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在线阅读 -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第123节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第123节

    刘樟道:“难道有人敢假传圣旨?”

    樊夫人道:“不无此可能。纵使圣旨是真,夫君再想,我朝公主从来都是虚领封邑,从没有本人屯聚兵甲据住一城的,这岂不是要反了么。那女娘本为唐氏女,与兖州竟陵王颇有交情,却跑到豫州境内,一来便杀一城守将,敢是要做什么?”

    刘樟本性惧内,脑筋却不慢,很快想明:“是了,据阳平太守说,宜昌公主尚无封邑,是面见县令时才说要写信跟陛下请旨,要求蒙城做食邑。”

    樊夫人哼哼冷笑,“这就对了,宜昌的封号,分明在荆州,她却跑到豫州来做作威作福。蒙城离兖州极近,难说她居心何在。夫郎仔细,陛下在北伐一事后明面上封大司马为竟陵王,实则心怀忌惮,夫郎此时去拜唐氏女,若被人疑心与兖州方面有染,你府君的位置,还保不保得?”

    刘樟微微一惊。

    樊夫人继续道:“还有,女子最是记仇,唐氏女才入豫州就——”

    妇人说到此处,狠狠碾了碾牙,“就与我樊家人起了冲突,你是樊氏的婿郎,即使前去结交,她会对你毫无芥蒂吗?夫君难道未听说,先头的庾皇后与废太子,就是因她而黜,这会是个什么好相与的人?她若是个假公主还罢,若是真公主,卧榻之侧容着这么一尊大佛,于夫君只会有害无利。”

    听了这番利害分析,刘樟回过味来,忙道:“夫人说当如何?”

    樊夫人见他有回转之意,又转换柔情嘴脸,拉着大腹便便的男人坐到席上。

    “依我之见,先截下唐氏女送往京城的请封之信,断了她与宫中的联系。夫君只装作没有收到蒙城的消息,不知有公主,再暗中给王丞相去一封信,禀报这唐氏女聚兵的事。朝中如今最不希望看到唐氏同竟陵王过从甚密的,是谁?”

    刘樟豁然开朗,唯点头而已。

    又听樊氏低低道:“在京城回信之前,我会让我

    阿兄雇一伙乞活兵,去蒙城劫掠一番,好好收拾那女子!”

    刘樟才放下的心又是一惊,失声道:“那可是公主殿下!”

    “夫君又忘了,你并‘不知’蒙城有位公主入驻。”樊氏眼波阴柔妩媚,“那乞活兵是什么人,一群悍匪,收了钱,什么事不敢做,什么人不敢劫?”

    她语气不屑,“那唐氏女,又不是当年的唐夫人,不过仗着祖上余泽骄横行凶罢了。她害了卓儿,这口气不出我寝食不安!”

    刘樟问:“可若此女真出了闪失,朝廷那头怪罪……”

    樊氏早已料到此处,附耳与他轻言,刘樟眼神一亮,“你是说蒙城乱了以后,再让灵璧将军去剿匪?”

    樊氏精明一笑:“如何,由始至终都不需咱们露头,替罪羊都有了,夫君还担心什么?”

    刘樟轻缩后颈,想起妻子之前那句女子皆记仇,心想就属她最记仇,说来说去,还是为着要给樊卓报仇。

    然而他思来想去,也无好法,只得苦笑应承:“夫人真乃女中诸葛……”

    ……

    却说蒙城驿馆,簪缨吩咐掌柜们与王叡分头行事后,便在馆宿了一夜,一夜无事。

    次日一早,她即写了封讨要蒙城作食邑的信寄回京城。

    不到晌午,杜掌柜便来回报:“果然不出小娘子所料,咱们的信才出阳平郡,便被消无声息地截下了。”

    簪缨跽坐案后,唇角轻勾,“现官不如现管,这位刘刺史果然还是觉得抱紧他妻家的大腿更要紧,没将我这‘公主’看在眼里。”

    沈阶在旁道:“樊氏施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南朝沿江的几个州府,荆州与扬州暗中相争对峙多年,荆州是陈郡谢氏的势力,扬州则在琅琊王氏管控之内,豫州夹在两者中间,一向是王、谢拉拢的对象。刘樟再怎么草包,也知道豫州不能和女郎、进而同大司马牵扯到一起,否则立刻会从一块香饽饽变成众矢之的。一日过去,此人犹未露面,要提防其装聋作哑,借刀杀人。”

    簪缨点头。

    一时王叡来回话,他已将城中的三千驻兵安镇妥当。

    这些兵卒一来苦樊卓久矣,二来慑于卫觎威名,家眷性命又系于宜昌公主一身,皆诚心服从,可放心调遣。

    其后,李掌事也召集了唐氏散落在郡中各处钱库、铺面、商队、蓄牧场的武壮之士近三千,小拨陆续地易装入城。

    这些人虽不及训练若素的甲兵,亦可充势,都交由王叡分发兵械,紧急培训部署。

    李掌柜又道:“若小东家不介意的话,仆与濉水的乞活帅说得上几句话,可以出钱雇佣其助阵。”

    簪缨第一次听说这名头,问道:“何为乞活帅,类似于私兵吗?”

    李掌柜点点头,“小东家有所不知,豫州的泗水五河一带,自来有一帮自号“乞活”的武装兵伍出没,都是早年的并州流民与亡命之徒逃亡到淮南来,聚众抱团,不归朝廷管束,信奉着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名兵实匪,带有雇佣性质。”

    怕簪缨误会,他又连忙补充道:“不过他们又不同于一般土匪,那帅长姓龙名莽,多年前还曾被车骑将军雇佣抵御过胡人,个个骁勇。听说治下有一条铁律,便是严禁欺凌妇孺,顶多是、咳,劫富,济个贫。”

    簪缨听到抵御胡人,严禁凌妇等字样时,目光微动。

    她轻捻手指问:“听上去像不拘小节的血性男儿,他们劫过唐氏没有?”

    李掌柜摇头,“哪能呢,若与唐氏有怨,仆哪敢向小东家提起。早年间那乞活帅还顺路帮唐氏护过一支险镖,说唐夫人曾为天下商户压下半成商税,自掏腰包添补,仅此一点,便胜京中清谈吹嘘的名士万倍。也因此,他伍中缺马时,仆适当也会帮着周转几匹,只是不敢太

    露形,免得点了府衙的眼。”

    簪缨想了想,这年头王公口蜜腹剑,仗义反在屠狗,便首肯,“既如此,便扈请他们来,助一助声势也好。”

    杜掌柜见小娘子眉宇间隐现英气,顷刻便做出决断,又慰然,又有几分担心,沉吟着:

    “昨日还只说靠公主的名头与人谋算,怎么真要打起来了似的,小娘子,刀兵可不是好玩的。”

    簪缨安抚地对杜伯伯一笑。

    她不怕豫州牧有动作,只怕他不动,无论如何,她已决意要让这个刘樟腾出屁股下的位置,把豫州实权拿在手里,好进行下一步的经营。

    所以她定要拿到他的错处。

    “杜掌柜放心,”沈阶半真半假道,“只是有备无患。”

    杜掌柜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年轻人的脚步了,哪里能放心,又啰嗦了一句:“真不向大司马求兵援?”

    簪缨眸光轻轻一漾,分明满屋子幕僚下属在谈正事,有一霎却觉耳边落雪般静。

    她娇唇轻抿,藏住眼中无限柔光,摇头道:“不用。此时外头必有人等着我与他联络,不能递出这个把柄。”

    她还没到与朝廷彻底撕破脸的程度,而小舅舅还要专心对付北魏,脱不开身,内部之事还是内部解决得好。

    只是这里的事最迟几日也会飘出风声,小舅舅手下的探子耳目通达,万一他知道了……

    她又不由自主地走了下神。

    同一时候,杜掌柜在心里计算:现下城中有守兵三千,有唐氏武介三千,王叡部三百,据说可以一挡十,那便按三千算,再加上即将加盟的乞活兵,也可算万人之师了。这才略略放心。

    事情安排分明了,这些人便告退去各行其事。

    簪缨犹有心事,唤来白狼,呆呆抱了它一会,抚磨着它的狼牙。

    仿佛磨一下是“他会来”,磨两下便是“他不会来”。

    直至狼久阖不上嘴,垂涎满舌,不满地唔咽一声,簪缨方回神放开,也忘了自己数到的是单数还是双数。

    她眸含水光,面浮桃李之色,低头对狼道:“原本答应过他,让你跟着我是安生养老的……如今可能要食言了。”

    狼如懂人语,挺立头颅斗志昂扬。

    簪缨一笑,放它去玩,又着手去做安抚城中百姓的事宜。

    她却不知,她出屋后,那头活久成精的白狼好若闲庭散步般,踱至小主人内室,转圈提鼻轻嗅,跃起前身往妆台上一扒,便衔下一颗小东珠耳坠在嘴里。

    而后它又悠然出室,拖尾转至一处无人墙角,仰颈长唳三声。

    不一时,一只精矍的飞隼敛翼直坠在狼头上。白狼张口,黑鹰低头,衔去东珠,飞向兖州方向。

    -

    阳平郡萧城以南有片濉溪,河流入冬则变得缓浅,岸旁枯枝寒鸦瑟瑟。

    临河的一片庄落内,竖旗杂乱,拒马尖栅团团围护。

    一个身穿补丁袄子的猴脸男子快步入庄,进了屋,一道宽肩豹子背的身影背着门,正跨坐在胡床上喝酒烤豆子。

    男子忙上前耳语几句。

    烤火的男人乐呵呵一笑,一把嗓音破嘶烂哑,如吞过焦炭:“去蒙城捣乱?这么说来,姓樊的混帐玩意儿死讯就是真了,还真有手腕这么硬的小娘们。”

    他问:“出钱的是什么人?”

    猴脸未等回答,又有一人进屋,抱拳道:“大帅,蒙城李掌柜方才派人来请大帅,说出五十万钱请大帅去蒙城保护个人。”

    那道背影依旧未转过来,仰头喝了口洒,自说自话道:“嘿,多久没碰上这种冤家局了……让我想想,将唐家的人拿住。”

    进来禀报的人神色不变,不问缘由,领命而去。

    只是他推门出去时,又一个穿袄勒甲的汉子擦肩入内,“大帅,庄外有个断臂的年青男子,扈从五六,求见乞活帅,说有笔大生意要与您谈。不知是何来路。”

    “断臂?”

    乞活帅咂摸一口酒味,“今日是什么好日子,生意来了挡都挡不住!”

    说话间他起身屹立,身高八尺,登时衬得土屋都矮了一截,挥氅转身,露出一张浓眉狼顾的脸。

    -

    当夜子夜,陷在一片沉寂夜穹中的蒙城外忽现火光,马蹄震地。

    一拨装甲齐备的伍队踏马围在蒙城城门外,敲锣打鼓,浑不吝地高喊:

    “城中人听清了,有人买你性命,还不速速开城门迎爷爷们好吃好喝地伺候着,爷爷们饶你不死!”

    城中防备的便是子夜遭袭,顷刻之间,阙楼箭洞内布满拉开弓弦的箭矢,寒夜下暗锋簇簇,对准城下。

    王叡亲上城头,头戴兜鍪,抚刀厉问:“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一把嘶哑嗓音笑道:“乞活帅,新安龙莽。城中坐镇者若是姓唐的,叫你家女郎开城迎我!”

    消息由传讯兵报回城内,簪缨愕然站起:“——他说他叫什么?”

    第98章

    前世在簪缨临死的前夕, 是新安王率二十万大军攻进建康,兵临城下,点名要她作交换。

    可惜上辈子簪缨不及与此人照面, 便油尽灯枯, 含恨而亡。

    她重生以来, 便一直在想此人到底是谁。

    最开始她以为新安王就是小舅舅, 因为遍览南北两朝,只有小舅舅的英武神勇才配得上调动二十万控弦之士,逐鹿中原。

    然而后来与他相处日深,簪缨才想到最关键的一处不对劲,前世哪怕小舅舅与长大后的她没有见过面, 可有上一辈的情份在, 他若得知自己受伤困在宫闱, 不会拖到两年后来救。再联系小舅舅身上的蛊毒,关于他上辈子的结局,簪缨总不敢深想……

    她便猜测, 那新安王若非宗亲藩王,说不定是像乌龙与手一般的横空出世之辈。

    洛阳有一县, 县名正是新安。

    这件事横亘在簪缨的心头, 所以方才她遽然听闻,才会吃惊。

    驿馆中堂灯火大亮, 通明如昼。

    营地在向城阙处紧急调兵,城中百姓在睡梦被城外的动静惊起,未免人心惶惶。而李掌事得知后, 第一时间赶来向簪缨请罪, 犹在惶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