准备从河东郡返回齐国。

    得知这个消息,奉阳君李兑大感惊愕:什么情况?那蒙仲居然允许齐军撤退了?

    同时感觉到不对劲的,还有留在阴晋的秦国国相,穰侯魏冉。

    然而不等魏冉仔细琢磨,蒙仲便下令发动了百里强渡之战,郑县、阴晋、风陵渡、蒲板、河津等地的魏韩联军同时发动攻势,且表现得极其强势。

    『魏韩两军疯了?那蒙仲疯了?』

    短短两日内,似白起、司马错、向寿、华阳君芈戎等秦将,均感觉出了不对劲。

    于渭水、河水同时发动长达百余里的强渡之战,这确实不失是一招不错的策略,可问题是,魏韩联军的攻势未免有点太鲁莽了吧?

    在整整五日内,魏韩联军连续发动强渡之战,其悍勇的气势几乎压过了人数占据优势的秦军,以至于叫白起、司马错、向寿、芈戎等人又惊又疑。

    惊的是,蒙仲这波总攻的凶猛程度超乎了他们的预期;而疑的是,蒙仲以往几乎是不会去打这种‘硬仗’的……

    “……从来没见过那厮这么想赢。”

    秦将白起心中很是困惑。

    他记忆中的蒙仲,向来都是从容不迫等着对方犯错的,尤其是当前这种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然而似眼下这般主动发动攻势,而且还是以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这在蒙仲指挥的战事中,着实少见。

    弄得白起都有些怀疑,是否是他秦军士卒不慎杀了蒙仲的某个兄弟,彻底激怒了那位郾城君……

    虽然最后查了一圈,白起确信蒙虎、华虎、乐进那几人都活地好好的,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猜测:肯定有人触犯了那厮的底线。

    七月中旬至七月下旬,魏韩联军与秦军继续交战火拼,双方都咬着牙死死支撑。

    而就在这时,魏冉终于得知了齐国攻宋的消息,从而弄懂了那位郾城君为何变得那般激进反常的原因。

    顺便一提,在看到细作送来的那则消息时,魏冉简直惊呆了。

    他只听说过祸水东引,可从没听过主动把祸水往自己身上泼的……

    齐国的对外策略,让他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