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在线阅读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92节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92节

    刘欣雨打算买些京城的特产再回去,老人的孩子的都得有。

    一个学期下来,她赚了不少钱,除了买了间房子,存折上的钱已经是开学时从江南省带来的好几倍。

    她很想带几只京城最有名的烤鸭回去给家人尝尝,可惜这个年代没有真空技术,大夏天不带回家就该臭了,只能选些不会坏又方便携带的特产。

    红虾酥糖、京八件、驴打滚、果脯、茯苓夹饼每样都要来两斤,当然也不能少了爷爷和二叔的二锅头。

    相比起刘欣雨不要钱一样的买买买,张洪亮就显得有些抠抠索索。

    现在他没有工资可拿,每个月也就靠助学金过日子,而且他也没有多余的粮票,只能买不需要粮票的果脯和红虾酥糖。

    不过手头再紧,给师傅的二锅头不能少,当然家里的几个大老爷们的酒也不能少。

    等两人采购完毕才发现他们的行李大概率都要超重,主要是酒太占重量,不由相视苦笑。

    等两人终于上了火车,找到位置坐下,刘欣雨长长地松了口气。

    之前她是真有些担心不让他们带那么多高度酒上车。

    她是在回到畅春巷的时候才发现他们买的居然是五十六度的二锅头。

    在刘欣雨的记忆里国家是有关系上火车带白酒的相关规定,却不知道迹个年代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只她记得辛雨那个年代,超过五十度的白酒只能带两瓶,超过五十五度的白酒好像已经属于危险品了。

    “怎么了?”看着刘欣雨对着白酒直皱眉,张洪亮问道。

    刘欣雨指着桌上整整八瓶二锅头道:“这么多白酒,而且都是高度白酒,会不会不让我们上车啊?”

    张洪亮听了刘欣雨的话当即笑也了声:“怎么可能不让上车,咱们这酒都封得好好的。放心吧,以前我每次回家都给我爷我爸他们带酒,从来没听说过不让上火车的。”

    这么说来,这个年代还没出台相关规定。

    尽管如此,没上火车前刘欣雨心里依然是不踏实的,这会儿上了车自是松了口气。

    不过这一路,她还是十分担心,毕竟这个年代的火车还不能做到禁烟。

    所幸现在是夏天,车窗大开,隐患相对小些。

    经过这次的提心吊胆,刘欣雨发誓下次再也不买酒回去了!

    第161章 果然是个人才

    经过长途跋涉,省城中转,五号早晨刘欣雨回到了阔别几个月的家乡。

    当她与张洪亮肩背手提出现在民勤大队,正遇到下地育秧的乡亲,少不得被打趣夫妻双双把家还。

    刘欣雨才不理这些打趣呢,双眼在人群里寻找,发现只有已经赤来帮自己提行李的二叔刘青松,并没有看到爷奶和二婶的身影,心里难免有些奇怪。

    离“双抢”没有几天了,这个时候队里已经开始忙起来了,自家怎么就二叔一人出工呢?

    不会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吧?

    比起刘欣雨身边的冷清,张家倒是一堆人将张洪亮围在中间嘘寒问暖。

    张洪亮无奈地给了刘欣雨一个抱歉的眼神,在家人的簇拥下往家走去。

    刘欣雨任由刘青松将自己手上提的,肩上背的都接过去,一边活动发酸的手臂和肩膀一边问刘青松:“我爷奶和二婶他们呢?”

    刘青松乐呵呵地看着刘欣雨,觉得自家侄女儿比几个月前更漂亮了,心里美滋滋的,嘴里随口答道:“都在家呢!现在队里管得比以前轻松了些,你奶带着你二婶做双肩包,比挣工分划算。你爷前些天崴了脚没法下地,在家帮忙带小四呢。”

    “啊,我爷崴脚了,去卫生院看过没有,严重不?”刘欣雨一听就有些急了。

    刘厚兴年纪比较大,与所有的老年人一样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即便很小的外力都有可能造成骨折。崴脚以后最好去拍个x光片,排除骨折的可能。

    但是乡下人都不把崴脚当回事,以为养几天都没事了。

    见刘欣雨是真的焦急,刘青松连忙道:“崴脚当天你奶就让我带你爷去县里的医院拍了那个什么片子,没骨折,开了药,这两天已经好多了。放心吧,绝对没事。”

    刘欣雨还没到家门口,陈招娣和王三妹已经聊完到了院子外,陈招娣拉着刘欣雨的手眄好一番打量,发现刘欣雨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才扯起围裙拭了拭眼角道:“快进屋,吃过早饭没有,要是没吃,我去做面条。对了,井里还有早起刚摘下来的香瓜,今年雨水少,香瓜可甜了。”

    进了院子一眼就看到了伸长脖子正往院外看的刘厚兴,刘欣雨快走几步来到老爷子身边蹲下身子就要撩老爷子的裤管。

    老爷子一边往后缩腿一边哎哎叫着,不让刘欣雨看。

    “欣雨,你爷的脚已经快好了,没事,别看了。走,你先去好好洗洗换身衣服,我让你二婶给你提水。”陈招娣一把将刘欣雨拉起来,推着她往睡房走。

    刘欣雨的睡房一如既往地干净整洁,仿佛刘欣雨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家。

    打开衣柜,衣柜里多了两身新衣服,不用想也知道那是陈招娣特地给她做的,眼窝不由微微有些发热。

    打开刘青松早一步送进睡房的行李,将带回来的衣服一件件在衣柜里放好,从中挑出换洗的衣服,这时陈招娣已经在外面催她了:“欣雨,你二婶已经帮你把水弄好了,赶紧去洗吧。”

    刘欣雨打小就爱干净,以前吧,陈招娣总说刘欣雨矫情,现在应该是习以为常了吧。

    虽然昨天在机械厂的招待所洗过澡,但是一夜的火车依然让刘欣雨觉得浑身发酸发臭,就算陈招娣不提,她也是要烧水洗澡的。

    等刘欣雨一身清爽出来,陈招娣已经做好了面条。

    正宗的手擀面,应该是王三妹揉的面。

    她劲大,面条十分劲道,面上的浇头是刘欣雨最爱的黄鳝丝。

    吃着陈招娣和王三妹做的黄鳝面,刘欣雨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生日那天吃的黄鳝面,尽管味道没有家里的好吃,但是张洪亮的用心直到现在只要想起就让刘欣雨的心里微微有些感动。

    等最后一片香瓜咽下肚,刘欣雨好像有些吃撑了。

    站起来在院子里到处走了走,这才发现今年的葡萄似乎比往年结得少而且个头也小些,想到陈招娣曾经说过今年雨水少的话,葡萄结的少而小也就说得通了。

    伸手摘了颗已经开始发紫的葡萄用手轻轻擦了擦,直接丢进嘴里,刘欣雨微微有些陶醉。

    尽管葡萄比往年要小,葡萄的口感依然是极好的。

    “对了,奶,建新他们呢?”刘欣雨回到堂屋坐下,伸手拿过一只双肩包半成品,拿起桌上的小剪刀一边修剪一边问道。

    陈招娣将刚缝好的半成品从缝纫机上拿下来,抬起头来看了眼外面道:“跟着方明去县城了。”

    “去县城?跟着方明?”刘欣雨惊讶地问道。

    陈招娣点头道:“可不,一大早就走了,赶的应该是头班车。”

    他们到县城干什么去了啊,还有方明现在又在干什么?

    不等刘欣雨开口问,陈招娣和王三妹已经你一言我一语地为刘欣雨释疑。

    方明果然是个人才!

    虽然刘欣雨去京城上学了,但是他的珠花和手钏生意一直没停过。

    方明现在卖的珠花和手钏,都是方静做的。

    虽然花样不如刘欣雨的多,也很难有新花样,但是胜在稀罕,因此生意还算不错。

    靠着姐弟俩的勤劳,方家的日子总算是过起来了。

    现在连病怏怏的方母也能帮着方静打打下手串串珠子。

    方家姐弟并没有因为刘欣雨去了京城就与刘家疏远了,清明送清果端午送粽子,虽然都是些简单的吃食,两家却越走越近,甚至比蒋家这门正经的亲戚还要更亲近些。

    走动多了方明发现陈招娣会踩缝纫机,于是就与陈招娣商量能不能试着做些双肩包。

    之前刘欣雨在家的时候,他卖过好几个双肩包,比卖珠花挣钱多了。

    陈招娣不会裁剪,当然不可能答应。

    方明也不气馁,他本就是脸上胆大而且很有想法的人,干脆让方静试着裁剪。

    没有人教,方明就把用来背着卖货双肩包拆开给方静做样子,先用破衣服试着裁剪,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就这样硬是逼着方静把双肩包的裁剪给整明白了。

    最近这两个月,方静裁剪,陈招娣和王三妹做包,方明则负责卖包,两家合作,利润平分,还真是让他们赚了不少钱。

    学校放假以后,刘新尧天天闹着要跟方明去县城玩。

    陈招娣不放心就让刘新建陪着一起去,后来干脆让刘新菊也县城见见世面。

    这一波神cao作,听得刘欣雨既惊讶又不得不佩服。

    刚才看到陈招娣在做双肩包,还以为陈招娣或者王三妹学会裁剪了呢,原来是方静自学成才。

    第162章 的确不讨厌

    “方静聪明能干也十分孝顺,可惜奶没有年龄相当的孙子,要不非得把她娶进门来当孙媳妇不可。”陈招娣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与刘欣雨说着话,说到最后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

    没想到陈招娣居然还有这样的想法,刘欣雨不由莞尔:“奶,要不认个干孙女?”

    陈招娣对着刘欣雨翻了个白眼,她已经有两个孙女了,认干孙女干啥?

    祖孙俩正说着话,外面传来了张洪亮的声音:“爷爷,您快坐着别动。我把酒给欣雨送过来。这是欣雨特地给您和二叔买的。”

    刘欣雨连忙站起来迎出门去,见张洪亮已经把酒放在石桌上,正扶着刘厚兴让他重新坐下。

    “欣雨啊,井里吊篮里还有香瓜,快去切两个给洪亮尝尝。”陈招娣也放下手中的活,跟着从堂屋出来,一边与张洪亮打招呼,一边吩咐刘欣雨去切瓜。

    刘欣雨只得收住脚步转身往井边去。

    井里一共湃了七八的香瓜,个不大,却十分香甜。

    刘欣雨挑了两个已经有裂口的,用井水冲了冲,去皮去囊,切成小块,顺手在瓜上插了几根小竹签。

    这样既看不出瓜原来的模样,吃起来也十分方便。

    刘欣雨端碰上瓜从厨房出来的时候,看到陈招娣正与张洪亮聊得热火朝天,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才是亲祖孙呢。

    “张大哥,尝尝我爷奶种的香瓜,可香可甜了!”刘欣雨将盘子放在张洪亮面前,随手拿起两根小竹签插了瓜一根递给刘厚兴一根递给陈招娣,把两老人家哄得眉开眼笑。

    张洪亮没有刘欣雨家坐多久,吃了几块瓜就要告辞回家去。

    看着石桌上的酒和点心,刘欣雨微微愣了片刻。连忙喊住张洪亮:“张大哥,稍等一下。”

    说着转身快步进屋,打开自己从京城带回来的包包,从中挑了一包果脯、一盒红虾酥糖还有一盒茯苓夹饼,想了想又拿了一袋驴打滚,凑齐四样,找了个小布袋袋装好,出来递给张洪亮:“张大哥,麻烦你帮我带给芸芸。”

    张洪亮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有给芸芸带了特产。”

    刘欣雨嗔了张洪亮一眼:“你带的是你带的,回来一趟总不能什么都不给芸芸,我们可是最好的朋友!再说了,你确定这几样你有买?”

    张洪亮的脸顿时就有些红了,虽然他也有带京城特产回来,却因为各种原因,只带了几样不需要粮票且价格相对便宜的特产。

    刘欣雨拿出来的几样,他确实一样都没买。