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在线阅读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134节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134节

    虽然听王司长简单地介绍过刘欣雨的情况,知道刘欣雨的英语水平十分不错,却以为王司长对刘欣雨的介绍多少有些夸大其辞,与刘欣雨的一番交谈之后,韩伟诚才明白老同学不但没有夸大苦其辞,甚至还有故意隐瞒的嫌疑。

    韩伟诚对刘欣雨是越看越喜欢,就生出请刘欣雨去自家做客的想法。

    只是今天他还有事要办,夫人也不在家,倒不如把时间安排在明天,正好明天是周日,大家应该都有空。

    刘欣雨没想到韩伟诚会请自己去他家做客,犹豫了片刻,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韩伟诚家不住在学校,但是离学校也不远,是一座老式的庭院,两层小楼古色古香,很有爱丁堡当地的特色。

    刘欣雨到韩家的时候,受到了韩家老少的热情欢迎。

    韩伟诚虽然不是父母的独生子,却是如今唯一活着的儿子,因此韩家两位老人跟碰上韩伟诚住在一起。

    韩伟诚的三个孩子,老大韩华浩和老二韩向敏是一对龙凤胎兄妹,今年二十二岁,兄妹二人都是爱丁堡大学的高材生。

    老三韩华渝与刘欣雨同龄,还在读高中,据说成绩也相当优异,他的目标是牛津大学。

    韩太太姓杨,是位干练的职业女性,家里也是华侨,比韩家更早移民到英国。

    虽然昨天已经给韩伟诚带过礼物,但是初次上门,刘欣雨当然不可能空手前来。

    这次来英国虽然准备的时间十分有限,但是刘欣雨做了一些准备的,通过方厂长买了一些真丝围巾,今天正好派上用场。

    这时候的真丝货真价实,虽然花了些钱,但是东西着实不错,只看韩家祖孙三代女性眉开眼笑的模样,就知道这礼物送到了她们心坎上了。

    虽然杨家移民早,韩太太甚至是英国土生土长,中文却十分流利。

    他们的儿女同样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们在家里全都用中文进行交流,让刘欣雨倍感亲切。

    韩家在国内还有不少亲朋好友,闲聊时难免会问起国内的一些政策。

    能说的刘欣雨自然知无不言,不能说的肯定是闭紧了嘴巴。

    “听我那老同学说,年内很可能会来一趟英国,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见上一面。”韩伟诚突然提到王司长,刘欣雨不由有些惊讶。

    她来英国之前去辞行,并没有听王司长提过会来英国。

    也许是在她出发以后才有的计划!

    现在才是三月,这个年内的跨度稍稍有点大,却也让刘欣雨颇有期待。

    如果王司长能来英国,她真的很有可能在异国他乡见到来自祖国的亲人。

    没错,在异国他乡,只要是来自祖国的人,在刘欣雨心里都是亲人。

    也许是察觉到刘欣雨的惊讶,韩伟诚解释道:“每两年欧洲几国都会召开一次化工设备方面原来如此!

    刘欣雨默默也点了点头。

    王司长是化工部设备引进司的司长,他既是官员也是化工设备方面的专家,闻风而来再正常不过。

    “可惜我家虽然有两个搞机械的,搞的都不是化工设备。要不然可以给王提供更多的信息。”韩伟诚颇有些遗憾地谈起他的长子。

    韩伟诚的长子韩华浩虽然还是大四的学生,却已经被爱丁堡大学工程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不过他并不是韩伟诚的研究生,而是工程院院长的研究生。

    今天没在家,跟着导师去爱丁堡郊外的工厂,试验新研制的设备。

    还不是正式的研究生,就能跟着院长实验新设备,足可见韩华浩在工程机械方面的才干。

    这时候,就算只是客气,刘欣雨也得跟着夸赞两句,于是笑着说道:“华浩大哥,在本科期间就能参与新设备的试验,实属人中龙凤。”

    尽管韩伟诚已经在英国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骨子里依然是望子成龙的中国父亲,面对刘欣雨的夸赞,无论是真心还是客气,依然让他的眉梢染上了喜气,嘴里却说着谦逊的话:“哪里哪里,今天试验的设备不过只是台生产袜子的小设备,只是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如果实验成功,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制袜机?

    刘欣雨的眉心一跳,这可是好东西!

    她怎么就没想到可以在家做袜子呢!

    现在国内的制袜行业应该还停留在落后的手摇制袜机阶段,别说全自动的制袜机,连电动的制袜机都还没有呢。

    如果没记错的话,要到八四年才会陆续从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进口电动袜机,国内的制袜工业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如果能够利用自己向在欧洲的优势,提前进口电动制袜机,就能抢得先机。

    想归想,刘欣雨并没有贸然与韩伟诚提及此事,毕竟现在的她一没钱,二没有向国内输送设备的能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制袜设备的了解还十分粗浅,需要好好谋划。

    第242章 和煦的笑容如春风拂面

    八月正是爱丁堡最为炎热的雨季,王司长随队来到英国,特地来爱丁堡探望老同学,顺便见一见刘欣雨。

    看到依然神采奕奕的刘欣雨,王司长暗自点头。

    本以为小姑娘来了英国以后会不习惯,结果人家与在国内一样如鱼得水。

    不过该关心的还是得关心,否则回去没法与京大的几个老家伙交待。

    王司长放下手中的咖啡杯,含笑看着刘欣雨道:“怎么样?在英国还习惯吗?学业上能跟得上吧!”

    刘欣雨嫣然一笑道:“还行,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就是偶尔会想家,想同学,想你们这些关心爱护我的长辈们。学业也能跟得上,费德曼教授是个十分负责的学者,虽然比较严肃,甚至十分严厉,却让我受益匪浅。”

    听了刘欣雨的话,王司长呵呵笑了起来。

    他早就通过韩伟诚了解过刘欣雨这几个月的情况,小姑娘说的是事实却又不完全是事实。

    她还是与以前一样谦虚!

    她在学业上的成绩哪里只是跟得上而已。

    按韩伟诚的说法,小姑娘的表现大大地出乎费德曼教授的意料之外。

    在别的学生那里,是教授拿着鞭子抽着才能逼着他们开出研究课题。

    在刘欣雨这里,压根不需要费德曼教授费什么心思,刘欣雨到校没几天就给自己定下了研究方向和课题。

    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就完成了别人一年甚至两年也未必能完成的研究课题。

    她的论文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一致好评。

    完成了这个研究课题之后,刘欣雨并没有骄傲自满也没有松懈,紧接着又开了一个新课题。

    这个课题是费德曼教授一直想开却没能开的课题。

    不是费德曼没有时间,而是因为这个课题涉及面太广,他没有信心能把这个课题做下去,当然也就更没有信心能出成果。

    让费德曼教授意外的是,刘欣雨如同初生牛犊,硬是把这个课题开了出来。

    虽然到目前为止,几乎看不到任何进展,研究过程也有些举步维艰,刘欣雨对这个课题却十分执着,每天不是图书馆查资料,就是深入民间,希望通过剥丝抽茧,让这个课题柳暗花明。

    小姑娘果然没让大家失望!

    王司长暗自点头,由衷赞叹让刘欣雨来英国留学这一步走对了,她绝对有能力为国家争光。

    “想家是人之常情,好好努力,争取早日学成归国。对了,有需要带回国,办客交给我,我帮你带回去。”王司长和煦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刘欣雨倍感亲切。

    她的确想请王司长帮忙带些东西回去,就是东西有点大,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既然王司长主动提及,刘欣雨当然就不客气了。

    “帮你带两台制袜机回去?”等刘欣雨说完,王司长难得地有些失态,瞪大眼睛看着刘欣雨,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听错。

    刘欣雨努力压下改口的冲动,微低着眸点了点头,表示她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刘欣雨想运回国的机器并不是化工方面的设备,但是到了王司长这个位置,对国内各行业的生产设备情况大致还是有些了解的。

    刘欣雨的这两台电动制袜机动回国内,必将给制袜工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国内制袜厂家到目前仍停留在落后的手摇制作工艺,倒不是没有厂家提出进口电动制袜设备,而是目前国力有限,外汇更是严重缺乏,只能保重点设备的引进。

    王司长不知道刘欣雨是怎么买下这两台机器的,更不知道她的钱到底从何而来。

    他对刘欣雨确实十分关注,自然知道刘欣雨一直在为盛华服装厂设计服装,从中赚了不少钱,但是她的钱在买下那座四合院之后又能剩下多少?

    韩伟诚在提及刘欣雨的时候,一直对刘欣雨的勤奋好学大加赞赏,就是没有提过刘欣雨在爱丁堡有打工的经历。

    那么刘欣雨买设备的钱到底从何而来?

    出于对刘欣雨的关心,王司长极为严肃地问出心中的疑惑。

    刘欣雨十分坦然地做出回答。

    又是服装设计!

    没错,短短五个月,刘欣雨通过设计服饰,不但让自己在爱丁堡过上了比较舒适的生活,还赚取了足够买下两台全新电动制袜机的钱。

    出于成本的考虑,刘欣雨没打算买新的机器,而是尽可能寻找还能使用的旧制袜机。

    在确定王司长的英国之行中将有爱丁堡的行程,刘欣雨买下了两台感觉十分满意的旧制袜机,想试着请王司长帮忙运回国内,交给方静去琢磨。

    趁着王司长还没到爱丁堡,刘欣雨抓紧时间不但把两台电动制袜机的使用说明翻译成了中文,甚至还做了极为详细的注解。

    相信方静接到机器之后,稍加琢磨就能组织生产。

    只要将两台机器的产能提到八成,每天的产量能到五百双。

    现在国内的尼龙袜要卖到一块五左右,除去成本每双差不多可以赚两毛到二毛五,一天的净利润少说也有一百块,比做童装做书包更赚钱。

    这两台旧的制袜机是德国厂的货,因为是旧货,刘欣雨并没有花多少钱,基本上就是废品的价格,现在就看王司长能不能帮自己这个忙了。

    自从挖掘到电动制袜机,刘欣雨就不止一次咨询过运输的问题,却屡屡碰壁,但凡有一线可能,她都不愿意拿这种私事麻烦王司长。

    王司长沉吟了许久,这个忙当然不是不可以帮。

    这次来英国考察也有不错的收获,购买的一些设备需要运回国内,只要妥善的安排,将刘欣雨的两台机器一起运回国内并不是什么难事,王司长甚至觉得两台太少。

    虽然只是小机器,但是能解决国内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就是好机器。

    刘欣雨不由大喜,既然王司长可以帮她这个忙,除了留出运输的钱,剩下的钱全部用于购买旧的制袜机,就这样留芳被服厂又多了八台电动制袜机。

    分别之即,王司长对刘欣雨说了一番劝诫的话,主题只是一个那就是希望刘欣雨减少那些无谓的活动,应该更专注于学业。

    刘欣雨十分清楚王司长所指的是什么,毕竟这次请王司长帮忙带回国的当然不仅仅只有八台旧机器,还有给盛华服装厂设计的秋冬两季的新款设计图。

    当然还有几封书信,国际邮件实在太贵了!

    在王司长看来,刘欣雨确实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了。

    面对王司长殷切又严肃的目光,刘欣雨当然只能恭恭敬敬点头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