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在线阅读 - 第871节

第871节

    除了人工,还需要大量的钱粮,这点保护费压根不够使的,好在安南这几年不用跟朝廷交钱。

    总之,这笔保护费祝缨留得挺安心,她的府库更充盈了一些。等到秋收完,新修的仓库中又有新粮进入,就更美好了。

    祝缨盘算着,今年征的力役可以比去年再少一点了,慢慢减吧,比去年少个十天应该可以应付得来。

    不过这个得跟巫仁再商议、计算一下,等到十月里赵苏、祝炼等人过来,最终核算才能确定。

    她在安南也采用了与朝廷相仿的制度,每年也有一次的考核,每年定个目标,到期来交账。除了钱粮、力役之外,又有刑狱、学校等。

    今年是第一次考核,祝缨格外的重视,算算日子,他们应该快到了。

    祝缨叫来祝青雪:“去后面同杜大姐讲,收拾几间屋子出来,阿炼他们就住府里了。”

    “是。”

    祝青雪跑了出去,过了一阵儿,祝缨放下了手中的笔,抬头看向门口:“你怎么来了?”

    祝青君的脚步声与祝青雪是不同的,她的步子更重一点,声音也更利落,咔嚓咔嚓的。

    祝青君抿唇:“姥!番人有异动!他们先是小股试探,被祝新乐他们击退了。现在又集了更多的人,进在攻打隘口!”

    祝缨道:“果然来了?”

    “是,果然来了!对了……祝新乐说,在对面的人群里,看到了普生头人,他居然没死!”

    “祝新乐没有贸然出战吧?”

    祝青君道:“没有。虽然愤怒,但还有理智。不过,我还是有些不放心,我想亲自去。”

    “多带些人吧……粮草,随后就跟上。”看来,今年的力役,不太好免了。

    “是!”

    两人一同看向门口,祝青雪回来了,祝青君道:“去找晴天,让她看好商人,尤其是西番来的。从现在起,暂停一切往西的商贾。”

    “是。”

    祝缨又让祝青叶去将巫仁、苏喆、林风等人召来,对祝青君道:“你要带谁走?”

    祝青君道:“我想带几个原吉玛族出身的人。”

    “可以。”

    吉玛的头人都被她们杀得差不多了,现在说的几乎都是奴隶或平民出身了。

    不多时,人又聚齐,大家都是一脸的晦气——他们也太不会挑时候了!秋收完了,赵苏等人也要过来,西州城又比去年显得像样了一样,花木也好,百姓也吃穿得更好了,正准备一块儿乐一乐呢,番人来了!

    祝缨道:“好了,没别的好说的了,开始吧!”

    第503章 误会

    讨论开始了,经历过三年的战争之后,各人也都算有了经验,在听到消息之后,脑子里已经有了一点想法。不过大家都没有抢着说,而是等着看,论军事,最有发言权的是祝缨。如果她主持会议先不说话,第一位发言的就应该是祝青君。

    祝青君刚才在他们到齐之前已经与祝缨有过简单的沟通了,此时也是当仁不让,欠了欠身,道:“姥,我带人去,也好探一探对方虚实,决定下一步如何应对。”

    祝缨点了点头。

    祝青君又说:“如果情况紧急,或许还要请求支援。”

    林风、苏喆、路丹青以及几个才新升上来的校尉都有点坐不住了,祝缨依旧是点了点头:“可以。”

    接下来祝青君要说的就是比较具体的方案了:“对面看到了普生头人,他对这一带很熟,我担心他们会不会还有什么秘密小道可以从西番通往安南。前线我会尽力侦查,后方,还请姥也留意。”

    祝缨道:“当然。”

    然后是巫仁讲后勤:“幕府新建,去年余粮若干,今年新收若干。士兵一日消耗若干,运输损耗若干。又,需干rou若干……”各种数字一一报来,总的来说,由于缓了一年,暂时没有太大压力。

    苏喆就接着汇报人口:“又括出两千户来,一户一丁也有两千人。不过这两千人都是未经训练的,服力役还行,上阵恐怕不合手。后续如果增兵,不如征以前老兵更合适。”

    祝缨也点头表示同意。

    林风道:“梧州、博州马上也要来缴粮了,军资应该不用担心。秋收之后他们的事也会少一些,幕府要用人也不会缺了人手。姥,我愿去训练援军,以备不时之需。”

    祝缨道:“不急,你另有任务。晴天,说说你的那里的消息。”

    祝晴天的表情有点不好,被突袭了,她竟然没有听到消息!虽然之前在京城是干的在京里打探的活儿,到了安南,你看安南大家都是现抓过来的生手,别人都顶事儿,就她这儿出了纰漏,这让她有点恼。

    祝晴天认真地想了想,道:“我觉得,这事儿应该不是上一次的人干的。大军出动,纵然是番人,不用太多的粮草,集结人马也需要时间,一点动静也没有,恐怕更有外力。我这就加派人手去打听。”

    祝缨道:“要注意安全。”

    “是。那个秘密小路,我们的人也知道有两条,都是些猎户、采药人之类走的,根本走不了马队。”祝晴天又补充了一句。

    祝青君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祝缨对祝青叶说:“赵苏、祝炼他们过来,随员你来安排,再帮着巫仁与他们算账。”

    “是。”

    祝缨给林风、路丹青派了新的任务——要在关隘与西州城之间再准备一到两道防线,万一隘口失守,不能让对方一口气就冲了过来。

    并且坚壁清野。

    所有人都看了过来,大家知道“坚壁清野”的意思,但是对于做这件事情还是比较陌生的。

    祝缨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正好秋收也差不多结束了。设若有变,熬也要把番人熬走。”

    祝青君低头想了一下,道:“我不会让番人有机会踏入安南的!”

    祝缨道:“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战争,所有人都要有所准备。不是你在前面打着,别人在后面看着。我们以后要面对的事情都不简单,不是吃完早饭再吃午饭,是吃早饭的时候,旁边来了个人问你借书,还告诉你锅里水烧开了。哪个要等你一件一件的做来着?都动起来。”

    “是。”众人一齐答应。

    祝青君道:“那,我还另有些东西想要用。”

    “你列单子过来。”

    “是。”

    祝缨又对苏喆道:“抽丁的事,你与青君协同办吧。”

    “是。”

    此外又有一些工程,不免要暂停一下。战争的破坏一向巨大,前头修好了,后面毁了,也是白干。所以现在工程的重点应该往腹地放,靠西的工程,除了修路,其他都要看看形势再定。

    很快,策略定完,各人都忙碌了起来,祝缨成了全府最闲的那一个——她背着手,慢慢走到了后宅。

    幕府的后宅比之山城更大,比京城中相府还也大不少,建的时候有点仿皇宫,前面是办公区,后面是居住、生活的地方。办公室的地方由于要处理整个安南的军政事务,本就不小,还要兼三州民政,它就尤其的大。里面穿梭着好些年轻的学生样的品阶较低的官员。

    后宅的主人只有祝缨一家三口,但是赵霁、阿扑等人都寄居在此,苏喆、路丹青、祝青君也都住在这里,也颇为热闹。张仙姑日常除了到处蹓跶,晚上赵霁、阿扑等人放学她一准儿回来看小孩儿的晚饭。

    现在,赵霁、阿扑都在上学,祝缨前面有事、花姐在学样,张仙姑正跟杜大姐闲聊:“后头池子里光养看的鱼太浪费啦,都种了藕了,就再养点儿能吃的鱼吧。”

    杜大姐说:“我也不会养鱼,等我问问他们吧。您别说,鱼头炖豆腐,好吃!”

    “是吧?”

    祝缨听她们说得有趣,也插了一句:“那今晚就吃这个?让他们到集市上买一篓大鱼回来,今天吃饭的人多。”

    看张仙姑高兴,就不再提本来想说的事——与想西番这一场仗,由于来得突然,她对西番的情况并没有掌握,难说事情是大是小。万一超出了掌控,要熬下去,她想早点把张仙姑送回梧州,打完了再接过来。

    反正,赵苏还没过来,等他来了再说,也还来得及。

    杜大姐不明就里,答应了下来。祝缨又陪张仙姑说了一会儿话,讲赵苏、祝炼要过来了。

    张仙姑也很想念这二人,念叨了一阵儿,又说祝缨:“你,我就不说了,锤子的事儿你得上上心!孩子,不是养大了就算完了的,他也不小啦,得成个家了!你看看你这一屋子的小屋儿,有几个有家有业的?

    林家小子、赵大郎,人家有亲生父母cao心的,哪个不是有妻有子?小妹那个,跟别人不同,她有家产要擎,家里怕别有打算,咱们不好多嘴。旁的人,人指望你,你不得给人看着点儿?你不催,也要问一问,他们有没有心上人,不给人家cao办吗?”

    又絮叨了好些个“打仗时不好说,打完仗了,该收心啦”之类的。

    最后终于拐到了女儿身上:“你同花儿姐的这些孩子,青君、青叶、青雪她们,另有锤子是你学生,赵大郎是义子,你想好哪一个好给你养老了么?”

    “诶?哪一个?”

    张仙姑奇道:“怎么,你没想好?个个都是好孩子,可也得有一个主心骨啊!你要把事交给谁,就得先对他更好一些。赵大郎稳重人,岁数不小,锤子,你又放得远。姑娘们年轻又细心,那你得对她们再好一点儿啊。一件活计,人人都做得,就是人人都不管,你得定准了一个人呀!”

    在张仙姑看来,女儿亲自生是不太可能了,不过祝缨把“祝”姓给了许多人,又把许多聪明孩子收在府里,那就有“师父养徒弟、徒弟给师养老送终”的意思。这是可以接受的。养这么多,从中选最好的、最有良心的,定下来。

    张仙姑也就可以放心了。

    祝缨心中的“继任者”与张仙姑理解的“养老送终”是不一样的,不过她也没解释,而是说:“娘看谁好?”

    “锤子是咱看着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心重,现在倒好了。青君本事也大,眼里有活,踏实肯干。旁的也都好。”

    祝缨笑道:“那不就行了?”

    “那锤子的亲事?”

    “等他来,我问他。”

    “那行!”

    自己想要办的没办成,反而挨了一顿说,祝缨不再久留,先溜去马场,看了一回马,命把最稳的几匹骟马好生照料好。再踱出府,往学校里看了一回,尤其过问了遗孤们的起居,才重又踱回府里,陪张仙姑吃炖鱼头。

    张仙姑只知道女儿要吃的鱼头,见她吃得开心,张仙姑自己也就开心,直觉得岁月静好,此生足矣。

    …………

    直到祝青君又率兵出征,张仙姑才知道好像又要打仗了。

    因为祝缨有事,有几天没陪她出门了,张仙姑就自己带着蒋寡妇,骑上她的那头驴,到街上转悠。在街上看到了正在征丁运粮的衙差,她好奇地问一句:“今年还用给朝廷纳粮?”

    被回了一句“这是给咱们小祝将军出征用的”,她才知道要打仗。

    她经的见的多了,当时没表示,回府又询问祝缨。

    祝缨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咱们现在最能干的就是她,一有事就叫她也不行,我就想,让她这次带几个新人去练一练手。不止兵要练,将更要练的。练成了,青君也就能歇一歇了。”

    道理讲得很通,张仙姑被糊弄了过去。

    祝青君也再次踏上征途。

    这一次,她不止带了一千骑兵,又有两千步卒。除了常规的辎重粮草之外,她又特别列了张单子,向祝缨多要了些旗帜之类,都是连夜赶工做出来的。其规制、样式等都要求与朝廷的军队一样,安南的裁缝、做针线的妇人都没见过,还是苏喆等人亲自指导画出了样子。

    祝青君一路西进,到达关口,远远的就有祝新乐派人来迎。这小子胡子拉茬的,脸也黑了不少,身上的铠甲也多了些痕迹。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将军。”

    祝青君道:“怎么样?”

    祝新乐道:“孩儿们还顶得住!就是你们要再不来,咱们可就要哭啦!”

    祝青君看他,怎么也不像是要哭的样子,道:“看到普生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