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在线阅读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144节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144节

    刘欣雨在心里叹了口气,点了点方静,没再多说什么。

    今天过来,主要是来看看到底还有没有与方静继续合作下去的必要,现在看来合作可以继续。

    那么就要与方静好好商讨商讨留芳被服厂今后的发展方向。

    “听说你打算试产男士衬衫?”刘欣雨把吃完糖喝了口水转眼几乎秒睡的小孩儿放在cao作台边上的小被窝里,重新在板凳上坐下,看着方静问道。

    因为刘家撤资,在别人眼里,留芳被服厂属于方家的资产,其实不然。

    建厂之初,方家手上的余钱并不多,因此刘欣雨与方静另有协议,以方家为名出资的那部分,有一半是刘欣雨的资金。

    按这个协议和投资比例,现在的留芳被服厂,方家占一半刘欣雨占一半。

    生产男士衬衫的事,方静考察了一段不短的时间,而且已经开始着手备料,没必要瞒着刘欣雨,于是方静细细将自己考察的情况和目前正在进行步骤一一告知刘欣雨。

    刘欣雨时而点头,时而提点几句,让方静的计划更加完善。

    留芳被服厂现在的床上用品的销售情况还不错,利润虽不算高,却十分稳定,每个月差不多有五千到七千的净利润,因此在确定衬衫的收益之前,方静并不打算放弃床上用品的生产。

    这样一来现有的机器明显不够用,方静打算扩大厂子的规模。

    经营方面刘欣雨充分尊重方静的思路,并不打算插手,只是将方静给她的那笔钱推还给方静:“那就按你的思路去做,这笔钱我就不拿走了,正好民勤包服厂要去申城采购一批缝纫机,让方明跟着去看看。我对国内目前的缝纫机技术不太了解,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那种电动的缝纫机,如果有的话,直接采购电动缝纫机,提高生产效率。”

    方静本不肯接受刘欣雨的这笔钱,但是提到电动缝纫机,她就有些心动了。

    电动缝纫机的价格是普通缝纫机的好几倍,只凭她手上的那点资金要达到扩大生产规模的目标也只能给厂子多添几台脚踏缝纫机,而且买了缝纫机之后手上基本上就没什么周转资金了。

    如果有了刘欣雨这笔巨款,可以添加十台电动缝纫机,而且周转资金也能宽裕许多,就能加大采购面料的量,降低面料的采购价,真正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只是这样一来,刘欣雨付出可就比她大得多,这个出资比例得按实在的比例重新调整,否则方静觉得自己心难安。

    刘欣雨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留芳被服厂的采购生产销售全是方家姐弟在cao作,刘欣雨觉得自己多出点资金也是应该的。

    “欣雨,你要这样说的话,我们一家可不敢再从厂里拿工资了。

    要没有你的设计,按我自己的经验来裁剪的话,做出来的衬衫只怕也就是一把头的生意。

    别说有什么利润,只怕又要把钱砸坑里了,那我可就真的再也抓不起来了!”方静越说越觉得是自家战友了刘欣雨的便宜,越发坚持要与刘欣雨重新分配出资和分红的比例。

    刘欣雨沉吟片刻,总是同意了方静的提议,重新计算两家的投资比例。

    不过刘欣雨也没有真的按实际的出资比例来计算,真要那样算的话,方家真的只是给她打工。

    股份占比最后确定为刘欣雨占百分之六十五,方静占百分之二十,方明占百分之十五,也算是皆大欢喜。

    “静姐,你真的不打算生产童装?也许几年之后童装的市场比男装女装都要大。”刘欣雨看了眼小小的厂子,颇有些遗憾地说道。

    方静摇了摇头道:“咱们资金有限,人手有限,厂房也有限,我打算等衬衫看到效益,把床上用品也停了,童装嘛,到时再看吧,暂时还是先不考虑了。”

    虽然有些遗憾,刘欣雨只在心里叹了口气,没再多说。

    方静虽然能干,眼界见识还是差了些。

    童装生产还是看看再说吧。

    或者可以在京城近郊办个厂子,自己可以就近管理。

    第262章 个个都说好

    方明第二天就带着钱跟着刘顺和民勤包服厂的会计一起赶往申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两个厂各自采购了十台电动缝纫机。

    随这批电动缝纫机一同来张刘村的还是申城缝纫机总厂的两位技术服务人员。

    从大都市来到偏僻的小山村,两位技术服务人员的脸都有些不太好看。

    虽然这几年张刘村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在大都市人的眼里依然十分贫穷。

    两位技术服务人员匆匆安装好机器,压根没有耐心留下来进行cao作方面的指导,第二天就慌急慌忙地“逃离”张刘村,气得刘顺破口大骂。

    好在刘欣雨还有时间,不但帮两个厂将所有的电动缝纫机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调校,还特地对cao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才不至于让这批新机器束之高阁。

    有了这批新机器,留芳被服厂算是重新焕发了生机,在衬衫面料到来之前,床上用品的产量提高了差不多两倍。

    等生产男士衬衫的面料运回厂,刘欣雨又特地去了趟方家庄。

    面料是普通的的确良,有白色、浅蓝色、藏青色、灰色、咖啡色、黑色和米色这七种颜色,是刘欣雨指定的颜色。

    刘欣雨特地帮方静制定了一套衬衫的尺码对照表,让方静按尺码对照表上的身高,腰围,肩宽,胸围,衣长和袖长,生产37到45号的衬衫。

    方明现在在外面跑得多,长进了不少,但是这个衬衫的号左看右看就是没能研究明白,不明白就要问,于是指着对照表直接问出心里的疑惑:“这个尺码号以什么来定的?”

    刘欣雨拿起cao作台上的软尺在方明的脖子上一围便松开,用指甲掐住软尺道:“方明的脖围是四十,穿42号的衬衫。”

    方明眨巴一下眼睛,与方静对视了一眼,姐弟俩异口同声地说道:“脖围加两公分,衬衫就选择那个号码!”

    刘欣雨打了个响指,对着方静姐弟竖了竖大拇指赞道:“聪明!”

    然后看着方静道:“尺寸一定要准确,不要为了省面料而偷工减料,咱们不能只看眼前的效益,更不能只做一笔生意,而是要回头客,做长长久久的生意。”

    方静连忙点头:“知道了,我会控制好质量,绝不做偷工减料的事。对了,欣雨,你之前说的,注册商标的事,我考虑过了。既然要长长久久,那咱们就花点钱,注册个商标,咱们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

    “好,那咱们来商量一下,该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方静能自己想通主动提出要做自己的品牌,刘欣雨当然求之不得。

    趁着三人都在,就注册商标的事,讨论了一番。

    三个人各自提了自己心仪的名称,刘欣雨得天独厚,脑子里有太多的知名品牌的名称,不费脑子就能脱口而出。

    刘欣雨提的几个品牌名称都是几十年后衬衫或者服装行业响当当的品牌,只不过被刘欣雨稍稍改动了那么一丢丢,她实在不好意思直接抄袭,于是“七匹狼”成了“九匹狼”,“红豆”成了“绿豆”,“太平鸟”成了“太平岛”……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定下以“九匹狼”作为品牌名。

    申请商标要去国家商标局,本来这件事可以由刘欣雨去cao办,因为方明十分向往京城,也想去开拓一下北方的市场,最后商定等刘欣雨假期满后,方明跟着刘欣雨一起去京城。

    既然要注意商标,刘欣雨考虑再三,决定干脆给自家制袜厂也注册个商标,梦娜(mengna)、浪莎(langsha)还是宝娜斯(bonas)?

    考虑再三,还是全都放弃了。

    虽然这些品牌现在都还没有影子,但是刘欣雨实在怕自己提前占用了这些品牌名,扼杀了这些即将出现的知名品牌。

    刘欣雨找陈招娣商量,陈招娣压根没把什么品牌放在心上,在她看来,自家生产的袜子现在完全是供不应求,又何必花那个冤枉钱去注意什么商标,创建什么品牌,完全没必要的嘛。

    听了陈招娣的回答,刘欣雨只能挠头,连解释的想法也没有了,决定还是自己想个名称,让方明注册的时候一起注册。

    刘顺听说方家的留芳被服厂和刘家的制袜厂都要注册商标,连忙找到刘欣雨,询问注册商标的好处,回去与老支书新队长进行了一番商量,又找到刘欣雨,表达了也要为民勤包服厂注册商标的意愿,希望刘欣雨也能帮包服厂取个响亮的商标名称。

    自家袜子的商标还不知在哪里,大队又交了任务给自己。

    刘欣雨有些抓瞎,用力撸了撸头发,决定不为难自己,直接套用留芳被服厂的取名方式给包服厂定了个“顶呱呱”。

    刘欣雨刚把“顶呱呱”三个字说出口,刘顺连声喊好,回去与大家一说,可把大队的干部们给高兴坏了,个个都说好。

    听说队里的厂也要注册商标,而且刘欣雨还给取了那么响亮的一个名字,这下子陈招娣坐不住了,连嗔带怨地对刘欣雨道:“既然大家都注册了商标,咱们家得也不能落后了,赶紧地给自家的袜子取个名,要比大队更响亮!”

    比“顶呱呱”更响亮?

    刘欣雨又要撸头发了,想了许久带着些许揶揄地看着陈招娣道:“奶啊,你说哪里还有比‘顶呱呱’更响亮的?要不,你与刘叔去说说,让他把‘顶呱呱’让给咱,让他们自己再取其他的名?”

    陈招娣微微一愣,这似乎不太好吧!

    待她看到刘欣雨脸上揶揄的笑容,顿时明白刘欣雨是在打趣她,拿起苍蝇拍顺手就给了刘欣雨一拍子,嘴里笑骂道:“你这丫头,胆子越来越肥了,居然敢取笑你奶,看我不打死你!”

    刘欣雨假装被打疼哎哟了两声,挠了挠头道:“‘顶呱呱’这个名确实够响亮,但是用于袜子硬了些,我想注册个柔美一些,比如梦娜、浪莎、宝娜斯这样的,或者喜洋洋、暖洋洋这样的也挺好!”

    陈招娣默了许久,最终摇了摇头道:“你定吧,注册要多少钱,奶给你!”

    现在注册一个商标也用不了多少钱,虽然刘欣雨将留芳被服厂几年的红利全部投进了被服厂,但是她身上并不缺钱。

    在英国几年,她一直都在赚钱,而且赚得还不少,除了买机器的钱,回来的是个身上还有差不多一千英磅,再加上制袜厂的分红,现在的刘欣雨至少是十万元户。

    第263章 你想多了

    在家呆了几天把家里的事整理得七七八八,刘欣雨终于闲了下来。

    张红芸果然如蒋玉珠所说的那样,周末都不见她回来。

    没办法,张洪亮交托的事总是要给他办妥了,这天刘欣雨找了个借口,坐上张刘村往县城去的公交车到县医院找张红芸。

    乌县医院离县委不远,离公交总站还需要转坐县城内的公交车。

    刘欣雨在公交总站下车,寻到去县医院的四路公交车,坐四站就到县医院门口了。

    县医院并不大,两幢三层楼房外加两排平房,着实有些寒酸,不过看病的人却不少,门厅里人来人往,看不到一个清闲的护士。

    抓不到可以问路的护士,刘欣雨只能到处转悠碰碰运气,看能不能遇到张红芸。

    还真别说,刘欣雨的运气就是那么好,才转了两个科室,转到注射室,就看到张红芸正给一位老太太打针。

    “奶奶,这位是您孙女吧女,长得真漂亮!”只见张红芸指了指老太太身边的那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边与老太太聊天,一边准备注射的药水。

    显然张红芸这是在转移老太太的紧张情绪。

    果然原本神色紧绷的老太太顿时就眉开眼笑,乐呵呵地看着摸了摸自家小孙女,正要开口说什么,结果屁股上传来的刺痛让她“哎哟”出声。

    “好了,没事了!”不待老太太报怨,张红芸已经注射完毕,用药棉轻轻按了按注射处,轻轻拍了拍老太太,示意老太太已经结束。

    看着这样的张红芸,刘欣雨不由点了点头,那个懵懂的莽撞的小姑娘终长大了,也懂事了!

    今天来没注射室打针的病人有点多,除了老太太注射室里还有七八个病人等着打针,刘欣雨没有打扰张红芸的工作,决定先去县城到处转转,于是转身准备离开注射室。

    结果刚刚转身,就听到身后传来张红芸惊喜的声音:“欣雨姐,是你吗?”

    既然被发现了,刘欣雨当然不可能再走人,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张红芸。

    确定是刘欣雨,张红芸欣喜不已,与身边的护士说了几句,然后连走带跑来到刘欣雨身边,一把抱住刘欣雨:“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呢,真的是你!来了怎么也不出声?”

    刘欣雨轻轻拍抚张红芸的后背嫣然一笑道:“你这不是正忙嘛,我来又没有什么急事,所以打算出去转转等你闲下来再说。”

    张红芸嘟了嘟嘴道:“咱们县里就变径一家医院,哪里有闲下来的时候?我已经向护士长请了假,走,去我宿舍坐坐。”

    既然张红芸已经与护士长请了假,接下来自然听张红芸安排。

    刘欣雨跟着张红芸出了医院,来到离医院不远处的一幢两层小楼。

    原来这里就是县医院为医生、护士们的宿舍。

    张红芸的宿舍里有两张床,两张床都有铺盖,显然是两人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